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周益锋;柳子明;周海燕;王屹;陈钢

关键词:高容性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全髋置换术, 患者, 细胞免疫功能, 等容性血液稀释, 髋关节置换术, 血液保护, 细胞亚群, 麻醉药物, 麻醉方法, 联合应用, 醇浓度, 皮质, 措施
摘要:研究发现,不同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控制性降压及血液稀释均为近年来血液保护方面较为有效的措施,两者联合应用亦有报道[2].本研究拟观察等容性血液稀释和高容性血液稀释分别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全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及血中皮质醇浓度的变化.
中华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4%琥珀酰明胶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肝脏手术的观察

    术中大出血和大量输血是肝脏手术患者的主要危险,急性高容血液稀释(HHD)和低中心静脉压(LCVP)技术均可减少出血和相应的输血.本文拟探讨HHD联合LCVP在肝脏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观察此种方法对减少输血的效果.

    作者:何慧梁;吴健;金旭东;祝胜美;陈庆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时记忆与BIS、AEPI和效应室药物浓度的关系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TCI)不同镇静深度对记忆的影响,探讨内隐记忆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和异丙酚效应室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36例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后TCI异丙酚镇静,根据镇静水平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OAA/S评分3分,B组OAA/S评分2分,C组OAA/S评分1分.各组在镇静前呈现一次听刺激,达目标镇静深度后呈现第二次听刺激.监测第二次听刺激呈现前后的BIS和AEPI值.试验完毕后4h采用加工分离程序对患者进行包含和排除测验,并推算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成绩.结果 A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与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镇静期外显记忆成绩与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隐记忆成绩与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与0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B两组镇静期内隐记忆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隐记忆成绩与BIS和AEPI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BIS、AEPI和效应室药物浓度均可很好地预测内隐记忆消失与否(P<0.01).ROC曲线下面积:BIS>AEPI>效应室药物浓度.应用BIS、AEPI和效应室药物浓度诊断内隐记忆消失与否的截断点分别是:47、28、2.3μg/ml.结论在无伤害性刺激传入、无意识的情况下仍存在内隐记忆.镇静至OAA/S评分1分时可使内隐记忆消失.BIS、AEPI和效应室药物浓度可作为临床上用来监测内隐记忆的较好的指标.

    作者:王云;岳云;孙永海;吴安石;吴奇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非体外循环下右肺叶移植麻醉一例

    患者,女,20岁,身高1.50m,体重38kg.因反复发作性双侧气胸、咯血、呼吸困难加重2年入院.肺穿刺活检诊断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查体:心率(HR)96次/min,血压(BP)96/60mmHg,呼吸(RR)30次/min.术前2周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面罩加鼻导管高流量(15L/min)吸氧下血气分析:pH7.132, PaCO2 71mmHg,PaO278mmHg,BE-10.8mmol/L.拟行右肺全切和肺移植术.

    作者:吴东进;梁昌毅;李欣;徐凌峰;徐美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主动脉弓置换手术中的选择性脑正行灌注效果及影响因素

    主动脉弓置换术是常见的大血管手术之一.由于将头臂血管重新吻合到替换的主动脉弓,因此术中需要中断头部血流.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技术用于此期间的脑保护,如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逆行(RCP)或正行灌注(ASCP)等.后者是目前为提倡的方法之一.本研究拟以颈静脉窦血氧饱和度(SjvO2)和氧分压(PjvO2)(温度校正和非校正的)为指标,观察主动脉弓置换术中行ASCP时,灌注流量、灌注血中的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对其影响,为合理应用该技术提供依据.

    作者:程卫平;林雪;李桂芬;孙立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缺氧模型,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单个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随缺氧或加入谷氨酸、KCl前后的实时变化.结果异丙酚可明显降低神经元缺氧损伤时的细胞死亡率(P<0.01),异丙酚对缺氧、谷氨酸和高浓度KCl诱发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Ca2+]i )的升高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异丙酚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与异丙酚抑制[Ca2+]i异常升高有关.

    作者:秦晓辉;米卫东;张宏;李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异丙酚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张力的作用

    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ICU镇静,近年来国外关于异丙酚对气道平滑肌张力作用的报道较多,观点不一,但国内少见报道.本研究拟讨论异丙酚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TSM)张力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工作中静脉麻醉药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刁玉刚;祖剑宇;马虹;王俊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氯诺昔康持续静脉输注用于全髋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药代动力学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连续静脉输注用于全髋置换术后病人镇痛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20例行全髋置换术后的病人,氯诺昔康2mg首剂静脉注射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10),连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4mg·2ml-1·h-1;Ⅱ组(n=10),连续静脉输入氯诺昔康0.32mg·2ml-1·h-1.分别抽取氯诺昔康输注和停止后16个时间点静脉血.用HPLC法测得氯诺昔康及其代谢产物5'-羟氯诺昔康的血浆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根据非房室方法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显示:氯诺昔康消除半衰期为(4.8±2.1) h(Ⅰ组)和(5.0±2.4) h(Ⅱ组).Ⅰ组和Ⅱ组氯诺昔康血浆稳态浓度(Css)分别为(475±106)ng·ml-1和(393±67)ng·ml-1.输注期间病人血浆浓度保持较小波动.结论氯诺昔康半衰期短,但个体间差异大.

    作者:张晓丽;王莉;严海;徐惠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二氧化碳吸收剂自身含水对七氟烷分解反应的影响

    七氟烷与二氧化碳(CO2)吸收剂反应产生5种分解产物,分解产物一直是七氟烷低流量、全紧闭麻醉时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1].在紧闭麻醉时其自身水分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观察紧闭反应器内CO2吸收剂自身含水对七氟烷分解的影响.

    作者:李恩有;郑方;杨宝峰;贾慧群;高海英;李文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用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引出膈神经刺激

    我院应用贝朗神经刺激器(Stimuplex HNS11,德国)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近80例,其中引出膈神经刺激6例,阻滞经过及术后随访均类似.现将其中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滨阳;王昆鹏;崔文瑶;王俊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异丙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及对中性粒细胞(PMN)在内皮细胞上粘附数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脐带体外培养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异丙酚组、内毒素组、异丙酚+内毒素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ICAM-1的表达量.利用PMN分离液从人全血中分离出PMN.在光镜下计数PMN在内皮细胞上的粘附数.结果 4μg/ml异丙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ICAM-1的表达和对PMN在内皮细胞上的粘附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40μg/ml异丙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ICAM-1的表达和对PMN在内皮细胞上的粘附数均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 40μg/ml异丙酚对PMN与内皮细胞之间的过度粘附有抑制作用,从而可能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春艳;曹定睿;郑拥军;王建刚;薛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海马及颞叶皮质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海马及颞叶皮质热休克蛋白70 (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SGB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处理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分成四组(n=7):SGB组(E组)、生理盐水对照组(P组)、空白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S组).采用星状神经节旁置管法制作SGB模型及六血管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0min再灌注30h(E、P、C组)或观察相应时间(S组)后取脑组织,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双侧海马CA1区及颞叶皮质HSP70的表达.结果与P、C组比较,E组双侧海马和颞叶皮质HSP70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P<0.05),且双侧之间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持续左侧SGB,可降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神经细胞HSP70的过度表达,单侧SGB的效应对于双侧脑组织损伤后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全守波;王清秀;刘菊英;杨光;傅南安;朱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在骨盆和骶骨手术中的应用

    骨盆和骶尾部肿瘤手术出血迅猛难以控制,常造成手术时间延长、肿瘤切除不彻底及大量输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增加等.本院将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用于骨盆和骶尾部肿瘤手术以控制术中出血,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屠重棋;杨经文;胡云洲;何沛霖;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甘利欣对体外循环患者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甘利欣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4例风心病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甘利欣组(G),麻醉诱导后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ml加甘利欣2.5mg·kg-1泵入,对照组(C)10%葡萄糖50ml泵入.于麻醉诱导后10min(T0)、转流后30min(T1)、开放主动脉后30min(T2)、术毕(T3)、术后4h(T4),术后24h(T5) 测血浆TNF-α、IL-1β、IL-11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活性.测定麻醉诱导后10min(t0)、体外循环后10min(t1)、30min(t2)、术毕(t3)的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TNF-α、IL-1β、IL-10、MDA和Mn-SOD在体外循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G组TNF- α在T1和T2低于C组(P<0.05),在T1-T3、T5,C组IL-1β高于G组,IL-10低于G组(P<0.05);C组MDA在T2-T4高于G组(P<0.05);C组Mn-SOD的活性在T1、T2低于G组(P<0.05或0.01). C组的 RI 在转流后升高,且在t1、t3高于G 组.结论甘利欣可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引起的炎性反应,减少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杨立平;常业恬;邹定全;李辉;周海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病人非心脏手术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按前瞻性随机临床队列研究设计,收集四个中心的582份合格病例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危险因素和老年病人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关系.呼吸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h以上或全麻拔管6h后再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共有51例患者发生术后呼吸衰竭(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种类、ASA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史和低白蛋白水平与老年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关.结论临床上可根据手术种类、ASA分级、COPD病史和低白蛋白水平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作者:张鸿;薛张纲;蒋豪;孙大金;杭燕南;王祥瑞;庄心良;李士通;徐惠芳;江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静注硫喷妥钠致过敏反应一例

    患者女,28岁,体重65g.因患胆囊结石、左侧卵巢肿瘤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卵巢肿瘤切除手术.既往有庆大霉素过敏史,普鲁卡因皮试阴性,无手术外伤史.ASAI级,体形肥胖.术前0.5h肌注阿托品0.5mg,入室测血压(BP)12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HR)96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

    作者:沈嗣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全麻下纤维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插管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50例

    2001年1月~2001年12月本院对5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择期腭咽成形术患者,采用浅全麻加表面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气管内插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顾恩华;王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硝普钠、艾司洛尔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的血液动力学观察

    嗜铬细胞瘤患者因肿瘤分泌的内源性儿茶酚胺不同,其临床表现、术前准备、术中肿瘤摘除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处理均有差异[1].血管扩张药硝普钠(SNP)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olol)已成功用于该手术[2-4].本文拟观察两种药物对嗜铬细胞瘤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肿瘤摘除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特点.

    作者:顾尔伟;刘学胜;张野;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硬膜外阻滞对全麻单肺通气期间血液动力学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全麻联合高位硬膜外麻醉开胸手术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它不但可提供完善的术中麻醉,降低全麻药用量,而且还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明显改善了高危病人术后的肺功能和预后[1].高位硬膜外阻滞后,心肺交感神经阻滞,可使心血管功能情况发生改变, 但它对肺缺血性血管收缩(HPV)和肺内分流的影响,以及它是否会引起单肺通气期间的PaO2的下降, 有关结果报道不相一致.本研究拟以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心肺交感神经,观察单肺通气(OLV)期间氧合、肺内分流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麻醉.

    作者:彭从斌;林学正;王军会;肖旺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弥漫性气管骨化一例

    患者,男,52岁,76kg,左胸锁乳突肌前缘中部5cm×5cm肿块1年,拟全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前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X线胸片正常,术前访视插管条件可,张口度4cm,颈部外形正常,前屈大于165°,后仰大于90°.

    作者:王珊娟;张马忠;杭燕南;王家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控制性降压及血液稀释均为近年来血液保护方面较为有效的措施,两者联合应用亦有报道[2].本研究拟观察等容性血液稀释和高容性血液稀释分别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全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及血中皮质醇浓度的变化.

    作者:周益锋;柳子明;周海燕;王屹;陈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