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shiguro法治疗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短期疗效分析

朱泽兴;张树明;刘春生;王克利;王长江;徐建强;郝国兵;闫双宝

关键词:骨折, 治疗结果, 锤状指, Ishiguro法
摘要:目的 评估Ishiguuro法治疗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3例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为4~9周,平均6.5周,均采用Ishiguro法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4~ 16个月,平均8.7个月,采用Dargan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本组13例骨折均愈合,采用Dargan法进行功能评定:优4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61.5%.结论 Ishiguro法可作为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中华手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对20例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在腕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术,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9 ~ 41岁,平均31岁.术中彻底清除桡腕关节、腕中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内增生滑膜,冲洗关节腔.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及术后12个月对患者腕关节疼痛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水平,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量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见腕关节中大量增生红色软组织血管翳,进行清除并冲洗关节腔.患者术后制动2d即早期活动,无明显腕关节僵硬发生.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9~15个月).术前患者VAS评分平均为6分(4~8分);术后6周患者疼痛有所缓解,VAS评分平均为4分(3~7分);术后12个月时疼痛缓解明显,VAS评分平均为2分(1~4分).腕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由术前平均65°增大到术后12个月时平均95°.结论 腕关节镜下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效果良好,有效缓解疼痛,增加腕关节活动度,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沈云东;徐文东;冯俊涛;蒋苏;郑谋雄;徐建光;顾玉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桥接血管的游离皮瓣一期修复肢(指)皮肤伴血管缺损

    目的 总结桥接血管的游离皮瓣在急诊中修复肢(指)血管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们采用桥接指动脉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桥接尺(桡)动脉和指动脉的足背皮瓣修复手掌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桥接肱动脉或桡动脉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上臂或前臂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各1例,桥接指动脉的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背组织缺损1例.结果 16例皮瓣中15例完全存活,1例出现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皮肤质地、厚薄均满意,所有皮瓣均未出现硬化、挛缩或影响关节活动.结论 桥接血管的游离皮瓣是目前修复肢(指)皮肤伴血管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瑞华;阚世廉;宫可同;高燕新;尹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对28例手部创面缺损患者采用同侧前臂静脉皮瓣,行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28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质地优良,感觉功能部分恢复,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3指,良4指,中1指;优良率96.4%.结论 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缺损,其成活率及存活质量均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型皮肤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尹志成;曾昕明;袁灼辉;吴秀娟;洪永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环指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一例

    患者男,60岁.有高血压病史10年,吸烟史40年,30支/d.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环指麻木、发凉,未做特殊处理.2个月来症状逐渐加重,指端皮肤破溃,渗液,环指皮肤干燥,无汗,皮温低,张力低,皮肤感觉麻木,环指伸屈活动良好,双侧指固有动脉未触及搏动,指体红白反应迟钝.彩色超声显示:左手环指桡侧动脉声像,病理性质待定,考虑小动脉栓塞可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手环指截指术.术中见环指桡侧指动脉栓塞,长度0.5 cm,留取病理送检.术后病理报告:左手环指动脉血栓形成伴部分管腔闭塞,间质炎细胞浸润.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随访半年无复发,左手其余各指功能良好.

    作者:王新刚;王辉;张功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末节指骨两侧骨隧道缝合法治疗锤状指畸形

    目的 探讨经末节指骨两侧骨隧道缝合法治疗锤状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对17例锤状指患者应用经末节指骨基底两侧骨隧道缝合法治疗.其中新鲜锤状指11例,陈旧性锤状指6例.术后近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正常活动,6周后拔除克氏针.结果 术后15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为6~ 13个月,平均10个月.按Crawford锤状指疗效评价体系评估:优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 经末节指骨基底两侧骨隧道缝合法固定伸肌腱,可明显纠正锤状指畸形,并发症少,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是治疗锤状指畸形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江波;王培吉;赵家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指掌背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指掌背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设计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指掌背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9例.结果 19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 18个月,皮瓣血运好,皮瓣外形及患指功能恢复满意.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指掌背血管链皮瓣是一种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海永;郭广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海分枝杆菌致手掌中间隙感染一例

    患者 女,49岁.2012年8月右中指近指间关节被螃蟹蜇伤,约1周后出现小丘疹,于外院行局部封闭治疗,B超示:右腕皮下软组织层未见明显占位病变,诊断为“右中指腱鞘炎”,间断口服泼尼松龙片,症状反复.2012年12月右手掌、手背出现红肿热痛伴功能障碍,局部有波动感,于外院诊断为“右手脓肿”,行右手脓肿切开引流术,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无菌生长.经长期抗炎性反应、脓肿切开引流、换药治疗,症状无好转.

    作者:金霖峰;高强;牛晓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指复合组织并指术重建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

    目的 探讨利用指复合组织并指术重建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利用指复合组织并指术,根据WasselⅣ型主、复指近似度的特点设计近似“S”形切口,切除两指相邻各半的皮肤软组织、甲床、甲板,剔除复拇指指骨,保留复指一侧关节囊、韧带和拇展肌止点进行重建.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拇指外形、屈伸、对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1例患儿拇指发育较健侧短小,1例患儿生长过程中出现裂甲.手指功能优21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 利用指复合组织并指术是一种矫正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并获得良好拇指外形及恢复拇指伸屈对掌功能的有效方法.

    作者:牛洪华;祝文刚;邱俊涛;袁野;李辉;易芳林;李高辉;刘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穿支血管导航下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穿支血管导航下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为5.5 cm×7.2 cm~ 10.0 cm×12.5 cm,术前用多普勒探测仪对股前外侧穿支血管进行探测,确定穿支血管的走向及穿出点的位置,精确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并剔除多余的皮下脂肪,吻合穿支血管与受区动静脉重建皮瓣血液循环,大腿皮瓣供区直接闭合或部分植皮.结果 7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发现动脉吻合口内有血栓形成,取出血栓后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存活,2例皮瓣术后部分皮缘出现淤黑、干性坏死,直接清创缝合创面.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平均11个月,手部皮瓣外观满意,7例皮瓣均无需二次整形,手功能恢复良好,大腿供区创面愈合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 穿支血管导航下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庄加川;李敏姣;陈乐锋;陈国荣;叶学浪;张振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腕保护器预防桡骨远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腕部保护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保护人体腕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建立人体腕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及腕保护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已构建的刚体地面上,对实验组模型(佩戴腕保护器模型)与对照组模型(裸腕部模型)施加2ms的冲击载荷,模拟人体跌倒瞬间(约20 ms)腕部撞击地面的力学特征.结果 两组模型桡骨远端骨表面峰值时间均为第16 ms,其峰值应力分别为对照组4.403 Mpa,实验组为2.384 Mpa.两组模型松质骨等效应力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腕部保护器可以明显分担桡骨远端载荷,从而预防骨折.

    作者:何剑颖;吴小辉;邓亮;李晨;舒勇;董谢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异体肌腱在修复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分析异体肌腱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我们对23例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患者采用异体肌腱进行修复,其中包括5例多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患者.结果 术后23例均获得3~12个月的随访,其中1例复发,有轻度滑移.术后根据临床手功能评定: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应用异体肌腱修复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是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伟;李玉成;胡琪;朱瑾;易传军;刘坤;杨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双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研究,探讨影响双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2年8月,应用3.0 mm AO双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5 ~ 55岁,平均32.7岁.按照AO分型:B1型8例,B2型10例,C2型1例,C3型1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功能客观指标: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前臂旋转活动度、握力、捏力;影像学指标:腕高比(carpal height ratio,CHR)、舟月骨间角(scapholunate angle,SLA)、螺钉与舟骨长轴之间的夹角、螺钉与骨折线之间的夹角.对随访数据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比较腕关节功能客观指标与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时间10~ 44个月,平均21.7个月.通过对腕关节功能客观指标和影像学指标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所测量值范围内握力和螺钉与舟骨长轴之间的夹角呈正相关关系(P=0.04,r=0.47);旋后和舟月骨间角呈正相关关系(P=0.04,r=0.45);前臂旋前和腕高比呈负相关关系(P=0.01,r=-0.54).结论 在本研究测量值范围内,握力和螺钉与舟骨长轴之间的夹角、旋后活动度和舟月骨间角呈正比;前臂旋前活动度和腕高比呈反比.结合研究结果,建议在临床应用双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时应尽量把螺钉放置在舟骨的居中位置,同时注意舟月骨间角、腕骨高度的恢复.

    作者:侯建伟;谢仁国;李玉前;王晓东;王古衡;邢树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第二足趾趾甲皮瓣移植修复指甲甲床缺损

    目的 探讨第2足趾趾甲皮瓣再造手指指甲甲床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们收治指甲甲床缺损或坏死患者16例16指.伴有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指12例,采用第2足趾趾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者,采用携带第2足趾皮肤软组织的趾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吻合血管神经,重建感觉血运.结果 术后趾甲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 ~ 36个月,手指屈伸功能满意,指腹两点分辨觉为4~6mm,指甲外观满意.结论 应用第2足趾趾甲皮瓣再造手指指甲甲床疗效满意,可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外观以及功能.

    作者:孙广峰;魏在荣;金文虎;王达利;邓呈亮;张子阳;李书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shiguro法治疗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Ishiguuro法治疗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3例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为4~9周,平均6.5周,均采用Ishiguro法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4~ 16个月,平均8.7个月,采用Dargan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本组13例骨折均愈合,采用Dargan法进行功能评定:优4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61.5%.结论 Ishiguro法可作为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朱泽兴;张树明;刘春生;王克利;王长江;徐建强;郝国兵;闫双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密闭包扎法治疗指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治疗指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对20例20指指端组织缺损病例均采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治疗,创面大小为1.0cm×l.0cm~2.5cm×2.0cm,其中创面有骨质外露12例.所有创面均清创后采用生物半透膜直接密闭包扎,每5~7d更换半透膜时只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无需殃伏消毒.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6~ 18个月的随访,20例指端创面均无感染发生,愈合时间为3~6周.新生皮肤质地接近正常,两点分辨觉为7~ 10 mm,功能、外观满意.结论 应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治疗指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尹成国;王业本;高广辉;姚保兵;赵亮;郝作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同步多平面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手近期随访

    目的 探讨同步多平面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同步多平面手术治疗获得半年以上随访的25例30肢痉挛性脑瘫手的资料,四肢痉挛型5例,偏瘫痉挛型20例,所有手的畸形均合并下肢痉挛.同步采取的多平面手术方法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显微神经微缩术,肱骨内上髁屈肌旋前圆肌群松解,腕关节稳定拇指功能重建或伸腕功能加强拇指功能重建及下肢畸形的显微神经微缩术与软组织手术.肌张力按Lazareff分级评定,手功能按脑瘫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评定,对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6年.肌张力恢复有显著差异(z=-5.869,P<0.01),术前Ⅲ级14例,术后改善有效率为92.86%;术前Ⅳ级11例,术后改善有效率为100%.手功能恢复有显著差异(z=-6.139,P<0.01),术前Ⅳ级16例,术后改善有效率为93.75%;术前Ⅴ级9例,术后改善有效率为88.89%.结论 采用上肢显微神经微缩术配合上肢软组织矫治的同步多平面手术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一期矫正多关节的畸形,缩短手术疗程,预防痉挛复发,为手功能康复治疗创造条件.对合并下肢畸形也可实施同步手术矫正.术后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法,配合合理的支具固定,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王树;王加宽;盛春勇;李俊;陈智博;王玉欢;顾加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双手五指指尖离断再植存活一例

    患者男,18岁.因机床冲伤致左中、环、小指及右示、中指疼痛流血1h,于2012年3月收住入院.临床检查:左中、环、小指及右示、中指均自甲根以远平面处离断,断指颜色苍白,有挫伤淤斑.毛细血管反应消失,感觉消失.残端指骨外露,创缘不规则,创面机油、泥沙污染,手指各关节屈伸活动良好.X线片显示:左中、环、小指指骨及右示、中指指骨末节部分缺损.诊断:双手五指指尖离断(左中、环、小指及右示、中指).

    作者:张宁;董桂贤;尚红涛;王立涛;王泉;肖春来;刘玉民;王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我们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对81例103处手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AO微型钢板组56例,克氏针组25例.通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F)评分及有无并发症评价两种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4~7个月,AO微型钢板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4±1.6)周,明显短于克氏针组的平均愈合时间(8.9±1.2)周;AO微型钢板组TAF评分为91.1%,高于克氏针组TAF评分72.0%(=3.027,P<0.05);AO微型钢板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与克氏针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微型钢板内固定对手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恢复活动度高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桡动脉在前臂下段变异一例

    患者女,45岁.2014年8月,因右手拇示指机器轧伤出血40 min急诊入院.临床检查:右手拇指近节中段以远皮肤软组织套脱缺损,指骨及肌腱外露;右示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撕脱.行右蹰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右手拇指创面术.术中见右前臂桡动脉在前臂下段约桡骨茎突上4.5cm处分出2支,外侧较粗大的为变异支,外径2.1mm,该支斜行向腕背部桡侧,依次斜跨肱桡肌腱、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的浅层,与头静脉相邻,位于头静脉外侧,行至第1、2掌骨间隙基底,穿经第1骨间背侧肌两头间至手掌;内侧较细的分支,外径1.4mm,与正常桡动脉走行一致(图1).

    作者:秦建华;刘亚臣;杨伟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鱼际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桡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大鱼际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桡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我们采用大鱼际筋膜蒂皮瓣对26例拇指桡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结果 26例皮瓣中24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2年,皮瓣血运、质地、弹性均良好,外形美观.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4~9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4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为96.2%.结论 大鱼际筋膜蒂皮瓣质地佳,感觉恢复好,色泽接近拇指掌侧皮肤,对修复拇指桡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作者:李敬矿;王光耀;刘治军;陈隆福;黄潮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