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民;王雪花;武海燕;陈敏;王海芳;卜贵峰;纪丽萍
目的 探讨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成2组:A组63例为UAER 20~200 μg/min,B组41例为UAER>200 μg/min;根据血尿酸水平高低分为C组64例和D组40例.分别记录各组血UA、病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FMD的变化,比较血UA、尿MA水平及FMD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C组病程、UA、FBG、UAER较B组、D组显著升高,但FMD水平下降(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UAER与F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5、-0.314、-0.285,P均<0.05),UA与UAER呈正相关(r=0.241,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与病程、血UA、UREA水平密切相关,血UA、UREA水平可用于早期预测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杨丕坚;朱红梅;吕以培;李舒敏;黄中莹;黄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成年人胸腔积液的病因和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25例成年人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5例胸腔积液患者中,恶性肿瘤居首位145例(44.6%),其次为结核性胸膜炎123例(37.9%),其他依次为心源性25例(7.7%),肺炎旁积液16例(4.9%),低蛋白血症14例(4.3%),结缔组织病性2例(0.6%).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水癌胚抗原(CEA)水平(分别为39.21 ng/ml±15.42 ng/ml和76.56 ng/ml±18.18 ng/ml)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为3.14 ng/ml±0.21 ng/ml和3.54 ng/ml±0.6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恶性肿瘤居多,其次为结核和肺炎旁积液,及早采取胸水进行相关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卓安山;李奕;曾葭;童皖宁;谢仁春;李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改善的时效性,明确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ICU中同时具备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的MODS患者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0h)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窗(3h、6h、12h、24h、48h、72h)呼吸、循环功能改变.结果 多巴胺用量:CBP治疗后3h较0h增加(P<0.05),6h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时明显减少,且各循环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1);呼吸功能改善在治疗后24~72h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CBP治疗MODS患者,对于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有不同的时效性.
作者:李泽民;王雪花;武海燕;陈敏;王海芳;卜贵峰;纪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干预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5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S/T模式经面罩通气治疗,分别测定通气前及通气治疗72h后血气分析、心率(HR)、呼吸频率(RR).结果 使用BiPAP通气治疗72h后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pH、氧饱和度(SaO2)以及RR、HR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采用S/T模式经面罩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作者:刘东阳;高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在胸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指导抗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与56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ADA活性,观察结核组在经抗结核治疗、病情明显控制后胸腔积液ADA活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结核组胸腔积液ADA活性为(51±18)U/L高于非结核性组的(20±10)U/L(P<0.05),治疗后为(21±8)U/L低于治疗前(P<0.05).胸腔积液ADA设定≥45 U/L为阳性,对结核诊断敏感性为90.5%(38/42)、特异性为87.5%(49/56).结论 胸腔积液ADA活性可以作为诊断鉴别结核性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指标,对指导抗结核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龙配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阴道内环境的变化与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250例女性,进行HPV DNA检测,取阴道分泌物分别采用阴道分泌物悬滴法、Gram染色法、快速BV检测试剂盒法,测阴阴道炎和检道内环境的指标(阴道清洁度、阴道pH值、阴道菌群组成).结果 250例女性中HR-HPV阳性124例、阴性12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H值、菌群变化及细菌性阴道病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83、1.547、2.409,P均<0.05);清洁度、滴虫性阴道炎及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均不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pH值、菌群变化及细菌性阴道病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清洁度、滴虫性阴道炎及假丝酵母菌阴道炎不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于妍妍;金哲;刘艳霞;黄文玲;曹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休息5d后开始第2疗程;对照组采用疼痛区域局部注药,阻滞用药及剂量、疗程等均与治疗组相同.2组患者于阻滞前及阻滞第1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各时段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的含量,并对患者的镇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阻滞前应激激素水平、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治疗组患者的NE、E、COR的含量、VAS评分与阻滞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降低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陈云飞;武莉芳;王俐红;苏心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组,n=40)和非高压氧治疗(非高压氧组,n=46),分析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后高压氧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非高压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T延长,TT缩短,Fib含量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氧组优于非高压氧组(P<0.05).结论 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体疗效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性高.
作者:姚汉玲;杨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16岁,因口唇、皮肤紫绀16年,活动后气短10年,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3个月于2011年2月12日入院.患者于出生时即发现口唇及皮肤紫绀,幼年时反复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抗感染治疗后可好转.近10年劳累或运动后出现气短,休息后可好转,未予进一步诊治.近3个月气短症状逐渐加重,轻微活动即感气短,并渐出现夜间不能平卧,需高枕卧位.
作者:蔡春茹;胡立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105例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患者均采取了各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其中一期肿瘤切除吻合86例,Hartmann手术9例,单纯结肠造口7例,开关手术3例,治愈出院99例,死亡3例(2.9%).结论 对于老年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选择合理术式,合理手术时机,恰当处理合并症,可提高疗效.
作者:佘浩清;张海蛟;丁定全;龙再峰;谢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南北方食管癌高、低发病区之间的异同,探讨Hp感染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南方食管癌高发区、低发区食管癌标本各40例,北方食管癌高发区、低发区食管癌标本各40例,另选择同地区正常食管组织标本各2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Hp特异基因glmM,判断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是否存在Hp感染.结果 南北方各自食管癌高发病区Hp感染高于食管癌低发病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方食管癌高发病区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的Hp感染率分别高于南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事件.
作者:毛恺;丁肖华;崔金环;徐致祥;杨光;谭家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46岁.因活动后胸闷、呼吸困难4个月,加重5 d入院.既往有高脂血症1+年,吸烟史30年.查体:T 36.5℃,P 84次/min,R 20次/min,BP 130/80mmHg.神志清楚,慢性病容,颈静脉正常.双肺查体未见异常.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双肾未触及.
作者:龚显田;张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养正消积胶囊对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2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运用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用药6 个月,观察2组的疗效及癌灶变化,并于治疗前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 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75.4%)优于对照组(36.2%),癌灶变化总有效率(68.1%)高于对照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的阳性百分率、CD4/CD8比值明显提高,NK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养正消积胶囊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可防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崔兴俊;马文龙;毕学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难治疗性高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透析前和治疗8周末分别采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1)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HP组患者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血浆PRA、AngII水平HP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PRA、AngII水平HP组患者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较单纯血液透析能明显降低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水平,可使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济东;朱蕴秋;周瑛;李春庆;陈英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急性输入袢梗阻(AALO)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误诊2例;经手术治疗3例,术中见肠坏死1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术后肠瘘并出血1例;拒绝手术后死亡1例.结论 急性输入袢梗阻具有特征性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掌握其特点,综合分析资料,以期早诊断、早手术.
作者:吴文周;许榕生;刘书先;杨昱;杨静;高伟;胡知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对以骨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的2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骨痛为常见症状;常见的血象异常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红、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可异常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找到数量不等的癌细胞团和(或)单个散落的癌细胞,多见于片尾及边缘.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发现非整倍体检出率高,每例细胞染色体数目差异大,同时伴有结构异常.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在以骨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发热、出血及骨痛,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及肿瘤标志物升高等,应考虑骨髓转移癌的可能.
作者:武英伟;张茉莉;赵维川;杨新宏;耿学丽;陈向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MS)是由一种罕见的致病性双相青霉菌所致,多继发于AIDS或免疫功能低下及应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此病少见,诊断不易,容易漏诊.而患者的预后与能否尽早诊断及尽早地抗真菌治疗密切相关.现介绍我院诊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4例,借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高飞;林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0例,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腹腔镜组30例手术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尿潴留及继发感染发生.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开展推广.
作者:贺青文;张慧;杨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57岁,主因不能言语5d于2009年3月3日入院.入院前5d活动中起病,不能言语、理解力下降,伴嗜睡、流涎、饮水呛咳、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房颤病史,均未规范服药.入院查体:血压150/80mmHg,心率120次/min,律不齐,肺、腹未见异常.意识呈嗜睡状态,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偏斜向左,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腱反射活跃,右侧病理征(+),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红鸭;刘之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长R-R间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各类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长R-R间期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53例.2组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心宝丸口服,均治疗30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7%)高于对照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慢心率、平均心率、24 h总心率较治疗前升高,快心率、早搏次数及长R-R间期频次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长R-R间期,疗效显著.
作者:贺学魁;赵英娟;王秦安;贺兰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