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毒通络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2例

李艳;时建华;吴晓平;冯艳敏;陈宇;许琛;张淋淋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磷酸肌酸激酶, C反应蛋白, 解毒通络法
摘要:目的:观察解毒通络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陷胸汤加味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血脂、磷酸肌酸激酶(CPK)、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PK酶峰时间、酶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CRP水平均有降低,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在胸痛症状的改善、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血脂水平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安全性良好.结论:解毒通络法不仅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而且可明显降低CRP,降低其促炎效应.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医门棒喝初集》温病学思想初探

    探讨章楠《医门棒喝初集》中的温病学思想,指出其学术渊源于叶桂等名家,认为温病与伤寒有别,必须严格区分;对温病的病因与发病倡导外感与伏邪理论,尤重伏邪说;温病宜分为五大类诊治,诊治过程中应注重体质因素.

    作者:许冠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中医药信息的特点,探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诊断、中医证候、中药复方等研究中的应用,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的获取研究,带动了中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是加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9篇.

    作者:张吉英;马金刚;曹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5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名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及甲硝唑口颊片,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胃败毒汤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西医组78.57%,且治愈时间比西医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疗效显著,缩短了疗程.

    作者:章蕾;方旭;傅新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经方探析肉桂的配伍意义

    肉桂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具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通经之功,是经方论治的常用药,配伍形式多样,作用迥异.通过对经方中肉桂性能作用的梳理,总结其在方中的配伍特点和作用为:温补下元,纳气平喘;摄纳浮阳,引火归原;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破阴回阳,和阳通滞;行血和营,佐制寒凉;补肾壮阳,温经散寒;温肾暖脾,温中上泻;补火助阳,交通心肾,;温通心脉,回阳救逆;甘温补中,益气养血.

    作者:孙响波;于妮娜;刘轶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解毒通络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2例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陷胸汤加味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血脂、磷酸肌酸激酶(CPK)、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PK酶峰时间、酶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CRP水平均有降低,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在胸痛症状的改善、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血脂水平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安全性良好.结论:解毒通络法不仅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而且可明显降低CRP,降低其促炎效应.

    作者:李艳;时建华;吴晓平;冯艳敏;陈宇;许琛;张淋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四时五脏脉浅析

    遵《内经》之旨,论述了五脏本脉和四时五脏脉的含义,指出研究与四时相应的五脏脉象,对研究脉诊的产生机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京民;滕晶;刘继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豆科利水药物药性规律研究

    从《中华本草》筛选出具有利水功效的豆科药物(豆科利水药物)共计74味,将所选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分别录入Excel中建立数据集,分析归纳各项统计数据,以探析豆科利水药物的药性规律.结果:豆科利水药物主归脾胃经,无毒者占大部分,可入食者多,主要高频功效为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止痛、止咳平喘等,以治疗气虚水肿、疮痈肿毒、淋证、咳喘痰多、脘腹胀痛等为主.

    作者:史雪;董利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症状证型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症状、证型特点及规律.方法:观察110例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的症状特点,采用症状积分法定证型,再用x2检验对本病不同分期的症状、证型进行分析.结果:在高血压性肾损害不同分期中,症状有差异的是气短乏力、泡沫尿、脉络瘀阻、舌质紫暗(P<0.01),目赤口干、便结溲黄(P<0.05);证型上存在差异的是:脾肾气虚证、热邪内阻证(P<0.05),瘀血内停证(P<0.01).结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基础病机,热、瘀与本病的进展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杨晓萍;唐岚;张琪琳;张舒;唐蓉珠;徐晖;哈明昊;丁立人;闻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泄泻食疗源流考

    泄泻食疗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泄泻食疗的起步阶段;魏晋隋唐时期,泄泻食疗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宋至金元时期泄泻的食疗更加详尽,已有大量的泄泻食疗方药记载;至明清时期,泄泻食疗已趋于完善.

    作者:姜德友;陈建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化学成分的微生物转化研究概述

    分析了近年来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微生物转化机制、转化途径和各类化学成分的转化实例,认为中药化学成分经微生物转化后起到了结构修饰的作用,可提高药效成分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同时产生了重要的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参考文献32篇.

    作者:朱立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不同配伍的镇痛作用比较

    目的:研究蟾酥中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和蟾毒灵三种成分配伍后的镇痛效果,以筛选出三种成分的佳配伍方式.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研究.结果:蟾毒灵的镇痛作用强,其次是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作用弱;脂蟾毒配基用量较大时,与华蟾酥毒基配伍表现为相互的抑制作用,用量较小时则为协同作用;脂蟾毒配基与蟾毒灵配伍表现为相互的抑制作用;华蟾酥毒基与蟾毒灵配伍主要表现为蟾毒灵的镇痛作用;三者共同配伍时,未表现出相互间的协同或抑制作用.结论:欲发挥三种成分的镇痛作用,应该单独使用,或者华蟾酥毒基与蟾毒灵混合使用,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作者:张津萌;吴世福;盛华刚;张超;林桂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指出中医药在改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治疗常见并发症、配合西医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参考文献40篇.

    作者:辛丽丽;龚婕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G蛋白含量的影响,初步揭示耳缘静脉放血的中枢镇痛调控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耳缘静脉放血组、模型组和空白组.采用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家兔模型,分别在第1天、第4天、第7天造模30 min后耳缘静脉放血.免疫组化法观察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耳缘静脉放血组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缘静脉放血可明显降低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参与镇痛效应.

    作者:杨佃会;阚俊祯;马祖彬;韩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研究进展

    检索近10年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文献,对所获文献的研究方法、具体操作及结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主要分为头针、舌针及辨证针刺,临床中多将此三种治法结合应用.其临床研究方法、评价标准及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参考文献43篇.

    作者:刘雅儒;葛宝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温针灸关元、足三里对老年人血清SOD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温针灸关元穴、足三里穴对老年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索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选取60岁以上相对健康的老年人30例,每天温针灸1次,每次治疗40 min,取穴关元、足三里,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析治疗前后SOD的变化以及变化幅度与机体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治疗4周后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而且提高的幅度与温针灸前SOD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相关性(相关系数r=-0.7912>r0.001(28),P<0.001).结论:温针灸关元、足三里可提高老年人血清SOD水平,SOD提高水平与机体功能状态密切相关,针刺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作者:李艳梅;陈少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细胞凋亡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共7d),模型组和干预组再各分成3个亚组:缺血30 min组、再灌注6h组及再灌注24h组.用HE染色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耳蜗各部位的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耳FasL的表达,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内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内耳罕见凋亡细胞,FasL为弱阳性表达;模型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L为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L为阳性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asL参与了耳蜗IRI后的细胞凋亡,丹参可能通过抑制FasL蛋白的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而对IRI后的耳蜗起保护作用.

    作者:许险艳;林迳苍;李德水;丁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灸法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概述

    查阅近10年灸法在脊髓损伤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文献,综述了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热敏灸、艾条灸、艾柱灸、隔物灸等各种灸法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及疗效.参考文献20篇.

    作者:马睿杰;肖婷;孙连珠;朱城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益肺清脑汤对AD模型大鼠记忆力及脑组织AchE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肺清脑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复制AD模型大鼠,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进行AchE活性检测.结果:益肺清脑汤可有效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AchE活性,其效果优于哈伯因,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益肺清脑汤可通过降低AchE活性,改善胆碱能神经元功能,从而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从实验角度证实了从肺论治AD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谢文松;魏录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中医微观辨证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内镜下中医微观辨证规律.方法:通过观察129例消化性溃疡传统辨证分型、内镜下黏膜大体特征、畸田隆夫分期,总结内镜下中医证候规律.结果:传统中医证型与畸田隆夫分期无关,内镜下黏膜特征同传统辨证结果密切相关.结论:微观辨证与传统辨证具有一致性,可以作为四诊的补充.

    作者:曹志群;宋贵发;陈雯雯;张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法征验录》对舌诊理论的发挥

    《医法征验录》是清代专论脉舌诊法的著作,原为李文庭所著,后由王名声补注,书中下卷77幅舌图中有63幅引自清·张登所著《伤寒舌鉴》,每幅图后的论述既有张登《伤寒舌鉴》的内容,又有李文庭、王名声的补充,李文庭的添笔荟萃大成,王名声的补注既有批判又有继承,体现了医家争鸣,故从张登初稿、文庭添笔、名声补注三个方面对《医法征验录》舌诊理论进行了探讨.

    作者:姚玉婷;严道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