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黎笔熙;陶军
目的 探讨血浆DNA浓度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SE组),选取109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血浆DNA浓度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入院24h内情况差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根据存活情况将SE组患者分为存活组(n=103)和死亡组(n=57).结果 与C组比较,SE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血浆DNA浓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5%CI,0.74~0.88)、0.72(95% CI,0.63 ~ 0.82)和0.68(95%CI,0.60~0.77).结论 血浆DNA浓度可准确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与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血浆DNA浓度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准确性更高.
作者:周奋;金雨虹;徐赤裔;李桃红;张可静;石林惠;董绉绉;丁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对心脏手术婴幼儿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50例,年龄6月~3岁,体重6~15 kg,NY-HA心功能分级和ASA分级均为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n=25):深低温组和浅低温组.深低温组CPB过程中将目标温度设定为28~30℃,浅低温组CBP过程中将目标温度设定为32~34℃.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异丙酚2mg/kg和芬太尼6~8μg/kg麻醉诱导,启动肌松监测,定标稳定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600μg/kg,当T1达大抑制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PET CO2 30~40mm Hg.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维持麻醉.术中当T1恢复至基础值的75%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200 μg/kg.分别于CPB前、CPB期间和CPB结束后,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无反应期、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与深低温组比较,浅低温组CPB期间起效时间、无反应期和临床作用时间缩短(P<0.05).结论 与深低温CPB相比,浅低温CPB可缩短心脏手术婴幼儿患者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
作者:周翔;黎笔熙;陶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侧隐窝注射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神经根炎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神经根炎患者96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48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2组(n=24),非糖尿病-O3组(N-O3组)、非糖尿病-糖皮质激素组(N-GC组)和糖尿病-O3组(D-O3组)、糖尿病-糖皮质激素组(D-GC组).N-O3组和D-O3组分别于侧隐窝注射30 mg/L O3 10Ml,N-GC组和D-GC组分别于侧隐窝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3.5 mg.于治疗前(T1)、治疗后1 h(T3)、4 h(T4)、治疗后1 d(T5)、3 d(T6)、7 d(T7)时测定血糖.于T1、治疗后即刻(T2)、T5、T6、T7时行VAS评分,于T1和T7时行健康调查简表评分,于T7时评定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4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T7时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及N-GC组的一般健康状况评分、D-O3组和N-O3组的精力评分升高,N-GC组、D-O3组T4时及D-GC组T3~7时血糖升高(P<0.05).N-O3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O3组比较,N-GC组血糖升高(P<0.05);与D-O3组比较,D-GC组血糖升高(P<0.05);N-O3组、N-GC组及D-O组、D-GC组的优良率和健康调查简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侧隐窝注射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神经根炎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慧;傅志俭;谢珺田;魏广福;贾明睿;王珺楠;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例1 患者,男性,年龄52岁,体重58 kg.颈部CT示第四气管软骨环处有增生物,支气管镜检查示增生物位于声门下3.5cm处,呈蒂状,大小2.3cm×2.5cm,诊断为气管内蒂状增生物.各项常规化验指标未见异常,ASA分级和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
作者:徐春红;张冯江;郁丽娜;柳子明;严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β1)及其受体(TGFβR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53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中国南方广东籍,汉族,彼此无血缘关系,根据是否合并脑出血,分为未出血组(n=23)和出血组(n=30).采集静脉血样,抗凝,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TGFβ1基因CT多态性位点rs1800469(位于上游509 bp处)及TGFβR2基因AG多态性位点rs3087465(位于上游875 bp处)的类型及频率,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类型和频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TGFβR2基因的G基因频率升高(P<0.05),TGFβ1基因的类型及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GFβR2基因的G基因是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1),相对危险度为3.312(95%可信区间 1.476~ 7.624).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风险与TGFβR2的G基因有关,而TGFβ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风险无影响.
作者:江楠;李雪松;肖亮灿;黄文起;齐铁伟;郭少雷;梁丰;黄正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罗库溴铵不同神经肌肉阻滞(NMB)程度对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面神经诱发肌电图(EEMG)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35例,年龄20~64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美国Axon公司的Epoch XP2000型16通道多功能电生理监测仪监测面神经EEMG,术中电刺激面神经,记录眼轮匝肌的诱发电位;采用荷兰0rganon公司的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监测外周NMB程度,采用四个成串刺激模式.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后,在不同外周NMB程度(100%、75%、50%、25%、0)时测定面神经EEMG的振幅和潜伏期,计算振幅保留比率(实测EEMG振幅与基础值的比值).面神经EEMG的振幅保留比率与外周NMB程度间进行直线回归分析,面神经EEMG的振幅保留比率和潜伏期分别与外周NMB程度间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当NMB为100%,有6例患者未能诱发出EEMG反应;振幅保留比率(Y)与外周NMB(X)程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87X,决定系数为0.898(P< 0.05);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947(P <0.05);潜伏期与外周NMB间的相关系数为0.328(P< 0.05).结论 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维持外周NMB 25%~50%时不仅可保证有效地监测面神经EEMG,而且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
作者:杨丽娜;鄢建勤;崔亚萍;邹望远;杨治权;刘尚明;袁贤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嘌呤受体P2X4(P2XR)mRNA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右美托咪啶组( DEX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DEX组于术后即刻开始每天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 μg/kg,S组和NP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d、术后1、3、7和14 d时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术后测定痛阈后随机取6只大鼠,断头处死,取损伤侧L4~6脊髓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P2X4R mRNA和p38 MAPK mRNA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和DEX组术后MWT及TWL降低,脊髓P2X4R mRNA和p38 MAPK mRNA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DE组术后MWT及TWL升高,脊髓P2X4R mRNA和p38 MAPK mRNA表达下调(P<0.05).与术后7d时比较,NP组和DEX组于术后1、3、14 d时MWT和TWL升高,P2X4R mRNA和p38MAPK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与抑制P2X4RmRNA和p38 MAPK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韩雪娜;冷玉芳;王一涵;李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兔离体气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 采用急性酶分离方法分离兔气管平滑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n=5):异丙酚组(Ⅰ组,终浓度300 μmol/L)、异丙酚(终浓度300 μmol/L)+2-氨乙基硼酸二苯酯(终浓度40μmol/L)(Ⅱ组)和异丙酚(300 μmol/L)+斯里兰卡肉桂碱(终浓度10 μmol/L)(Ⅲ组).Ⅰ组加入终浓度300 μmol/L的异丙酚,孵育15 min后,用无钙的Hank平衡盐溶液冲洗3次,加入1μmol/L乙酰胆碱,记录[Ca2+]i.Ⅱ组加入终浓度40μmol/L的2-氨乙基硼酸二苯酯孵育15 min后,再加入终浓度为300μmol/L的异丙酚,与2-氨乙基硼酸二苯酯共同孵育15 min后,用无钙的Hank平衡盐溶液冲洗3次,加入1 μmol/L的乙酰胆碱.Ⅲ组加入终浓度10 μmol/L的斯里兰卡肉桂碱孵育15 min后,再加入终浓度为300μmol/L的异丙酚,与斯里兰卡肉桂碱共同孵育15 min后,用无钙的Hank平衡盐溶液冲洗3次,再加入1 μmol/L的乙酰胆碱.通过负荷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测定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2+]i.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2+]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Ca2+]i明显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降低兔离体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2+]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1,4,5-三磷酸肌醇通路有关,而与内质网兰诺定通路无关.
作者:李哲;赵砚丽;杨宾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不同程度血管内热交换降温对犬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交家犬18只,雌雄不拘,体重12~1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1℃低温组(A组)、35℃低温组(B组)和未降温组(C组),每组6只.采用改进的fenney法制备犬重型颅脑外伤模型,A组和B组行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时间6h,C组不给予降温.于打击前(T0)和打击后24 h(T1)、48 h(T2)、72 h(T3)时采集脑脊液,采用ELISA法测定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浓度,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犬脑脊液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T1~3时脑脊液NSE、S-100β、MBP、Asp、Glu和Gly浓度降低,GABA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A组比较,B组T1~3时脑脊液NSE、Asp、Glu和Gly浓度降低,GABA浓度升高(P<O.05或0.01).结论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可减轻犬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降温至35℃较31℃效果好.
作者:孙剑;杨志遐;岳生;孙红梅;王志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新生大鼠氯胺酮麻醉对成年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7d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氯胺酮浅麻醉组(K1组)和氯胺酮深麻醉组(K2组).K1组和K2组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25和50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0.2 ml),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2.5月龄时,行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计算在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占整个游泳时间的百分比(T3/T总),1周后,行长时程增强(LTP)测试.结果 3组逃避潜伏期和T3/T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K1组和K2组LTP水平降低(P<0.05),K1组和K2组L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大鼠氯胺酮麻醉可降低其成年后认知功能,且不同麻醉深度降低认知功能程度无差异.
作者:郭东勇;谭涛;田心;王国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异丙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长期观察.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44只,体重250~280g,7~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3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后处理组(P组)和溶媒对照组(I组).I/R组、P组和I组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60min进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组在再灌注即刻开始静脉输注异丙酚20 mg·kg-1·h-1 2h,S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I组给予等容量10%脂肪乳.4组分别于术后1、14、28d取5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测定;4组各取6只大鼠,分别于术后9、23d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连续6 d;4组分别于术后1、14、28 d取5只大鼠,取海马组织,测定使君子酸( AMPA)受体GluR1亚基及其在胞膜上表达水平,计算二者比值(胞膜GluR1亚基/GluR1亚基).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评分和跨越平台次数降低,脑梗死体积增加,逃避潜伏期延长,胞膜GluR1亚基/GluR1亚基增加(P<0.05),而海马组织GluR1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后处理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上述改变(P<0.05).结论 异丙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可连续到术后28d,其部分机制与抑制含GluR1亚基AMPA受体向细胞膜转运有关.
作者:文志廷;王国林;王海云;李翠;罗猛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布依族与汉族患者罗库溴铵的肌松时效.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腔镜或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0 ~ 55岁,体重指数18~25 kg/m,ASA分级Ⅰ或Ⅱ级,按民族分为2组(n=30):汉族组(H组)和布依族组(B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靶控输注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肌松定标,采用加速度仪单个刺激模式,肌颤搐达大抑制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0~35 mm Hg.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无反应期、临床作用时间、75%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α1-酸性糖蛋白浓度,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浆白蛋白浓度.结果 与H组比较,B组肌松起效时间延长,血浆α1-酸性糖蛋白浓度降低(P<0.05),无反应期、临床作用时间、7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和血浆白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依族患者较汉族患者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慢,可能与布依族患者血浆α1-酸性糖蛋白浓度较低有关.
作者:王世萍;章放香;张伟晶;黄盛文;蒋克东;张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1~64岁,体重50~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20):帕瑞昔布钠组(P组)、小剂量瑞芬太尼组(S组)、大剂量瑞芬太尼组(L组)、小剂量瑞芬太尼+帕瑞昔布钠组(SP组)和大剂量瑞芬太尼+帕瑞昔布钠组(LP组).P组、LP组和SP组麻醉前30 min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顺阿曲库铵和瑞芬太尼(P组芬太尼)麻醉诱导.麻醉维持:S组和SP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μg· kg-1 ·min-1,L组和LP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1 ·min-1,各组均复合吸入七氟醚,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于术后30 min时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静态和动态切口疼痛程度,术后镇痛的辅助措施采用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维持NRS评分≤5分.记录术后24h内曲马多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比较,S组和L组术后30 min时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升高,L组寒颤发生率和曲马多使用率升高(P<0.05),SP组和LP组术后30 min时静态和动态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曲马多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L组术后30min时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寒颤发生率和曲马多使用率升高,SP组术后30 min时静态和动态NRS评分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曲马多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LP组术后30 min时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寒颤发生率和曲马多使用率降低(P<0.05).结论 麻醉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可抑制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
作者:黄子津;蒋宗滨;冯梅;黄剑锋;张夏;张明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ALMA喉罩和Supreme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4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50~7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120):Supreme喉罩组(S组)和ALMA喉罩组(A组).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4号Supreme喉罩或ALMA喉罩,罩囊内注气后通过引流管漏气试验、胸骨上窝按压试验和胃管置入试验检查喉罩是否对位良好,对位良好后行机械通气.喉罩置入成功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记录喉罩置入成功情况、置入时间、气道密封压、口咽部漏气、拔除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罩体带血和返流及术后咽喉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气道管理效果和喉罩放置难易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与S组比较,A组喉罩置入时间延长,气道密封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气道管理效果评分升高,口咽部漏气发生率降低(P<0.05),喉罩置入成功率、引流管漏气率、胸骨上窝波动率、胃管置入成功率、喉罩置入难易程度评分、罩体带血、返流发生率、术后咽喉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MA喉罩和Sureme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可有效通气,ALMA喉罩气道管理的效果更好.
作者:华震;左明章;石妤;张晔;田鸣;巍新川;刘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靶控输注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普外科手术患者120例,性别不限,年龄25~50岁,体重41~68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40):异丙酚组(P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异丙酚(D1P组)和右美托咪啶1.0μg/kg+异丙酚(D2P组).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n=8):异丙酚效应室靶控浓度0、1、2、3和4 mg/L组(P0~4组).P0~4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1、2、3和4 mg/L;D1 P0~4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输注速率0.05μg·kg-1·min-1,输注结束后5min时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1、2、3和4 mg/L;D2 P0~4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1.0μg/kg,输注速率0.1 μg· kg-1 ·min-1,输注结束后5min时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1、2、3和4mg/L.异丙酚靶控输注3 min时记录OAA/S评分和BIS值,OAA/S评分≤2分判定为意识消失.采用Probit法计算半数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半数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值(BIS50)及其95%可信区间,采用Smith法计算BIS值对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结果 与P组比较,D1P组和D2P组EC50降低,BIS50升高(P<0.05或0.01),预测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P组和D2P组EC50、BIS50和预测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时BIS 值可准确预测患者的意识水平,而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增加.
作者:陈正;邵东华;杭黎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5只,体重250~ 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o组).I/R组和Spo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时进行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仅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Spo组进行七氟醚后处理,于再灌注前1 min时吸八七氟醚,呼气末浓度2.5%,持续5min.于再灌注120 min时取左室心肌组织,测定缺血危险区和梗死区体积,计算缺血危险区和梗死区体积百分比.取左室缺血危险区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测定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心肌梗死区体积百分比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降低(P<0.05);与I/R组比较,Spo组心肌梗死区体积百分比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Bax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Bcl-2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BBax表达,改善Bcl-2/Bax平衡,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悦;刘玉华;黄立宁;李旭泽;戚翔;马东燕;董振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手术时间对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82例,性别不限,年龄20~76岁,体重43~96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按照手术时间分为3组:手术时间≤2 h组(S组,n=34);2h<手术时间<4h组(M组,n=38);手术时间≥4h组(L组,n=10).术中采取全凭静脉麻醉.采用protektor视觉诱发电位监测仪监测视觉诱发电位.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0 min和术毕时,记录P100波的潜伏期、波幅和潜伏期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的时间(恢复时间).结果 与S组比较,M组术毕时波幅降低,L组术毕时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与M组比较,L组术毕时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与S组和M组比较,L组恢复时间延长(P<0.01);S组与M组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时间≥4 h的俯卧位脊柱手术可影响患者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作者:保国锋;崔志明;宋杰;陈黎敏;叶红;李卫东;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金胡日查;杨惠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七氟烷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和异丙酚意识消失半数有效浓度(EC50)麻醉下患者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为标准体重的80%~12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ev组)和异丙酚静脉麻醉组(Pro组),每组30例.Sev组采用Datex-Ohmeda麻醉机气体监测仪监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1 mg/kg、瑞芬太尼0.2μg/kg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12.5 min后Pro组TC1异丙酚,设置血浆靶浓度3.8 μg/ml,当效应室浓度达到异丙酚意识消失EC50 (2.2 μg/ml)、1.3 EC50(2.86μg/ml)、1.5 EC50(3.3μg/ml),呼气七氟烷浓度达到1.0 MAC、1.3 MAC、1.5 MAC时记录BIS值、MAP和HR.结果 与Sev组比较,Pro组1.3 MAC或1.3 EC50和1.5 MAC或1.5 EC50时HR升高(P<0.05),各时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0 MAC或EC50时比较,2组1.3 MAC或1.3 EC50和1.5 MAC或1.5 EC50时BIS值降低(P<0.05).组间比较各时点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1.0、1.3、1.5 MAC和异丙酚1.0、1.3、1.5 EC50麻醉下BIS值无差别.
作者:张弦;陈瑛琪;岳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的进展,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常见的日间手术之一.ERCP手术对象多为老年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肺疾患,此外,手术体位和内窥镜置入亦会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和呼吸管理.
作者:王曼;宫丽荣;余剑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麻醉恢复质量.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40例,年龄4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20):TCI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R组)和TCI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组(S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阿托品0.25 mg,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异丙酚血浆靶浓度(Cp)为4.0μg/ml,瑞芬太尼Cp为4.0 n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Ce)为0.4 ng/ml,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TCI异丙酚,瑞芬太尼Cp和舒芬太尼Ce分别为2.5、0.25 ng/ml,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3 mg/kg,调节异丙酚Cp和七氟醚浓度,维持Norcotrend指数37~56.记录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麻醉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S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但是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躁动和寒颤的发生率降低(P<0.05);2组均无一例病人发生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结论 与TCI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TCI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麻醉恢复质量较高.
作者:何万友;王汉兵;杨承祥;周俊;郑雪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