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荷
目的探讨血竭散治疗褥疮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褥疮清创后将血竭散撒在创面上,创面较深者用散剂纱条填充,7天为一疗程,所或数据经χ2检验.结果两个疗程治愈率为92.19%,总有效率为96.88%;Ⅰ、Ⅱ与Ⅲ期疗效比较P<0.05.结论血竭散治疗褥疮疗效好,疗程短,是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玉翠;呼思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脑组织中ET、NO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致伤后腹腔注射硫酸镁,伤后6小时测定血脑组织中的ET 、 NO 含量,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血NO减少,ET增多;脑组织中NO、 ET 均增加.应用硫酸镁治疗可使上述改变程度减轻,脑水肿减轻.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组织ET 、 NO含量增加,参与了继发脑损伤的病理过程.早期应用硫酸镁治疗,通过对ET、 NO水平的影响,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郭新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术后呼吸道症状产生的原因.方法对139例术前无呼吸道症状的病人,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随访2~3天,观察呼吸道症状及发热情况, 查找病因.结果上呼吸道出现刺激症状并伴中等程度发热者122例,占87.5%,与病人的病理心理、生活习惯、麻醉人员操作不当,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就医环境有关.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术后出现上呼吸道症状的原因很多,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作者:马翠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自1997年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江苏济川制药集团公司生产)作为纤维胃镜检查术前麻醉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莹;田满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SAH患者NPY水平改变及其动态变化,探讨NPY参与SAH及其伴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并探讨其异常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AH患者30例,用放免法检测血浆NPY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28例相比较.结果 SAH组与正常对照组NPY水平分别为561.15±280.68pg/ml、 109.80±87.4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AH组NPY的变化规律为:发病24h内即显著升高, 1~3d进一步升高,4~7d达峰浓度, 8~15d开始降低,15d后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SAH患者存在NPY分泌异常,NPY参与了SAH及其伴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NPY动态检测可作为SAH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吕风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糖尿病因代谢紊乱常可导致心脏、血管、神经等的病变,其中心脏病变常为糖尿病晚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40%~70%,且病情重,甚至突然死亡.我院于1998年2月至2002年2月收治糖尿病性心脏病23例,经过精心护理,均好转出院.
作者:张冬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早期实施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对16例病人高频率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用药间隔缩短的方法改进下,胸外心脏按压比例100~120次/分,人工呼吸单人、双人15:2,用药方法上注重药物的回心效果.用药间隔外周小静脉用药2~3分钟,中心静脉用药1.5~2.5分钟.结果心跳复苏16例,心跳呼吸恢复6例,在抢救间监护下发生心跳骤停10例,全部复苏成功.结论在现场心肺复苏中,重要的是进行初级救生,缩短开始复苏时间,尽早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大静脉通道和合理、正确用药.
作者:武兰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及对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空腹静脉血,抗凝处理后用旋转式粘度计测血液粘度,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用XSNR型两用仪.结果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率均显著增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血液流变性异常,异常者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有易形成血栓的趋势,其严重程度与血压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甄曼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住院病死率在8%~12%.Dewood等[1]对126例AMI患者在发病0~4h内行冠脉造影证实冠脉完全阻塞者占87.3%.冠脉阻塞导致坏死心肌心电不稳定及心搏传导系统的缺血坏死,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猝死.
作者:朱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心力衰竭(HF)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2例住院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30ml加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共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48%,对照组有效率71.7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HF的治疗效果佳,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苏效领;刘翠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高钠血症并不多见,一旦发现使患者昏迷程度加深,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在监护过程中不可忽视.我科从1999年2月~2001年2月曾有12例抢救成功,现将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攀茹;王孟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极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高,虽然在诊治技术方面有不少进展,但其病死率仍然较高,而且再次住院率及医疗费用显著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CHF 的护理已成为该类综合征治疗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学者主张,适度的运动训练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降低住院率.
作者:孙爱云;母翠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2例垂体腺瘤卒中病人的诊断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 20例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13例急诊手术.口鼻蝶入路14例;经翼点入路6例.结果本组术后视力明显改善7例,部分改善8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典型病史及颅脑MRI检查是准确诊断垂体瘤卒中的佳手段,早期手术是挽救严重视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念金;郭爱香;刘爱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6例手术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结果所有病人术中均配合良好,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快,疗效好.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应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认真对病人评估,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积极配合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郭传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自1998年12月以来,应用纳络酮治疗脑梗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收住院的74例均经颅脑CT 确诊的脑梗塞患者随机配对分为两组:纳络酮治疗组37例,男28例,女9 例,年龄37~76岁.对照组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39~78岁.两组发病临床表现和体征无明显差异,两组CT扫描结果,如梗塞部位、面积大小等均相似.
作者:母翠萍;崔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骨关节病是中老年常见疾病,目前药物镇痛、微波理疗、药物离子导入等多种方法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极易复发.晚期治疗采取上述方法多不能缓解症状,多采用手术治疗,如膝关节楔形截骨矫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以及关节融合术等,其中楔形截骨矫形术,具有手术简单、能明显缓解症状等优点.本院自1990~1995年采用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21例,经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结合病例及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苏雷;吴兴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310例正常新生儿,男160例,女150例.出生体重2300~4200g,平均日龄2.98±1.67d.按采血部位的不同以单日采血在足外侧缘200例,为实验组,双日采血在足外侧缘110例为对照组.方法:每日清晨新生儿沐浴后抱入室温的采血室,取相应部位消毒,用无菌采血针刺入皮下2~3mm,挤2滴血于血片滤纸上,并用秒表记录采血时间(从针刺开始到形成2个血斑的时间).各组数据均以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作者:邢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单纯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标本病原菌及耐药状况.方法在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术中,用注射器于患处部无菌抽取标本,而后做需氧和厌氧培养.对只在厌氧环境生长的专性厌氧菌按参考文献和有关资料生化反应定种.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酯糖扩散法,按Sutter1975年制定的标准判断结果,需氧菌分离按常规进行.结果 32份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30例,共检出48株细菌,总检出率93.8%,厌氧菌占47.9%,需氧菌占52.1%.厌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灭滴灵和氯霉素对绝大多数厌氧菌敏感,次为氨苄青霉素.结论胆囊感染患者病原菌的种类较多,厌氧菌对抗菌药物有较稳定的敏感性.
作者:刘长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大出血的原因、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对308例消化道溃疡合并大出血者,采用内镜下局部注射止血疗法,局部喷洒法及药物止血疗法,并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治愈299例,占97.08%,9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占2.92%.结论此方法疗效肯定,适当的护理可防止再出血.
作者:孙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均经手术证实,轻度挫伤、挫裂伤、横断伤、胰头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3例,其余23例均为剖腹探查时发现,分别行缝扎止血和外引流,远端胰腺切除、近端缝合和远端胰腺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憩室化、胰十二指肠切除.本组发生胰瘘6例,死亡1例.结论闭合性胰腺损伤术前确诊困难,多数依靠术中探查发现,应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袁志勇;马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