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西尼氏法疝修补术致睾丸萎缩1例

孙吉冰

关键词:疝修补术, 睾丸, 萎缩
摘要:患者,男,45岁.因右侧斜疝行巴西氏法疝修补术,高位结扎疝囊以后,游离精索,加强后壁,再于精索前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术后右侧阴囊水肿,睾丸胀疼,经平卧休息,硫酸镁溶液湿敷后水肿渐消退,睾丸胀疼亦缓解.术后7天拆线出院.从术后20天起发现右侧睾丸变硬、缩小,无明显不适感觉,至2个月右侧睾丸萎缩成1.0 cm直径的圆形硬结.
中国男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男性前列腺液细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及耐药情况调查

    目前已有大量文献证实,细菌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与前列腺炎密切相关.在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细菌和解脲支原体都有较高的检出率[1,2].为便于前列腺炎病原学分析,我们对740名健康青年人的前列腺液进行了常规、细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并对检出的致病性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巨莲;李振奇;孙辉臣;丛爱丽;薛刚;徐铮;修贺明;张春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腹腔镜术与常规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351例疗效观察

    本文对351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采用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244例,其中13例连同精索内动脉一并结扎)和经腹股沟精索静脉结扎术(常规手术,107例)治疗,术后随访3~32个月.在术后8周,两组精子计数、活动率、活动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腹腔镜组精索内动脉结扎与否,其精子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较,腹腔镜组术后精子计数、活动力的改善更为显著(P<0.01).在术后14周时,常规手术组精子计数仍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随访期间腹腔镜组妊娠者149例,妊娠率61.07%(其中动脉结扎者7例,妊娠率53.85%),常规手术组妊娠者62例,妊娠率58.93%,两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

    作者:孙成才;陈正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都瑞口服液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估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男性常见病.近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研究人员更是致力于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和开拓.

    作者:上海泌尿外科协作组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女性生殖生理学基础

    作为生殖医学工作者,无论是女性或是男性生殖研究者都必需对男女双方的生殖生理,生殖内分泌,和性激素的临床应用等充分了解.本刊将从这三方面逐步进行介绍女性生殖生理的特点.

    作者:罗丽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附睾结节56例临床分析

    附睾结节是男性常见病之一,本文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附睾结节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

    作者:许清泉;姜辉;洪锴;王晓峰;朱积川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吸烟对男性精液参数、精子功能及睾酮影响的研究

    为探讨吸烟对精液参数、精子功能及血睾酮的影响,本文对有生育史的吸烟和不吸烟男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B组(51例,吸烟≤20支/日,吸烟时间≤10年)与A组(38例,不吸烟),精液各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但A组与C组(55例,吸烟>20支/日,吸烟时间>10年)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间HOS、HO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ESC和T值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提示长期大量吸烟可能对精液参数、精子头部DNA双螺旋结构及睾丸间质细胞有不良影响,且起始年龄越小,量越大,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作者:魏莎莉;周生建;王瑶;李新生;罗中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我们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6岁.主因左侧睾丸无痛性肿物3个月于1997年12月2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侧睾丸4.5 cm×3.0 cm×3.0 cm,质硬,表面光滑,轻压痛.

    作者:刘保兴;郑继成;杨文增;周洪月;王全胜;赵春利;王进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睾丸活检目前的临床地位

    在男性学发展过程中,睾丸活检曾经是唯一对无精子症或少精子症有诊断价值的检查.然而70年代以来,随着生殖激素检测在男性学的开展和一些生化因子测定的引入,睾丸活检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减弱,适应症范围也日益缩小.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阴囊、睾丸异位1例报告

    患者13岁,出生时左侧阴囊即位于下腹部,随年龄增长无下降.查体:右侧阴囊、睾丸位置及大小、质地正常.左侧阴囊位于阴茎根部左上方约1.5cm处,体积约为右侧一半,其上有一阴茎样突起(见图1),其内睾丸大小、质地同右侧.

    作者:王成明;马连金;马兆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附睾精子受精能力的获得和发育及其基因调控

    一、附睾精子成熟的一般概念作为雄性配子的精子是在睾丸曲细精管中产生,并经直细精管、睾丸网及睾丸输出小管,进入一个由高度盘曲的管道系统组成的器官--附睾,循附睾头-体-尾运行,达到附睾精子成熟,并暂贮存于附睾尾部.

    作者:吴明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

    许多前列腺疾病可以使血清PSA升高,已被临床所公认.但前列腺炎对PSA的影响尚有争议.本实验通过测定48例年轻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SA,以探讨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

    作者:顾润国;金光庭;张书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两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各种报道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我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并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中明;胡银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双环法精子运动速度的测定

    为确切测定精子运动速度,我们采用双环法,利用同心圆两圆之间间距相等原理,记录直线运动精子经过两圆短距离时间而精确计算出精子运动速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峰;洪海波;闫伯英;韩金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男性不育症患者DAZ基因缺失研究

    为探讨DAZ基因在男性生精过程中的作用及DAZ基因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本文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男性不育症患者DAZ基因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有生育力的男性、精子数正常不育男性、已知原因无精子少精子症患者中皆无DAZ基因缺失;在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检测出DAZ缺失,缺失比例高达15%(5/34),其中无精子症17%(3/18),少精子症13%(2/16).提示DAZ基因在生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AZ基因缺失是导致特发性无精子少精子症的原因之一.

    作者:郝冬梅;张宁;邓佐苗;鲁海鸥;孙静莉;杨国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不育症患者睾丸曲细精管界膜的病理学观察

    应用形态计量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41例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活检曲细精管界膜的病理学变化.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三种类型:生精功能低下、生精阻滞和唯支持细胞综合征.三种病变的曲细精管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界膜增厚.形态计量学结果显示三种病变的曲细精管界膜厚度、管内径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管内径与界膜厚度呈负相关.免疫组化层粘连蛋白及Ⅳ型胶原染色显示界膜的内外层呈阳性反应,而中间增厚带为阴性,Ⅰ型、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界膜增厚的中间带为阳性.提示:病变界膜的成分为胶原纤维,但与正常成分--Ⅳ型胶原不同,表现为Ⅰ型及Ⅲ型胶原增生.

    作者:孙辉臣;董志英;丁卫东;王涛;王更新;曹玉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男性绝育术后并发提睾肌痉挛7例报告

    临床资料我科自1980年来共收治男性绝育术后提睾肌痉挛7例,其诊断标准为:(1)有输精管结扎史,术后有局部感染或有血肿史;(2)下腹部及腰部有隐痛;(3)双侧睾丸收缩至阴茎根部,如牛角向外突出;(4)患者平时不能直腰,行走呈驼背,多数患者不能参加正常的工作,有的患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作者:田其豹;沈成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胚胎冻贮的研究现状

    1949年,Polge首先冻贮哺乳动物精子获得成功.50年代开始了对胚胎冻贮的研究.1972年英国Whittingham首先成功地冻贮了小鼠胚胎.1983年澳大利亚Trouson和Mohr等成功地冻贮了人体胚胎并作宫内移植获得成功.克服冷冻损伤,提高复温后胚胎的存活率,是胚胎冻贮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郑伏甫;陈在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AQP7mRNA表达与组织学变化的研究

    不全结扎大鼠左肾静脉诱发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观察精索静脉曲张对AQP7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睾丸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精索静脉曲张组大鼠左侧睾丸AQP7mRNA的表达强度减弱,而右侧睾丸AQP7mRNA的表达强度则明显增强.(2)精索静脉曲张组大鼠睾丸曲细精管轻中度萎缩,细胞层次减少,生精细胞脱落,间质水肿.左侧睾丸的损害性变化较右侧严重;(3)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AQP7的表达减弱可能意味着在精子成熟的晚期,水代谢的变化可能成为精子成熟障碍,精细胞脱落的原因之一.右侧睾丸水通道表达增强可能是一种代偿反应,这种变化或许为精索静脉曲张治疗后生精功能的恢复提供可能.

    作者:王蔚东;田长生;李大男;李春凌;赵雪俭;杨宝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24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动力学的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自制半卧位尿动力测定床及Danec尿动力仪器,常规行尿流率,压力-流率(同步测定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尿道测压.结果明确诊断BOO161例,可疑50例,合并逼尿肌功能受损65例;膀胱顺应性降低70例,外括约肌功能失调114例;逼尿肌不稳定59例.大尿流率受测压导管影响;功能尿道长度与经直肠B超测定的前列腺尿道长度相关联.结论:1、BPH的排尿症状是机械因素与动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由BPH所致BOO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分析结果时应考虑干扰因素的影响.2、功能性尿道长度与前列腺部尿道长度相关联.

    作者:邓军洪;王良圣;姜粹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男性外生殖器外伤116例报道

    1989~1999年我院共收治男性泌尿生殖系外伤212例,其中外生殖器外伤116例,占54%,年龄3~88岁,均按以下分类予急诊处理,现报道并讨论如下.

    作者:解吕中;任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