韩美英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恩丹西酮,尤其是小剂量恩丹西酮和氟哌啶伍用对术后及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12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将所有病人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单用恩丹西酮8 mg,B组恩丹西酮4 mg+氟哌啶5 mg,C组为对照组用0.9%NS.三组的药物分别加入PCEA药盒与PCEA药同时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术后48 h内使用PCEA病人恶心呕吐例数及其持续时间.结果:A、B两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丹西酮可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恩丹西酮伍用小剂量氟哌啶与单用大剂量恩丹西酮其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相当.
作者:肖珂青;曹淑珍;孙霞;刘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办法,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的重要病理改变.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在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强肝胶囊抗肝纤维化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较为常见,我院自1991-2001年间共收治54例病人,现将本组病人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吴彬;赵桂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脾外伤的诊断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年5月至2001年5月收治的111例脾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11例脾外伤中,手术治疗94例,治愈90例,治愈率为95.7%;采用非手术疗法17例,治愈13例,治愈率为76.5%.死亡4例,死亡率为3.7%;脾切除术32例,保脾手术70例(含脾片大网膜内袋状移植8例);有12例延迟性脾破裂占10.8%.结论:脾外伤的诊断应以临床征象为主,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重视延迟性脾破裂.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作者:李英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复方丹参的主药是丹参,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之功效.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鹿怀兴;徐迎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例1.女,11岁,因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乏力,尿黄20 d于2002年1月26日收入传染病房.查体:T 36.5℃,P 76次/min,R 19次/min,BP 12/7 kPa,神志清,精神差,巩膜及全身皮肤重度黄染,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 cm,剑突下3 cm,质中缘钝,触痛明显,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肝功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5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 670 U/L,直接胆红素(DBIL)295.55 μmol/L,总胆红素(TBIL)458.06 μmol/L,HBsAg阴性,腹部B超符合急性肝炎声像图表现.入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予相应治疗,病情逐渐加重,且出现发热,T 37.0~38.1 ℃,鼻出血不止;血常规:RBC 3.69×1012/L,HGB 95 g/L,PC 70×109/L,WBC 1.2×109/L,Lym 0.59,MID 0.08,Gr 0.33;甲肝抗体、乙肝五项均阴性.住院第7天,行骨髓穿刺示:原、幼淋巴细胞占71%,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住院第10天,患儿死于脑出血.
作者:燕惠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抗病毒治疗是抑制乃至清除体内病毒,促进肝损害恢复,减少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关键.笔者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1月间对81例慢性乙型肝炎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兰;朱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广泛的一种听力测试方法,对于不能配合主观听力测试的患者,尤其是婴幼儿的听觉功能评估有客观、精确、方便等优点.我科于1998年2月-2001年2月对42例幼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及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ERP)的测试,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芹;张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急诊大出血病人回收自体血液的再输入.方法:选18例急诊大出血病人进行自体血液回收(自体组),根据病情分别进行Ⅰ法-回收血液过滤后回输病人,Ⅱ法-经离心、洗涤后回输,Ⅲ法-两者结合等不同处理.观察其对纠正休克的效果,围术期血常规、生化和肝功变化,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及病人预后情况,并与同期12例大出血输库血病人(对照组)比较.结果:17/18例病人痊愈出院.回收自体血共6.3万ml,回收率为87.5%,结合输入晶、胶体液,维持循环稳定.对照组需输入大量库血,且死亡率高.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是抢救急诊大出血病人的重要措施.
作者:田国刚;袁振涛;张海山;刘美凤;王继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对象本院1995-2000年收住脑血管病患者480例,其中男299例,女18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5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5年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脑脊液检查证实.
作者:刘明;张秀华;刘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国内外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随着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甲氨蝶呤作为一种滋养细胞高度敏感的化疗药物,用于异位妊娠的药物保守治疗已被一致公认[1].笔者用新型孕酮拮抗剂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韩美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381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为4组,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级心功能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经χ2检验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除联律和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与心力衰竭的程度无关,但联律和持续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率增加.
作者:宋耀祥;温云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低位直肠癌占75%~85%.以前治疗方法多采用Miles手术,腹壁结肠造口.病人在饮食、社交、精神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部分病人拒绝手术治疗.近年来,大量病理和临床的观察及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研究,在确保根治的前提下,采取保留肛门的超低位切除术,提高了病人术后生活质量[1].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1年6月对28例低位直肠癌经腹经肛门超低位切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金刚;杜福智;张学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术眼带来严重损害,一般经阿托品散瞳、压迫包扎、激素及高渗剂(甘露醇、甘油合剂)的应用,多能自行恢复,但部分持续性浅前房或无前房者,不得不依靠手术重建前房.近10年来我们采用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行前房重建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青;张晶;王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疾病,轻者为一过性,重者迁延不愈,病程可长达5年以上,容易复发.近年来,许多国内外耳科专家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研讨,但尚无统一结论,其临床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也不尽相同,尚不能令人满意,在工作中每遇到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者颇感棘手.笔者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福喜;徐永哲;闫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颅脑、胸腹部联合损伤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较为典型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哲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科1997-2000年应用纤维喉镜下YAG激光烧灼治疗声带囊肿1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文汇;刘丽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西沙必利与胃动素均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1,2].胃溃疡患者有胃动力减退的现象,在胃溃疡综合治疗中,西沙必利能否通过调节胃动素的分泌,改善胃动力不足的症状.笔者通过对48例胃溃疡及46例浅表性胃炎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探讨西沙必利与胃动素的关系.
作者:许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8年以来,笔者对难以取得病理结果的肺周围型实性占位病变2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了较理想的病理结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佑生;刘纳新;杨启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派瑞松霜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毒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迅速止痒;而且是一种能同时杀灭真菌和细菌两种微生物的外用抗生素制剂.我科从1999年以来用派瑞松霜治疗婴幼儿脓疱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峰;姜明一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