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述强;葛宝丰;文益民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的基础上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的疗效.方法:对19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患者行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经术后6~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畸形矫正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占84.2%(16/19),未发现断钉、松动.结论: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RF/AF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具有减压充分、能纠正后凸畸形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好、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作者:严力生;钱海平;施水潮;李国栋;章祖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自1998年7月-2001年12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元民;刘书成;高峰;张磊;王海滨;吴同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股骨颈骨折后的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通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有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半髋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三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因为其术后较多的并发症而使得选择一种佳的治疗方式非常困难.骨折是否移位、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神志状况(依从性)、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以及患者的期望程度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纪泉;路奎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杜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实验室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技术、PCR技术和基因芯片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已经证实,在急性脊髓损伤后,有多个基因家族的近200个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一系列的病理、修复和再生过程,诸如脊髓对创伤的应激反应、循环障碍、创伤性炎症、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凋亡、存活、再生、细胞内的信号传递等.本文复习了近12年发表的与急性脊髓损伤基因表达有关的研究报道,并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赵永青;韩凤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TiNi记忆合金锯齿臂环抱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2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郭新生;张守平;刘永辉;臧继传;刘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对白兔创面愈合不同时期肉芽组织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影响与创面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术方法造成背部的深创面白兔85只.随机分成愈创膜组、生肌愈皮膏组和凡士林组.3组创面分别应用相应药物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5、7、11、15天,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创面肉芽组织EGF含量.结果:术后第3、5、7天,2个中药组创面肉芽组织中EGF含量均高于凡士林组(P<0.01).且2个中药组第5天时EGF含量均达到整个愈合过程中的峰值,在第7天时仍保持高浓度.而凡士林组第7 天时才达到高峰.第11、15天时3组EGF含量逐渐减少,各时间点2个中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愈创膜及生肌愈皮膏均能增加早、中期白兔创面肉芽组织的EGF含量,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
作者:董黎强;章明;王维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肱骨下端骨骺骨折是治疗不当引起畸形愈合而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从1997年至今,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云;贺前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科采用三联手术方法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24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占国;范洪山;刘桂杰;王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全髋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40%~70%,并有2%可发生严重的肺栓塞[1].为了解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速避凝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1998年3月-2000年9月对121例全髋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黄卫春;王春;吴李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笔者自2000年12月以来,采用中药薰洗和推拿方法治疗小儿肌损伤17例,疗效满意,报导如下.
作者:许丽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1999-2001年收治6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内固定病人,现就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田军;汪泽洪;夏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达到保肢的疗效.方法:1996-2000年共收治骨肿瘤患者11例,年龄18~55岁,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股骨下端病变7例,胫骨上端病变4例.肢体功能重建方法为特制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11例经3~6年随访,8例无瘤存活,3例带瘤存活.术后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21.5分,总优良率72.7%,其中股骨远端肿瘤术后平均为22.3分,胫骨近端肿瘤术后平均为20.0分.结论:采用特制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周围低度恶性或恶性骨肿瘤,达到良好保肢效果.
作者:叶澄宇;杨胜武;滕红林;陈雷;林垂聪;金广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在转壁生物反应器动态环境中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制备立体组织工程软骨.方法:穿刺吸取成年兔骨髓,分离扩增bMSC,复合于纤维蛋白凝胶制成圆柱状三维组织(细胞密度2.0×107/ml),置于转壁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分化培养,同时设单纯静止培养组.5周后观测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Ⅰ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测量分化组织的细胞活力.结果:动态培养可以有效保持材料大体形态,甲苯胺兰染色阳性,无明显Ⅰ型胶原表达,大量表达Ⅱ型胶原,人工组织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单纯静止培养方法.结论:转壁生物反应器培养明显改善组织工程软骨的活力,有利于进行三维材料体外软骨分化.
作者:吕昌伟;胡蕴玉;白建萍;廉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髂前上棘骨折一些学者以保守治疗为主[1],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应保守与手术疗法相结合[2],少数主张手术内固定[3].自1998年6月-2003年1月共诊治该类骨折15例,通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收效较好,特报告如下.
作者:朱敏;余友映;杨开锦;李杭京;俞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类风湿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进行探讨.方法:对21例类风湿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其中7例可复性寰枢椎半脱位行寰枢椎间植骨钛缆或Apofix固定术;14例难以复位者行枕颈间植骨Cervifix固定术.结果: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2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X线显示均获骨性融合,19例患者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2例虽无改善但无神经损害发展.结论: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为类风湿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提供牢固的融合固定,且以早期手术为佳.
作者:王人彦;倪斌;宋哲明;刘祖德;沈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武警杭州医院骨科,浙江杭州 310051 自2000年以来,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尹华东;徐卫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系列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肩胛骨骨折,男18例,女4例,年龄25~65岁,平均35.5岁.根据术前X线片与CT扫描对骨折进行分型,确定手术指征,经肩后入路行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微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2例均获9~28个月随访,平均17.5个月,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4%.所有骨折平均在术后8.5周骨性愈合.结论:对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恢复较好的肩关节功能.
作者:王文跃;陈顺方;冯健;周海平;朱海涛;胡祖愉;王俭;胡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过去长期以来都是肉眼下操作,进行简单的神经外膜缝合,因得不到神经束的精确对合,以致神经再生效果很差.近10余年来,我国的周围神经外科事业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大幅度的上升,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而有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周围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修复水平,丰富了周围神经外科的内容,从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将近年来我国有关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进展及我们在基层工作中的体会概述如下.
作者:苏永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比较困难,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论[1].现就近年收治的46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如;王体沛;王佰亮;董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