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峥;郭振河
高能量创伤所致Pilon骨折常导致胫距关节面移位和干骺端基部不同程度粉碎骨折,多合并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临床处理至今仍很棘手,并发症多.病残率高.以往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外固定架单独或结合有限内固定,分步延期ORIF等,然而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我们于2003年2月
作者:孙辽军;陈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脊髓损伤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困难,同时神经胶质瘢痕阻碍再生轴突的通过.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神经胶质细胞,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星形胶质细胞和外周雪旺氏细胞的特性,许多基础与临床研究发现嗅鞘细胞是神经系统中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引导轴突正确生长的独特细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脊髓损伤的修复带来了希望.
作者:胡志俊;马迎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老年人群数量的增加,腰椎管狭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002年至2007年对腰椎管狭窄患者25例行改良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善地;冯松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30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大.为(1 255.8±381.9)N;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901.8±373.3)N]、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776.1±306.8)N]和双皮质枢椎椎板螺钉[(640.8±302.9)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宜首选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可作为枢椎后路补充固定技术,且以双皮质骨固定为宜.
作者:胡勇;何贤峰;马维虎;徐荣明;阮永平;冯建翔;杨述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8例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患儿进行总结分析,所有骨折均为GartlandⅢ型,其中闭合性损伤24例,开放性损伤4例.16例(A组)行闭合复位穿针回定,12例(B组)行骨折切开复位并神经探壹.切开手术者发现8例神经为挫伤,3例为嵌顿伤,1例为断裂伤.结果:28例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其中闭合复位穿针者4-6周内恢复13例,8-10周2例,12周1例;切开手术者神经功能恢复4-6周6例,8-10周3例,12-16周3例.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者,大部分损伤的神经功能可以在骨折闭合复位后逐步恢复,但必要时切开复位、神经探查、修复,同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仲肇平;曹进;任荣;彭琳瑞;陈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100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测量患侧髋关节在复位后第12个月时的髋臼指数(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I(D/W)].以性别、侧别、年龄、复往前患侧AI、复位前患侧AI(D/W)、脱位程度、股骨头宽度比值、复位前患侧股骨颈前倾角(FNA)、h/b比率及内收肌切断与牵引等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复位后第12个月患侧AI、AI(D/W)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性别、脱位程度、h/b比率、股骨头宽度比和复位前患侧FNA对AI、AI(D/W)有明显影响.年龄、脱位程度和复位前患侧FNA与AI成正相关,与AI(D/W)成负相关;股骨头宽度比和h/b比率与AI成负相关,与AI(D/W)成正相关.女性较男性髋臼发育快.结论:年龄、性别、脱位程度、是否同心复位、复位前患侧股骨头发育程度和股骨近端形态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刚;曾玮;林清坚;黄常红;刘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报告PaleyⅡ型跟骨骨折的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小切口植骨的微创治疗方法,并与非植骨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2002年至2006年PaleyⅡ型跟骨骨折112例,植骨组56例,男36例,女加例;年龄21-65岁,平均(42.0±2.3)岁;Ⅱa型11例,Ⅱb型45例;坠落伤38例,车祸伤1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4 d,平均(6.0±1.2)d.非植骨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22-67岁,平均(43.0±2.5)岁;Ⅱa型13例,Ⅱb型43例;坠落伤40例,车祸伤1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15 d,平均(5.0±2.1)d.全部病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植骨组加用小切口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骨折再度塌陷率及优良率.结果:两组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短5个月,长52个月,经统计分析,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骨组无再度塌陷病例,非植骨组有3例再度塌陷.参照张铁良评分标准,植骨组优43例,良1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8.2%;非植骨组优37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7%.经Ridit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后加用小切口植骨能够防止跟骨后距关节面再度塌陷,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疗效,可以作为PaleyⅡ型跟骨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案.
作者:聂伟志;孙磊;杨茂清;谭远超;朱惠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46岁,发现右髋关节活动受限1周左右入院.人院前曾有在2年间因脑出血2次开颅手术病史,神志不清,偶有癫痫发作.第2次开颅术后曾有约2个月卧床经历.1周前家属发现患者右髋关节活动受限,而就诊于我院.查:右髋关节强直于30°位屈曲畸形.内收、外展等均为0°,双下肢肌肉萎缩,因2次开颅手术,患者查体合作欠佳,故肌力感觉不能很好检查.X线:右髋关节周围及右股骨中上段前外侧软组
作者:柴志文;王俊江;宋恒义;和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自2000年2月至2006年4月,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远端骨骺骨折14例,近期观察后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6-15岁,平均12岁;右侧8例,左侧6例.致伤原因为运动损伤.骨折按Salter和Harris分类[1]:Ⅱ型骨骺损伤10例,骨骺分离伴大片干骺端骨折;Ⅲ型骨骺损伤4例.关节内骨折加骺板的干骺端损伤,骨折移位明显.
作者:叶舟;占蓓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生物医学领域,统计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科研工作者自觉地将专业与统计学相结合来制定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案,并使用统计学方法表达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更有科学性、更具说服力的结论.但由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及科研工作者的主观原因,也导致了统计学误用的屡屡发生,这在统计分析方面尤其突出.
作者:高辉;胡良平;郭晋;李长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见,尤多发于高龄患者,因骨折类型复杂多为粉碎,高龄患者骨质疏松,且往往伴有严重的内科疾患,若临床处理不当,轻者遗留髋内翻、旋转、下肢短缩等畸形,重者导致死亡.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复杂骨折2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王国平;孟春;杨炯;何金林;章建东;宋良军;董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社会的老龄化,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研究发现: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睡眠时枕头使用不科学,使颈椎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贺石生;郜玉军;侯铁胜;李明;赵杰;石志才;何大为;傅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滋阴清热中药对地塞米松诱导的生长延滞中骺板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滋阴清热中药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生长延滞机制.方法:1月龄新西兰免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地塞米松组和中药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5mg/kg,每天肌肉给药.中药治疗组给予混有滋阴清热中药的颗粒饲料,正常组及地塞米松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分别在给药第6、12周时处死.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生长板软骨细胞中VEGF表达的阳性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 mRNA在各组的表达.结果:6、12周地塞米松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6、12周中药治疗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小于地塞米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12周地塞米松组VEGF的阳性指数、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组VEGF阳性指数、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阴清热中药可减少因长期大荆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软骨细胞凋亡;滋阴清热中药可能是通过调控生长板软骨细胞中VEGF而减轻地塞米松对生长板的抑制作用.
作者:沈欢嗣;陈朝蔚;李玉梅;陈永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52例痉挛型脑瘫SPR术后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男 33例(38足),女 19例(26足);年龄6~10岁,平均7.8岁.Ashworsh分级:Ⅲ级34例.Ⅳ级18例;踝阵挛阳性者42例.采用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结果:随访1-3年,平均2.6年,痉挛步态明显改善,畸形均无复发.根据足部畸形矫正程度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综合判定:优32例,良14例,差6例.结论: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穆晓红;徐林;许世刚;曹旭;张鹏;郑晨颖;陈江;李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以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6例胫骨平台后髁冠状劈裂骨折患者的资料来探讨该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8~50岁,平均35岁;右侧4例,左侧2例.车祸伤4例,高处跌伤1例,直接暴力压伤1例;开放伤1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侧副韧带损伤2例.无胭动脉及腓总神经损伤,未合并韧带血管神经损伤.保守治疗2例(伸直位石膏固定,未合并韧带血管神经损伤,建议手术,患者要求保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常规检查.
作者:罗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I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I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7-61岁,平均37.6岁.结核病灶位于胸段4例.胸腰段8例,腰段11例.结果:术后随访9-40个月(平均28.7个月),患者术后2-3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活动,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16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恢复1.62级.并发症主要有暂时性窦道形成2例,内固定断裂1例,因抗结核化疗周期不足复发1例.结论:I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和截瘫恢复.
作者:叶茂;李俊清;邹毅;王建国;王奎;周涤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骨碎补为骨伤科常用药物,近年来研究活跃,研究内容包括基础、药理与临床,而且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也已起步.本文就骨碎补的近研究进行概述.
作者:朱慧锋;王唯佳;王珠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对早期和股骨头塌陷前的治疗效果较满意,尽力保存了髋关节功能.吻合血管的骨移植能将带血运的骨组织植入股骨头骨坏死区,除用健康的骨组织替代坏死骨外,还重建了股骨头新的血供来源.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优于钻芯减压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作者:张功林;章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股骨髁上骨折骨不连是一种由高能量暴力导致的股骨髁至股骨干骺端的严重并发症.据国外相关资料报道,股骨髁上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率约为3.8%[1].至今仍是骨科治疗难题,其治疗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笔者收集本院自1997年6月至2007年6月26例股骨髁上骨不连患者,采用动力髁螺钉(dynamie condylar screw,DCS)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曹烈虎;苏佳灿;张春才;刘欣伟;管华鹏;李卓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单边外固定支架、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DHS、Gamma钉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1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临床资料及疗效.其中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单边外固定支架组)51例,DHS内固定治疗(DHS组)57例,Gamma钉内固定治疗(Gamma 钉组)90例,经门诊复诊及通讯方式随访.从骨折愈合、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过程、平均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等方面对3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1个月,平均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中,切口长度以DHS组长,单边外固定支架组短;手术时间DHS组长,单边外固定支架组短;出血量以DHS组多,单边外固定支架组少;引流量以DHS组多,单边外固定支架组少;Gamma钉组适中.平均住院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比较,Gamma钉组优于DHS组(P<0.05)和单边外固定支架组(P<0.01).结论: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负重时闻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率低,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何升华;彭俊宇;赵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