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冷冻联合中药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陈现彬;梁玉玲;马伟

关键词:冷冻, 中药, 干扰素, 尖锐湿疣,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冷冻联合中药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应用中药与干扰素治疗液氮冷冻后的尖锐湿疣患者42例,与单纯液氮冷冻患者31例进行比较,且观察其6个月后的复发率与治愈率.结果治疗组其复发率与治愈率分别为7.1%和92.9%,对照组分别为42%和56%.结论冷冻联合中药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治疗效果明显.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诊断超声对人胚胎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诊断级B超对人胚胎发育的安全性.方法取120名孕6~8周拟行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I组)、辐照5min(Ⅱ组)、10min(Ⅲ组)、20min(Ⅳ组)、30min(V组)于1h内取绒毛,超声辐照30min(Ⅵ组)于7~10d后取绒毛.检测绒毛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诊断剂量超声辐照20min可致人体宫内绒毛发生生物化学变化.丙二醛(MDA)值随超声剂量增加而升高(PI-Ⅲ>0.05,PIⅣ<0.01,PI-V<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超声辐照剂量增加而下降(PI-Ⅲ>0.05,PI-Ⅳ<0.01,PI-V<0.01).对照组与Ⅵ组比较P>0.05,提示损伤作用是可逆性的.结论诊断超声辐照时间20min以上时对绒毛可造成潜在危害.

    作者:崔运河;田宪书;关晶;王强;孔佑华;耿进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缺血性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的病种,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由于本病发生机理十分复杂,许多环节尚未完全阐明,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对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提出自由基,能量耗竭,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超载等学说,并认为一氧化氮、内皮素、细胞凋亡等也参与了此病理过程.近年来,随着神经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发现许多分子介导了缺血性脑损伤.现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戴伟娟;刘善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药合剂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NIH系裸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中药合剂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NIH系裸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腹腔接种法感染裸鼠,中药合剂组(实验组)灌注中药合剂,对照组除接种病毒外不做其它处理,在同等条件下对比观察.结果中药合剂取得了抗病毒作用的显著效果,裸鼠的发病时间明显推迟(P<0.05)、病程时间明显延长(P<0.05)、症状明显减轻、死亡率降低.结论中药合剂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裸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梁玉玲;陈现彬;马伟;党锡连;金朝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梗塞患者发病过程中血浆ET-1浓度动态变化及相关性探讨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发病过程中的ET-1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了34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其血浆ET-1浓度.结果急性脑梗塞病人发病后一周内ET-1浓度逐渐上升,于1周时达高峰,2周后明显下降.结论ET-1参于脑梗塞的整个病理发展过程.

    作者:孙卓祥;张健;陈述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护士在护患关系中的角色与调控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及患者亲友在一种特殊环境中交感互动形成的短暂型人际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缩短护患距离,有助于按时按质完成各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此,注重护士在护患关系中的角色实施与调控、对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高建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乳腺癌p53基因点突变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检测4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48例乳腺癌中20例出现异常电泳,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其中8例位于第5-6外显子,9例位于第7外显子,3例位于第8外显子.免疫组化检测突变p53蛋白的表达25例为阳性(52%),其中5例SSCP未发现基因突变,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点以外.结论非同位素PCR-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p53基因点突变与突变型蛋白表达呈相关关系.

    作者:崔文;王旭;梁桂华;高继发;田德明;王舟;曹慧玲;范连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冷冻联合中药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冷冻联合中药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应用中药与干扰素治疗液氮冷冻后的尖锐湿疣患者42例,与单纯液氮冷冻患者31例进行比较,且观察其6个月后的复发率与治愈率.结果治疗组其复发率与治愈率分别为7.1%和92.9%,对照组分别为42%和56%.结论冷冻联合中药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陈现彬;梁玉玲;马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的免疫组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的免疫组化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中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葡萄胎:层粘连蛋白在绒毛上皮基膜呈强阳性表达,在间质呈弱阳性表达;纤维粘连蛋白在绒毛间质内呈阳性表达.侵蚀性葡萄胎: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细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细胞间质内呈弱阳性表达.结论两种蛋白在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中的分布及表达强度不同,与其增殖和侵蚀能力有关.

    作者:王强;高英茂;张金萍;梁桂华;崔运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前置式高压注射器在CT肝脏强化扫描中的应用

    前置式高压注射器是专为CT增强扫描时注射造影剂而设计的,它是一种由微型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精度可靠、使用安全方便的压力注射器.现将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0年10月应用高压注射器行肝脏螺旋CT动态扫描的结果总结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病人资料:本研究共收集318例病人,其中男247例,女71例,平均年龄53岁,其中30岁以下7人,31~40岁37人,41~50岁90人,51岁~60岁103人,61~70岁64人,70岁以上17人.CT影像诊断正常肝9例,肝癌109例,肝血管瘤69例,肝转移瘤27例,肝囊肿46例,脂肪肝24例,肝硬化7例,肝内结石11例,肝脓肿2例,术后改变14例.

    作者:孔令娥;岳秋英;陈月芹;陈忠杰;李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水中丙溴磷的富集及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水中丙溴磷的富集方法及GC-FPD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小型GDX-501吸附层吸柱富集水中痕量丙溴磷,经甲醇、丙酮依次洗脱后,用GC-FPD法直接测定丙溴磷含量.结果水中丙溴磷的检出限为0.4mg/L,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6%~99.3%,相对标准偏差在3.23%~4.96%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卢英华;陈雁君;刘君;温新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性病患者HCMV与其它病原微生物合并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性病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混杂因子.方法探讨性病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混杂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89例性病患者同时检测HCMV-lgM和其他病原因子.结果性病患者HCMV-IgM抗体阳性率为25.84%(23/89),不同性病患者中以淋病HCMV感染率高,达26.98%;HCMV感染与性病种类无关.性病患者多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原因子感染,多可同时感染上4种病原微生物.结论性病患者存在较高的HCMV感染,性病患者多有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

    作者:曹卉;陈廷;衣美英;李秀真;朱伟;刘昌平;吕厚东;山长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5种特殊用化妆品急性刺激性实验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特殊用化妆品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动物斑贴方法,对25份特殊用化妆品进行了急性刺激试验.结果脱毛剂有强刺激性,祛斑霜、染发剂具有轻刺激性;其所致炎症反应呈可逆性.结论对特殊用化妆品除应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尚应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

    作者:岳喜同;翟敏;陆代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各期高血压病患者颅底动脉血流的研究

    目的应用TCD观测各期高血压病人颅底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TCD对458例高血压病人及60例正常对照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脉动指数及频谱形态进行观测.结果高血压I期组病人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升高,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血流脉动指数无变化,频谱形态正常.Ⅱ、Ⅲ期病人颈内动脉系统,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渐降低,大脑后动脉无变化,血流脉动指数升高,并伴有频谱形态改变.结论TCD检测可了解高血压病人的脑血管病理生理变化,评价脑动脉弹性功能以及脑供血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谭丽;李跃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癌与胃粘膜异型增生分型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胃癌与胃粘膜异型增生分型的关系.方法对胃粘膜异型增生、粘膜内早期癌及进展期胃癌进行病理学对比观察、分析.结果发现胃粘膜异型增生的I、Ⅱ两种类型的细胞形态、演变过程及与胃癌生长方式等各有所不同.结论I型异型增生发展较缓慢,形态特点突出,与膨胀型生长胃癌有关,而Ⅱ型异型增生发展较快,与浸润型胃癌相关.

    作者:杨庆媛;张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DBPH-金属单核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溶液中的形态分析

    目的测定BDBPH-金属(Zn、Mn、Cd)单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析不同pH条件下各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变化规律,比较BDBPH不同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大小并讨论它们的影响因素.方法温度25.0±0.1℃、离子强度0.100mol/L、N2保护下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大环配体BDBPH-金属离子(1:1)酸性溶液,滴定pH范围2~12,高精度酸度计记录pH值,BEST程序计算稳定常数,SPE和SPEPLOT程序绘制样品分布曲线.结果BDBPH-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7.72(LogKZnL),11.58(LogKMnL),14.28(LogKCdL).结论配体BDBPH能够与金属离子(Zn、Mn、Cd)形成稳定的单核配合物,可以作为酶模型进一步了解水解金属酶的催化过程和催化机理.

    作者:上官国强;A.E.MARTELL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实施自我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并以女性较多.我科收治该病人28例,均进行自我功能锻炼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指导及宣教方法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9年1月至10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病人28例,男10例,女18例,其中50岁以上女性13例,均有外伤史.采取手术治疗15例,非手术治疗13例,住院时间17~99d,平均27d.

    作者:焦绪美;查玉梅;李慧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冠脉搭桥术中血停搏液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随着大量年老、高危心脏外科病人的增多和复杂冠脉搭桥(CABG)手术的逐步广泛开展,术中心肌保护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减轻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并获无血术野一直是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大量文献对目前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方法的生理基础进行论证,但对优方法选择仍存在争议.本文就CABG中血停搏液心肌保护的新进展作一综述.1血与晶体停搏液的比较和再评价

    作者:马黎明;武广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医学新生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及影响需求的因素,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修订的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各种需求男生均高于女生.在学习需求、个人需求、择业需求三大需求方面,男女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学习需求、个人需求、择业需求与学生的来源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对专业满意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宜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

    作者:李晶;刘金国;刘根义;吉峰;李雪梅;孙俊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应用套式RT-PCR对山东省近年流行的汉坦病毒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山东省近年流行的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为山东省汉坦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McAb-IFA,HI分型,RT-PCR分型技术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对来源于山东省各主要HFRS疫区的98份病人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对部分标本PCR产物纯化,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后用DNA STAR对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6份恢复期血清中McAb-IFA分型22份为SEO型,HI分型24份SEO型;72份急性期病人血清标本中65例RT-PCR分型为SEO型,获得了来自不同地市汉坦病毒5个样品M片段(1343~1630nt)序列;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山东省内流行的SEO型汉坦病毒核苷酸的同源性较高,型间差异一般不超过7%,从种系发生树看这些病毒分布在一个分支上,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结论近年流行的汉坦病毒仍以SEO型为主,且病毒间同源性较高,故基因重排不是造成近几年HFRS流行的主要原因.

    作者:孟祥芝;梁玉玲;陈现彬;李德新;马伟;李文欢;金朝杭;党锡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围手术期的护理

    先天性尿道下裂需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术前的心理护理及皮肤护理,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伤口,会阴部清洁干燥,抑制阴茎的充血勃起,预防感染,做好饮食护理及出院的宣教工作,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就该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作如下介绍.1临床资料

    作者:张惠梅;张养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