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氢溴酸高乌甲素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徐季华;周清河;杨文英;肖旺频

关键词:氢溴酸高乌甲素, 镇痛作用, 严重过敏反应, 现报道如下, 维持时间, 术后镇痛, 非成瘾性, 应用, 药业, 新药, 生产, 广州, 股份
摘要:氢溴酸高乌甲素(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非成瘾性镇痛新药.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维持时间较长,已有报道应用于术后镇痛[1].作者曾遇一例少见的氢澳酸高乌甲素严重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中华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艾司洛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表明:兔、鼠和人类的心肌细胞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缺血-再灌注后可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1],缺血时间越长c-fos表达越多,c-fos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3].艾司洛尔是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可降低心肌氧和能量的消耗,临床研究证明冠状动脉含艾司洛尔温血液灌注可避免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水肿,产生心肌保护作用[4].本研究拟采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艾司洛尔对心肌细胞凋亡及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潘东军;王俊科;张铁铮;周锦;王凤学;姜彦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术侧卧位通气的效果

    目的评价患侧卧位通气对肺叶切除术后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肺叶切除术后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平卧组(26例)和侧卧组(27例),期间常规监测BP、HR、SpO2和CVP,并在侧卧位1 h后作血气分析.结果侧卧位组患者由平卧位转为侧卧位后即出现SpO2上升,1h后与平卧位组比较PaO2和PaO2/FiO2显著性提高(P<0.05);BP、HR、CVP及PaCO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患侧卧位通气能改善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的低氧血症,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用于肺叶切除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作者:吴威士;张孟贤;欧阳晓仙;杨翠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慢性疼痛对新生大鼠海马形态结构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刺激对新生大鼠海马形态结构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出生7 d SD大鼠,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每天予以疼痛组(n=30)新生大鼠后脚掌注射0.5%福尔马林0.1ml,连续两周至哺乳期结束;对照组(n=30)新生大鼠后脚掌则用棉签予以接触刺激.两周后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情况;水迷宫试验完成后,取两组大鼠海马组织,作病理切片,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CA3区锥体细胞进行计数,对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测.结果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疼痛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与疼痛组比较,对照组海马齿状回单位面积的颗粒细胞数目、CA3区单位面积的锥体细胞数目显著性升高(P<0.01);对照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线粒体形态正常、线粒体嵴清晰可见,胞浆内粗面内质网丰富、清晰可见.疼痛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体积缩小,线粒体嵴及粗面内质网减少.结论长期慢性疼痛刺激可抑制新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发育,可抑制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发育,并引起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丢失.

    作者:彭书崚;王寿平;李珏;陈晓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罗库溴铵不同剂量及给药方法在小儿静吸复合全麻中肌松效应的比较

    罗库溴铵是目前临床起效快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在成人术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在小儿全麻中的应用尚无定论.本研究拟比较罗库澳铵不同剂量及给药方法的肌松效应,探讨罗库澳铵在小儿静吸复合全麻中应用的合适剂量及给药方法.

    作者:陈依君;马家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四逆汤预先给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目的研究四逆汤(SND)预先给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3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仅分离而不阻断)、损伤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1 h后再灌注3 h)、SND1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前3 d始连续经胃管灌入SND,总量为3g/kg)、SND2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前3d始连续经胃管灌入SND,总量为6g/kg),每组8只.颈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每组动物均于再灌注3 h后断头处死.取肺组织测定肺通透性指数、肺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应用SND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肠I/R引起的低血压和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肺通透性指数、肺含水率、肺组织MDA含量和NO含量显著性增高,而肺组织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1或0.05),两组肺组织ET-1含量无显著性差异.SND1组和SND2组肺组织SOD活性较损伤组显著性增高(P<0.01或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四逆汤预先给药通过抗氧化作用并减少NO的生成、维持NO/ET-1正常比例而减轻肠I/R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刘克玄;柳垂亮;吴伟康;林世清;黑子清;黄文起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一次性卫生材料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患者,男性,30岁,既往体健,ASAⅠ级,无药物过敏史.因L5椎体压缩性骨折入院,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5椎体哈氏棒内固定术.术前血压(BP)120/80mmHg(1 kPa=7.5 mmHg),脉搏80次/min,脉搏血氧饱合度98%,心电图无异常.

    作者:谢红春;刘宿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鞘内预注射L-NAME对神经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鞘内预注射NG-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L-NAME)对结扎坐骨神经所致神经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SD雌性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A组:假手术组;B组:坐骨神经结扎组;C组:假手术前15 min鞘内注射L-NAME 10μl(250μg);D组:坐骨神经结扎前15 min鞘内注射L-NAME 10μl(250μg).各组分别在术后第l、4、7和14天随机处死6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结扎侧脊髓背角CGRP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D组大鼠结扎侧脊髓背角CGRP表达在术后第4、7和14天明显升高(P<0.05),C组差异无显著性.与C组比较,D组大鼠结扎侧脊髓背角CGRP表达在术后第4、7和14天明显升高(P<0.05).而D组大鼠结扎侧脊髓背角内的CGRP表达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鞘内预注射L-NAME不能抑制周围神经损伤所诱导的脊髓背角CGRP表达,提示一氧化氮介导神经性疼痛的作用不是通过促进CGRP释放实现的.

    作者:孙海燕;李平;何农;薛富善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连续腰麻用于关节置换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可行性

    随着新的穿刺针与导管的问世,连续腰麻(CSA)的应用逐渐增多.本组应用Spinocath导管(B.Braun公司,德国)行CSA,选择罗哌卡因作为腰麻用药,进行关节置换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小颖;吴新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根治术的围术期处理

    本院自1999年3月至2003年3月行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根治术3例,全部存活,预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泉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对称性胸腹连体新生儿分离术麻醉一例

    两患儿均为男性,于39周经剖宫产术娩出后发现胸腹部相连,共用一根脐带,呈对称性面对面胸腹连体侧卧位.经MRI、CT、心电图(ECG)、彩超、X线、上消化道造影、血液生化等检查,提示两患儿肝实质相连,心包、膈肌及胸骨体下端部分相连;心脏各自独立,心内结构及心功能未见异常;有各自独立、完整的消化系统、胆道系统和门脉系统;消化道排空好,肝、肾功能无异常.

    作者:武欣生;谷兴琳;陆巍峰;王俊林;周力;施晓华;陈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进入中国核心期刊2005年变更为双月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异丙酚或安氟醚复合麻醉下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

    目的探讨异丙酚或安氟醚复合麻醉下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变化及机制.方法择期行胆道手术的非肿瘤患者43例,ASAⅠ~Ⅱ级,年龄26~57岁,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麻醉组(P组,n=22)及安氟醚复合麻醉组(E组,n=21).另选择健康成年人16例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于手术前(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1.5 h(T3)、3 h(T4)、24 h(T5)取外周静脉血5ml,检测PMN凋亡率及Bcl-2表达百分率.结果与C组比较,P组、E组T1时外周血PMN凋亡率明显降低,而Bcl-2表达百分率明显增高(P<0.01).与T1比较,P组、E组患者在T2、T3、T4、T5时PMN的凋亡率下降,而Bcl-2表达百分率增高(P<0.01);与E组比较,P组在T3、T4、T5时PMN凋亡率增高,而Bcl-2表达百分率降低(P<0.05或0.01).Bcl-2表达百分率与PMN凋亡率的相关系数为-0.6922(P<0.01).结论异丙酚或安氟醚复合麻醉下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PMN凋亡延迟,且异丙酚复合麻醉患者凋亡延迟较轻,其机制与PMN Bcl2基因上调程度有关.

    作者:张良清;郭曲练;王锷;姚华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硬膜外罗哌卡因、芬太尼及氟哌啶混合液用于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后镇痛的可行性

    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肺功能障碍[1],接受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风险较大.为确保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选择适当的麻醉及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拟评价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术后采用持续硬膜外罗哌卡因、芬太尼及氟哌啶混合液镇痛的可行性.

    作者:刘志双;董龙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不同容量左旋布比卡因腋路三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的效应比较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为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传统的腋动脉旁单点注射阻滞法(简称单点法)易出现阻滞不完善现象.本研究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特点,设计了腋动脉周围三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法(简称三点法),观察等剂量、不同容量左旋布比卡因的阻滞效果,并与单点法进行对比,以评价此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吕艳霞;陈聚朝;王秋筠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经离体人胎盘单绒毛叶的转运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经离体人胎盘单绒毛叶的转运及母体低蛋白血症和胎儿酸血症对转运的影响.方法获取刚娩出的健康胎盘18个,制备离体人胎盘单绒毛叶双侧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胎儿侧酸血症组(B组)、母体侧低蛋白血症组(C组),每组6个.于加药后15、30、60、90、120 min,从储液瓶中抽取灌注液,测定罗哌卡因、安替比林、葡萄糖和乳酸浓度,计算罗哌卡因的绝对和相对转运率.结果三组乳酸生成率和葡萄糖消耗率差异无显著性.罗哌卡因的绝对转运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加药后15 min时A组、B组、C组罗哌卡因的绝对转运率分别为:2.1%±0.4%、2.5%±0.4%、2.6%±0.6%,加药后120 min时A组、B组、C组分别增加至8.7%±1.0%,10.5%±1.6%和11.8%±1.1%,与A组比较,B组、C组加药后30、60、120min时罗哌卡因的绝对转运率显著性升高(P<0.05或0.01),加药后15min时差异无显著性.罗哌卡因的相对转运率不随时间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B组、C组与A组的对应时点相比相对转运率增加(P<0.05或0.01).结论在离体人胎盘单绒毛叶双侧灌注模型中,罗哌卡因的绝对转运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母体低蛋白血症和胎儿酸血症均增加罗哌卡因的胎盘转运率.

    作者:王爱忠;江伟;徐惠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机制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心肺转流术(CPB)后肺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其中男4例,女4例,全身麻醉后经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分别在CPB前即刻(T0)、腔静脉开放后5 min(T1)、停机时(T2)和术毕(T3)时采集桡动脉(肺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肺动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并计算肺动、静脉血各项指标的差值,反映肺内PMN滞留、TNF-α净生成、SOD消耗和LPO净生成;分别测定T0、T2和T3时肺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肺顺应性,行肺动、静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DO2)、肺分流量(Qs/QT)和肺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所有病人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及转机时间分别为97±21、(124±27)min.与T0比较,在T3时MPAP升高、肺顺应性显著性降低,T2、T3时PVRI、PA DO2和Qs/QT显著性升高(P<0.05或0.01),在T1、T2和T3时PMNv、PMNa、TNF-αa、LPOa显著性升高(P<0.05或0.01),在T1、T2时TNF-α和LPOa显著性升高(P<0.01),在T1、T2和T3时SODv、SODa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CPB后肺功能损害与肺外组织生成的氧自由基及炎性反应激活的PMN和TNF-α有关.

    作者:高岚;王天龙;杨拔贤;刘春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不同血浆代用品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可行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血浆代用品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D)的可行性.方法70例ASAⅠ~Ⅱ的病人随机分成四组,羟乙基淀粉组(H组,n=20)、琥珀酰明胶组(G组,n=20)、聚明胶肽组(P组,n=20)和平衡液组(R组,n=10).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后分别在20~3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液(200/0.5)、4%琥珀酰明胶、5%聚明胶肽和乳酸林格氏液20 ml/kg,于AHHD前、AHHD完成即刻和AHHD后30 min采桡动脉血3ml立即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大振辐(MA)、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血气和电解质.每10min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R组扩容率低于其它三组(P<0.01),而其它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G、P组AHHD完成即刻CVP较AHHD前均升高(P<0.01).P组AHHD后30 min血浆K+浓度较AHHD前升高(P<0.01),AHHD完成即刻及AHHD后30 min H组和G组血浆Ca2+浓度较AHHD前下降(P<0.05或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AHHD完成即刻和AHHD后30min H组MA较AHHD前及R组均降低(P<0.05或0.01).AHHD前后各组间pH、HCO3、R、K和AC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和聚明胶肽均较平衡液更适宜用于术前AHHD;6%羟乙基淀粉20 ml/kg快速输入可抑制血小板功能,不宜用于有凝血功能障碍者;聚明胶肽在扩容的同时可使血钾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魏蔚;郑祥德;龚全;张霞;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股骨多段闭合骨折病人术前凝血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股骨多段闭合骨折病人术前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创伤股骨多段闭合骨折后当天入院的病人20例,年龄19~45岁,ASAⅠ级,为试验组(Ⅰ组);选择健康成年人15人,年龄21~39岁,作为对照组(Ⅱ组);Ⅱ组于清晨空腹采上肢静脉血标本,Ⅰ组病人入院后于骨折的第2天、第6天(手术当天清晨)空腹采上肢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栓弹力图(TEG)指标[R时间、K时间、α角、血栓大幅度(MA)、血栓硬度(G)]、D-二聚体浓度(D-Di)、血小板计数(PLC)及血小板聚集率(PAgR)的变化.结果Ⅱ组TEG指标、D-Di、PLC及PAgR均在正常范围.与Ⅱ组比较,Ⅰ组骨折后第2天,K时间缩短(P<0.05),α角、MA、G及D-Di增高(P<0.01);骨折后第6天,R时间缩短(P<0.05),α角、MA、G、D-Di、PLC及PagR增高(P<0.01).与骨折后第2天比较,Ⅰ组骨折后第6天MA、G、PLT及PAgR增高(P<0.05或0.01).结论病人创伤骨折后凝血功能24h内增强,随时间的延长至术日呈高凝状态,应加强术中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中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区锦燕;廖荣宗;周曙;罗富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氯胺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NF-κB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NF-кB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I/R+氯胺酮5mg·kg-1组(C组),I/R+氯胺酮10 mg·kg-1组(D组).大鼠心肌缺血30min,再灌120min后,取心肌组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核NF-κB的含量.分别于再灌注30、120 min时,取左颈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浓度.结果B、C、D组心肌细胞核NF-кB含量均高于A组,升高程度依次下降(P<0.05或0.01),各组两个时间点血清IL-6浓度也高于A组,升高程度也依次下降(P<0.01或0.05).结论氯胺酮能抑制心肌I/R大鼠心肌NF-кB表达及IL-6的释放,抑制I/R引起的心肌炎性反应.

    作者:吴婧;王焱林;王成夭;柯剑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腰椎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对腰椎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椎骨折椎板减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二组: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组(联合组)和单纯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每组15例.联合组术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20 ml/kg和乳酸林格氏液20 ml/kg,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术中微量泵输注硝普钠0.5~6μg·kg-1·min-1实施控制性降压,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55~65mumHg;对照组术中控制性降压同联合组.观察联合组插管后稀释前即刻(T0)、稀释后降压前即刻(T1)、降压后30 min(T2)和停降压后30min(T3)时,对照组插管后降压前即刻(T1)、降压后30min(T2)和停降压后30min(T3)时心率(HR)、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氧供(DO2)氧耗(VO2)以及动脉血乳酸(LA)的变化.结果HR:联合组T1低于T0,对照组T2、T3高于T1,T3低于T2;联合组T2、T3低于对照组.MAP:与T0比较,联合组T1、T3升高、T2降低;T2低于T1,T3高于T2;与T1比较,对照组T2降低、T3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T3降低.CVP:联合组T1高于T0,T2低于T1;对照组T2、T3低于T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T1、T2升高.CO:联合组T1、T2高于T0,T3低于T2;联合组T1、T2高于对照组.DO2:联合组T1、T3低于T0.LA:联合组T2、T3均低于T0和T1,T3低于T2;对照组T2、T3高于T1,T3高于T2;联合组T3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术中实际失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有助于腰椎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提高节约用血效果,且不影响氧代谢.

    作者:余微萍;徐旭仲;楼文文;金胜威;连庆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