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消化道出血309例病因分析

傅长来;蒋丹斌;张汉仁;于长久;李霞光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 病因分析
摘要:本院从1998年2月~2003年5月,共检查结肠镜1 298例,其中以便血为主诉的共309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疑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冠状动脉炎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以发作性胸痛1月,持续性胸痛伴大汗2小时30分入院.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6年,尿中有蛋白,平时未服用激素等特殊药物,有十二指肠球溃疡病史6年,无烟酒等特殊嗜好.查体:血压10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平卧位.

    作者:王海玲;邓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致单纯前角细胞损伤1例

    患者,男性,22岁.入院前8年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双上肢无力,进行性加重,1年前发现右手变薄,5月前双手、前臂肌肉萎缩,偶有肉跳感,无肌肉疼痛及无麻木感.查体:舟状头,翼状肩胛,双足呈弓形足.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肌肉萎缩,右手拇、食指骨间肌明显.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Ⅴ级.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四肢肌张力适中.深浅感觉无异常,病理反射阴性.MRI示Chiai畸形Ⅰ型伴颈胸空洞症(C2~T2).行后颅窝减压术,术后随访3个月,病情未再进展.

    作者:田雨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性格改变、四肢抽搐、昏迷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2岁.因性格改变、发作性全身抽搐10月余于2002年1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1月起家人发现其性格改变,不爱说话,嗜睡,自述工作时双手有时会发抖,视物有时有重影,走路偏斜不稳.当时曾行头颅MRI检查未发现异常.3月初某日早晨家属发现其神志不清,伴全身抽搐,两眼上视,牙关禁闭,口角流出大量血性液体,即送至医院急救,予以甘露醇、安定、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后患者神志转清,四肢活动可,生活尚能自理,但不能言语.此后患者多次发作全身抽搐,时间从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曾用过氯硝安定、安定、鲁米那、丙戊酸钠、妥泰等药物未能很好控制,患者逐渐出现狂躁,不识亲人,生活不能自理,渐渐卧床不起,四肢活动减少,进食困难.既往体健.有外地旅居史,常去东南亚等地短期工作.否认冶游史.

    作者:裘涛;陈眉;张宾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偏侧帕金森-偏侧萎缩综合征3例

    偏侧帕金森-偏侧萎缩(HP-HA)综合症是一种以偏侧帕金森样症状伴同侧萎缩为主的临床罕见的特殊综合征,国内少见正式报道,本文特将临床发现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程文钦;覃宗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未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导致糖尿病截肢的首位原因是足溃疡的不愈合及其并发症[2].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溃疡或坏疽[3].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足坏疽占0.9%~1.7%,而60岁以上的人则占2.8%~14.5%,男女发病比例为3∶1[4].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谢纹;沈洁;赵晓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右枕叶脑出血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性,72岁.主因双眼突发性黑朦3 h于2002年9月26日入院.患者于8∶30起床时突感双眼视物不见,黑朦,无眼红、眼痛,经休息、滴眼药水后视物渐见但仍模糊,无头痛、恶心、呕吐,无偏身感觉障碍或肢体无力,无胸闷、心悸及心前区疼痛.眼科眼底检查,视网膜未见出血,A∶V=1∶2,拟诊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而收住院.

    作者:石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3种疗法对比观察

    碘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后有多种治疗方法,本文总结了2002年1月至12月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82例,选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苦参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给予苦参素400 mg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4ml入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然后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及治疗结束5个月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A/G、TBI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ALT、AST有改善(P<0.05);HBV-DNA及 HBeAg阴转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少数患者出现腹泻和注射部位硬结.结论苦参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控制活动性肝硬化的炎症活动,抑制HBV复制,且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原皓;焦建新;吴克香;张红梅;孙良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干预心血管事件的非调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剂,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使血胆固醇水平降低.几个大型的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均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1],提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本身的调脂作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石建平;田洪森;赵梦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低血糖症22例

    老年人发生低血糖症,病情比较隐匿,临床上容易误诊,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笔者对3年来收治的不具有典型低血糖反应症状的老年低血糖症2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姜涛;马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液病3例误诊分析

    血液病的许多首发症状与其他病的症状相似,稍有疏忽,就会误诊,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现将临床上3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存英;王兴云;菊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16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简称甲减心)并不少见,因甲状腺激素(TH)不足或缺如引起代谢障碍波及心脏引起.成人甲减心病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表现多样化,有较高的误、漏诊率.本文报告1998年3月~2003年3月16例甲减心误诊情况,并分析原因.

    作者:吴伊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主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主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2例研究对象分成脑梗死组与健康老年人组,均经SONOS 5500彩超检查主动脉.结果脑梗死组主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87.50%,其中复合型67.86%,而健康老年人组发生率仅为3.33%.同时脑梗死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粥样斑块为首位.结论主动脉粥样斑块特别是复合型粥样斑块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主动脉粥样斑块并进行积极预防干扰,对脑梗死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玉宇;顾承志;黄怀宇;高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近况

    微生态制剂是指用人或动物正常优势细胞群制成的生物制剂.临床上通过使用这些对人体有益的活菌,抑制过度繁殖并引起疾病的有害细菌种群,同时促进正常优势菌群的迅速建立及恢复,以达到防治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有200多种微生态制剂,国内也有10余种制剂应用于临床,在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相关疾病尤其是小儿腹泻的防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近年研究的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甘钦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下消化道出血309例病因分析

    本院从1998年2月~2003年5月,共检查结肠镜1 298例,其中以便血为主诉的共309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傅长来;蒋丹斌;张汉仁;于长久;李霞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缬沙坦和缬沙坦联用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缬沙坦联用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缬沙坦80~160 mg/d,缬沙坦80~160 mg/d加用卡托普利25~75 mg/d,降压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LVM缬沙坦组由治疗前(228.4±40.9)g降至(202.8±38.9)g,P<0.01;缬沙坦加卡托普利组由(229.6±39.5)g降至(195.8±37.5)g,P<0.01.LVMI缬沙坦组由(135.5±7.9)g/m2降至(122.1±6.4)g/m2,P<0.01;缬沙坦加卡托普利组由(134.7±8.6)g/m2降至(120.8±8.1)g/m2,P<0.01.2组均使LVM、LVMI降低,但缬沙坦加卡托普利组降低的程度更大(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卡托普利对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更好.

    作者:常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症状不典型的鼻咽癌误诊误治分析

    鼻咽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但临床上常见症状不典型或医生工作上忽略而发生误诊、漏诊,延误了患者的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就其经验教训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钮冠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的中医病机与辨证治疗

    从SARS证候临床调查结果看,归纳起来,热、湿、毒、瘀、虚证类的症状多见,而一般瘟疫的疹、痧癍、疳则比较少见,其病机有以下几个特点:

    作者:张伯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改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方法 296例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CI组)159例、脑出血组(CH组)137例,于发病后1~4 d内测得血清心肌酶值.CH组又分为CH生存组86例、CH死亡组51例,将各组心肌酶值进行比较.结果 CI组、CH组中LDH、CK、CK-MB、GOT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CH死亡组4种心肌酶值均高于CH生存组(P均<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心肌酶值升高,在CH组中病情越重,心肌酶值增高越明显.

    作者:颜志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以颅神经损害及远端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Lambert-Eaton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56岁,以双眼睑下垂3个月于2003年3月13日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睁开费力,晨起症状轻,9∶00~16∶00加重,伴视物模糊,咀嚼、吞咽费力,言语不利.在当地医院给予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症状进一步加重,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以远端明显,走路欠平稳,伴双手麻木感.既往有烟酒史.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智能正常,言语不清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自如,无眼球震颤,双瞳孔等大,直径3 mm,对光反射敏锐,左眼视力稍弱于右眼.咀嚼肌无力,双侧咽反射减退,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远、近端肌力5级,双下肢远端肌力4级、近端约5级,无肌萎缩,肌张力均正常.腱反射偏低,深浅感觉正常、对称,病理征(-).辅助检查:胸部X光平片未见异常.头颈部CT亦未见异常.肌电图示未见肌源性、神经源性损害.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重频刺激未见明显递增、递减现象.

    作者:潘宁;王芦敏;傅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