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添;金朝晖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处理终板的方法对颈椎前路术后维持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的恢复和维持以及骨融合率的作用.方法:29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颈前路融合术中采用去除中央终板、保留周边终板(A组)和保留全部终板、未行中央终板去除(B组)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价两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生理曲度的维持及椎间融合率及骨融合速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的维持,融合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但是A组的椎间融合速度明显快于B组.两组全部获骨性融合,平均骨愈合时间A组为10(8~14)周,B组为12(10~22)周.结论:植骨块沉陷是导致术后椎间融合高度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当地去除部分中央终板对内植物或植骨块的承受轴向应力的影响不大,同时能促进植骨块的融合,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叶澄宇;章允刚;滕红林;杨胜武;谭军;贾连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髋关节后脱位常伴髋臼后壁骨折,处理不当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严重者甚至影响髋关节功能.早期确诊、及时恰当地治疗则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我们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克氏针加强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23例,髋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姬钢;柏龙文;郭春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CD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国外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我们于1997年1月开始应用CD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何建军;周前;陈旭辉;王宇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之一,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若不能得到良好而稳定的骨折复位固定,易出现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我院于1999年3月-2002年4月共收治跟骨骨折42例,均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拇指末节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具有就近取材、操作简便,皮瓣厚薄质地与受区相匹配,以及皮瓣本身带有感觉神经等优点,备受手外科医生欢迎.但该皮瓣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修复拇指后,患指指腹感觉术后多年仍然顽固地保持供区的感觉,给患者带来烦恼.1994年以来,我们对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指腹缺损的病例,进行了感觉功能重建,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邵金龙;任可;王昭;康庆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成为一项十分成熟的骨科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并为诸多患者所接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它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手术安全等优点,但也出现了一些由于技术和设计问题的并发症,使手术内固定失效,手术效果差,现就近年来临床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纠其原因,探讨其治疗措施.
作者:李爱民;郭爱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髋关节应用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1例64个髋使用同一种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髋关节假体的中青年患者进行临床和放射线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24~59个月(平均40个月).结果:后一次随访时,病人术髋的关节功能评估均为优良,平均Harris评分93分.股骨髓腔内骨化的发生率为89%;股骨柄及髋臼骨-假体界面的评估均为骨性稳定.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的人工髋关节应用于中青年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短期疗效.
作者:肖斌;吴岳嵩;王建华;徐卫东;王志伟;严望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应用内固定治疗骨折和保护骨的血供一直是一对矛盾,近年AO针对自身治疗原则中的某些不足,提出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1],其核心目的就是保护骨折局部血运.间接复位(indirect reduction)[2]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3]是BO原则中的两个主要技术,其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就两门技术的原理、操作要点、应用前景做一介绍.
作者:康庆林;张春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严重的小腿开放性损伤,不但骨折类型复杂还伴有胫前组织的广泛挫伤或缺损,若治疗不当常造成伤口感染、骨外露、骨不连等.我院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4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架并结合皮瓣转移治疗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朝晖;刘利;刘振武;张英民;张恩录;郭洪生;武润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科自1996年2月至2001年10月,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8例,对其骨与关节面软骨早期修复、晚期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处理,作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韩建华;陈明;李之斌;陈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补肾活血中药丹仙康骨胶囊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透射电镜、MTT、对硝基苯磷酸盐法(PNPP)及骨钙素(BGP)含量放免测定法,观察丹仙康骨胶囊对成骨细胞超微结构、增殖与分化作用的影响.结果:丹仙康骨胶囊刺激(20 mg/ml)的成骨细胞,ALP活性提高及骨钙素含量增多;透射电镜观察其细胞线粒体致密、游离核糖体增多、内质网丰富扩大增粗呈中等电子密度,而糖原溶解与脂肪空泡均较少.结论:丹仙康骨胶囊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代谢、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作者:刘日光;沈冯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膝关节制动的动物模型,探讨中药川芎嗪对膝关节OA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动物的右后肢采用膝关节伸直位管形石膏制动的方法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实验组膝关节注射川芎嗪0.3 ml,每周1次,对照组注射0.3 ml生理盐水,每周1次,在模型建立6、9周时,每组分别取6只动物,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糖胺多糖(GAG)含量测定,并观察滑膜、软骨的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MDA的浓度低于对照组的浓度,两者差异有显著性(6周,P<0.05;9周,P<0.01),6周时,对照组的GAG含量明显上升,与正常组及实验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SOD浓度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对照组(6周,P<0.05;9周,P<0.01).光镜观察可见,实验组滑膜和软骨病理改变较对照组轻.结论:川芎嗪对早期膝关节OA的软骨退变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文瑞;刘宏泽;卫小春;张剑宇;闫俊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外固定器械的发展,四肢骨折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外固定支架的种类日益增多,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经过多次改进,将一种万向夹持器与单臂固定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万向、多维、单臂外固定技术,自1998年1月-2002年7月使用该型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10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崔胜杰;董桂贤;种宝贵;冀雪霞;李增利;张金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扩大窦道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远期疗效及术后后凸畸形的变化情况.方法:856例脊柱结核,经扩大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治疗,其中一次手术同时清除两侧病灶768例,二次以上者88例,术中同期植骨436例.结果:经平均89.7个月的随访,参见方先之制定标准,治愈756例,好转75例,优良率为97.1%,436例植骨者的融合率为96.3%,后凸角度为4°~57°,平均15.3°.结论:扩大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满意,同期行植骨融合对预防后凸畸形稳定脊柱效果可靠.
作者:杨志霖;高志才;张丹;高妍;伊吉平;王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慢性腰腿痛麻的常见病,骶管注射疗法因其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非手术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之一.
作者:冯军安;刘瑞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腰痛宁胶囊中,麻黄碱是其主要成分之一,为更加有效的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特增加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对腰痛宁胶囊中麻黄碱含量进行测定,可以有多种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等.但本实验建立了薄层扫描法对腰痛宁胶囊中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认为是精确、可靠、灵敏、简便的测定方法.
作者:李守拙;韩建立;李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自1996年行尺骨鹰嘴牵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公林;连育才;陈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张力与疼痛的相关性,铍针减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用张力计测量铍针减张治疗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前后软组织的张力,并对软组织张力变化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经1~12个月的随访,平均6.3个月,其中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所有患者治疗前测软组织张力指数为3.14±0.78,治疗后为2.10±0.9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张力指数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铍针可以切刺限制张力释放的纤维结缔组织如筋膜等,释放过高的筋膜腔内张力,或通过局部流体静压的调整缓解了对末梢神经的刺激.
作者:王兆星;董福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自1996年2月至2001年10月对20例肱骨髁间骨折病例采用牵引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李镜;杨晓亮;杨国平;杨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和机体动员各系统恢复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了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使病人身心受到影响.现针对骨科32例术后病人使用镇痛泵过程需注意的护理问题浅谈如下.
作者:王玉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