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绍一种治疗骶部褥疮的新方法

张功林;章鸣

关键词:骶尾部, 褥疮, 修补手术, 外科
摘要:骶骨部是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而臀部皮瓣是治疗该部位常用的皮瓣供区,由于褥疮局部血循较差,或缝合后切口张力较大,采用常规的局部切除或皮瓣转移方式治疗,失败率较高[1,2].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骨不连的治疗进展

    在各种创伤后骨折治疗中,骨不连的治疗仍然是全世界骨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据相关资料统计,美国每年发生的约600万骨折患者中,约5%~10%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1].

    作者:刘欣伟;牛云飞;张春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改良悬垂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8例

    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采用改良悬垂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均1次成功,简便快捷,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6~58岁,平均34岁.

    作者:耿登峰;刘英霞;李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观察

    胫骨干骨折后骨不连、骨不愈合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之一.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采用闭合穿针交锁髓内针或普通髓内钊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23例,3例失去联系,随访20例,骨折处均正常愈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鹏;袁光华;王建元;黄红光;王猛;姚红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高,效果不理想,是骨科领域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自1996-2005年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1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勇;李东升;冯峰;古建立;黄满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带股骨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螺钉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不稳定型股骨粗降部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效果欠佳,术后可出现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并发髋内翻畸形等[1].

    作者:吴向武;潘宏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目的:对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3~92岁,平均74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7例,ⅢB型16例,Ⅳ型3例.均为新鲜骨折.采用钢丝固定重建大粗隆,再扩髓并固定假体,或先固定假体,随后固定大粗隆骨折块.结果:26例中12例发生低蛋白血症,8例低钾血症,17例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20例随访1~2年,平均17个月,16例生活可自理,无假体下沉,行走无疼痛或轻微疼痛.1例人工股骨头反复脱位,但能手法复位.3例髋部疼痛较重需要口服止痛药物.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分:优13例,良3例,中4例.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党晓谦;王坤正;柏传毅;时志斌;宋金辉;王春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与喙锁结构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修复的方法众多,从2002年5月起,对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的应用与传统的动力性喙锁稳定结构重建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该技术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选择运用的价值.

    作者:张启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Pilon骨折34例

    Pilon骨折是涉及胫骨踝关节面损伤的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近年来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多,该类型骨折有增加的趋势,自2000-2005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Pilon骨折3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谢波;周立波;王英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可吸收螺钉联合韧带修复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多由直接暴力所致.近年来,这类损伤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自2004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可吸收螺钉联合韧带修复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鹏雍;韦寿宏;麦荫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移促进股骨头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峻辉;吴亚玲;叶建红;宁亚功;于海鹰;彭仲杰;栾晓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儿童与成人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产生机制的比较研究

    目的:用平面有限元法及生物力学原理对儿童与成人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裂纹走向及移位过程进行定量研究,比较两者产生机制的不同之处,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儿童及成人桡骨的X线片,分别建立儿童与成人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的模型,用有限元法计算桡骨中各点的应力分布.在骨折即将发生的瞬间,将桡骨隔离,对其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比较两者骨折裂纹走向及移位和复位过程的区别.结果: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的裂纹走向:儿童由掌远斜向背近,成人由背远斜向掌近.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复位过程是:儿童以拔伸回旋手法为主,成人以拔伸折顶手法为主.结论:对于儿童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压垫应置于远折端的背桡侧及近折端的掌侧,对成人压垫应置于远折端的掌桡侧及近折端的背侧.

    作者:程方荣;崔红新;王学昌;程方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参及其相关制剂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国内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研究中丹参对于骨折愈合中各方面的影响.丹参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能够明显改善骨折处局部血液供应,对各种与修复有关的细胞的作用亦有利于它们更好地修复骨创伤,对骨折愈合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有着积极的影响,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可提高骨折断端的强度.本综述以期进一步探讨丹参药里作用的机制,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贺旭峰;沈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强骨宝方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强骨宝方提取液直接添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与矿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2只1~2日龄SD乳鼠颅盖骨中分离出成骨细胞,鉴定细胞并传代培养后,分为对照组与4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用终浓度为100、50、10、5μg/ml的强骨宝方提取液加入成骨细胞培养体系,对照组用不合强骨宝方提取液的培养基培养,应用MTT比色法、ALP含量测定、矿化结节形成等分别观察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100、50及10μg/ml浓度的强骨宝方提取液均具有促进体外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与矿化的作用,以100μg/ml与50μg/ml促进作用强.结论:每毫升含生药2 g的强骨宝方提取液,pH=7.0,50μg/ml的添加浓度可能适合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矿化成骨能力.

    作者:苏友新;郑良朴;陈智能;杨连梓;王和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为全身中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折患者的1/6,多见于老年患者.收治了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的患者28例,分析原因如下.

    作者:禹宝庆;张春才;苏佳灿;付青格;胡海波;刘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髓核摘除术后纤维环完全剥离28例分析

    自1997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腰椎问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纤维环完全剥离的患者28例,对本组患者均再次行剥脱纤维环取出术或取出加内固定植骨术,效果满意,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福华;李坛;曹飞;张旭辉;王华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穴位植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足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颈性眩晕是其为常见的症状,为临床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采用穴位植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疗效颇佳,报告如下.

    作者:王守星;王守永;李德宪;黄凤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皮克氏针撬拨与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之一,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若不能得到良好而稳定的骨折复位固定,易出现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作者:刘新功;端木群力;黄东辉;赵琦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微创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多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多,较难愈合.自髓内钉发明以来,尤其是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以其手术创伤较小、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较高、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者:祝海炳;龙亨国;罗从风;周蔚;周强;洪文跃;刘玖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组合式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部骨不连

    目的:探讨改进的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6~59岁,平均32.5岁.4例并发神经损伤,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45°(10°~55°).均应用组合式植骨+组合式内固定方法重建肱骨髁部.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2例均获得临床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术后4.5个月(3.5~10.0个月).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明显改善.按照HSS肘关节评分标准,术前平均(57.16±1.75)分与术后平均(89.53±2.6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317,P<0.01).结论:组合式植骨+组合式内固定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真正实现肱骨髁部的解剖重建和多点位、多维空间的加压固定,同步实现骨愈合与关节功能康复,是治疗肱骨髁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鹏;张春才;许硕贵;苏佳灿;王家林;禹宝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侧前方减压、植骨加Z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

    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发展,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逐渐成为创伤脊柱外科的常见病.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常累及三柱,以前中柱破坏为重,致压物常来自脊髓前方,往往需要行侧前方减压.

    作者:王章富;洪正华;陈海啸;林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