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舒吉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马玉玲;郭子林;李士玉;张向阳

关键词:异舒吉,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探讨异舒吉防治心脑血管病机理.方法观察异舒吉对3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影响,并与用硝酸甘油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异舒吉能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血栓素B2水平,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药理效应优于硝酸甘油.结论异舒吉有抗氧化作用,消除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P16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P16基因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存在情况,分析P16基因的失活情况结果32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缺失率达到40.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P16蛋白的缺失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癌基因P16的遗传改变是导致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因素之一.

    作者:于爱平;王雪楠;苏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异舒吉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舒吉防治心脑血管病机理.方法观察异舒吉对3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影响,并与用硝酸甘油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异舒吉能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血栓素B2水平,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药理效应优于硝酸甘油.结论异舒吉有抗氧化作用,消除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作者:马玉玲;郭子林;李士玉;张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疏松结缔组织切片制作方法的改良

    制作疏松结缔组织切片难度较大,组织块易酥脆、收缩,不易切片.笔者经过反复摸索,用ASAF液取代常用固定液,用乙醇-正丁醇混合脱水剂取代乙醇,克服了上述不足,现将方法介绍如下:ASAF液的配制:取水杨酸10g溶于85ml、95%乙醇中,再加入纯醋酸5ml、40%甲醛10ml,混匀即可.混合脱水剂的配制:取无水乙醇及100%正丁醇等量混合备用.取新西兰兔一只,耳静脉注射空气处死,取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立即固定于ASAF液中,1~2h后取出,直接放入95%酒精I、Ⅱ脱水各1h,然后放入混合脱水剂I、Ⅱ各1h.二甲苯透明10~20min,其余步骤与常规制片相同.

    作者:王凤琴;张金萍;孔佑华;孙秀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缺血性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的病种,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由于本病发生机理十分复杂,许多环节尚未完全阐明,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对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提出自由基,能量耗竭,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超载等学说,并认为一氧化氮、内皮素、细胞凋亡等也参与了此病理过程.近年来,随着神经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发现许多分子介导了缺血性脑损伤.现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戴伟娟;刘善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诊断超声对人胚胎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诊断级B超对人胚胎发育的安全性.方法取120名孕6~8周拟行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I组)、辐照5min(Ⅱ组)、10min(Ⅲ组)、20min(Ⅳ组)、30min(V组)于1h内取绒毛,超声辐照30min(Ⅵ组)于7~10d后取绒毛.检测绒毛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诊断剂量超声辐照20min可致人体宫内绒毛发生生物化学变化.丙二醛(MDA)值随超声剂量增加而升高(PI-Ⅲ>0.05,PIⅣ<0.01,PI-V<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超声辐照剂量增加而下降(PI-Ⅲ>0.05,PI-Ⅳ<0.01,PI-V<0.01).对照组与Ⅵ组比较P>0.05,提示损伤作用是可逆性的.结论诊断超声辐照时间20min以上时对绒毛可造成潜在危害.

    作者:崔运河;田宪书;关晶;王强;孔佑华;耿进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各期高血压病患者颅底动脉血流的研究

    目的应用TCD观测各期高血压病人颅底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TCD对458例高血压病人及60例正常对照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脉动指数及频谱形态进行观测.结果高血压I期组病人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升高,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血流脉动指数无变化,频谱形态正常.Ⅱ、Ⅲ期病人颈内动脉系统,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渐降低,大脑后动脉无变化,血流脉动指数升高,并伴有频谱形态改变.结论TCD检测可了解高血压病人的脑血管病理生理变化,评价脑动脉弹性功能以及脑供血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谭丽;李跃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病理妊娠孕妇弓形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病理妊娠孕妇与弓形虫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06例病理妊娠孕妇血清弓形虫抗体,同时与42例正常妊娠孕妇进行了对照.结果病理妊娠的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发生习惯性流产、畸形儿、死胎的孕妇三者间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弓形虫感染是引起孕妇病理妊娠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刘永春;郭永和;秦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冷冻联合中药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冷冻联合中药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应用中药与干扰素治疗液氮冷冻后的尖锐湿疣患者42例,与单纯液氮冷冻患者31例进行比较,且观察其6个月后的复发率与治愈率.结果治疗组其复发率与治愈率分别为7.1%和92.9%,对照组分别为42%和56%.结论冷冻联合中药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陈现彬;梁玉玲;马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药合剂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NIH系裸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中药合剂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NIH系裸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腹腔接种法感染裸鼠,中药合剂组(实验组)灌注中药合剂,对照组除接种病毒外不做其它处理,在同等条件下对比观察.结果中药合剂取得了抗病毒作用的显著效果,裸鼠的发病时间明显推迟(P<0.05)、病程时间明显延长(P<0.05)、症状明显减轻、死亡率降低.结论中药合剂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裸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梁玉玲;陈现彬;马伟;党锡连;金朝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5种特殊用化妆品急性刺激性实验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特殊用化妆品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动物斑贴方法,对25份特殊用化妆品进行了急性刺激试验.结果脱毛剂有强刺激性,祛斑霜、染发剂具有轻刺激性;其所致炎症反应呈可逆性.结论对特殊用化妆品除应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尚应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

    作者:岳喜同;翟敏;陆代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女性不孕症与弓形虫感染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与弓形虫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7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了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并对其它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7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6.7%,29例正常生育的已婚妇女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6例有养猫、狗嗜好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为35.7%,比无嗜好者高达3.05倍。结论弓形虫感染可能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猫、狗可作为弓形虫病的一个重要传染源。

    作者:郭永和;刘永春;秦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囊肿42例分析

    目的积累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囊肿的经验.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抽吸硬化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23例、巧克力囊肿19例.结果42例卵巢囊肿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治愈率达95%,仅2例失败,失败率达5%.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抽吸硬化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能达到经腹手术治疗的同样效果.#

    作者:汤洪岩;秦玲;刘阿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鲁西南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调查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鲁西南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产生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我院细菌室标本中分离到的肠杆菌科及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检测,同时比较了亚胺培南等12种常用药物对82株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株1997-1999年分别为3%、7%、29%;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株1997~1999年分别为9%、11%、16%,在12种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好,总的敏感率为100%,其次为阿米卡星.结论鲁西南地区产ESBL菌株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作者:董海新;高素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DBPH-金属单核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溶液中的形态分析

    目的测定BDBPH-金属(Zn、Mn、Cd)单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析不同pH条件下各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变化规律,比较BDBPH不同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大小并讨论它们的影响因素.方法温度25.0±0.1℃、离子强度0.100mol/L、N2保护下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大环配体BDBPH-金属离子(1:1)酸性溶液,滴定pH范围2~12,高精度酸度计记录pH值,BEST程序计算稳定常数,SPE和SPEPLOT程序绘制样品分布曲线.结果BDBPH-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7.72(LogKZnL),11.58(LogKMnL),14.28(LogKCdL).结论配体BDBPH能够与金属离子(Zn、Mn、Cd)形成稳定的单核配合物,可以作为酶模型进一步了解水解金属酶的催化过程和催化机理.

    作者:上官国强;A.E.MARTELL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利用CHO(dhfr-)细胞高效表达GM-CSF/Fcγ2-融合蛋白

    目的利用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细胞CHO(dhfr-)高效表达融合蛋白GM-CSF/Fcγ2-.方法利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把含有融合基因GM-CSF/Fcγ2-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GM-CSF/Fcγ2-和含有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V2-dhfr共转染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细胞CHO(dhfr-)中.用G418和撤除H、T(次黄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双筛选,获得dhfr+neo+双表型阳性的细胞克隆.取表达产量高的克隆进行亚克隆,并行MTX加压筛选,以提高表达量.用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并行MTT法检测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地表达出了具有GM-CSF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GM-CSF/Fcγ2-.结论该方法可行,表达量达到15μg/ml.

    作者:宁金鹰;王尊荣;许佐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冠脉搭桥术中血停搏液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随着大量年老、高危心脏外科病人的增多和复杂冠脉搭桥(CABG)手术的逐步广泛开展,术中心肌保护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减轻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并获无血术野一直是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大量文献对目前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方法的生理基础进行论证,但对优方法选择仍存在争议.本文就CABG中血停搏液心肌保护的新进展作一综述.1血与晶体停搏液的比较和再评价

    作者:马黎明;武广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应用套式RT-PCR对山东省近年流行的汉坦病毒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山东省近年流行的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为山东省汉坦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McAb-IFA,HI分型,RT-PCR分型技术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对来源于山东省各主要HFRS疫区的98份病人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对部分标本PCR产物纯化,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后用DNA STAR对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6份恢复期血清中McAb-IFA分型22份为SEO型,HI分型24份SEO型;72份急性期病人血清标本中65例RT-PCR分型为SEO型,获得了来自不同地市汉坦病毒5个样品M片段(1343~1630nt)序列;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山东省内流行的SEO型汉坦病毒核苷酸的同源性较高,型间差异一般不超过7%,从种系发生树看这些病毒分布在一个分支上,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结论近年流行的汉坦病毒仍以SEO型为主,且病毒间同源性较高,故基因重排不是造成近几年HFRS流行的主要原因.

    作者:孟祥芝;梁玉玲;陈现彬;李德新;马伟;李文欢;金朝杭;党锡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乳腺癌neu癌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研究

    目的观察乳腺癌中neu癌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点杂交技术对90例乳腺肿瘤neu癌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乳腺癌中neu蛋白表达率为38%,导管内乳头状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均为阴性;neu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P<0.01)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雌激素受体状态呈负相关(P<0.01);neu癌基因扩增率为36%,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1),与雌激素受体状态呈负相关.结论该基因的扩增及表达与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该基因的改变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崔文;高继发;梁桂华;王旭;任启伟;张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实施自我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并以女性较多.我科收治该病人28例,均进行自我功能锻炼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指导及宣教方法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9年1月至10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病人28例,男10例,女18例,其中50岁以上女性13例,均有外伤史.采取手术治疗15例,非手术治疗13例,住院时间17~99d,平均27d.

    作者:焦绪美;查玉梅;李慧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4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参附注射液40ml静滴,每日1次)与对照组(多巴酚丁胺40mg静滴,每日1次)各24例,以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心功能、症状、体征.结果第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5.0%,第2疗程为91.3%;而对照组分别为45.8%与63.6%(P<0.05和P<0.01).第2疗程后治疗组心率及LVEF分别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及升高(P<0.01和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安全有效,并随着疗程的延长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作者:宋芹;张向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