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日辉;胡桂清;聂荣华;陈家军;詹波涛;张拥军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105例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患者均采取了各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其中一期肿瘤切除吻合86例,Hartmann手术9例,单纯结肠造口7例,开关手术3例,治愈出院99例,死亡3例(2.9%).结论 对于老年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选择合理术式,合理手术时机,恰当处理合并症,可提高疗效.
作者:佘浩清;张海蛟;丁定全;龙再峰;谢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南北方食管癌高、低发病区之间的异同,探讨Hp感染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南方食管癌高发区、低发区食管癌标本各40例,北方食管癌高发区、低发区食管癌标本各40例,另选择同地区正常食管组织标本各2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Hp特异基因glmM,判断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是否存在Hp感染.结果 南北方各自食管癌高发病区Hp感染高于食管癌低发病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方食管癌高发病区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的Hp感染率分别高于南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事件.
作者:毛恺;丁肖华;崔金环;徐致祥;杨光;谭家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8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7例,按治疗情况分为初发未治组36例,完全缓解组29例,未缓解组12例,复发组8例.另外入选2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bGFG,IL-1β和TSGF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初发未治组患者bGFG、IL-1β和TSGF含量升高(P<0.05);与初发未治组比较,完全缓解组降低(P<0.05),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全缓解组比较,未缓解组和复发组升高(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初发未治组bGFG和TSGF呈正相关(r=0.647,P<0.05).结论 bFGF、IL-1β和TSGF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韩莹;杨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46岁.因活动后胸闷、呼吸困难4个月,加重5 d入院.既往有高脂血症1+年,吸烟史30年.查体:T 36.5℃,P 84次/min,R 20次/min,BP 130/80mmHg.神志清楚,慢性病容,颈静脉正常.双肺查体未见异常.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双肾未触及.
作者:龚显田;张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休息5d后开始第2疗程;对照组采用疼痛区域局部注药,阻滞用药及剂量、疗程等均与治疗组相同.2组患者于阻滞前及阻滞第1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各时段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的含量,并对患者的镇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阻滞前应激激素水平、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治疗组患者的NE、E、COR的含量、VAS评分与阻滞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降低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陈云飞;武莉芳;王俐红;苏心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 syndrome,GBS)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有末梢型感觉障碍的常见疾病,关于该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报道罕见[1~3].现将2004年8月-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伴有锥体束征和脑膜刺激征的4例GBS报道如下.
作者:谭来勋;余樱;吴擎;刘美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使二尖瓣叶在心脏收缩时向左心房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原发性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结缔组织疾病,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可见于马凡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多发生于女性,以14~30岁女性居多,超声心动图多表现为后叶脱垂.部分二尖瓣脱垂患者可继发于风湿或病毒感染,以前叶脱垂多见.此外,也可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现将笔者收治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余光勇;杨选华;吴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笔者在祥云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援滇工作期间,于2009年1月-2011年4月共收治乌头碱中毒患者92例,均抢救成功且效果满意,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2例均经口服中毒,90例为误服,2例为自杀.男60例,女32例;年龄15~84岁,中位数50.3岁.服生草乌17例(18.5%),服用附片54例(58.7%),服用附子21例(22.8%).用药至中毒症状出现时间0.25~44.0h,多在0.5~1h内出现中毒症状.
作者:张阳;沈丽娟;王长谦;李晓红;杨光筠;刘金保;叶兴丽;史纯莲;李国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自拟通腑汤对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患者7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通腑汤和西沙必利,观察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63.9%)优于对照组(33.3%),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通腑汤可安全有效促进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功能恢复.
作者:邓博;李乃卿;李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 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32),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加服中药.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采取西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可增强疗效.
作者:钟文旗;张祥文;彭爱民;杨林;夏进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成2组:A组63例为UAER 20~200 μg/min,B组41例为UAER>200 μg/min;根据血尿酸水平高低分为C组64例和D组40例.分别记录各组血UA、病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FMD的变化,比较血UA、尿MA水平及FMD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C组病程、UA、FBG、UAER较B组、D组显著升高,但FMD水平下降(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UAER与F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5、-0.314、-0.285,P均<0.05),UA与UAER呈正相关(r=0.241,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与病程、血UA、UREA水平密切相关,血UA、UREA水平可用于早期预测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杨丕坚;朱红梅;吕以培;李舒敏;黄中莹;黄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对以骨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的2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骨痛为常见症状;常见的血象异常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红、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可异常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找到数量不等的癌细胞团和(或)单个散落的癌细胞,多见于片尾及边缘.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发现非整倍体检出率高,每例细胞染色体数目差异大,同时伴有结构异常.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在以骨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发热、出血及骨痛,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及肿瘤标志物升高等,应考虑骨髓转移癌的可能.
作者:武英伟;张茉莉;赵维川;杨新宏;耿学丽;陈向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MS)是由一种罕见的致病性双相青霉菌所致,多继发于AIDS或免疫功能低下及应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此病少见,诊断不易,容易漏诊.而患者的预后与能否尽早诊断及尽早地抗真菌治疗密切相关.现介绍我院诊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4例,借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高飞;林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长R-R间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各类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长R-R间期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53例.2组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心宝丸口服,均治疗30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7%)高于对照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慢心率、平均心率、24 h总心率较治疗前升高,快心率、早搏次数及长R-R间期频次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长R-R间期,疗效显著.
作者:贺学魁;赵英娟;王秦安;贺兰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炎性疾病.由于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损害,导致肺功能下降,频繁住院及早期死亡[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COPD的死亡率在逐渐增加,预计到2020年,它将成为西方国家人口死亡原因的第3位[2].目前COPD对社会也是一个高负担的常见病,由于频繁就诊、因急性加重住院和长期治疗使COPD相关的医疗费用非常高.据2007年美国心脏、肺脏及血液研究院估计[3].
作者:汪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对成人活体肝移植术中使用凝血弹性图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探讨手术各阶段凝血紊乱的诱因及相应治疗方法.方法 33例行活体肝移植手术患者,于手术开始时(T1)、无肝期再灌注前5 min(T2)、新肝期再灌注后5 min(T3)及再灌注后60 min(T4)进行肝素酶修正及自然全血凝血弹性图检测.结果 T1及T2肝素酶修正组与自然全血组凝血弹性图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自然全血组与肝素酶修正组数据均显示低凝状态且肝素或肝素样物质为主要原因.T4后肝素造成的凝血异常逐步改善,但较之T1仍处于低凝状态.结论 凝血弹性图对凝血状况的连续监测可以快速准确判断活体肝移植术中不同阶段凝血异常的原因,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并可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王清平;杜洪印;石屹崴;刘伟华;强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57岁,主因不能言语5d于2009年3月3日入院.入院前5d活动中起病,不能言语、理解力下降,伴嗜睡、流涎、饮水呛咳、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房颤病史,均未规范服药.入院查体:血压150/80mmHg,心率120次/min,律不齐,肺、腹未见异常.意识呈嗜睡状态,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偏斜向左,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腱反射活跃,右侧病理征(+),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红鸭;刘之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组,n=40)和非高压氧治疗(非高压氧组,n=46),分析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后高压氧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非高压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T延长,TT缩短,Fib含量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氧组优于非高压氧组(P<0.05).结论 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体疗效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性高.
作者:姚汉玲;杨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难治疗性高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透析前和治疗8周末分别采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1)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HP组患者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血浆PRA、AngII水平HP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PRA、AngII水平HP组患者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较单纯血液透析能明显降低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水平,可使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济东;朱蕴秋;周瑛;李春庆;陈英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150例GER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疗程均为8周.记录食管近端、远端大蠕动收缩波幅和近端至远端蠕动波峰值传导时间,计算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长度/时间)和湿咽成功率、pH<4 反流次数、长时间(持续≥5 min)反流次数、pH<4 时间百分比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和湿咽成功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H<4 反流次数、长时间(持续≥5 min)反流次数、pH<4 时间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7% vs 85.4%,P<0.05).结论 莫沙必利可促进胃肠动力和减少反流次数,治疗GERD有效、安全.
作者:薛艳清;张志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