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彤
通过对《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的文献研究和探讨,就“神精间病”病机学说,从心肾不交、形神观、阴阳观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认为“神精间病”病机学说对指导虚劳病、神志病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于惠青;于俊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蛋白质组学从不同层次的“整体”蛋白质活动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机体和细胞代谢等过程,从而获得对这些过程的全面认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路与中医证候四诊合参的判定思路和中药方剂多靶点的整体调节方式一致,这成为构建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桥梁。
作者:徐静雯;李运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确定防风通圣丸中麻黄药材的适宜提取溶剂及其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制备麻黄水煎、醇提样品和不同提取工艺的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elchrom-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乙腈(95∶5),检测波长207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为25℃,以盐酸麻黄碱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测定各样品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并计算提取率,确定麻黄的适宜提取溶剂及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麻黄水煎和乙醇提取样品中的提取率分别为62.8%和67.8%;盐酸麻黄碱的提取率随提取挥发油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以8h为高。结论:采用水煎法提取盐酸麻黄碱,提取挥发油时间若不超过8 h,盐酸麻黄碱是稳定的。
作者:王正平;高燕;赵渤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保元养心汤加味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180例冠脉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西药加保元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防治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和冠脉狭窄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养心汤加味具有减少冠脉术后再次狭窄的作用。
作者:闫西鹏;卢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类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搜集瓜蒌薤白类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运用RevMan 5.2.6软件完成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倒漏斗图分析等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合格研究,均存在较高的方法学偏倚风险,Meta-分析显示瓜蒌薤白类方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合并效应量RR=1.24,95%CI[1.18,1.31],改善心电图表现方面合并效应量RR=1.29,95%CI[1.19,1.39],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倒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对称。结论:瓜蒌薤白类方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较高,尚需要开展样本量充足、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作者:庄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髋、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再给予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8 d,使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评定系统比较患者髋、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参数。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足跟着地时髋、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值,髋关节的屈伸角度大值和膝关节支撑相和摆动相关节的屈曲角度大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步态运动,提高步行功能。
作者:李旗;田福玲;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眠安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眠安方,对照组采用氯硝西泮片,疗程为28 d,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量表)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2.1%,对照组87.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治疗组97.57%,对照组81.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半月后,两组不良反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眠安方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氯硝西泮具有类似疗效,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静;杨文明;陈幸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优选丹参药材可溶性蛋白质的佳提取工艺,为探讨丹参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丹参药材蛋白质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以丹参药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指标,考察料液比、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对可溶性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丹参药材蛋白质的佳提取工艺。结果:建立了丹参药材蛋白质的佳提取工艺:药材粉末中加入30倍量pH值为10的蒸馏水,在60℃条件下超声提取50 min。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能正确反映丹参药材中的蛋白质含量。
作者:刘杨;包华音;李巧玉;张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总结徐小圃、徐仲才治疗咳喘病经验,认为咳喘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临证除用开肺、宣肺、清肺及化痰诸法,尤其擅用以附子为主药的温肾扶阳法。
作者:陆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在原理以及各自系统的研究特征上具有高度统一性,使得微生态学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新切入点。从中医证候学、中医临床应用和中药作用等方面概述了微生态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曹云飞;李慧芬;崔伟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 HPLC 法测定蟾酥透皮贴剂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5μm,20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6 nm。结果:华蟾酥毒基在0.2632~1.5792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1.19%(n=6);脂蟾毒配基在0.3208~1.9248μg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09%,RSD=1.06%(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蟾酥透皮贴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史磊;李峰;林桂涛;郭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醒脑益智胶囊对小鼠学习记忆获得、巩固、再现障碍模型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醒脑益智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79.2,89.6,44.8 mg/kg)及石杉碱甲(0.05 mg/kg),用药组灌胃给药,日2次,连续15 d。分别采用东莨菪碱(5 mg/kg)、亚硝酸钠(120 mg/kg)及40%乙醇(10 mg/kg)复制小鼠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障碍模型,跳台法和避暗法研究醒脑益智胶囊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东莨菪碱模型、乙醇模型中醒脑益智胶囊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5 min内的错误次数,显著延长潜伏期(P<0.05或P<0.01);亚硝酸钠模型中,醒脑益智胶囊中、高剂量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小鼠潜伏期,减少5 min内错误次数(P<0.05或P<0.01)。结论:醒脑益智胶囊能改善学习记忆获得、促进记忆巩固、利于记忆再现,具有很好的益智作用。
作者:马山;侯林;李慧芬;张晓平;田景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马钱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78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加马钱子组)和对照组(常规中药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马钱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8%和56.41%。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钱子入伍补肾活血中药能显著提高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缓解率和治愈率。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命门穴对大鼠极限运动时的运动耐力及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骨骼肌及心肌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关元组、逆灸命门组、逆灸关元力竭组、逆灸命门力竭组,分别干预20 d后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并检测相应的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力竭组钠-钾-ATP酶活性明显降低,NOS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而逆灸关元、命门对酶活性影响不大(P>0.05)。与力竭组比较,逆灸关元、命门均可使力竭大鼠游泳时间延长,钠-钾-ATP酶活性增高(P<0.05,P<0.01);逆灸命门还使其 NOS活性明显降低且与逆灸关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逆灸命门、关元穴均能提高极限运动大鼠的运动耐力,延长其游泳力竭时间,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NOS、激发钠-钾-ATP酶的活性有关。
作者:罗丽;李晓泓;孙志芳;莫捷;朱世鹏;丁娜;章庆庆;王洋;张露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针对学界多认为《伤寒杂病论》理论主要源自医经论著及《伊尹汤液》的观点进行了逻辑辨析,提出该书继承与发挥了先前医经家和经方家的论著学说,学术理论主要源自以《内经》为代表的医经论著,药物理论主要源自《神农本草经》等著作而非《伊尹汤液》。
作者:方春平;刘步平;朱章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晋隋唐时期针灸补肾法的应用特点。方法:查阅晋隋唐时期主要医学文献,对其中有关针灸补肾的资料,如辨证选穴、腧穴配伍、刺灸法等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结果:此时期针灸补肾的穴位仍以单穴为主,但多穴处方开始大量出现,并已出现具体穴位名。医家仍主张“针主泻而灸主补”的观点,阴虚内热者多用针刺法,阳虚里寒者则用灸法。结论:晋隋唐时期是针灸补肾逐步发展的时期,推动着针灸补肾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者:邴长建;周胜红;周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收集心肌梗死临床试验报告的终点指标,分析终点指标在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PubMed数据库有关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文献信息填写中文、英文文献调查表;借助频数分布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分别从文献概况、研究年份、使用频率、主次分布、观察时段、组合规律六个方面统计终点指标的选择和使用情况。结果:筛选文献156篇,收集心肌梗死的临床终点指标36种;包含终点评价的心肌梗死国内研究报告逐年增多;常使用的终点指标依次为再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脑卒中等;出现频率高的终点指标组合为“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结论:再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发作等是心肌梗死疗效评价常选用的终点指标,临床研究终点指标的使用有待规范。
作者:赵晨;戴国华;龙凤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运气学说外延及大运气司天学说的论述,借鉴竺可桢所制之“气候环境史”,陆九芝所提出的“运气司天学说”,指出运气学说不能单纯局限于六十甲子计算法,易水学派、温病学派等医学思想、模式的形成与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亦相关。
作者:吴昊天;陈广坤;张保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总结了《金匮要略》中关于四水的症状及治疗用方。对四水重新整理与分析,发现四水治疗方剂大体可以分为以防己黄芪汤与越婢汤为代表方剂的两类,体现出从肺论治及从脾论治两大治疗体系。通过分析水气病篇所用方剂,认为水肿病治疗是以利小便为基本法则。重新定义了“发汗”在水肿病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朱丽颖;贾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汤对痰气郁结型矽肺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矽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药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汤,疗程3个月。采用肺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呼吸功能,中医证候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52.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痰汤可有效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
作者:李春红;王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