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拙;韩建立;李云霞
目的:评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SARS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3例SARS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为19~36 d,平均24.4 d;甲基强的松龙用量为30.8~233.8 mg/d,平均145.9 mg/d.记录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开始及第1、2、3、4周时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值.应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分析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激素的应用,患者血钙浓度降低,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第1、2、3、4周时的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和初始水平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血磷浓度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SARS患者长时间、超生理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将产生骨代谢失衡,钙吸收减少,骨转换加速,导致骨量丢失.在应用激素治疗SARS的同时,应预防性应用防治骨质疏松的相关药物.
作者:崔全起;谢利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张力与疼痛的相关性,铍针减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用张力计测量铍针减张治疗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前后软组织的张力,并对软组织张力变化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经1~12个月的随访,平均6.3个月,其中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所有患者治疗前测软组织张力指数为3.14±0.78,治疗后为2.10±0.9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张力指数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铍针可以切刺限制张力释放的纤维结缔组织如筋膜等,释放过高的筋膜腔内张力,或通过局部流体静压的调整缓解了对末梢神经的刺激.
作者:王兆星;董福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胫腓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3%,临床治疗方法较多.自1999年以来,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干骨折65例,本文对其疗效作了随访分析,并与1995年至2000年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6例胫腓骨干骨折作了对照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崔慎助;申文瑞;李良增;荆玉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成为一项十分成熟的骨科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并为诸多患者所接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它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手术安全等优点,但也出现了一些由于技术和设计问题的并发症,使手术内固定失效,手术效果差,现就近年来临床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纠其原因,探讨其治疗措施.
作者:李爱民;郭爱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随机选择病例,应用长1.5~2.5 cm,宽0.4 cm的微型钢板(T形、L形、直形钢板)对50例(55处)掌指骨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闭合伤40例处,开放伤15例处,其中加用丝线捆扎7例,Ⅰ期植骨3例,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平均5 d),并与同期行克氏针内固定的41例(45处)掌指骨骨折病例进行比较.结果:钢板组47例处获得随访,平均1.4年,骨折平均愈合(3.2±1.2)个月,发生浅表感染8例处,延迟愈合3例处,局部因钢板引起不适或疼痛15例处,早期伸肌黏连6例处,并发症发生是与开放损伤或软组织损伤程度、关节内骨折或邻关节骨折相关,全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克氏针组45例处均获得随访,平均1.2年,骨折平均愈合(3.8±1.1)个月,发生伤口浅表感染7例处,针道感染3例处,关节僵硬3例处,延迟愈合4例处,畸形愈合2例处,不愈合1例处,因克氏针原因引起不适20例处,全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3%.两组间在优良率(χ2=3.908,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t=2.496,P<0.05)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感染、骨愈合、关节僵硬方面,两组间则有区别(χ2=4.562,P<0.05,44%比23%).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具有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较理想的掌、指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作者:唐三元;杨辉;付海鹰;向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CD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国外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我们于1997年1月开始应用CD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何建军;周前;陈旭辉;王宇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自1996年行尺骨鹰嘴牵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公林;连育才;陈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之一,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若不能得到良好而稳定的骨折复位固定,易出现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我院于1999年3月-2002年4月共收治跟骨骨折42例,均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髋关节后脱位常伴髋臼后壁骨折,处理不当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严重者甚至影响髋关节功能.早期确诊、及时恰当地治疗则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我们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克氏针加强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23例,髋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姬钢;柏龙文;郭春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扩大窦道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远期疗效及术后后凸畸形的变化情况.方法:856例脊柱结核,经扩大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治疗,其中一次手术同时清除两侧病灶768例,二次以上者88例,术中同期植骨436例.结果:经平均89.7个月的随访,参见方先之制定标准,治愈756例,好转75例,优良率为97.1%,436例植骨者的融合率为96.3%,后凸角度为4°~57°,平均15.3°.结论:扩大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满意,同期行植骨融合对预防后凸畸形稳定脊柱效果可靠.
作者:杨志霖;高志才;张丹;高妍;伊吉平;王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寰枢椎是构成头颅旋转运动的重要结构,其稳定性主要依赖于本身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及位于齿状突后方的横韧带和翼状韧带的连续性.外伤、炎症、先天性畸形均可引起寰枢椎解剖关系上的紊乱,而导致寰枢椎失稳,若处理不及时,随时可发生压迫脊髓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有作者把上颈椎不稳对脊髓存在的潜在危险,称之为上颈椎危象[1].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寰枢椎失稳从局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现将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兴文;李宁;宋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拇指末节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具有就近取材、操作简便,皮瓣厚薄质地与受区相匹配,以及皮瓣本身带有感觉神经等优点,备受手外科医生欢迎.但该皮瓣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修复拇指后,患指指腹感觉术后多年仍然顽固地保持供区的感觉,给患者带来烦恼.1994年以来,我们对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指腹缺损的病例,进行了感觉功能重建,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邵金龙;任可;王昭;康庆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报道较少.我院骨科自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平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8-2001年间,我科应用克氏针与钢丝联合治疗手指骨斜形骨折43例,疗效满意,现报如下.
作者:赵斌;徐海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伴有喙锁韧带断裂,非手术治疗往往难以奏效.我们采用内固定加喙肩韧带转移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该病9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作者:周立飞;高晓波;高肖波;朱志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应用内固定治疗骨折和保护骨的血供一直是一对矛盾,近年AO针对自身治疗原则中的某些不足,提出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1],其核心目的就是保护骨折局部血运.间接复位(indirect reduction)[2]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3]是BO原则中的两个主要技术,其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就两门技术的原理、操作要点、应用前景做一介绍.
作者:康庆林;张春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髋关节应用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1例64个髋使用同一种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髋关节假体的中青年患者进行临床和放射线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24~59个月(平均40个月).结果:后一次随访时,病人术髋的关节功能评估均为优良,平均Harris评分93分.股骨髓腔内骨化的发生率为89%;股骨柄及髋臼骨-假体界面的评估均为骨性稳定.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的人工髋关节应用于中青年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短期疗效.
作者:肖斌;吴岳嵩;王建华;徐卫东;王志伟;严望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方法越来越多,我院从2001年1月-2002年6月采用Tenor内固定治疗此类病人30例,其中17例获得随访,认为此方法不但操作简捷,而且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福生;谢祖宏;应启迩;黄富荣;胡汉敏;吕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自1996年2月至2001年10月对20例肱骨髁间骨折病例采用牵引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李镜;杨晓亮;杨国平;杨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严重的小腿开放性损伤,不但骨折类型复杂还伴有胫前组织的广泛挫伤或缺损,若治疗不当常造成伤口感染、骨外露、骨不连等.我院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4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架并结合皮瓣转移治疗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朝晖;刘利;刘振武;张英民;张恩录;郭洪生;武润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