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忠;张健;高军;白晓明;赵锡楠;李任飞
患者 男,43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腕部桡侧疼痛,活动时加重,病程中坚持劳作,偶然发现右拇指不能完全伸直,较左侧差.就诊于多家医院,考虑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予以物理治疗、外敷及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封闭治疗,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拇指活动受限无改善.专科检查:右侧桡骨茎突处局部轻度肿胀隆起,无红肿,可触及硬性包块,压痛(+),Finkelstein征(+),右拇指掌指关节屈曲活动正常、背伸受限,指间关节主动背伸明显受限、被动伸直活动正常.右拇指背伸时鼻烟窝尺侧摸不到拇长伸肌腱.左拇指背伸时鼻烟窝尺侧缘可触及明显紧张的拇长伸肌腱.X线检查示各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诊断明确.根据患者右拇指活动受限及双侧对比检查,我们诊断右手拇长伸肌腱劳损自发性断裂.
作者:李文刚;刘燕;刘浩宇;刘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两种细胞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于肩袖损伤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用冷冻干燥法及溶剂蒸发法处理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胶原水凝胶,制备两种固体支架;观察两种支架表层结构的差异,测定两种支架吸水溶胀率及材料拉伸度;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两种支架组的浸提液共同培养,MTT试验分析浸提液对培养细胞的影响;支架与细胞共培养后,HE及Hoechst染色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对细胞分化方向进行检测.结果 冷冻干燥组较溶剂蒸发组表现出多孔状,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较低的拉伸机械强度;两组支架均表现出低细胞毒性,可提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的场所.两组支架均无明显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表达,溶剂蒸发组支架可以诱导其向成软骨方向分化.结论 两种方法制备的支架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溶剂蒸发组支架可作为细胞载体将来有希望用于肩袖损伤中腱骨界面的修复.
作者:陈情忠;秦宏玖;龚炎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6左右.锁骨手术容易损伤锁骨上神经,术后常发生切口刺痛和肩胸部皮肤麻木不适[1].锁骨上神经在锁骨区的分布有规律可循[2],损伤是可以避免的.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们对21例锁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9~52岁,平均42岁.左侧12例,右侧9例;锁骨外端骨折5例,外1/3骨折11例,中段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19例,开放性骨折2例.均为外伤所致.
作者:胡寿勇;石华峰;谢辉;何肖丞;周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 男,44岁.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腕部屈曲活动明显受限伴有弹响,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近半个月自觉麻木症状逐渐加重,抓物无力,大鱼际肌出现萎缩,拇指对指、对掌功能受限.临床检查:左腕掌侧正中,腕部屈曲时可触及条索状增粗肿块,随屈肌腱滑动,约蚕豆样大小,质硬,无压痛.X线片显示:左腕关节骨质未见异常.彩超显示:左腕部肌腱处见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均匀.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切除、神经松解术.术中见左环指指深屈肌腱上有一大小约0.8 cm×0.8 cm圆形肿物,表面光滑,实性,同肌腱的掌侧有粘连,同其他部位无明显的粘连.但其近端同蚓状肌相连,屈指时蚓状肌近端进入腕管内.术后病理检查:灰白色组织块大小约2.0 cm×1.5 cm×0.5 cm,边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间灰红,灰白色部分呈结节样,直径0.7 cm.病理报告:左腕部肌内黏液瘤(图1).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左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恢复正常,拇指对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朱玉辉;王雨露;梁献丹;王宏家;吕豪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拇)甲皮瓣修复拇指皮肤套脱伤是1980年Morrison首先报告应用的,之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被列为修复拇指套脱伤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拇)甲皮瓣供区并发症的问题,该术式经过了多次改良.目前对于(拇)甲皮瓣供区创面的修复有两种方法,一是植皮修复,二是皮瓣修复.植皮修复主要采用全厚或中厚皮片覆盖创面,此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但是失败率高,比如植皮破溃、坏死,贴骨瘢痕形成以及瘢痕增生、疼痛等,甚至有继发趾骨坏死的可能,后不得已而采用截趾术来覆盖创面,严重影响了(拇)趾的外形及功能.
作者:侯瑞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灌流方式的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存活稳定性.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选取H型、Y型、Ⅰ型、Ⅱ型、Ⅹ型、Ⅴ型及山型血管走行方式,以一条静脉为主干蒂的动脉化多个静脉皮瓣患者共40例,分别行静脉顺瓣膜动脉化的不倒置吻合以及静脉逆瓣膜动脉化的倒置吻合,同时均进行灌注血管和回流血管之间的结扎处理.对皮瓣的存活情况按照临床五度观察指标进行评估;术后1、6、12个月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愈合效果及组织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皮瓣的成活率分别为97.82%、90.47%,顺瓣膜动脉化静脉皮瓣组术后反应及成活率均优于逆瓣膜动脉化静脉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情况的五度观察统计结果(将轻度与较轻度合并成轻度,较重度与重度合并成重度进行比较):顺瓣膜动脉化静脉皮瓣组,轻度占45.5%、中度占36.4%、重度占15.9%、坏死占2.2%;逆瓣膜动脉化静脉皮瓣组,轻度占20.0%、中度占27.5%、重度占42.5%、坏死占10.0%.5个坏死的皮瓣经过换药治疗后均愈合.结论 顺瓣膜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术后反应及成活率优于逆瓣膜动脉化静脉皮瓣.
作者:李程科;肖军波;梁江声;谭加群;邓国超;何明飞;许明刚;李齐付;彭建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 男18岁,因双拇指多指18年,右中、环指末节外伤性缺如5年,以双拇指多指畸形,右中、环指残端修复术后于2014年7月收入院.患者出生时双拇指近节均多出一手指,多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无多指疼痛;2009年因机器绞伤致右中、小指末节离断,于外院行右中、小指残端修整术,术后伤口愈合好,无残端痛.入院检查:双拇指近节中段桡侧分别见一多手指,多指短小畸形,指甲完整,双拇指主动活动不受限,多指不能主动活动,双拇指及多指指端感觉、血运正常.右中、小指末节缺如,残端无红肿及皮肤破溃,残端无触及痛(图1).双手X线正斜位片提示:右拇指桡侧多指畸形,多指有两节指骨,右中、小末节缺失;左拇指桡侧多指畸形.择期行双拇指多指畸形切除+中指末节再造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双上臂上气性止血带充气下进行手术.
作者:周健;周丕育;苏期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多组神经部分束支就近移位至受区神经的方法,重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肘功能.方法 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6例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分别行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到腋神经前支及尺神经部分束支到肱二头肌肌支等受区局部神经移位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个月至3年.术后4~6个月肩外展和屈肘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年肩外展外旋及屈肘活动范围接近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环、小指感觉减退,观察1年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采用多组神经部分束支就近移位至受区神经的方法重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肘功能,具有操作简便、恢复时间短、手术效果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德华;张桂萍;王增涛;朱小雷;刘志波;孙文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佳的手指肉芽肿性血管瘤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36例手指肉芽肿性血管瘤患者,对比评估各治疗方法的创伤性、有效性、安全性.结果 36例患者中,有外院治疗经历的25例,复发时间2周至1个月,其中激光治疗14例,手术治疗7例,放射性同位素敷贴治疗3例,液氮冷冻治疗1例;我院首诊11例.均予以40%尿素注射治疗2~4d,33例患者一疗程治愈,3例患者巩固治疗2d后治愈.结论 尿素瘤内局部注射治疗手指肉芽肿性血管瘤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建议推广.
作者:郭晓楠;董长宪;朱晓爽;马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中高频超声在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松解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术中进行高频超声检测,观察腕管内正中神经形态在术前及术中的变化,测量各断面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SA)及前后径.结果 术中高频超声观察到术前超声显示的正中神经受压位点在行神经松解术后消失.对中度CTS患者,正中神经厚度比(TR)在术前与术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重度患者,CSA-O及TR在术前与术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0.002).结论 运用高频超声可判断术中正中神经受压部位是否解除.对于中重度CTS患者,术中高频超声测量的TR可用于对正中神经松解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莉;艾尔肯·热合木吐拉;贾潇天;彭峰;杨剑云;蔡佩琴;虞聪;陈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指端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手部损伤,治疗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各有利弊.2003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应用自己设计的手指局部皮瓣修复225例指端缺损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225例286指,男156例,女69例;年龄15个月至75岁,平均32.3岁.伤指指别:拇指34指,示指77指,中指81指,环指65指,小指29指.致伤原因:切割伤122例,挤压伤103例.手术一次完成1块皮瓣的169例,2块皮瓣的51例,3块皮瓣的5例.指背侧局部皮瓣192块,指掌侧局部皮瓣94块.指端缺损面积为3.0cm×2.0cm~1.5 cm× 1.4 cm,切取皮瓣面积为4.0 cm× 2.0 cm~ 2.4 cm×1.5 cm.
作者:满富强;李树刚;李兴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 男,18岁.2013年6月因工作不慎将前臂卷入传送带中,导致前臂变形,停机器后将前臂拿出,在当地医院检查,皮肤无裂开,少许擦伤,前臂和手血运良好,无明显感觉功能障碍.X线片示前臂尺骨骨折,明显移位伴桡骨屈曲畸形(图1).当地医院急诊行尺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3个月出现钢板断裂,再次切开复位内固定,第二次手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钢板断裂(图2),遂于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前臂背侧尺侧可见长约10 cm的手术瘢痕,前臂桡偏畸形,旋转功能完全受限,手指活动和感觉正常.X线片示前臂尺骨骨折处钢板断裂,桡骨向掌侧弓形成角,弹性畸形表现,角度为36°(图3).
作者:李智勇;陈郁鲜;路云翔;彭优;王哲;王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臂逆行筋膜瓣在毁损性断掌静脉回流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对11例毁损性断掌彻底清创后进行总体布局,背侧皮肤缺损处利用前臂逆行筋膜瓣覆盖,二期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1例患者存活10例,坏死1例,成活率为90.9%.9例术后随访12 ~ 30个月,再植手掌外观基本满意或比较满意,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优7例,良2例.结论 前臂逆行筋膜瓣在毁损性断掌再植中的应用提高了断掌再植的成活率,且损伤小,安全性好.
作者:赵维彦;赵世伟;张海欧;邱旭东;朱春雷;赵炳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肘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对15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其中MasonⅡ型13例,MasonⅢ型2例,均采用肘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肘关节镜监视下行肘关节血肿清理、损伤软骨修整、碎片摘除、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 14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30±8)°,旋转活动度为(135±9)°.通过肘关节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10例,良4例,可l例.结论 肘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有利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
作者:马苟平;张春;郭峭峰;俞华军;张晓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 男,39岁.外伤致右手拇指末节增生3年,加重6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劳作时不慎被金属信号线扎伤右手拇指末端,自行简单消毒包扎,1周后创面自愈.2个月后自拇指末端向外生长出疣状赘生物,为黄白色、质硬,界线清楚,周缘皮肤增厚粗糙,无红肿,有轻微触痛,右上肢及腋窝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至黄豆粒大小时赘生物自行脱落,创面皮肤粗糙增厚、无出血,约1个月左右皮肤恢复正常.赘生物反复形成四、五次.半年前再次生长出赘生物,近日长至枣核大小,并有明显触痛,2d前赘生物再次脱落,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手外科检查情况:右手拇指末节远端皮损呈弹坑状,创面内皮肤粗糙角化增生,侵犯桡侧缘小部分甲床(约0.5 mm×1.0mm),周缘3.0mm范围皮肤变硬,触痛明显,指间关节活动无受限,拇指无肿胀、淤血,皮肤感觉如常.
作者:任海亮;刘世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辅助性外固定支具在经皮内固定治疗手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对18例手舟骨骨折患者,术前将低温热塑板依据腕部背伸、尺偏、拇指略外展体位形态塑形,适当修剪消毒后术中应用于经皮内固定治疗手舟骨骨折.术中记录调整克氏针的次数和透视次数.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yo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术中透视提示该支具材料不影响术中对舟骨的观察.每次透视时摆放体位所花费的时间明显缩短,且相同体位下透视重复率明显改善.术中一般需调整克氏针1~3次,透视次数为9~ 12次.手术时间约为10 ~ 30 min,平均20 min.术后随访时间为3~ 10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根据改良Mayo法评估腕关节功能:优9例,良7例,可2例.结论 辅助性外固定支具具备手术操作窗口,能临时固定腕关节,进一步简化手舟骨骨折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和术者X线暴露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刚;黄继锋;王华松;蔡贤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掌指关节、腕关节在各角度伸屈活动时,指伸肌腱的长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手指及腕关节训练器对10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测量腕关节背屈15°、30°、45°、60°、75°时,腕关节不同位置掌指关节屈曲15°、30°、45°、60°、75°、90°时中指指伸肌腱的变化值.结果 在腕关节不同位置掌指关节屈曲相同角度,中指指伸肌腱变化值无差异.相同角度背屈腕关节中指指伸肌腱向心回缩长度,明显大于掌指关节屈曲指伸肌腱离心延展长度.结论 在屈曲掌指关节时,相同角度背屈腕关节可以避免指伸肌腱过度牵拉而损伤;腕关节背屈45°以上时,可以满足中指掌指关节正常范围内屈曲指伸肌腱延展的需要.
作者:何建忠;张健;高军;白晓明;赵锡楠;李任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空心钉闭合复位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自2012年5月以来,我科对32例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在X线机透视下应用空心钉导针固定后,拧人空心钉,术后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 12个月,骨折均Ⅰ期愈合,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论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方法简单有效,治疗费用相对低廉,能够迅速恢复手部功能,对生活及工作影响小.
作者:赵亮;李大村;赵民;李建峰;刘井达;李海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足趾联合肩胛骨皮瓣进行手指伴手掌部分缺失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切取肩胛骨皮瓣重建缺失手掌,切取双足2至4个足趾进行手指再造,一期完成手的修复重建.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对8例严重手指伴手掌部分缺失的患者应用该方法进行手的修复重建.结果 8例手修复重建全部存活.其中1例术后第1天发生血管危象,经重新探查吻合血管后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手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按手指功能损害程度的综合评定,全部手功能由术前的10%上升到术后的60%,功能平均增加50%,极大地改善了手的功能.结论 应用足趾联合肩胛骨皮瓣进行手指伴手掌部分缺失的修复重建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刘勇;张成进;付兴茂;王剑利;隋志强;张雪涛;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甲皮瓣供区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9例外伤性拇指远、近节软组织缺损及3例拇指Ⅰ度缺损、2例拇指Ⅱ度缺损、1例拇指Ⅲ度缺损患者.亚急诊行(拇)甲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9例,(拇)甲皮瓣联合髂骨条移植再造拇指4例,(拇)甲皮瓣联合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2例.(拇)甲皮瓣供区创面均采用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4 cm×6 cm~6 cm×8 cm.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腓浅动脉穿支血管定位.结果 15例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均存活,无边缘坏死,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随访4~ 18个月,皮瓣无臃肿,外观良好,穿鞋无影响,足趾活动良好.皮瓣供区小腿无功能影响.结论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解剖恒定,血管蒂长,皮瓣薄,穿支粗大,可做成超薄皮瓣.临床切取简单,供区损伤小,皮瓣无需整形,为(拇)甲皮瓣供区创面修复的良好方法之一.
作者:郑晓飞;胡小峰;陈建民;李建美;周明伟;许光跃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