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艳清;张志龙
患者,女,19岁.因项部、上背部丘疹、色素斑伴剧痒2年余就诊我科.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项部出现绿豆大小红色丘疹,散在分布,伴剧痒.曾在多家医院诊为湿疹或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等,予以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口服和外用皮炎平等药膏,皮损可暂时消退,遗留褐色沉着斑.色素沉着区皮损反复发生,并发展增多累及上背部.
作者:李志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高危胸段食管异物急诊手术治疗资料,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月-2009年5月18例高危胸段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手术取除异物采用左颈前切口1例,右侧胸切口13例,左侧胸切口4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2例合并食管穿孔者术后并发左侧脓胸,经充分引流、肠内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分别于术后第8周、13周治愈;其余16例患者术后5~14 d恢复经口进食,15~20 d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出院前食管钡餐X线复查均无明显食管狭窄及食管瘘存在,随访1~3个月进食良好,无特异不适.讨论胸段食管异物内窥镜下取出失败、不规整的尖锐异物、已嵌顿食管壁的异物、食管异物合并穿孔者应急诊外科手术,明确诊断后24h内手术可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刘日辉;胡桂清;聂荣华;陈家军;詹波涛;张拥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改善的时效性,明确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ICU中同时具备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的MODS患者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0h)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窗(3h、6h、12h、24h、48h、72h)呼吸、循环功能改变.结果 多巴胺用量:CBP治疗后3h较0h增加(P<0.05),6h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时明显减少,且各循环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1);呼吸功能改善在治疗后24~72h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CBP治疗MODS患者,对于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有不同的时效性.
作者:李泽民;王雪花;武海燕;陈敏;王海芳;卜贵峰;纪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长R-R间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各类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长R-R间期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53例.2组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心宝丸口服,均治疗30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7%)高于对照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慢心率、平均心率、24 h总心率较治疗前升高,快心率、早搏次数及长R-R间期频次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长R-R间期,疗效显著.
作者:贺学魁;赵英娟;王秦安;贺兰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执行功能的变化.方法 6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测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同时设健康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 抑郁组治疗前WCST测查评分较健康对照组差(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Stroop测查抑郁组治疗前Stroop-CW正确数、Stroop-CW改正数较健康对照组差(P<0.05,P<0.01);治疗后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测查抑郁组治疗后Stroop-CW正确数、改正数仍较健康对照组差(P<0.05,P<0.01).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发病期存在执行功能障碍,治疗后执行功能障碍随症状改善而改善,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
作者:鞠海燕;江玉娟;杨怡;刘立静;宋京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8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7例,按治疗情况分为初发未治组36例,完全缓解组29例,未缓解组12例,复发组8例.另外入选2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bGFG,IL-1β和TSGF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初发未治组患者bGFG、IL-1β和TSGF含量升高(P<0.05);与初发未治组比较,完全缓解组降低(P<0.05),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全缓解组比较,未缓解组和复发组升高(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初发未治组bGFG和TSGF呈正相关(r=0.647,P<0.05).结论 bFGF、IL-1β和TSGF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韩莹;杨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 后循环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前列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组(A组),前列地尔治疗组(B组),灯盏花素治疗组(C组),治疗14 d后比较3组血流速度、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且A组改善优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疗效优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后循环缺血优于单纯应用前列地尔或灯盏花素治疗.
作者:张春驰;董艳娟;贺昕;李国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炎性疾病.由于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损害,导致肺功能下降,频繁住院及早期死亡[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COPD的死亡率在逐渐增加,预计到2020年,它将成为西方国家人口死亡原因的第3位[2].目前COPD对社会也是一个高负担的常见病,由于频繁就诊、因急性加重住院和长期治疗使COPD相关的医疗费用非常高.据2007年美国心脏、肺脏及血液研究院估计[3].
作者:汪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在胸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指导抗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与56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ADA活性,观察结核组在经抗结核治疗、病情明显控制后胸腔积液ADA活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结核组胸腔积液ADA活性为(51±18)U/L高于非结核性组的(20±10)U/L(P<0.05),治疗后为(21±8)U/L低于治疗前(P<0.05).胸腔积液ADA设定≥45 U/L为阳性,对结核诊断敏感性为90.5%(38/42)、特异性为87.5%(49/56).结论 胸腔积液ADA活性可以作为诊断鉴别结核性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指标,对指导抗结核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龙配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自拟通腑汤对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患者7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通腑汤和西沙必利,观察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63.9%)优于对照组(33.3%),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通腑汤可安全有效促进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功能恢复.
作者:邓博;李乃卿;李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成年人胸腔积液的病因和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25例成年人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5例胸腔积液患者中,恶性肿瘤居首位145例(44.6%),其次为结核性胸膜炎123例(37.9%),其他依次为心源性25例(7.7%),肺炎旁积液16例(4.9%),低蛋白血症14例(4.3%),结缔组织病性2例(0.6%).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水癌胚抗原(CEA)水平(分别为39.21 ng/ml±15.42 ng/ml和76.56 ng/ml±18.18 ng/ml)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为3.14 ng/ml±0.21 ng/ml和3.54 ng/ml±0.6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恶性肿瘤居多,其次为结核和肺炎旁积液,及早采取胸水进行相关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卓安山;李奕;曾葭;童皖宁;谢仁春;李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150例GER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疗程均为8周.记录食管近端、远端大蠕动收缩波幅和近端至远端蠕动波峰值传导时间,计算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长度/时间)和湿咽成功率、pH<4 反流次数、长时间(持续≥5 min)反流次数、pH<4 时间百分比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和湿咽成功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H<4 反流次数、长时间(持续≥5 min)反流次数、pH<4 时间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7% vs 85.4%,P<0.05).结论 莫沙必利可促进胃肠动力和减少反流次数,治疗GERD有效、安全.
作者:薛艳清;张志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使二尖瓣叶在心脏收缩时向左心房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原发性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结缔组织疾病,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可见于马凡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多发生于女性,以14~30岁女性居多,超声心动图多表现为后叶脱垂.部分二尖瓣脱垂患者可继发于风湿或病毒感染,以前叶脱垂多见.此外,也可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现将笔者收治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余光勇;杨选华;吴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急性输入袢梗阻(AALO)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误诊2例;经手术治疗3例,术中见肠坏死1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术后肠瘘并出血1例;拒绝手术后死亡1例.结论 急性输入袢梗阻具有特征性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掌握其特点,综合分析资料,以期早诊断、早手术.
作者:吴文周;许榕生;刘书先;杨昱;杨静;高伟;胡知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对以骨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的2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骨痛为常见症状;常见的血象异常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红、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可异常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找到数量不等的癌细胞团和(或)单个散落的癌细胞,多见于片尾及边缘.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发现非整倍体检出率高,每例细胞染色体数目差异大,同时伴有结构异常.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在以骨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发热、出血及骨痛,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及肿瘤标志物升高等,应考虑骨髓转移癌的可能.
作者:武英伟;张茉莉;赵维川;杨新宏;耿学丽;陈向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为胰腺癌的研究总结经验.方法 收集近10年来胰腺癌患者11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重点了解年龄、性别、首发症状、治疗方法、中位生存期及1、3、5年生存率.结果 胰腺癌发病年龄主要在40岁以上(占92.86%),男女比例为4.01∶1;首发症状以腹部不适或疼痛常见,占50.89%;其次以厌食、消化不良、体质量下降为首发症状者占20.54%;黄疸为首发症状者占16.96%; 而CA199升高者占54.46%; 69.64%的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年龄越大,手术机会越少.手术切除组34例,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26.47%、5.88%;而姑息治疗组78例,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2.96%、3.6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解剖部位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现并积极的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改善胰腺癌预后关键的措施;对40岁以上男性人群每年行CA199、胰腺超声等检查,对早期发现胰腺癌有一定帮助.
作者:路军章;李海霞;曹秀堂;马洋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内外臭氧联合神经妥乐平椎旁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臭氧盘内外注射组(A组,n=40)和臭氧联合神经妥乐平椎旁注射组(B组,n=40),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根据VAS、JOA、Macnab方法评定疗效.结果 A、B组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JO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B组术后1周VAS值、术后12个月JOA值较A组改善显著(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A、B组术后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4.6%、90.0%,B组优于A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臭氧联合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单纯臭氧治疗.
作者:唐可;张国忠;齐越峰;叶枫;佟云;管昆;倪家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随着睡眠医学的研究进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作为呼吸、睡眠医学的交叉边缘学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也逐渐深入.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睡眠障碍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严重危害性,但目前儿童OSAHS的研究相对较少.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的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儿童OSAHS与成人OSAHS在流行病、病因、诊断、治疗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对儿童OSAHS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引起对儿童OSAHS的重视.
作者:戈录芳;康翠清;张秀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 syndrome,GBS)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有末梢型感觉障碍的常见疾病,关于该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报道罕见[1~3].现将2004年8月-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伴有锥体束征和脑膜刺激征的4例GBS报道如下.
作者:谭来勋;余樱;吴擎;刘美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48岁,因急性胸痛于2010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于11日晚无诱因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及咳嗽时疼痛加重,伴咳嗽、发热,高体温38.8℃,大汗,面色苍白,不能平卧,遂来我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自觉发凉,未予诊治.1年前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右侧拇趾红肿疼痛,足跟部酸痛,影响行走.
作者:贾英民;王玉红;冬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