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平台骨折及其合并症的治疗

张国如;王体沛;王佰亮;董平

关键词: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摘要: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比较困难,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论[1].现就近年收治的46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三联手术方式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我科采用三联手术方法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24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占国;范洪山;刘桂杰;王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肩后入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系列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肩胛骨骨折,男18例,女4例,年龄25~65岁,平均35.5岁.根据术前X线片与CT扫描对骨折进行分型,确定手术指征,经肩后入路行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微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2例均获9~28个月随访,平均17.5个月,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4%.所有骨折平均在术后8.5周骨性愈合.结论:对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恢复较好的肩关节功能.

    作者:王文跃;陈顺方;冯健;周海平;朱海涛;胡祖愉;王俭;胡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TiNi记忆合金锯齿臂环抱器治疗长管状骨骨折

    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TiNi记忆合金锯齿臂环抱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2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郭新生;张守平;刘永辉;臧继传;刘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髂前上棘骨折15例

    髂前上棘骨折一些学者以保守治疗为主[1],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应保守与手术疗法相结合[2],少数主张手术内固定[3].自1998年6月-2003年1月共诊治该类骨折15例,通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收效较好,特报告如下.

    作者:朱敏;余友映;杨开锦;李杭京;俞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密骨胶囊含药血清对骨吸收陷窝面积和深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密骨胶囊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面积和深度的影响.方法:自1d龄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接种于象牙薄片底物上,设密骨胶囊组、西药倍美力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同等条件下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以30%的浓度添加于培养体系中;第7天终止培养,经甲苯胺蓝染色,每组随机拍摄照片各6张,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算陷窝与背景面积的比值,以及陷窝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对照组、倍美力组和密骨胶囊组陷窝面积比值分别为0.275±0.062、0.096±0.010和0.065±0.013,密骨胶囊和倍美力含药血清抑制陷窝面积增大的作用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倍美力组和密骨胶囊组陷窝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643±0.356、1.088±0.449和0.635±0.345,密骨胶囊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陷窝的加深(P<0.01),而倍美力含药血清的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密骨胶囊含药血清能够明显抑制象牙薄片上骨吸收陷窝面积的增大和深度的加深,这可能是其提高骨质量的机制之一.

    作者:詹红生;石印玉;赵咏芳;徐宇;沈培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脊髓损伤与基因表达(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实验室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技术、PCR技术和基因芯片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已经证实,在急性脊髓损伤后,有多个基因家族的近200个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一系列的病理、修复和再生过程,诸如脊髓对创伤的应激反应、循环障碍、创伤性炎症、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凋亡、存活、再生、细胞内的信号传递等.本文复习了近12年发表的与急性脊髓损伤基因表达有关的研究报道,并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赵永青;韩凤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两种骨筋膜室减压方法治疗腘动脉延误伤的比较

    常规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虽能达到减压目的,但并发症多,伤口愈合时间长.现就我院采用的小腿坏死肌肉彻底切除、Ⅰ期缝合皮肤的方法与常规切开方法对动脉延误伤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比较.

    作者:丁真奇;康两期;刘晖;翟文亮;洪加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股骨颈骨折后的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通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有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半髋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三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因为其术后较多的并发症而使得选择一种佳的治疗方式非常困难.骨折是否移位、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神志状况(依从性)、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以及患者的期望程度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纪泉;路奎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拔伸手法力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推拿间歇性拔伸法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设治疗A、B、C组和对照D组.做推拿基础手法后,3个治疗组分别采用研究手法,进行不同力量的拔伸(A组为体重的1/10、B组为体重的1/7、C组为体重的1/5),对照D组不进行拔伸.结果:通过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TCD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及Vm参数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治疗A、B、C组与对照D组比较,P<0.01,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与治疗A、C组比较,P<0.01,其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伸力在体重的1/7时,临床疗效好且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改善明显.

    作者:成钢;王德瑜;邵湘宁;江永桂;詹育和;韩玲;谭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

    自1998年7月-2001年12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元民;刘书成;高峰;张磊;王海滨;吴同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侧前方减压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的基础上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的疗效.方法:对19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患者行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经术后6~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畸形矫正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占84.2%(16/19),未发现断钉、松动.结论: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RF/AF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具有减压充分、能纠正后凸畸形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好、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作者:严力生;钱海平;施水潮;李国栋;章祖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限化手术治疗

    由于影像学诊断的迅速发展,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大大增加,从1998年10月-2002年10月对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50例,现将其临床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加以讨论.

    作者:曾述强;葛宝丰;文益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肘关节僵硬38例

    我院自1998年以来,在处理肘关节僵硬病人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以下.

    作者:王敦状;侯玉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

    武警杭州医院骨科,浙江杭州 310051 自2000年以来,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尹华东;徐卫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修复技术概况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过去长期以来都是肉眼下操作,进行简单的神经外膜缝合,因得不到神经束的精确对合,以致神经再生效果很差.近10余年来,我国的周围神经外科事业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大幅度的上升,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而有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周围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修复水平,丰富了周围神经外科的内容,从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将近年来我国有关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进展及我们在基层工作中的体会概述如下.

    作者:苏永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制带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自1996年3月以来,应用自制带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邢立峰;陈德喜;李巍;周玲玲;王爱玲;冯学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达到保肢的疗效.方法:1996-2000年共收治骨肿瘤患者11例,年龄18~55岁,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股骨下端病变7例,胫骨上端病变4例.肢体功能重建方法为特制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11例经3~6年随访,8例无瘤存活,3例带瘤存活.术后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21.5分,总优良率72.7%,其中股骨远端肿瘤术后平均为22.3分,胫骨近端肿瘤术后平均为20.0分.结论:采用特制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周围低度恶性或恶性骨肿瘤,达到良好保肢效果.

    作者:叶澄宇;杨胜武;滕红林;陈雷;林垂聪;金广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2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Cage(21例)或植骨(3例)椎体间融合共24例:峡部裂型16例,退变性8例;腰4椎体滑脱13例,腰5椎体滑脱11例.按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18例,Ⅱ度滑脱6例.2例先作后路椎弓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再作前路Cage植入,一期完成手术;其余22例均作后路切口行椎弓切除或椎板切除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其中19例加用单枚Cage后外侧斜向植入行椎体间融合,另3例行椎体间植骨融合,而使用Cage病例中有6例在其前方加用骨碎块植骨.结果:24例均获得3~4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根据Asher的疗效观察项目:优12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1.7%.结论:腰椎滑脱的治疗减压后的融合是关键;为了达到融合的目的,复位内固定是必要的;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而后外侧斜向放置单个Cag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后路椎体间融合的方法.

    作者:吴琼华;陈正形;陈维善;陈其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

    我院自1999-2001年收治6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内固定病人,现就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田军;汪泽洪;夏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药薰洗和推拿治疗小儿腘肌损伤

    笔者自2000年12月以来,采用中药薰洗和推拿方法治疗小儿肌损伤17例,疗效满意,报导如下.

    作者:许丽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