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

沈云东;徐文东;冯俊涛;蒋苏;郑谋雄;徐建光;顾玉东

关键词:腕, 关节镜, 关节炎, 类风湿
摘要: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对20例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在腕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术,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9 ~ 41岁,平均31岁.术中彻底清除桡腕关节、腕中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内增生滑膜,冲洗关节腔.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及术后12个月对患者腕关节疼痛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水平,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量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见腕关节中大量增生红色软组织血管翳,进行清除并冲洗关节腔.患者术后制动2d即早期活动,无明显腕关节僵硬发生.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9~15个月).术前患者VAS评分平均为6分(4~8分);术后6周患者疼痛有所缓解,VAS评分平均为4分(3~7分);术后12个月时疼痛缓解明显,VAS评分平均为2分(1~4分).腕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由术前平均65°增大到术后12个月时平均95°.结论 腕关节镜下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效果良好,有效缓解疼痛,增加腕关节活动度,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中华手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对20例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在腕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术,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9 ~ 41岁,平均31岁.术中彻底清除桡腕关节、腕中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内增生滑膜,冲洗关节腔.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及术后12个月对患者腕关节疼痛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水平,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量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见腕关节中大量增生红色软组织血管翳,进行清除并冲洗关节腔.患者术后制动2d即早期活动,无明显腕关节僵硬发生.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9~15个月).术前患者VAS评分平均为6分(4~8分);术后6周患者疼痛有所缓解,VAS评分平均为4分(3~7分);术后12个月时疼痛缓解明显,VAS评分平均为2分(1~4分).腕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由术前平均65°增大到术后12个月时平均95°.结论 腕关节镜下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效果良好,有效缓解疼痛,增加腕关节活动度,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沈云东;徐文东;冯俊涛;蒋苏;郑谋雄;徐建光;顾玉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桡侧腕长伸肌腱转位重建再植拇指伸指功能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桡侧腕长伸肌腱转位重建再植拇指伸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我们在11例旋转撕脱离断后再植拇指的二期功能重建中,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重建屈拇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获得6~ 15个月的随访,1例失访,拇指屈伸功能恢复可,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3例,差1例.结论 在旋转撕脱离断后再植拇指的二期功能重建中,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转位重建伸拇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能够满足伸拇要求,疗效满意.

    作者:钱俊;芮永军;张全荣;张志海;吴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密闭包扎法治疗指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治疗指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对20例20指指端组织缺损病例均采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治疗,创面大小为1.0cm×l.0cm~2.5cm×2.0cm,其中创面有骨质外露12例.所有创面均清创后采用生物半透膜直接密闭包扎,每5~7d更换半透膜时只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无需殃伏消毒.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6~ 18个月的随访,20例指端创面均无感染发生,愈合时间为3~6周.新生皮肤质地接近正常,两点分辨觉为7~ 10 mm,功能、外观满意.结论 应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治疗指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尹成国;王业本;高广辉;姚保兵;赵亮;郝作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前臂旋转受限的影响因素及其手术疗效

    目的 分析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前臂旋转受限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价肘关节松解术改善前臂旋转功能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合并前臂旋转受限的肘关节僵硬患者44例(46肘),行肘关节松解术后随访36个月.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角度,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进行评分.采用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术后肘关节旋转角度改善的影响.结果 肘关节僵硬前臂旋转受限和上肢功能有相关性;伤后大于12个月手术、使用外固定架与肘关节僵硬术后前臂旋转功能的改善呈负相关.近端尺桡关节融合、异位骨化和内固定阻挡等为前臂旋转功能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肘关节松解术能有效改善前臂旋转功能,提高上肢功能评分.结论 肘关节旋转受限严重影响上肢功能.应伤后尽早(< 12个月)行松解手术、减少外固定架固定时间,术中彻底切除近端尺桡关节处的异位骨化、解除内固定的阻挡以及术后配合无痛下专项康复以有利于肘关节僵硬术后旋转功能的改善.

    作者:崔志刚;刘克敏;刘四海;王飞;王安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吻合血管的全第二跖趾关节重建掌指关节

    目的 探讨跖趾关节全关节移植重建掌指关节的术式.方法 自2006年3月至2012年8月,采用吻合血管的第2足趾全跖趾关节原关节重建手指掌指关节外伤性缺损8例,采用(足母)甲皮瓣联合第2趾骨、跖趾关节和肌腱再造Ⅴ度以上拇指重度缺损5例,共13例第2跖趾关节移植的病例,术中未予跖骨头下截骨及跖背侧倒置,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结果移植的关节全部存活(均携带背侧皮瓣),4例患者分别在术后3~6个月行肌腱粘连松解术.10例经1~5年的随访,主动活动范围大80°,小45°,平均60°.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3例,良6例,差1例.结论全跖趾关节原关节移植重建指掌指关节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施海峰;芮永军;陆征峰;陈光;张全荣;糜菁熠;许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桡动脉在前臂下段变异一例

    患者女,45岁.2014年8月,因右手拇示指机器轧伤出血40 min急诊入院.临床检查:右手拇指近节中段以远皮肤软组织套脱缺损,指骨及肌腱外露;右示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撕脱.行右蹰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右手拇指创面术.术中见右前臂桡动脉在前臂下段约桡骨茎突上4.5cm处分出2支,外侧较粗大的为变异支,外径2.1mm,该支斜行向腕背部桡侧,依次斜跨肱桡肌腱、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的浅层,与头静脉相邻,位于头静脉外侧,行至第1、2掌骨间隙基底,穿经第1骨间背侧肌两头间至手掌;内侧较细的分支,外径1.4mm,与正常桡动脉走行一致(图1).

    作者:秦建华;刘亚臣;杨伟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对28例手部创面缺损患者采用同侧前臂静脉皮瓣,行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28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质地优良,感觉功能部分恢复,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3指,良4指,中1指;优良率96.4%.结论 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缺损,其成活率及存活质量均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型皮肤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尹志成;曾昕明;袁灼辉;吴秀娟;洪永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末节指骨两侧骨隧道缝合法治疗锤状指畸形

    目的 探讨经末节指骨两侧骨隧道缝合法治疗锤状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对17例锤状指患者应用经末节指骨基底两侧骨隧道缝合法治疗.其中新鲜锤状指11例,陈旧性锤状指6例.术后近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正常活动,6周后拔除克氏针.结果 术后15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为6~ 13个月,平均10个月.按Crawford锤状指疗效评价体系评估:优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 经末节指骨基底两侧骨隧道缝合法固定伸肌腱,可明显纠正锤状指畸形,并发症少,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是治疗锤状指畸形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江波;王培吉;赵家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目的 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发病特点及复发的相关因素,降低其复发率.方法 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发病特点、手术方法及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10例中切口甲级愈合101例,乙级愈合9例.2例出现手指麻木症状,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缘坏死.术后均行病理检查,诊断为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76例,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34例.腱鞘巨细胞瘤好发部位以手指掌侧为多见,常见于21~ 55岁的青壮年女性患者.其中61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时间31个月,复发11例,术后复发率为18.03%.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的复发与其生物学特性、瘤体未能彻底切除、卫星灶的残留、包膜是否完整等因素有关,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是术前准确定位、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清扫周围卫星灶.

    作者:李秀存;崔建礼;贾晓燕;刘红霞;余欣;路来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桥接血管的游离皮瓣一期修复肢(指)皮肤伴血管缺损

    目的 总结桥接血管的游离皮瓣在急诊中修复肢(指)血管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们采用桥接指动脉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桥接尺(桡)动脉和指动脉的足背皮瓣修复手掌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桥接肱动脉或桡动脉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上臂或前臂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各1例,桥接指动脉的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背组织缺损1例.结果 16例皮瓣中15例完全存活,1例出现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皮肤质地、厚薄均满意,所有皮瓣均未出现硬化、挛缩或影响关节活动.结论 桥接血管的游离皮瓣是目前修复肢(指)皮肤伴血管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瑞华;阚世廉;宫可同;高燕新;尹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Ⅰ区指伸肌腱合并末节指骨单侧骨皮质缺损的治疗体会

    Ⅰ区指伸肌腱合并末节指骨单侧骨皮质缺损在外伤中较为常见,以往一般采取分期手术治疗,先行覆盖创面,后期行功能重建手术.缺点是恢复时间过长、患者需多次手术等.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Ⅰ区指伸肌腱合并末节指骨单侧骨皮质缺损患者12例,采用掌长肌腱移植+钻骨孔重建止点+指根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亮;张伟平;赵志林;唐贤翱;林君;杜维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损害控制下的断指再植术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在严重多发伤伴手指离断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多发伤患者2例,严重度评分(ISS) ≥25分,病例1:左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顶骨骨折,气颅,左顶部头皮缺损,左示、中指指深浅屈肌腱断裂,左前臂背伸肌群断裂,左手拇指、环指、前臂多处皮肤挫裂伤;右尺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右前臂背伸肌群断裂,右尺神经损伤伴右拇指离断伤.病例2:左侧肺挫伤伴血气胸,左侧多发肋骨骨折,颈7椎体骨折,右手毁损伤,头皮挫裂.2例患者在损伤早期均采用损害控制理念,多科协作进行抢救,离断指体无菌纱布包扎后放入无菌手套内置于2℃ ~4℃冰箱保存.病例1于伤后63 h试行原位再植;病例2于伤后103 h试行中指移位至拇指、环指移位至示指再植.结果 病例1再植指完全存活,半年后复查右拇指伸屈良好,痛觉、触觉迟钝.病例2移位再植指存活,近端部分皮肤坏死,经坏死皮肤切除、换药、植皮,终创面愈合,但伸屈功能欠佳.结论 损害控制可有效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早期抢救成功率,提高生存率,延期再植和移位再植可有效降低严重多发伤伴手指离断伤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邢进峰;丁伟航;陈欢欢;孙西涛;沈金明;童良春;李飞;徐海孺;蒋云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异体肌腱在修复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分析异体肌腱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我们对23例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患者采用异体肌腱进行修复,其中包括5例多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患者.结果 术后23例均获得3~12个月的随访,其中1例复发,有轻度滑移.术后根据临床手功能评定: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应用异体肌腱修复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是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伟;李玉成;胡琪;朱瑾;易传军;刘坤;杨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掌背与静脉动脉化联合皮瓣修复合并血管缺损的多指软组织缺损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推广,临床上多个手指外伤的患者越来越常见,各手指软组织的缺损常合并单侧或双侧指动脉缺损,过去常用截指术或短缩再植术治疗,影响手的外观及功能.重建手指血运,并对软组织创面合理覆盖,对保留手指的外观及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我们急诊手术治疗多指软组织缺损合并指动脉缺损患者18例,均采用掌背动脉皮瓣联合静脉动脉化皮瓣对软组织创面进行修复,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龙;孙圣亮;王剑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逆行第1掌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创面24例疗效分析

    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由于手部操作机器、挤压或切割导致手指软组织缺失及肌腱、骨外露的手外伤较为常见,而拇指因其在手部功能的重要性,往往受伤机会更多,若处理不当常导致感染,创面经久不愈而截指,造成拇指功能严重损害,全手功能部分丧失[1-5].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以逆行第1掌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创面24例,疗效均满意.

    作者:晏妮;罗庚;王国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雌二醇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雌二醇(Estradiol,E2)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对皮瓣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生理盐水组(Ⅲ组)、E2组(Ⅳ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制作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观察各组皮瓣一般情况、测定皮瓣成活率、检测蒂部腹壁浅静脉血清中性粒细胞(NEU)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切取皮瓣行组织学观察,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瓣p38 MAPK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2(MKP-2)的表达变化.结果 术后7d皮瓣成活率Ⅳ组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Ⅳ组蒂部静脉血NEU及TNF-α浓度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Ⅱ、Ⅲ组p38 MAPK表达明显高于Ⅰ组(P<0.05),而Ⅳ组p38 MAPK表达较Ⅱ、Ⅲ组显著降低(P<0.05).Ⅳ组MKP-2表达较Ⅰ、Ⅱ、Ⅲ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E2可通过抑制p38 MAPK表达,减轻皮瓣内NEU介导的炎性反应级联反应,减少TNF-α释放,从而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其作用可能与MKP-2对p38 MAPK活性的抑制有关.

    作者:吴建龙;巨积辉;周广良;刘跃飞;张广亮;侯瑞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指掌背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指掌背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设计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指掌背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9例.结果 19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 18个月,皮瓣血运好,皮瓣外形及患指功能恢复满意.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指掌背血管链皮瓣是一种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海永;郭广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指复合组织并指术重建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

    目的 探讨利用指复合组织并指术重建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利用指复合组织并指术,根据WasselⅣ型主、复指近似度的特点设计近似“S”形切口,切除两指相邻各半的皮肤软组织、甲床、甲板,剔除复拇指指骨,保留复指一侧关节囊、韧带和拇展肌止点进行重建.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拇指外形、屈伸、对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1例患儿拇指发育较健侧短小,1例患儿生长过程中出现裂甲.手指功能优21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 利用指复合组织并指术是一种矫正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并获得良好拇指外形及恢复拇指伸屈对掌功能的有效方法.

    作者:牛洪华;祝文刚;邱俊涛;袁野;李辉;易芳林;李高辉;刘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第二足趾趾甲皮瓣移植修复指甲甲床缺损

    目的 探讨第2足趾趾甲皮瓣再造手指指甲甲床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们收治指甲甲床缺损或坏死患者16例16指.伴有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指12例,采用第2足趾趾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者,采用携带第2足趾皮肤软组织的趾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吻合血管神经,重建感觉血运.结果 术后趾甲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 ~ 36个月,手指屈伸功能满意,指腹两点分辨觉为4~6mm,指甲外观满意.结论 应用第2足趾趾甲皮瓣再造手指指甲甲床疗效满意,可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外观以及功能.

    作者:孙广峰;魏在荣;金文虎;王达利;邓呈亮;张子阳;李书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shiguro法治疗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Ishiguuro法治疗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3例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为4~9周,平均6.5周,均采用Ishiguro法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4~ 16个月,平均8.7个月,采用Dargan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本组13例骨折均愈合,采用Dargan法进行功能评定:优4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61.5%.结论 Ishiguro法可作为可复性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朱泽兴;张树明;刘春生;王克利;王长江;徐建强;郝国兵;闫双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