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李秀荣运用实脾法治疗肝癌经验

曲倩倩;李秀荣

关键词:肝癌, 实脾法, 扶正培本, 疏肝健脾
摘要:肝癌的发病多由感受邪毒、肝气郁滞、饮食损伤导致,而正气亏虚、脏腑失调则为其发病的内在条件。李秀荣教授提出正虚邪实的概念,以脾虚为本,运用“实脾法”治疗肝癌,扶正培本,并与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等方法结合,提高肝癌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徐瑞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验

    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机为“虚”、“毒”、“瘀”共同致病,治以清解邪毒、活血化瘀、补益脾肾,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解荣燕;徐瑞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节律初探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节律。方法:采集104例结直肠癌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得到的各月份、季度的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全部患者死亡日期有集中在2月6日左右的趋势(P<0.05)。全部患者第一季度死亡频数相对高(P<0.05),显著高于第二、第四季度(P 多重比较<0.01)。结论:104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存在公历年节律。阳气升发、外散与结直肠癌终末期患者病情的恶化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欧杰;李永刚;王兴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我国首个埃博拉疫苗获准临床试验对本次疫情更具针对性,具备大规模生产技术条件

    日前,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团队与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自主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通过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与国家相关部门专家的联合评审,获得军队特需药品临床研究批件,将于近期开展人体试验。这是中国首个、世界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也是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胸痹痰浊壅塞证动物模型的构建

    目的:探讨胸痹痰浊壅塞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及病证结合方法造模,根据症状、体征和指标变化及祛瘀化痰中药反证以判断模型是否成功。结果:心电图发现,模型组心肌缺血严重,中药高、低组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模型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肌梗死率均比对照组升高(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01)。中药高、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比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结论:采用高脂乳灌胃并进行冠状动脉结扎术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与人类胸痹痰浊壅塞证的冠心病特征相似,祛瘀化痰类方药治疗有效,说明模型复制成功;该造模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胸痹痰浊壅塞证的研究。

    作者:荀丽英;赵启韬;武继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益肾缓哮颗粒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肾缓哮颗粒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缓哮颗粒常规口服。临床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及患者肺功能、诱导痰嗜酸性细胞(EOS)直接计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嗜酸性细胞(EOS)直接计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0.24%,对照组73.1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缓哮颗粒能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有明显疗效。

    作者:杨华;孙丽凤;于维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及作用概述

    查阅近10年有关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从穴位埋线减肥的方法及作用方面对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进行综述。

    作者:韦英姿;宣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研究进展

    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分型辨证、分期辨证、单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治疗进展进行概述,并对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进行总结与应用前景展望。

    作者:刘嘉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莫诺苷的药理药效作用研究进展

    从神经保护、降低血液黏度、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抑制黑素形成、促进骨折愈合、抗糖尿病肾病等方面综述了莫诺苷的药理药效作用。通过归纳梳理其机制研究,推测莫诺苷为一种具有心肌细胞和神经保护作用的新型单体化合物。

    作者:张丹丹;闫雪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实脾法改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肾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实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按就诊顺序以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饮食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辅助以实脾法常用的两个方剂口服,疗程2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0%,对照组总有效率5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降低尿蛋白定量、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以及调节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作者:杨可新;张法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康复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冲脉理论取穴法针刺结合康复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康复组,每组各30例。综合组应用冲脉理论取穴法针刺结合康复吞咽训练;康复组采用康复吞咽训练法。两组每日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治疗4疗程后分别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综合组总有效率100%,康复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愈时间为(27.51±10.02) d,康复组治愈时间为(38.65±22.20) d,综合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康复组(P<0.05)。结论:应用冲脉理论取穴法针刺配合康复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地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宏;王盛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四逆汤主治病证谱分布及附子用量分析

    检索1979~2013年四逆汤医案209例,分析认为四逆汤的使用原则是:以“寒”为总纲,宜早用而不滥用;附子的常规用量虽无统一认识,但准确的辨证、合理的配伍、充分的炮制煎煮是保障其安全性的必备措施。

    作者:尚云冰;娄政驰;曲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管理体系依据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由政府、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基地三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持续性和动态性,保证临床教学规范有序开展,以不断提高中医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周景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风循证病机-证治体系构建

    在分析病机、证候、治法、方药内在逻辑关系基础上,以“遵循临床证据可构建切合现代中医临床的中风病机-证治体系”为工作假说,以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结果为依据,按照“病证结合-系统评价-获得疗效-以方测证-评价病机-构建体系”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中风循证病机-证治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中风的核心病机假说。

    作者:李可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益肾通络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IRS-2蛋白表达及IL-18、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黄素化颗粒细胞IRS-2蛋白表达及IL-1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SPF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PCOS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建立PCOS大鼠模型。模型组及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灌服益肾通络方,造模后3组大鼠均取出卵巢,进行心脏采血,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IRS-2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 IL-18、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PCOS组的IRS-2蛋白表达增强,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的IRS-2蛋白表达较PCOS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OS组的IL-18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IL-18水平显著下降,与PCO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OS组的IL-10水平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的IL-10水平上升,与PCO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络方可以调节PCOS大鼠黄素化颗粒细胞IRS-2蛋白表达。 PCOS大鼠黄素化颗粒细胞IRS-2参与PCOS的发病,但是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尚不清楚。同时亦证明了益肾通络方对PCOS的发病可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吴线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地方性克汀病诊断新标准发布

    1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诊断》,该标准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原卫生部于1999年发布的旧版诊断标准同时废止。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输注与介入类医用耗材灭菌技术获突破

    12月12日,威高集团第一条医疗耗材产品辐照消毒灭菌生产线建成并投产。此项输注与介入类医用耗材灭菌技术,由威高集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同开发,实现了灭菌技术新突破。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国家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成立

    12月2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在京揭牌。据悉,该中心是首个国家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介绍,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数据库建设,实现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是“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该数据中心将以研究实施中医药数据的采集、存储、汇交、共享、分析和应用为总体目标任务,重点构建中医药大数据资源平台、建立中医药数据标准和共享管理系统,并逐步提供中医药数据分析和再利用支撑服务。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得气内涵的演变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关系

    古今文献多以得气、气至与针感等概念来表述针刺感应,而对于三者含义的异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了得气的内涵,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异同及关系。认为得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得气是针灸治疗的前提,气至为广义得气,是治疗的终目的;针感是针刺后机体的所有感觉。

    作者:章庆庆;朱世鹏;罗丽;王洋;张露芬;朱江;李晓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以文化人厚重基础--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成果简介

    2014年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中零的突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自1989年开始评选,每四年评选表彰一次,是教育部组织的高级别奖项之一,被视为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列的国家级奖励,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同步开展,代表了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水平,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前提与基础。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2012年入选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之后,学校党委、行政深入教学一线,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商讨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2014年度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校获奖质量与数量为历届高,体现了学校在特色名校建设过程中,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优化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等方面的新成效。自本期起,本刊对我校取得的教学成果作系列介绍。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疗效及其临床优势。方法:葡萄膜炎患者1354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6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组674例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激素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53.08%,西医组治愈率34.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视力治疗总有效率82.35%,西医组总有效率61.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复发率12.35%,西医组总复发率27.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物质代谢障碍、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6.91%、13.09%、18.68%、17.94%,西医组分别为24.48%、22.55%、27.45%、31.3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平均住院时间(13.09±3.66) d,西医组平均住院时间(16.15±4.52)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清火柔肝明目、经枢标本兼调”法为主,结合西医治疗葡萄膜炎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和患者视力,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显著降低激素不良反应。

    作者:解孝锋;崔浩;王兴荣;卢弘;宋继科;郭大东;毕宏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