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翔燕;关徐涛;高萍
通过分析外湿入侵、水液失调、内生湿邪等因素与小儿肺炎的关系,论述了湿邪与小儿肺炎的相关性,认为在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要合理应用祛湿方药,并通过相关文献论证祛湿法在小儿肺炎治疗上的可行性,为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开拓了思路。
作者:李瑞星;李燕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两种常用测定罗勒多糖的方法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采用多功能酶标仪,考察比较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得罗勒多糖含量为8.04%,蒽酮-硫酸法测得罗勒多糖含量为7.99%。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含量为67.22%。结论:苯酚-硫酸法测定罗勒多糖含量操作简便,稳定可靠。
作者:孙林芳;冯兵;朱亚珍;贺嵩敏;郑广娟;吴燕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疣状胃炎多因正虚,邪气入侵成“浊毒”灼伤胃络所致,现代技术电子内镜可较直观地观察胃黏膜表现及病变,以拓宽中医望诊的内容,提高辨证的准确率。
作者:王德媛;曹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根据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调节肿瘤血管新生、干预炎性微环境、克服免疫耐受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参考文献25篇。
作者:李姜;李志鹏;李烜;徐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对影响丹参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种质、产地、栽培措施、环境、生长发育、采收加工)及其人工调控措施进行了系统概括,以期为稳定和提高丹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尉广飞;李翠;李佳;张永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八味舒脉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药味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可鉴别出制剂中的丹参、当归、川牛膝,鉴别特征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在0.2128~1.70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 1.7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准确,能较好地控制八味舒脉胶囊的质量。
作者:耿子凯;吕婧;林桂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小鼠随机分空白组、病毒组、双黄连组、小儿双金大、中、小剂量组,给予接种RSV病毒,除空白组、病毒组外,其他各组以相应药物及剂量灌胃,连续5 d,分离小鼠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LSA)检测方法,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中主要促炎因子和炎症抑制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小儿双金组与病毒组比较,小鼠血清中炎症抑制因子IL-2、干扰素-γ(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1);炎症促进因子TNF-α显著减少(P<0.01)。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可以明显增加抗炎因子IL-2、IFN-γ的含量,降低促炎因子TNF-α含量,提高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作者:吕旭潇;崔清华;何军;侯林;郝信东;田景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活血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采用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39例采用自拟活血养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31%,对照组88.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总体疗效好,对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作者:王相东;杨帆;方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宣肺健脾针法治疗痰湿壅滞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选取廉泉、天突、膻中、阴陵泉(双)、肺俞(双)、脾俞(双)针刺,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Orexi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宣肺健脾针法是治疗痰湿壅滞型OSAHS的有效方法,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食欲素A有关。
作者:李心沁;崔华峰;于晓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缓解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提高运动耐力等方面,综述了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作者:徐三彬;刘宗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淳于意,西汉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著名医家和医学教育家,《史记》专为其列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淳于意的“诊籍”25则,是我国医学史现存早、体例较为完备的医案。本文据《史记》和相关资料,将淳于意与齐派医学传承和其针灸学术思想从辨证论治、循经取穴、热证可灸、综合疗法和针灸禁忌方面加以探析。
作者:张永臣;贾红玲;韩涛;汤继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改变与气血辨证的内在关系。方法:108例患者采用气血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55例,气滞血瘀组53例,正常对照组50例为自愿体检者,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浆TXB2、6-K-PGF1α水平。结果:CRVO患者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及T/K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气虚血瘀组与气滞血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瘀血为CRVO患者致盲的首要因素,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作者:任大元;荣亮;卢丙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蟾毒灵在大鼠胃、肠以及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吸收机制,为蟾毒灵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在体灌流技术,研究蟾毒灵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蟾毒灵的浓度。结果:蟾毒灵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μg·mL-1)在胃灌流3 h均能较好地吸收,累积吸收率均为90%左右,且与药物的浓度无关;在小肠全肠段的吸收表现为一级动力学特征,三种浓度吸收速率常数分别0.017,0.017,0.019/cm·h-1;蟾毒灵在各肠段均能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模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0.024,0.027,0.022,0.021/cm·h-1。结论:蟾毒灵在胃、全肠道及全肠各段均能吸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模式,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作者:赵杰;胡乃合;战兵;林桂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张珍玉教授临床强调脾胃的重要作用,认为脾胃受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内因,主张不论外感、内伤疾病均不可忽视脾胃,在治疗疾病时配伍护中健脾之品,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于婉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湿温弥漫三焦证之慢性肾衰竭,脾肾衰败,气化不利,湿浊瘀血壅塞三焦是其基本病机,脾肾亏虚是诸脏虚损的核心,湿浊瘀血是病情演变的重要病理因素。遵吴鞠通宣清导浊法,常选用宣清导浊汤以救急。
作者:李一北;刘利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化疗时服用六君子汤,对照组单纯化疗。观察患者白细胞水平、感染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第3天、5天和7天白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无感染发生;治疗组功能状态(KPS)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理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方晓芬;鄢胜刚;卢文杰;徐世勤;陆伟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与奥氮平联合治疗中老年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老年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心理疏导及舍曲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与奥氮平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紧张素II(AngII)水平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CRP、SOD、AngII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浆CRP、AngII水平、HAMA评分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SOD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与奥氮平联合治疗中老年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理想。
作者:张敏;宋开兰;庞月玖;任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咳嗽的证候特点。方法:选取血清MP-IgM测定阳性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进行证候特征归纳分析。结果:风热犯肺证占35.00%,燥邪伤肺证占30.33%,痰热壅肺证占13.34%,肝火犯肺证占5.67%,风寒袭肺证占5.33%、痰湿蕴肺证占4.33%,肺阴亏虚证占3.67%,肺气亏虚证占3.33%。结论:小儿MP感染所致的咳嗽常见证型为风热犯肺证和燥邪伤肺,其次为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风寒袭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则较为少见。
作者:尹蔚萍;夏杰;杨若俊;苏艳;何平;唐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酒性热质寒,决定了酒伤发病规律为热者愈热,寒者愈寒,对于阴虚体质的人而言,饮酒过量易循经走表,可致五脏气逆,甚至扰乱神明;对于阳虚体质的人而言,则会生湿伤脾而病虚寒,重者则使五脏阳气衰竭,发为阳脱证。因此,饮酒当以和为度,纵饮伤身,百害无益。
作者:吴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内经图》是历代内炼养生理论与实践积淀的产物,也是传统医学养生学的精髓,属于中医药传统知识范畴。内炼养生至唐末五代得到系统的总结,其高级形式定型为内丹模式;大约同时期,表达内丹炼养进程及其要素之图式也初步成型,以烟罗子《内境图》为代表,此图成为《内经图》的原型图。南宋萧应叟创制的“形山图”奠定了《内经图》新意象的基础。《内经图》整合了宋元以来部分表达内丹三要素的内景意象图,在选择内景意象契合自然之道方面也有所创新。
作者:何振中;王体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