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王强;李杉;薛富善;袁玉静;熊军;廖旭;刘建华

关键词:电刺激, 迷走神经, 心肌再灌注损伤
摘要:目的 评价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组(POES组).I/R组和POES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仅穿线.POES组在心肌缺血15 min时对右侧迷走神经干实施电刺激30 min,电刺激参数:波宽2ms,频率10 Hz,电流强度随大鼠HR进行调整,以保持HR较刺激前降低10%.于缺血前(基础状态)、缺血1、10 min和再灌注30、60、120 min时记录HR和MAP,计算HR和MAP的乘积(RPP).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于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颈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CK-MB、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IL-1、IL-6和IL-10的浓度;颈动脉采血后,采用伊文蓝和TT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缺血10 min和再灌注30 min时HR增快,缺血1min时MAP和RPP降低,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浓度、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TNF-α、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升高;POES组缺血10 min时HR增快,血清TNF-α浓度降低,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ICAM-1和IL-10的浓度、缺血区心肌组织ICAM-1、IL-1、IL-6和IL- 10的含量、非缺血区心肌组织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OES组HR、MAP和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浓度、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含量降低,IL- 10含量升高(P<0.05).结论 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中华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Carlens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致气管破裂1例

    患者,女性,年龄65岁,体重72 kg,身高153 cm,诊断为后纵隔占位.拟在全身麻醉下经右侧开胸行后纵隔占位切除术.ASA分级Ⅰ级,无手术史.各项常规化验指标未见异常,胸部CT示:后纵隔食管后见75 mm×48 mm× 105 mm低密度占位影,密度均匀,边缘尚清楚,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肺野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诊断为食管旁囊肿.

    作者:成淑悦;王成天;柯剑娟;刘茂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生大鼠七氟醚麻醉对发育期认知功能和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七氟醚麻醉对发育期认知功能和海马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 出生7d的SD大鼠80只,体重12 ~ 16 g,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6):A组和B组分别吸入3%七氟醚6h和2h;C组和D组分别吸入1.5%七氟醚6h和2h;E组只吸人氧气.待大鼠生长至断乳期(出生后16~21 d)和性成熟期(出生后55~60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分别于出生后21和60d水迷宫实验结束后30 min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比色法测定AChE活性.结果 与E组比较,A组出生后17~20 d、B组和C组出生后18、19 d、D组出生后18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A组出生后21 d时AChE活性升高(P<0.05或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出生后19、20d时逃避潜伏期缩短,出生后21 d时海马AChE活性降低(P<0.05或0.01);与B组和C组比较,D组出生后19、20d时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五组大鼠原平台象限活动时间和穿越原平台次数、出生后60d时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成熟期各组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大鼠接受七氟醚麻醉后,可短暂降低发育期认知功能,且与吸入浓度和时间有关,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海马AChE活性有关.

    作者:徐桂萍;唐冬梅;张永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根据静态压力-容量曲线指导开胸手术病人保护性单肺通气的效果

    目的 评价根据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设置开胸手术病人的呼气末正压(PEEP)行单肺通气(OLV)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病人12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体重40~ 8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双肺通气(TLV)3 min后,描绘准静态P-V曲线,确定P-V曲线低位拐点对应的压力(PLIP).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5组(n=24):对照组(C组)和不同保护性OLV方式组(P1~4组).C组PEEP为0,vT为10 ml/kg;P1组PEEP为0,vT为6ml/kg; P2组PEEP为PLIP,-2 cm H2O,VT为6ml/kg;P3组PEEP为PLIP,VT为6 ml/kg;P4组PEEP为PLIP+2 cmH2O,VT为6 ml/kg.分别于TLV和OLV呼吸力学指标平稳后,记录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LV 20 min和OLV 20 min时,取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分别于OLV开始时和OLV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I-6和TNF-α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P4组TLV和OLV呼吸力学指标平稳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升高,气道阻力降低,OLV结束时血浆IL-6浓度降低,P1组、P2组、P3组和P4组PaC02升高(P<0.05或0.01);P1组、P2组和P3组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和血浆IL-6和TNF-α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1组、P2组和P3组比较,P4组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升高,OLV结束时血浆IL-6浓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 VT为6 ml/kg,根据PLIP+2 cm H2O确定PEEP,有助于改善开胸手术病人的氧合,抑制炎性反应,是保护性OLV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文君;郑晖;苏跃;耿万明;刘伟;高广阔;王春;胡正芳;贾红彦;王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体外膜肺氧合期间患儿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通过体外人工心肺支持,对严重心肺衰竭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循环支持的一种中短期机械辅助技术[1-3].进行ECMO支持治疗的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内环境和血液动力学紊乱,加上血细胞成分与人工材料持续接触、非生理性灌注、肝素抗凝、手术创伤等因素,可诱发全身炎性反应[4],影响疗效.本研究初步探讨ECMO支持治疗期间患儿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为防治ECMO期间全身炎性反应提供依据.

    作者:王世磊;黑飞龙;孙宏;秦春妮;孙亮;龙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组(POES组).I/R组和POES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仅穿线.POES组在心肌缺血15 min时对右侧迷走神经干实施电刺激30 min,电刺激参数:波宽2ms,频率10 Hz,电流强度随大鼠HR进行调整,以保持HR较刺激前降低10%.于缺血前(基础状态)、缺血1、10 min和再灌注30、60、120 min时记录HR和MAP,计算HR和MAP的乘积(RPP).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于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颈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CK-MB、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IL-1、IL-6和IL-10的浓度;颈动脉采血后,采用伊文蓝和TT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缺血10 min和再灌注30 min时HR增快,缺血1min时MAP和RPP降低,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浓度、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TNF-α、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升高;POES组缺血10 min时HR增快,血清TNF-α浓度降低,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ICAM-1和IL-10的浓度、缺血区心肌组织ICAM-1、IL-1、IL-6和IL- 10的含量、非缺血区心肌组织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OES组HR、MAP和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浓度、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含量降低,IL- 10含量升高(P<0.05).结论 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王强;李杉;薛富善;袁玉静;熊军;廖旭;刘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七氟醚对不同性别大鼠海马神经元p-CREB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七氟醚对不同性别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p-CREB1)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3月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5):对照组(Fc组)和七氟醚组(Fs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8只,3月龄,体重380-4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4):对照组(Mc组)和七氟醚组(Ms组).Fc组和Mc组吸入95%氧气(流量4 L/min)2 h,Fs组和Ms组吸入3%七氟醚2h.于停止吸入七氟醚后2d时行避暗实验;于停止吸入七氟醚后3~7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第7天认知功能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剥离海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CREB1及Bcl-2、caspase-8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Fc组比较,Fs组停止吸入七氟醚后3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游泳总路程增加,海马组织p-CREB1和Bcl-2表达下调,caspase-8表达上调(P<0.05);与Mc组比较,Ms组停止吸入七氟醚后3~6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游泳总路程增加,海马组织p-CREB1和Bcl-2表达下调,caspase-8表达上调(P<0.05);与Fs组比较,Ms组停止吸入七氟醚后4~6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游泳总路程增加,海马组织p-CREB1和Bcl-2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七氟醚可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CREB1蛋白磷酸化,上调caspase-8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促进神经元凋亡,导致大鼠认知功能减退,且对雄性大鼠的效应更明显.

    作者:佘高明;谢红;张力元;胡丽芳;孙锐;王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40例,ASA分级Ⅱ级,年龄65~74岁,体重45~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单纯股神经阻滞组(FNB组,n=20)和股神经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组(FNB-Pa组,n=20).FNB组术毕时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注入0.25%罗哌卡因25 ml镇痛,每8h给药1次,至术后72 h;FNB-Pa组在术毕前30 min、术后12、24、48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股神经阻滞用药同FNB组,至术后72 h.于术后2、12、24、36、48及72 h时记录静态时VAS评分,并于术后36、48及72 h时记录动态时VAS评分.于术前、术后24、48及72 h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HSS评分);并记录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NB-Pa组术后静态、动态时VAS评分均比FNB组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病人H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或0.01);FNB- Pa组术后48、72 h HSS评分明显高于FNB组(P<0.05).两组均未见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静态和动态时疼痛,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周红梅;祝胜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对兔内毒素性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对兔内毒素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1只,体重1.7~2.3 k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7):假手术组(S组)脑池内注射生理盐水;内毒素组(LPS组)脑池内注射内毒素200 μg/kg;胆碱酯酶抑制剂组(THA组)脑池内注射内毒素200 μg/kg和盐酸他克林150 μg/kg.注射后4h时处死动物,取脑组织,提取细胞核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p65表达,ELISA法测定血浆、脑脊液和脑组织TNF-α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称重后计算湿干重比.结果 与S组比较,LPS组和THA组NF-κB p65表达上调,血浆、脑脊液和脑组织TNF-α水平、MPO活性和湿干重比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THA组NF-κB p65表达下调,血浆、脑脊液和脑组织TNF-α水平、MPO活性和湿干重比降低(P<0.05).结论 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可通过抑制局部炎性反应减轻兔内毒素性脑损伤.

    作者:王博杰;苏跃;郑晖;胡正芳;王金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用于不同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不同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择期心脏手术患者16例,年龄56~64岁,体重52 ~ 78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按手术类型分为非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Ⅰ组)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组(Ⅱ组),每组8例.麻醉诱导时前臂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kg,于注药后1、3、5、10、20、30、60、120、180、240和360 min时采集桡动脉血样3ml,抗凝,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舒芬太尼浓度,3P97药理学程序计算CPB前和CPB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舒芬太尼在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其三指数函数方程Ⅰ组为:Cp(t)=11.7e -0.47t+1.9 e-0.043t+ 0.27 e-0.0032t;Ⅱ组CPB前和CPB时分别为:Cp(t) =33.4 e-1.87t+7.1 e-0.103t+2.0e 0.0248t和Cp(t) =23.8 e-0.54t+5.2 e-0.054t+0.15 e-0.0017t.与Ⅰ组比较,Ⅱ组CPB前常数和速率常数(P、A、B、π、α、β、K21、K13、K31、K10)、消除半衰期、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升高,快速分布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降低,CPB时P、A、β、消除半衰期、k21、K10和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升高,B、β、k31、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降低(P< 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在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三室模型,心功能差和低温CPB导致药物代谢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作者:徐凯智;李宇虹;杨莉;靳彦涛;许艳荣;边忠平;邢彦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表达的变化

    目的 探讨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TDAG8)表达的变化.方法 雌性未交配SD大鼠224只,体重150~ 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Ⅰ组,n=64)、生理盐水组(Ⅱ组,n=64)和骨癌痛组(Ⅲ组,n=96).采用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骨癌痛模型.Ⅲ组于接种前1天(基础状态)及接种后第1、3、6、9、12、15、18天、Ⅰ组和Ⅱ组于相应时点取8只大鼠,测定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Ⅲ组于接种前1天(基础状态)及接种后第6、9、12、15、18天各处死16只,Ⅰ组和Ⅱ组相应于接种后第18天处死16只,取L4~6脊髓,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脊髓背角TDAG8阳性细胞计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脊髓TDAG8 mRNA的表达.结果 与Ⅰ组及基础值相比,Ⅲ组接种后第6~ 18天MWT降低,脊髓背角TD-AG8阳性细胞计数升高,脊髓TDAG8 mRNA表达上调(P<0.01),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癌痛大鼠脊髓TDAG8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是骨癌痛形成的机制.

    作者:殷伟;杭黎华;杨建平;王丽娜;郑小艳;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帕瑞昔布对剖宫产术后病人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对剖宫产术后病人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3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0岁,体重54 ~ 89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n=50):帕瑞昔布联合常规剂量吗啡PCEA组(P1组)、帕瑞昔布联合中剂量吗啡PCEA组(P2组)、帕瑞昔布联合小剂量吗啡PCEA组(P3组),3组各设置生理盐水联合吗啡PCEA对照组(C1组、C2组和C3组).于手术结束时P1组、P2组和P3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ng,C1组、C2组和C3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6组术后行吗啡PCEA,C1组和P1组:负荷量为吗啡2.0mg,镇痛泵药物为吗啡3.0 mg;C2组和P2组:负荷量为吗啡1.5mg,镇痛泵药物为吗啡2.0 mg;C3组和P3组:负荷量为吗啡1.0 mg,镇痛泵药物为吗啡1.5 mg;负荷量中均加入0.15%罗哌卡因8ml,所有镇痛泵中药物均加入罗哌卡因150 mg、格拉司琼3 mg和地塞米松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记录术毕~术后24h期间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时镇痛有效情况,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和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1组或G2组比较,P1组或P2组术后活动状态和静息状态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3组比较,P3组活动状态镇痛有效率升高(P<0.01),静息状态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1组和P2组比较,P3组恶心呕吐程度和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P<0.01),无一例病人发生呼吸抑制、低血压和嗜睡.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可增强剖宫产术后小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而对中等剂量或常规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效果无影响.

    作者:李雪萍;刘江洪;刘才堂;杨瑞玲;丑维斌;刘克玄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控制性低压灌注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磷酸化Akt和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压灌注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磷酸化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6只,3月龄,体重2.0 ~ 2.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控制性低压灌注组(LP组).I/R组和LP组采用在肾动脉下水平阻断腹主动脉25min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LP组再灌注10 min期间维持腹主动脉远端血压45~55 mm Hg.分别于再灌注1、3、7、28 d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功能.每组于再灌注1d时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测定p-Akt、p-ERK1/2表达及神经元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电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p-Akt和p-ERK1/2表达上调,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P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Akt和p-ERK1/2表达上调,凋亡指数降低(P<0.05).LP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轻于I/R组.结论 控制性低压灌注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激活Akt及ERK1/2,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艾春雨;江晓菁;马虹;王俊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Toll样受体4在内毒素和“两次打击”致小鼠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Toll样受体4(TLR-4)在内毒素(LPS)和“两次打击”致小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野生型小鼠C3H/HeN和TLR-4基因突变型小鼠C3H/HeJ各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种小鼠各随机分为2组(n=18),假手术/LPS组(S/LPS组)只进行手术操作而不实施放血诱导休克,失血性休克复苏/LPS组(HSR/LPS组)制备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复苏后24h时2组气管内滴注LPS 30μg/kg.分别于给予LPS后即刻(T1)、3 h(T2)和6 h(T3)时取6只小鼠,采集动脉血样,测定Pa02,然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并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IL-10和IL-6的含量.以T1时均数作为基础值,计算T2.3时各指标的变化率.结果 与S/LPS组比较,C3H/HeN小鼠的HSP/LPS组T2.3时Pa02变化率降低,肺组织W/D比、MPO、IL-6和IL-10的变化率升高(P< 0.05或0.01),C3H/HeJ小鼠的HSR/LPS组T2时Pa02变化率降低,肺组织W/D比、MPO、IL-6和IL-10的变化率升高(P<0.05或0.01),T3时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LPS致小鼠ALI中的作用比较,TLR-4在“两次打击”致ALI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作者:陈畅;张帆;张宗泽;彭勉;王焱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纳洛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

    目的 评价纳洛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 采用急性酶解法分离SD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ICa-L.纳洛酮采用累积给药法,记录不同浓度(20和100μg/ml)纳洛酮作用下心室肌细胞ICa-L和给药前、后半激活电压.结果 20和100 μg/ml的纳洛酮分别使L型钙通道峰电流强度从给药前(341±30) pA降至(270±23) pA和(173±21) pA,与20μg/ml纳洛酮相比,100μg/ml纳洛酮给药后L型钙通道峰电流强度降低(P<0.05).20和100μg/ml纳洛酮给药前、后半激活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可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具有心室肌负性肌力作用.

    作者:王群超;闻庆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川芎嗪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川芎嗪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 1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川芎嗪组(T组)和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组(AG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开胸暴露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仅穿线;T组于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20 min静脉注射川芎嗪20 mg/kg; AG组于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20min静脉注射川芎嗪20 mg/kg,再灌注前5min静脉注射AG490 3 μg/g.再灌注l20 nin时,取下腔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观察心肌超微结构,计算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T组和AG组血清CK和LDH的活性升高(P<0.01);与I/R组比较,T组血清CK、LDH活性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AG组血清CK、LDH活性降低(P<0.01);与T组比较,AG组血清CK、LDH活性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5).T组心肌病理学损伤较I/R组和AG组减轻.结论 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川芎嗪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作者:翟中云;杨进辉;张思甜;吴宝华;辛典;周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肌钙敏感受体在高位脊髓损伤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心肌钙敏感受体(CasR)在高位脊髓损伤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6)和高位脊髓损伤组(SCI组,n=12).采用砝码(10 g)从5 cm高处沿中空玻璃管垂直自由落下撞击C7脊髓的方法制备高位脊髓损伤模型.SCI组于高位脊髓损伤后12和24h(T1,2)时,S组于T1时取血样,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CK-MB活性,取心肌组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CaSR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SCI组血清CK和CK-MB活性升高,心肌CaSR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T1时比较,SCI组T2时血清CK活性升高,CK-MB活性降低,心肌CaSR mRNA表达上调(P<0.05),CaSR蛋白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SCI组T1,2时心肌超微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改变.结论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后心肌CaSR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是高位脊髓损伤后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辉;马骋;张小霓;巩超;林财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阿片类镇痛药对体外人精子活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地佐辛和喷他佐辛对体外人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 男性患者20例,取20份活力正常的精液标本,密度(40~ 80)×106个/ml,接种于培养皿,每皿50μl.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接受下述处理.对照组:每皿加入等渗盐水50μl;单独用药组:6种阿片类镇痛药分别加入到培养皿中,使其终浓度为10-3、10-4、10-5和10-7mol/L;联合用药组:纳洛酮加入培养皿中,使其终浓度为2× 10-8、1 × 10-7、2×10-7 mol/L,孵育5min后分别加入各浓度的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地佐辛25μl,各组孵育1h.计算精子活力变化幅度、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完全抑制浓度(IC100).结果 芬太尼、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浓度与精子活力变化幅度的量效曲线均呈直线,精子活力大降低幅度分别为(56±5)%、(58±7)%和(79±6)%;布托啡诺、地佐辛和喷他佐辛浓度与精子活力变化幅度的量效曲线均呈S型曲线,低浓度均对精子活力无影响,中、高浓度布托啡诺和地佐辛可抑制精子活力,精子活力大降低幅度均为100%,高浓度喷他佐辛显著增加精子活力,精子活力大升高幅度(19±6)%.纳洛酮使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浓度与精子活力变化幅度的量效曲线右移,大效应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使布托啡诺、地佐辛浓度与精子活力变化幅度的量效曲线右移,大效应不变(P>0.05),呈浓度依赖性(P<0.05).IC50排列顺序为阿芬太尼≈芬太尼>地佐辛>舒芬太尼≈布托啡诺,IC100排列顺序为地佐辛>布托啡诺.结论 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可通过激动精子阿片受体直接抑制精子活力;布托啡诺和地佐辛对精子活力的抑制作用与浓度有关,该作用可能与阿片受体和非阿片受体途径有关;喷他佐辛增强精子活力的作用与浓度有关.

    作者:许波;王志萍;王雁娟;胡毅平;王丽君;汪小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浓度氯胺酮对成人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氯胺酮对成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2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级,麻醉前从每位受试者肘静脉抽取血样20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每份血样分离出的PBMCs随机分为3组(n=20):氯胺酮不同终浓度组(K1组和K2组终浓度分别为2.5、25.0 μg/ml),正常对照组(C组)加入等容量0.9%NaC1.24h后分别加入植物血凝素刺激,继续孵育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4、IL-6、IL- 10、干扰素-γ(IFN-γ)和TNF-α的浓度;采用四色荧光流式细胞技术(CD3+ CD8- IFN-γ+标识Thl细胞,CD3+ CD8- IL-4+标识TH2细胞)测定Thl及Th2细胞亚群比例,并计算二者比值(Th1/Th2).结果 C组、K1组和K2组Th1及Th2细胞亚群比例、Th1/Th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4、IL-6、IL-10、IFN-γ和TNF-α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静浓度和麻醉浓度的氯胺酮在体外环境下对成人Th细胞分化无影响.

    作者:季璐璐;钱燕宁;孙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全麻下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比较

    目的 比较在相同麻醉深度下不同全麻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病人90例,年龄40~64岁,体重50~85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吸入全麻组(Ⅱ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Ⅲ组).Ⅰ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吸人七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Ⅲ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采用Narcotrend指数监测麻醉深度,维持Narcotrend指数37 ~ 64.于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2 h(T1)、术毕(T2)和术后24 h(T3)时采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计算CD4+/CD8+.结果 与T0时比较,Ⅱ组T2时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降低,Ⅲ组T2时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T2时Ⅱ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降低,Ⅲ组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T2时Ⅱ组CD3+和CD4+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与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比较,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低.

    作者:周桥灵;梁桦;刘洪珍;杨承祥;肖平;王汉兵;杨智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预防硬膜外置管相关并发症时对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剖宫产术患者腰麻效果的影响

    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因腰麻效果确切,且硬膜外置管不仅可在腰麻效果减弱时加深麻醉,还可进行术后镇痛,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剖宫产术.但足月孕妇因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硬膜外血管丛呈代偿性怒张状态,在置入硬膜外导管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适或对硬膜外血管造成损伤[1].研究表明,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可降低硬膜外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而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预防硬膜外置管相关并发症时对CSEA患者腰麻效果的影响存在争议.研究表明,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可提高剖宫产术患者CSEA时的感觉阻滞平面[3-4].而另有相反的观点表明,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对剖宫产术患者CSEA时腰麻效果无影响[5].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预防硬膜外置管相关并发症时对CSEA剖宫产术患者腰麻效果的影响.

    作者:孙星峰;耿桂启;黄绍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