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庆林;张春才
踝关节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由于踝关节承受全身重量,需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处理不当易出现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而致踝关节功能受损.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手术治疗各种踝关节骨折脱位5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义泉;袁太珍;廖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和机体动员各系统恢复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了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使病人身心受到影响.现针对骨科32例术后病人使用镇痛泵过程需注意的护理问题浅谈如下.
作者:王玉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处理终板的方法对颈椎前路术后维持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的恢复和维持以及骨融合率的作用.方法:29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颈前路融合术中采用去除中央终板、保留周边终板(A组)和保留全部终板、未行中央终板去除(B组)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价两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生理曲度的维持及椎间融合率及骨融合速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的维持,融合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但是A组的椎间融合速度明显快于B组.两组全部获骨性融合,平均骨愈合时间A组为10(8~14)周,B组为12(10~22)周.结论:植骨块沉陷是导致术后椎间融合高度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当地去除部分中央终板对内植物或植骨块的承受轴向应力的影响不大,同时能促进植骨块的融合,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叶澄宇;章允刚;滕红林;杨胜武;谭军;贾连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自1996年2月至2001年10月对20例肱骨髁间骨折病例采用牵引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李镜;杨晓亮;杨国平;杨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采用大鼠股动脉夹闭模型,设立缺血组(夹闭股动脉5 h)、对照组(再灌注前予生理盐水保护)和试验组(再灌注前予阿魏酸钠保护),分别测定不同再灌注时相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浓度的变化,并观察了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光镜、电镜技术).结果:实验组MDA、CK、GPT、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形态学变化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可以降低肢体再灌注后肌肉组织中的氧自由基水平,保护肢体减轻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彬;温昱;李靖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3年8月-1998年12月,笔者应用手法复位叉子板外固定治疗严重旋转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0例,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刚;郝言芝;仲润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8-2001年间,我科应用克氏针与钢丝联合治疗手指骨斜形骨折43例,疗效满意,现报如下.
作者:赵斌;徐海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腰痛宁胶囊中,麻黄碱是其主要成分之一,为更加有效的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特增加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对腰痛宁胶囊中麻黄碱含量进行测定,可以有多种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等.但本实验建立了薄层扫描法对腰痛宁胶囊中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认为是精确、可靠、灵敏、简便的测定方法.
作者:李守拙;韩建立;李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科自1996年2月至2001年10月,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8例,对其骨与关节面软骨早期修复、晚期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处理,作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韩建华;陈明;李之斌;陈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张力与疼痛的相关性,铍针减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用张力计测量铍针减张治疗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前后软组织的张力,并对软组织张力变化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经1~12个月的随访,平均6.3个月,其中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所有患者治疗前测软组织张力指数为3.14±0.78,治疗后为2.10±0.9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张力指数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铍针可以切刺限制张力释放的纤维结缔组织如筋膜等,释放过高的筋膜腔内张力,或通过局部流体静压的调整缓解了对末梢神经的刺激.
作者:王兆星;董福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慢性腰腿痛麻的常见病,骶管注射疗法因其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非手术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之一.
作者:冯军安;刘瑞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成为一项十分成熟的骨科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并为诸多患者所接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它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手术安全等优点,但也出现了一些由于技术和设计问题的并发症,使手术内固定失效,手术效果差,现就近年来临床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纠其原因,探讨其治疗措施.
作者:李爱民;郭爱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随机选择病例,应用长1.5~2.5 cm,宽0.4 cm的微型钢板(T形、L形、直形钢板)对50例(55处)掌指骨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闭合伤40例处,开放伤15例处,其中加用丝线捆扎7例,Ⅰ期植骨3例,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平均5 d),并与同期行克氏针内固定的41例(45处)掌指骨骨折病例进行比较.结果:钢板组47例处获得随访,平均1.4年,骨折平均愈合(3.2±1.2)个月,发生浅表感染8例处,延迟愈合3例处,局部因钢板引起不适或疼痛15例处,早期伸肌黏连6例处,并发症发生是与开放损伤或软组织损伤程度、关节内骨折或邻关节骨折相关,全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克氏针组45例处均获得随访,平均1.2年,骨折平均愈合(3.8±1.1)个月,发生伤口浅表感染7例处,针道感染3例处,关节僵硬3例处,延迟愈合4例处,畸形愈合2例处,不愈合1例处,因克氏针原因引起不适20例处,全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3%.两组间在优良率(χ2=3.908,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t=2.496,P<0.05)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感染、骨愈合、关节僵硬方面,两组间则有区别(χ2=4.562,P<0.05,44%比23%).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具有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较理想的掌、指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作者:唐三元;杨辉;付海鹰;向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方法越来越多,我院从2001年1月-2002年6月采用Tenor内固定治疗此类病人30例,其中17例获得随访,认为此方法不但操作简捷,而且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福生;谢祖宏;应启迩;黄富荣;胡汉敏;吕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伴有喙锁韧带断裂,非手术治疗往往难以奏效.我们采用内固定加喙肩韧带转移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该病9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作者:周立飞;高晓波;高肖波;朱志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SARS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3例SARS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为19~36 d,平均24.4 d;甲基强的松龙用量为30.8~233.8 mg/d,平均145.9 mg/d.记录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开始及第1、2、3、4周时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值.应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分析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激素的应用,患者血钙浓度降低,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第1、2、3、4周时的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和初始水平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血磷浓度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SARS患者长时间、超生理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将产生骨代谢失衡,钙吸收减少,骨转换加速,导致骨量丢失.在应用激素治疗SARS的同时,应预防性应用防治骨质疏松的相关药物.
作者:崔全起;谢利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自1994年至2002年,采用肩扛法治疗肩关节脱位42例,均一次性复位,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全忠;武明泽;李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胫腓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3%,临床治疗方法较多.自1999年以来,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干骨折65例,本文对其疗效作了随访分析,并与1995年至2000年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6例胫腓骨干骨折作了对照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崔慎助;申文瑞;李良增;荆玉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五年采用牵引、正骨方法,治疗急、慢性寰枢椎半脱位300例,报告如下.
作者:金添;金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髋关节后脱位常伴髋臼后壁骨折,处理不当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严重者甚至影响髋关节功能.早期确诊、及时恰当地治疗则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我们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克氏针加强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23例,髋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姬钢;柏龙文;郭春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