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蔚萍;夏杰;杨若俊;苏艳;何平;唐彦
目的:建立八味舒脉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药味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可鉴别出制剂中的丹参、当归、川牛膝,鉴别特征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在0.2128~1.70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 1.7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准确,能较好地控制八味舒脉胶囊的质量。
作者:耿子凯;吕婧;林桂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小鼠随机分空白组、病毒组、双黄连组、小儿双金大、中、小剂量组,给予接种RSV病毒,除空白组、病毒组外,其他各组以相应药物及剂量灌胃,连续5 d,分离小鼠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LSA)检测方法,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中主要促炎因子和炎症抑制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小儿双金组与病毒组比较,小鼠血清中炎症抑制因子IL-2、干扰素-γ(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1);炎症促进因子TNF-α显著减少(P<0.01)。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可以明显增加抗炎因子IL-2、IFN-γ的含量,降低促炎因子TNF-α含量,提高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作者:吕旭潇;崔清华;何军;侯林;郝信东;田景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酒性热质寒,决定了酒伤发病规律为热者愈热,寒者愈寒,对于阴虚体质的人而言,饮酒过量易循经走表,可致五脏气逆,甚至扰乱神明;对于阳虚体质的人而言,则会生湿伤脾而病虚寒,重者则使五脏阳气衰竭,发为阳脱证。因此,饮酒当以和为度,纵饮伤身,百害无益。
作者:吴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鼠灌服芎汤活血有效部位后,有效成分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大鼠灌服活血有效部位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样,采用HPLC法测定血样中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建立药物代谢曲线。结果:阿魏酸在0.6132~81.7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均大于8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37.8400±8.4090)min、Cmax(59.4200±17.9400)μg·mL-1、AUC0-t(4815.7100±57.3400)μg·mL-1·min-1。结论:本试验建立了芎汤活血有效部位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在大鼠血浆中的HPLC测定方法,可用于大鼠血浆中阿魏酸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孝霞;郭小藤;容蓉;杨勇;赵睁睁;曹洪杰;蒋海强;巩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对影响丹参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种质、产地、栽培措施、环境、生长发育、采收加工)及其人工调控措施进行了系统概括,以期为稳定和提高丹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尉广飞;李翠;李佳;张永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纳米雄黄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转移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不同浓度纳米雄黄溶液干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迁移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阿霉素组比较,各纳米雄黄组迁移值均大于阿霉素组(P<0.05或P<0.01);且随纳米雄黄浓度升高,迁移值减小。纳米雄黄低、中、高剂量组及阿霉素组的侵袭抑制率分别为9.36%、19.93%、25.02%、38.44%。结论:纳米雄黄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侵袭,具有抗乳腺癌转移作用。
作者:李秀荣;李慧杰;许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淳于意,西汉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著名医家和医学教育家,《史记》专为其列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淳于意的“诊籍”25则,是我国医学史现存早、体例较为完备的医案。本文据《史记》和相关资料,将淳于意与齐派医学传承和其针灸学术思想从辨证论治、循经取穴、热证可灸、综合疗法和针灸禁忌方面加以探析。
作者:张永臣;贾红玲;韩涛;汤继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高分辨率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正天丸组和模型组大鼠尿样进行代谢谱检测。原始数据采用Micromass Markerlynx用归一化的方法进行处理,输出后利用SIMCA-P+软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通过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正天丸组与模型组样本点完全分离,且各组内样品点分别具有一定的聚类作用。结论:建立了基于大鼠尿液的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初步认为调节5-羟吲哚乙酸(5-HIAA)和棕榈酰乙醇胺(PEA)含量水平是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代谢机制。
作者:李慧;吴艳华;陈宝田;刘莉;刘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缓解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提高运动耐力等方面,综述了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作者:徐三彬;刘宗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宣肺健脾针法治疗痰湿壅滞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选取廉泉、天突、膻中、阴陵泉(双)、肺俞(双)、脾俞(双)针刺,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Orexi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宣肺健脾针法是治疗痰湿壅滞型OSAHS的有效方法,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食欲素A有关。
作者:李心沁;崔华峰;于晓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分析肾气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主要证候,阐明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的理论思想,以补阴益阳、化生肾气为治法,以补肾和脉方为基础方,辨明病因病机,合理进行方药配伍。
作者:郭金昊;刘益成;王静;季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分析外湿入侵、水液失调、内生湿邪等因素与小儿肺炎的关系,论述了湿邪与小儿肺炎的相关性,认为在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要合理应用祛湿方药,并通过相关文献论证祛湿法在小儿肺炎治疗上的可行性,为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开拓了思路。
作者:李瑞星;李燕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泰山白首乌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将72只老龄小鼠随机分为6组,泰山白首乌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及白首乌醇提液组、维生素E(VE)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另取12只青年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提液组以0.3 mL提取物灌胃,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VE阳性对照组以VE水溶液100 mg/kg灌胃。连续灌胃6周后,测定小鼠血清端粒酶(TE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自然衰老小鼠血清中TEL(除泰山白首乌水提液低剂量组外)、SOD、GSH-PX 活性均有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MDA含量(除泰山白首乌水提液低剂量组外)显著降低(P<0.01)。结论:泰山白首乌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减轻氧化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达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作者:宋祥云;徐凯勇;李自发;徐凌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对长期以来著录不一的《乾坤生意》和《乾坤生意秘韫》进行了考察研究,证实二者是两种不同书籍,《乾坤生意秘韫》是《乾坤生意》之续集,《乾坤生意秘韫》并未佚失。
作者:于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两种常用测定罗勒多糖的方法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采用多功能酶标仪,考察比较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得罗勒多糖含量为8.04%,蒽酮-硫酸法测得罗勒多糖含量为7.99%。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含量为67.22%。结论:苯酚-硫酸法测定罗勒多糖含量操作简便,稳定可靠。
作者:孙林芳;冯兵;朱亚珍;贺嵩敏;郑广娟;吴燕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张珍玉教授临床强调脾胃的重要作用,认为脾胃受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内因,主张不论外感、内伤疾病均不可忽视脾胃,在治疗疾病时配伍护中健脾之品,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于婉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认为大数据与中医药学信息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包括全体数据与整体观念、混杂性与模糊性、相关性与关系论。而且,大数据预测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一脉相承。
作者:吴俊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查阅近10年的现代文献,对中药抗病毒直接抑制作用和间接抑制作用两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高荣;闫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活血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采用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39例采用自拟活血养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31%,对照组88.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总体疗效好,对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作者:王相东;杨帆;方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首位,并且仍以一定的速度递增。化疗是临床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由于化疗对机体影响较大,尤其是连续多次的化疗,使患者难以完成整个化疗全程,中途放弃,错过了佳治疗时机。庞德湘教授是浙江省省级名中医,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和经验,庞老师将气血津液理论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中,疗效显著,今总结一二,以飨同道。
作者:胡正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