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固定架治疗多段胫骨骨折(附11例报告)

杜生富;王玉彬

关键词:外固定架治疗, 胫骨骨折, 胫骨多段骨折, 外固定支架治疗, 胫腓骨骨折, 治疗效果, 愈合, 潍坊, 受伤, 三维, 局部, 暴力, 报告
摘要:胫骨多段骨折是胫腓骨骨折中较复杂的一种.此种骨折受伤暴力大,对局部血运影响明显,骨折不易愈合.我科自1996年以来用潍坊产的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11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乌拉地尔治疗重症高血压48例临床疗效观察

    乌拉地尔(商品名压宁定,德国百克顿药厂生产)是新型α1受体阻滞剂,具有直接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及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的双重作用.笔者自1998年2月-2000年2月共治疗重症高血压病人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英;周凤春;高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外固定架治疗多段胫骨骨折(附11例报告)

    胫骨多段骨折是胫腓骨骨折中较复杂的一种.此种骨折受伤暴力大,对局部血运影响明显,骨折不易愈合.我科自1996年以来用潍坊产的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11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生富;王玉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经产妇米索前列醇引产致子宫破裂5例

    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发病率逐渐下降.近几年我院发生经产妇子宫破裂者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9年5月,经产妇分娩总数511例,发生子宫破裂者5例,占9.8%.年龄30~38岁,平均年龄34岁;有流产史者4例,难产史者2例,总产程(6±2.15)h,全部病人产程中均应用过米索前列醇.

    作者:周春英;刘彩娟;江志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碳酸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用于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观察

    盐酸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是硬膜外阻滞麻醉中较常用的配方,但其起效缓慢,麻醉诱导期长.碳酸利多卡因虽可缩短起效时间,但有麻醉维持时间短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碳酸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洪勤;石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39例

    B超定位对39例经临床确诊为肾盂输尿管结石的病人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定位准确,效果满意,无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病人,男23例,女16例;年龄19~62岁,青壮年占多数.39例均因腹部绞痛、腰部不适或伴有尿频、尿急,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就诊,26例伴恶心呕吐,12例伴不同程度的发热.共有结石41个,均经B超、X线拍片或肾盂输尿管造影确诊.

    作者:范立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病患者已逾一亿,其中一部分发展成脑血管病而致死或致残,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不幸.现在认为,高血压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多基因高度异质性疾病,具有遗传迟滞性,易感基因外显不完全及基因型和表型不相对应的临床特点.

    作者:顾明亮;李明平;邱长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附30例分析)

    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较大影响.笔者对我院1994-1999年间收治的3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者的诊断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4例,女6例;10~19岁者2例,20~40岁者18例,41岁以上者10例.伤后2 h入院者4例,3~6 h入院者8例,7~12 h入院者12例,12 h以上入院者6例.肠破裂9例,脾破裂6例,肝破裂5例(其中并发两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左侧血气胸1例,肝脾同时破裂1例),肾挫裂伤2例,主要肠系膜血管撕裂伤3例,胰腺被膜下血肿1例,膀胱破裂1例,膈肌破裂膈疝1例,肝圆韧带撕裂伤1例.

    作者:张衍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前列腺穿刺活检38例结果分析

    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前列腺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善,我国前列腺癌(PCA)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开展,使早期诊断PCA成为可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薄学军;王萍;周荣祥;迟玉友;刘忠国;尹洪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吸毒人员患龋情况调查

    目的:对516名吸毒人员牙体患龋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吸毒与龋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口腔常规检查的方法收集吸毒人员牙体患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毒人员患龋率为90.64%,龋均4.64颗,高出正常人群.结论:吸毒增加龋病的发生率.

    作者:吕标;杨曹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期间非典型阿托品化原因分析

    基层医院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例常见,正确识别阿托品化是提高抢救病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影响阿托品化的因素较多,加之病人病情复杂,即使足量应用阿托品,许多病人也不出现典型的阿托品化征象.若临床医生对此缺乏认识,继续误用大剂量阿托品,常常引起阿托品中毒,加速病人死亡.

    作者:张学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鼻敏合剂的毒理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鼻敏合剂的毒理学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半数致死量、小致死量、大耐受量);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实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结果:鼻敏合剂对小鼠的小致死量>68 g/kg;亚急性染毒未引起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升高.结论:服用鼻敏合剂是安全的.

    作者:高永;万巧云;王海涛;罗文海;宋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骨髓转移癌35例分析

    骨髓转移癌是指造血组织以外的肿瘤转移到骨髓内,引起血液学改变.现将我院7年来经骨髓检查诊断为骨髓转移癌者3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小者13岁,大者81岁.1.2 临床表现骨骼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特征.这种症状有的表现为全身性、游走性、间歇性,而后逐渐呈持续性,并日渐加重.部分患者有咳嗽、吐血、咯血、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消瘦等.

    作者:张衍胜;张新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非凝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中,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使裂孔能紧贴在手术嵴上并形成牢固粘连,在巩膜扣带术中采用巩膜外电凝或冷凝,至今仍被认为是手术成功的常规步骤.近年来临床实践使人们在治疗视网膜脱离中对巩膜凝固应用的必要性和危害性有了新的认识.我院自1997年来采用非凝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1例31眼,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柴建生;路晓明;温安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常规治疗联合换血疗法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

    我科在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对超过12 h仍未达到阿托品化、临床症状加重患者,并用换血疗法取得了成功.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盖希俊;马晓燕;郭秀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乳房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乳房肿块是乳房疾病常见的重要体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在乳房外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现结合我们的经验体会分析乳房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

    作者:高庆冉;张爱玲;仇长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律失常127例报告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较多见,尤其在急性发作期发病率更高.为引起临床足够重视,现将我院近3年来住院治疗的307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尹玉琴;江忠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尿微量白蛋白及尿酶谱测定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高血压、各类泌尿系统疾病等导致的早期肾损伤,因缺乏临床特征和传统实验诊断方法的局限性,限制了早期发现.我们欲以微量白蛋白(mALB)为肾小球损伤的标志物,以尿酶谱尤其是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为肾损伤标志物,进行联合测定,以发现患者的肾早期损伤[1].

    作者:王际亮;于本章;李学军;朱新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重度心脏病患者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分析及探讨重度心脏病患者佳分娩方式.方法:对38例孕妇在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的同时,施行剖宫产术.结果:38例心衰者术中心衰无加重,术后逐渐缓解.结论:采用剖宫产术组母婴死亡率明显低于经阴道分娩组,因此,剖宫产是妊娠合并重度心脏病患者的佳分娩分式.

    作者:曾斌;王敬;刘文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动静脉瘘1例

    患儿男,10岁.因活动后气短、紫绀5年余,加重伴咳嗽半年入院.病前发育正常,5年前始出现活动后气短、紫绀,休息后缓解,未行注意.紫绀逐渐加重,并出现杵状指趾.近6个月伴咳嗽、气喘,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按肺炎治疗未见效.父母非近亲婚配.围生史及家庭史无异常.发育营养稍差,全身皮肤粘膜紫绀.

    作者:张会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胎儿窘迫剖宫产儿死亡分析

    近年来,由于围生期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监测方法的普及,能及早发现胎儿宫内危安,使不少临危儿获救,但剖宫产率亦相应增高.我院剖宫产率为31.05%.其首位原因为胎儿窘迫.胎儿窘迫剖宫产儿死亡率仍占剖宫产儿死亡的首位.如何发现胎儿窘迫,正确把握剖宫产的时机至关重要.笔者对本院6年间胎儿窘迫剖宫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李书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