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

田军;汪泽洪;夏春

关键词:肱骨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摘要:我院自1999-2001年收治6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内固定病人,现就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如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肩后入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系列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肩胛骨骨折,男18例,女4例,年龄25~65岁,平均35.5岁.根据术前X线片与CT扫描对骨折进行分型,确定手术指征,经肩后入路行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微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2例均获9~28个月随访,平均17.5个月,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4%.所有骨折平均在术后8.5周骨性愈合.结论:对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恢复较好的肩关节功能.

    作者:王文跃;陈顺方;冯健;周海平;朱海涛;胡祖愉;王俭;胡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

    我院自1999-2001年收治6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内固定病人,现就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田军;汪泽洪;夏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手法折骨复位夹板固定治疗陈旧性Barton骨折6例

    自1995-2001年,我们采用重新折骨、闭合复位、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陈旧性Barton骨折6例(骨折块小于关节面1/2,大于1/2者不属此讨论范围),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正生;袁湘尧;朱卫;梁鹏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自1998年1月-2002年1月我们诊治肱骨远端全骺分离21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林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制带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自1996年3月以来,应用自制带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邢立峰;陈德喜;李巍;周玲玲;王爱玲;冯学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2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Cage(21例)或植骨(3例)椎体间融合共24例:峡部裂型16例,退变性8例;腰4椎体滑脱13例,腰5椎体滑脱11例.按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18例,Ⅱ度滑脱6例.2例先作后路椎弓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再作前路Cage植入,一期完成手术;其余22例均作后路切口行椎弓切除或椎板切除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其中19例加用单枚Cage后外侧斜向植入行椎体间融合,另3例行椎体间植骨融合,而使用Cage病例中有6例在其前方加用骨碎块植骨.结果:24例均获得3~4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根据Asher的疗效观察项目:优12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1.7%.结论:腰椎滑脱的治疗减压后的融合是关键;为了达到融合的目的,复位内固定是必要的;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而后外侧斜向放置单个Cag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后路椎体间融合的方法.

    作者:吴琼华;陈正形;陈维善;陈其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克氏针固定加滑膜切除术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

    儿童股骨颈骨折较少见,我院自1993年7月-2000年6月共收治14岁以下的儿童股骨颈骨折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谨;伍中庆;苏培基;高大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用中药对兔创面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对白兔创面愈合不同时期肉芽组织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影响与创面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术方法造成背部的深创面白兔85只.随机分成愈创膜组、生肌愈皮膏组和凡士林组.3组创面分别应用相应药物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5、7、11、15天,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创面肉芽组织EGF含量.结果:术后第3、5、7天,2个中药组创面肉芽组织中EGF含量均高于凡士林组(P<0.01).且2个中药组第5天时EGF含量均达到整个愈合过程中的峰值,在第7天时仍保持高浓度.而凡士林组第7 天时才达到高峰.第11、15天时3组EGF含量逐渐减少,各时间点2个中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愈创膜及生肌愈皮膏均能增加早、中期白兔创面肉芽组织的EGF含量,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

    作者:董黎强;章明;王维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侧前方减压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的基础上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的疗效.方法:对19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患者行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经术后6~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畸形矫正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占84.2%(16/19),未发现断钉、松动.结论: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RF/AF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具有减压充分、能纠正后凸畸形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好、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作者:严力生;钱海平;施水潮;李国栋;章祖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髂前上棘骨折15例

    髂前上棘骨折一些学者以保守治疗为主[1],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应保守与手术疗法相结合[2],少数主张手术内固定[3].自1998年6月-2003年1月共诊治该类骨折15例,通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收效较好,特报告如下.

    作者:朱敏;余友映;杨开锦;李杭京;俞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胫骨平台骨折及其合并症的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比较困难,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论[1].现就近年收治的46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如;王体沛;王佰亮;董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脊髓损伤与基因表达(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实验室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技术、PCR技术和基因芯片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已经证实,在急性脊髓损伤后,有多个基因家族的近200个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一系列的病理、修复和再生过程,诸如脊髓对创伤的应激反应、循环障碍、创伤性炎症、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凋亡、存活、再生、细胞内的信号传递等.本文复习了近12年发表的与急性脊髓损伤基因表达有关的研究报道,并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赵永青;韩凤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髋臼骨折57例治疗分析

    髋臼骨折是较为严重的骨盆骨折,多为严重暴力,致伤速度快而造成,治疗难度大,如处理不当,常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本院自1994年12月-2002年12月治疗髋臼骨折57例,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何登素;刘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拔伸手法力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推拿间歇性拔伸法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设治疗A、B、C组和对照D组.做推拿基础手法后,3个治疗组分别采用研究手法,进行不同力量的拔伸(A组为体重的1/10、B组为体重的1/7、C组为体重的1/5),对照D组不进行拔伸.结果:通过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TCD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及Vm参数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治疗A、B、C组与对照D组比较,P<0.01,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与治疗A、C组比较,P<0.01,其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伸力在体重的1/7时,临床疗效好且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改善明显.

    作者:成钢;王德瑜;邵湘宁;江永桂;詹育和;韩玲;谭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股骨颈骨折后的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通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有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半髋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三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因为其术后较多的并发症而使得选择一种佳的治疗方式非常困难.骨折是否移位、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神志状况(依从性)、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以及患者的期望程度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纪泉;路奎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折术后并发脑脂肪栓塞综合征2例

    例1,男,62岁,因车祸2 h后入院,患者神志清、生命体征稳定,右股骨中段及右小腿中段肿胀,X线片示右股骨干中段骨折,右胫腓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入院后急诊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4 h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急促,T 38.8 ℃,P 130次/分,R 32次/分,BP 120/85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瞳孔缩小至1.5 mm,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及视网膜淡黄色斑,急行颅脑CT及MR检查,均未见梗塞灶.实验室检查:Hgb 90 g/L,Plt 50×109/L,ESR 70 mm/h,PaO2 40 mmHg,诊断为脑脂肪栓塞综合征,给予:吸氧;低脂饮食,控制血外源性甘油三脂的含量;保暖,减少蛋白、脂肪的分解供能,控制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大剂量应用激素,静滴白蛋白,1周后神志恢复.例2,女,53岁,车祸伤4 h后入院,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手术后6 h突然出现嗜睡,呼吸急促,(30次/分),心率120次/分,血红蛋白定量及血小板进行性减少,PaO2 35 mmHg,血清脂酶2.3 ml,尿中出现脂肪滴,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行颅脑CT及MR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脑脂肪栓塞综合征.应用激素、白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神志恢复.

    作者:马民;侯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达到保肢的疗效.方法:1996-2000年共收治骨肿瘤患者11例,年龄18~55岁,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股骨下端病变7例,胫骨上端病变4例.肢体功能重建方法为特制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11例经3~6年随访,8例无瘤存活,3例带瘤存活.术后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21.5分,总优良率72.7%,其中股骨远端肿瘤术后平均为22.3分,胫骨近端肿瘤术后平均为20.0分.结论:采用特制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周围低度恶性或恶性骨肿瘤,达到良好保肢效果.

    作者:叶澄宇;杨胜武;滕红林;陈雷;林垂聪;金广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与肌电图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本研究对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相应体征及MR或CT等影像学资料确诊的LDH,采用规范化非手术治疗,经规范化保守治疗无效者选用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旨在探讨肌电图变化与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缩短无谓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干;张盛强;何风春;黎鸣;高群兴;陈东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

    自1998年7月-2001年12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元民;刘书成;高峰;张磊;王海滨;吴同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伸直位固定治疗儿童肱骨下端骨骺骨折

    肱骨下端骨骺骨折是治疗不当引起畸形愈合而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从1997年至今,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云;贺前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