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谢纹;沈洁;赵晓山

关键词:糖尿病足, 中西医治疗, 微血管病变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未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导致糖尿病截肢的首位原因是足溃疡的不愈合及其并发症[2].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溃疡或坏疽[3].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足坏疽占0.9%~1.7%,而60岁以上的人则占2.8%~14.5%,男女发病比例为3∶1[4].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现综述如下.
疑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偏侧帕金森-偏侧萎缩综合征3例

    偏侧帕金森-偏侧萎缩(HP-HA)综合症是一种以偏侧帕金森样症状伴同侧萎缩为主的临床罕见的特殊综合征,国内少见正式报道,本文特将临床发现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程文钦;覃宗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3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SA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者6例(18.2%).临床表现包括发热33例(100%)、咳嗽(其中干咳12例,咳白色黏痰11例,痰中带血1例)24例(72.7%)、畏寒20例(60.6%)、胸闷伴憋气11例(33.3%),伴有头痛6例、腹泻2例、呼吸困难2例、肺部有口罗音2例.约1/2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SARS抗体阳性28例(84.9%).胸部X光片出现渗出影的平均时间为(3.4±2.0)d,胸部病变吸收的平均时间为(19.8±9.8)d.激素应用后3天内体温均降至正常.2例患者呼吸困难较重应用BiPAP辅助呼吸.15例(45.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中药,收到了良好效果.17例(51.5%)出现心理异常.1名护士在护理SARS患者时被感染.结论部分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临床初期以发热不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畏寒、咽痛、全身酸痛;极期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可伴有肝脏、心肌的损伤.化验白细胞下降或不高.胸片可表现单侧(单叶或多叶)或双肺片状渗出影或网状阴影,病变多位于中下野外带,迅速进展;恢复期炎症可完全吸收,部分患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有适应证者可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剂量应个体化.少数呼吸困难重者需呼吸机支持治疗.心理情绪异常者应予心理治疗.合理应用中药治疗有益.注意标准防护可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率.

    作者:马俊义;赵增毅;孙武装;李智岗;王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主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主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2例研究对象分成脑梗死组与健康老年人组,均经SONOS 5500彩超检查主动脉.结果脑梗死组主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87.50%,其中复合型67.86%,而健康老年人组发生率仅为3.33%.同时脑梗死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粥样斑块为首位.结论主动脉粥样斑块特别是复合型粥样斑块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主动脉粥样斑块并进行积极预防干扰,对脑梗死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玉宇;顾承志;黄怀宇;高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改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方法 296例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CI组)159例、脑出血组(CH组)137例,于发病后1~4 d内测得血清心肌酶值.CH组又分为CH生存组86例、CH死亡组51例,将各组心肌酶值进行比较.结果 CI组、CH组中LDH、CK、CK-MB、GOT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CH死亡组4种心肌酶值均高于CH生存组(P均<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心肌酶值升高,在CH组中病情越重,心肌酶值增高越明显.

    作者:颜志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以颅神经损害及远端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Lambert-Eaton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56岁,以双眼睑下垂3个月于2003年3月13日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睁开费力,晨起症状轻,9∶00~16∶00加重,伴视物模糊,咀嚼、吞咽费力,言语不利.在当地医院给予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症状进一步加重,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以远端明显,走路欠平稳,伴双手麻木感.既往有烟酒史.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智能正常,言语不清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自如,无眼球震颤,双瞳孔等大,直径3 mm,对光反射敏锐,左眼视力稍弱于右眼.咀嚼肌无力,双侧咽反射减退,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远、近端肌力5级,双下肢远端肌力4级、近端约5级,无肌萎缩,肌张力均正常.腱反射偏低,深浅感觉正常、对称,病理征(-).辅助检查:胸部X光平片未见异常.头颈部CT亦未见异常.肌电图示未见肌源性、神经源性损害.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重频刺激未见明显递增、递减现象.

    作者:潘宁;王芦敏;傅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围绝经期妇女心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围绝经期妇女心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例以心脏病症状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ECG和 DCG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心脏病组(73例)和非心脏病组(127例),将2组DC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异常检出率心脏病组明显高于非心脏病组,单纯房、室性早搏的检出率心脏病组小于非心脏病组(P<0.001);心肌缺血、复杂性心律失常、复合性心电异常的检出率心脏病组明显高于非心脏病组(P<0.001).结论 DCG结合临床资料可对更年期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吴克香;赵世琴;原皓;史君英;刘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干预心血管事件的非调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剂,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使血胆固醇水平降低.几个大型的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均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1],提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本身的调脂作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石建平;田洪森;赵梦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低血糖症22例

    老年人发生低血糖症,病情比较隐匿,临床上容易误诊,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笔者对3年来收治的不具有典型低血糖反应症状的老年低血糖症2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姜涛;马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16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简称甲减心)并不少见,因甲状腺激素(TH)不足或缺如引起代谢障碍波及心脏引起.成人甲减心病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表现多样化,有较高的误、漏诊率.本文报告1998年3月~2003年3月16例甲减心误诊情况,并分析原因.

    作者:吴伊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冠状动脉炎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以发作性胸痛1月,持续性胸痛伴大汗2小时30分入院.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6年,尿中有蛋白,平时未服用激素等特殊药物,有十二指肠球溃疡病史6年,无烟酒等特殊嗜好.查体:血压10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平卧位.

    作者:王海玲;邓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结肠炎症,病变以溃疡为主,主要限于结肠黏膜,多累及直肠与远端结肠,甚至遍及全结肠.笔者在常规治疗如应用皮质激素、SASP(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或5-ASA(5-氨基水杨酸)、止血、输液等基础上加用贞芪扶正胶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家彩;季永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七)

    2.3 等级数据的分析处理等级数据(ranked data)是指按照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把全部观测个体分别归到不同的等级(rank)中去,然后通过清点归入每个等级的个体例数而得到的数据.这里所说的等级是有序的,如由强到弱,由好到差,由明显到不明显等.临床科研数据中,等级资料是很常见的.例如,在临床疗效评价中,常根据一定的判断标准把接受某种治疗的患者分别归入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4个等级中去,然后清点归入每个等级的例数,得到痊愈40例,显效30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即为等级资料.由于等级资料的等级是有序的,等级间隐含着一种不能用具体的数值确切表达的数量大小概念.因此,它既与定量观测所获得的计量资料有所不同,也与通过定性观测所获得的计数资料不完全相同,可以把它看成是介于真正的计量资料与真正的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半定量的观测资料.下面介绍两种较为常用的等级资料统计推断方法.

    作者:刘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下消化道出血309例病因分析

    本院从1998年2月~2003年5月,共检查结肠镜1 298例,其中以便血为主诉的共309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傅长来;蒋丹斌;张汉仁;于长久;李霞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先安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先安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5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心先安治疗组和非心先安治疗组各28例.观察分析2组DCM心力衰竭患者经心先安和非心先安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心先安组QTcd分别为(76.4±27.2)ms和(36.3±17.1)ms;治疗前后非心先安组QTcd分别为(73.5±22.8)ms和(53.7±13.6)ms.与治疗前比较,2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心先安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间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心先安可以明显降低DCM心力衰竭患者的QTcd.

    作者:邹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3种疗法对比观察

    碘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后有多种治疗方法,本文总结了2002年1月至12月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82例,选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未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导致糖尿病截肢的首位原因是足溃疡的不愈合及其并发症[2].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溃疡或坏疽[3].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足坏疽占0.9%~1.7%,而60岁以上的人则占2.8%~14.5%,男女发病比例为3∶1[4].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谢纹;沈洁;赵晓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近况

    微生态制剂是指用人或动物正常优势细胞群制成的生物制剂.临床上通过使用这些对人体有益的活菌,抑制过度繁殖并引起疾病的有害细菌种群,同时促进正常优势菌群的迅速建立及恢复,以达到防治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有200多种微生态制剂,国内也有10余种制剂应用于临床,在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相关疾病尤其是小儿腹泻的防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近年研究的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甘钦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液病3例误诊分析

    血液病的许多首发症状与其他病的症状相似,稍有疏忽,就会误诊,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现将临床上3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存英;王兴云;菊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北京降压0号降压效应谷峰比率及平稳指数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北京降压0号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谷峰比率(T/PR)及该药的平稳指数(SI).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每天早晨8∶00服北京降压0号1~2片,治疗前24 h及8周后作动态血压监测,分别以2 h个体法和整组法计算T/PR并计算该药的SI.结果 8周治疗后患者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的降低幅度分别为(21.8±11.0)/(17.9±8.0)mmHg和(16.4±2.5)/(13.8±2.2)mmHg,个体法计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T/PR分别为0.778±0.210、0.747±0.240,而整组法则分别为0.782和0.749,该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SI分别为3.97和3.82.结论北京降压0号可24 h有效平稳的降压,其降压平稳的作用可通过T/PR和SI反映.

    作者:郑海容;董丽;张长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通心络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37例X综合征患者分为通心络组(n=19)和常规治疗组(n=18).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FMD)功能变化, 并测定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后肱动脉FMD、ET-1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心络可显著改善X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作者:刘慧;胡永寸;陈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