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妮;罗庚;王国胜
患者男,60岁.有高血压病史10年,吸烟史40年,30支/d.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环指麻木、发凉,未做特殊处理.2个月来症状逐渐加重,指端皮肤破溃,渗液,环指皮肤干燥,无汗,皮温低,张力低,皮肤感觉麻木,环指伸屈活动良好,双侧指固有动脉未触及搏动,指体红白反应迟钝.彩色超声显示:左手环指桡侧动脉声像,病理性质待定,考虑小动脉栓塞可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手环指截指术.术中见环指桡侧指动脉栓塞,长度0.5 cm,留取病理送检.术后病理报告:左手环指动脉血栓形成伴部分管腔闭塞,间质炎细胞浸润.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随访半年无复发,左手其余各指功能良好.
作者:王新刚;王辉;张功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末节指骨两侧骨隧道缝合法治疗锤状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对17例锤状指患者应用经末节指骨基底两侧骨隧道缝合法治疗.其中新鲜锤状指11例,陈旧性锤状指6例.术后近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正常活动,6周后拔除克氏针.结果 术后15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为6~ 13个月,平均10个月.按Crawford锤状指疗效评价体系评估:优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 经末节指骨基底两侧骨隧道缝合法固定伸肌腱,可明显纠正锤状指畸形,并发症少,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是治疗锤状指畸形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江波;王培吉;赵家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桥接血管的游离皮瓣在急诊中修复肢(指)血管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们采用桥接指动脉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桥接尺(桡)动脉和指动脉的足背皮瓣修复手掌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桥接肱动脉或桡动脉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上臂或前臂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各1例,桥接指动脉的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背组织缺损1例.结果 16例皮瓣中15例完全存活,1例出现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皮肤质地、厚薄均满意,所有皮瓣均未出现硬化、挛缩或影响关节活动.结论 桥接血管的游离皮瓣是目前修复肢(指)皮肤伴血管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瑞华;阚世廉;宫可同;高燕新;尹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Ishiguuro法治疗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3例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为4~9周,平均6.5周,均采用Ishiguro法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4~ 16个月,平均8.7个月,采用Dargan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本组13例骨折均愈合,采用Dargan法进行功能评定:优4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61.5%.结论 Ishiguro法可作为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朱泽兴;张树明;刘春生;王克利;王长江;徐建强;郝国兵;闫双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利用指复合组织并指术重建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利用指复合组织并指术,根据WasselⅣ型主、复指近似度的特点设计近似“S”形切口,切除两指相邻各半的皮肤软组织、甲床、甲板,剔除复拇指指骨,保留复指一侧关节囊、韧带和拇展肌止点进行重建.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拇指外形、屈伸、对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1例患儿拇指发育较健侧短小,1例患儿生长过程中出现裂甲.手指功能优21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 利用指复合组织并指术是一种矫正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并获得良好拇指外形及恢复拇指伸屈对掌功能的有效方法.
作者:牛洪华;祝文刚;邱俊涛;袁野;李辉;易芳林;李高辉;刘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 女,49岁.2012年8月右中指近指间关节被螃蟹蜇伤,约1周后出现小丘疹,于外院行局部封闭治疗,B超示:右腕皮下软组织层未见明显占位病变,诊断为“右中指腱鞘炎”,间断口服泼尼松龙片,症状反复.2012年12月右手掌、手背出现红肿热痛伴功能障碍,局部有波动感,于外院诊断为“右手脓肿”,行右手脓肿切开引流术,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无菌生长.经长期抗炎性反应、脓肿切开引流、换药治疗,症状无好转.
作者:金霖峰;高强;牛晓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Ⅰ区指伸肌腱合并末节指骨单侧骨皮质缺损在外伤中较为常见,以往一般采取分期手术治疗,先行覆盖创面,后期行功能重建手术.缺点是恢复时间过长、患者需多次手术等.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Ⅰ区指伸肌腱合并末节指骨单侧骨皮质缺损患者12例,采用掌长肌腱移植+钻骨孔重建止点+指根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亮;张伟平;赵志林;唐贤翱;林君;杜维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由于手部操作机器、挤压或切割导致手指软组织缺失及肌腱、骨外露的手外伤较为常见,而拇指因其在手部功能的重要性,往往受伤机会更多,若处理不当常导致感染,创面经久不愈而截指,造成拇指功能严重损害,全手功能部分丧失[1-5].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以逆行第1掌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创面24例,疗效均满意.
作者:晏妮;罗庚;王国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供区应用掌指背V-Y推进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设计应用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8 ~ 55岁,平均38.5岁.皮瓣供区均采用掌指背V-Y推进皮瓣修复.结果 本组13块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及掌指背V-Y推进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5个月,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掌指背皮瓣质地优良,无明显瘢痕增生,感觉恢复良好,指蹼无挛缩,伤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供区应用掌指背V-Y推进皮瓣修复,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与传统供区植皮术式相比,能有效避免供区植皮凹陷、瘢痕增生及植皮坏死等并发症.
作者:唐林峰;巨积辉;蒋国栋;金光哲;李祥军;张广亮;侯瑞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桡侧腕长伸肌腱转位重建再植拇指伸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我们在11例旋转撕脱离断后再植拇指的二期功能重建中,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重建屈拇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获得6~ 15个月的随访,1例失访,拇指屈伸功能恢复可,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3例,差1例.结论 在旋转撕脱离断后再植拇指的二期功能重建中,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转位重建伸拇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能够满足伸拇要求,疗效满意.
作者:钱俊;芮永军;张全荣;张志海;吴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穿支血管导航下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为5.5 cm×7.2 cm~ 10.0 cm×12.5 cm,术前用多普勒探测仪对股前外侧穿支血管进行探测,确定穿支血管的走向及穿出点的位置,精确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并剔除多余的皮下脂肪,吻合穿支血管与受区动静脉重建皮瓣血液循环,大腿皮瓣供区直接闭合或部分植皮.结果 7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发现动脉吻合口内有血栓形成,取出血栓后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存活,2例皮瓣术后部分皮缘出现淤黑、干性坏死,直接清创缝合创面.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平均11个月,手部皮瓣外观满意,7例皮瓣均无需二次整形,手功能恢复良好,大腿供区创面愈合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 穿支血管导航下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庄加川;李敏姣;陈乐锋;陈国荣;叶学浪;张振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分析异体肌腱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我们对23例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患者采用异体肌腱进行修复,其中包括5例多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患者.结果 术后23例均获得3~12个月的随访,其中1例复发,有轻度滑移.术后根据临床手功能评定: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应用异体肌腱修复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是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伟;李玉成;胡琪;朱瑾;易传军;刘坤;杨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STT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STAC)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Lichtman分期Ⅲb期的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使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行舟骨及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o-trapezio-trapezoeid arthrodesis,STT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X线片腕高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表对腕关节总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患侧平均握力(21.60±6.00) kg、健侧平均握力(32.65±5.28)kg,术后患侧平均握力为(28.30±5.20)kg、健侧平均握力(31.95±4.19)kg,恢复至健侧的88.5%;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掌屈好转,背伸明显好转.X线检查未见骨不连病例,坏死塌陷的月骨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伤口感染病例.VAS评分腕关节疼痛值休息状态下:术前为(4.57±1.16)分,术后为(1.23±0.85)分;负重状态下:术前为(7.12±1.39)分,术后为(2.53±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yo腕关节评分值为79分,术后优良率为87.5%.结论 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T-STTAC)进行舟大小融合术能保留大部分腕关节功能,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可靠、有效的办法.
作者:徐永清;李川;朱跃良;何晓清;颜翼;邬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我们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对81例103处手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AO微型钢板组56例,克氏针组25例.通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F)评分及有无并发症评价两种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4~7个月,AO微型钢板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4±1.6)周,明显短于克氏针组的平均愈合时间(8.9±1.2)周;AO微型钢板组TAF评分为91.1%,高于克氏针组TAF评分72.0%(=3.027,P<0.05);AO微型钢板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与克氏针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微型钢板内固定对手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恢复活动度高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鱼际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桡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我们采用大鱼际筋膜蒂皮瓣对26例拇指桡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结果 26例皮瓣中24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2年,皮瓣血运、质地、弹性均良好,外形美观.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4~9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4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为96.2%.结论 大鱼际筋膜蒂皮瓣质地佳,感觉恢复好,色泽接近拇指掌侧皮肤,对修复拇指桡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作者:李敬矿;王光耀;刘治军;陈隆福;黄潮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男,18岁.因机床冲伤致左中、环、小指及右示、中指疼痛流血1h,于2012年3月收住入院.临床检查:左中、环、小指及右示、中指均自甲根以远平面处离断,断指颜色苍白,有挫伤淤斑.毛细血管反应消失,感觉消失.残端指骨外露,创缘不规则,创面机油、泥沙污染,手指各关节屈伸活动良好.X线片显示:左中、环、小指指骨及右示、中指指骨末节部分缺损.诊断:双手五指指尖离断(左中、环、小指及右示、中指).
作者:张宁;董桂贤;尚红涛;王立涛;王泉;肖春来;刘玉民;王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前臂旋转受限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价肘关节松解术改善前臂旋转功能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合并前臂旋转受限的肘关节僵硬患者44例(46肘),行肘关节松解术后随访36个月.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角度,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进行评分.采用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术后肘关节旋转角度改善的影响.结果 肘关节僵硬前臂旋转受限和上肢功能有相关性;伤后大于12个月手术、使用外固定架与肘关节僵硬术后前臂旋转功能的改善呈负相关.近端尺桡关节融合、异位骨化和内固定阻挡等为前臂旋转功能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肘关节松解术能有效改善前臂旋转功能,提高上肢功能评分.结论 肘关节旋转受限严重影响上肢功能.应伤后尽早(< 12个月)行松解手术、减少外固定架固定时间,术中彻底切除近端尺桡关节处的异位骨化、解除内固定的阻挡以及术后配合无痛下专项康复以有利于肘关节僵硬术后旋转功能的改善.
作者:崔志刚;刘克敏;刘四海;王飞;王安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同步多平面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同步多平面手术治疗获得半年以上随访的25例30肢痉挛性脑瘫手的资料,四肢痉挛型5例,偏瘫痉挛型20例,所有手的畸形均合并下肢痉挛.同步采取的多平面手术方法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显微神经微缩术,肱骨内上髁屈肌旋前圆肌群松解,腕关节稳定拇指功能重建或伸腕功能加强拇指功能重建及下肢畸形的显微神经微缩术与软组织手术.肌张力按Lazareff分级评定,手功能按脑瘫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评定,对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6年.肌张力恢复有显著差异(z=-5.869,P<0.01),术前Ⅲ级14例,术后改善有效率为92.86%;术前Ⅳ级11例,术后改善有效率为100%.手功能恢复有显著差异(z=-6.139,P<0.01),术前Ⅳ级16例,术后改善有效率为93.75%;术前Ⅴ级9例,术后改善有效率为88.89%.结论 采用上肢显微神经微缩术配合上肢软组织矫治的同步多平面手术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一期矫正多关节的畸形,缩短手术疗程,预防痉挛复发,为手功能康复治疗创造条件.对合并下肢畸形也可实施同步手术矫正.术后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法,配合合理的支具固定,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王树;王加宽;盛春勇;李俊;陈智博;王玉欢;顾加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治疗指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对20例20指指端组织缺损病例均采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治疗,创面大小为1.0cm×l.0cm~2.5cm×2.0cm,其中创面有骨质外露12例.所有创面均清创后采用生物半透膜直接密闭包扎,每5~7d更换半透膜时只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无需殃伏消毒.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6~ 18个月的随访,20例指端创面均无感染发生,愈合时间为3~6周.新生皮肤质地接近正常,两点分辨觉为7~ 10 mm,功能、外观满意.结论 应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治疗指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尹成国;王业本;高广辉;姚保兵;赵亮;郝作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研究,探讨影响双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2年8月,应用3.0 mm AO双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5 ~ 55岁,平均32.7岁.按照AO分型:B1型8例,B2型10例,C2型1例,C3型1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功能客观指标: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前臂旋转活动度、握力、捏力;影像学指标:腕高比(carpal height ratio,CHR)、舟月骨间角(scapholunate angle,SLA)、螺钉与舟骨长轴之间的夹角、螺钉与骨折线之间的夹角.对随访数据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比较腕关节功能客观指标与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时间10~ 44个月,平均21.7个月.通过对腕关节功能客观指标和影像学指标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所测量值范围内握力和螺钉与舟骨长轴之间的夹角呈正相关关系(P=0.04,r=0.47);旋后和舟月骨间角呈正相关关系(P=0.04,r=0.45);前臂旋前和腕高比呈负相关关系(P=0.01,r=-0.54).结论 在本研究测量值范围内,握力和螺钉与舟骨长轴之间的夹角、旋后活动度和舟月骨间角呈正比;前臂旋前活动度和腕高比呈反比.结合研究结果,建议在临床应用双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时应尽量把螺钉放置在舟骨的居中位置,同时注意舟月骨间角、腕骨高度的恢复.
作者:侯建伟;谢仁国;李玉前;王晓东;王古衡;邢树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