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伟;田景振;杨振宁;张成博
目的:观察平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平颤汤治疗。观察两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及Webster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UPDRS评分、Webster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73.3%,对照组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颤汤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UPDRS、Webster评分,缓解肌强直、震颤症状。
作者:夏毅;张莉;陆倩;张毅欣;陶家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制定花蕊石和煅花蕊石中重金属及砷盐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限度,有效控制该药的质量。方法:采用比色法和古蔡氏法分别测定花蕊石和煅花蕊石中重金属、砷盐含量。结果:测得不同产地的10批样品花蕊石和煅花蕊石含重金属少于2μg·g-1,含砷量少于0.5μg·g-1。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控制花蕊石和煅花蕊石的质量。
作者:李慧芬;张学兰;马艳妮;崔伟亮;曹云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分析了高血压体质的年龄构成,即肝郁体质为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的主导特征;虚性体质为老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的主导特征。详细剖析了年龄构成因素对高血压证候辨证的影响,认为气郁阳亢之标实是中青年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而脏腑亏损之本虚是老年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并认为基于年龄构成的高血压防治干预策略符合中医辨证思维观。
作者:张沁园;郭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叶铁线莲粗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蛋清诱导大鼠足跖肿胀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大叶铁线莲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大叶铁线莲提取物对大鼠足跖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醇提物P<0.01,水提物P<0.05),显著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P<0.05)。结论:大叶铁线莲水提物、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邢天天;李春磊;王义坤;郭秋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何耀近日完成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可明显增加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死亡风险,即使50岁以后开始戒烟,也可以降低吸烟者38%的烟草相关疾病死亡风险。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热病的概念、成因、主症、治疗原则、刺法禁忌、针具选择,偏枯与风痱的鉴别以及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等方面总结概括《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的学术思想,为热病的针灸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石佳;常小荣;刘密;葛君芸;刘未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醒脑益智胶囊对乙醇致小鼠记忆再现障碍模型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石杉碱甲),醒脑益智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灌胃40%乙醇复制小鼠记忆再现障碍模型,跳台试验和避暗试验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醒脑益智胶囊高剂量组能延长小鼠潜伏期,减少5 min内错误次数,提高SOD活力,降低MDA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益智胶囊有促进记忆和改善乙醇致小鼠记忆再现障碍的作用。
作者:侯林;张晓平;崔清华;田景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概括消渴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参考文献20篇。
作者:高珊;李瑞;田环环;曹昺焱;裴恩实;武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傅青主女科》不载脉诊内容,对此,从傅山所处时代的伦理风俗、傅山精于从复杂的症状中敏锐地抓住具有诊断意义的关键症状进行辨证、避免脉学难传的障碍从而便于世人学习和对照捡用等方面,尝试进行了解析。
作者:马传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道家文化背景下,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一段为例,通过对其中“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道无鬼神,独来独往”“愿闻其道……不知其谁”等用词、组句与道家文献的对比考释,以证《内经》受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内经》援引道家的概念、思想以发挥医理。
作者:臧守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治疗心房颤动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临床研究文献中治疗心房颤动的中药复方,应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算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中药复方119首,核心药物34味,药对配伍规则20条,药组配伍规则24条,其中炙甘草、麦冬、丹参、五味子、黄芪、当归等为常用核心药物,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炒酸枣仁-柏子仁、川芎-红花、麦冬-五味子-丹参-炙甘草等为常用配伍组合,苦参、延胡索、甘松为常用抗心律失常中药。结论:益气养阴、安神定志、活血化瘀和专病专药为治疗心房颤动的基本用药规律。
作者:鞠建庆;李运伦;杨雯晴;张世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药物数量、毒性的认识、防毒控毒方法等方面对不同历史时期有毒中药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发现有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秦汉两晋时期首次进行毒性分级,记载中毒解救方法、有毒中药应用原则,确立减毒防毒方法;唐宋金元时期“十八反”、“十九畏”广为流传;明清民国时期,有毒药物数量增加,涌现善用毒药医家;现代重视减毒控毒并进行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重视有毒中药管理,公布中药毒性药物品种。
作者:张艳;滕佳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溃结灌肠液及其主药地榆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set9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溃结灌肠液组、地榆组、生理盐水组、空白组4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制备成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溃结灌肠液组、地榆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予以溃结灌肠液、地榆煎剂、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set9水平及血清TNF-α含量。结果:溃结灌肠液组、地榆组set9水平及TNF-α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溃结灌肠液能下调set9水平,降低TNF-α含量,提示溃结灌肠液、地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机制和其参与表观遗传调控有关。
作者:张苏闽;刘轩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学科概况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建于1955年。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科总体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和设备条件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中居领先地位。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山东省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山东省中医药优势专科,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科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拓展病种科室。现任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山东名中医药专家王东梅教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对扁鹊、仓公医学贡献研究成果的分析,从病因学、辨证学、诊断学、治疗学、预防学方面对扁鹊仓公医学贡献进行论述。
作者:孙慧明;李成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活血舒心方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5例符合诊断标准按密封信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33例给予阿司匹林、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并给予基础疾病的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舒心方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定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结果:活血舒心方能降低血清高酶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SAS及SDS得分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活血舒心方是临床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有效方案。
作者:吴文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明确益气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益气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通心络胶囊及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气虚血瘀证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证候类型,气虚血瘀生风作为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作者:马丽虹;李可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冬青膏按摩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药物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和灸联合冬青膏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对照组7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冬青膏按摩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方红;陈芬;叶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系统相关因子、介质、受体等方面对补肾活血法调控急慢性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概述。参考文献20篇。
作者:陈思;王佩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的编制。方法:在系统的古今文献整理、大样本的临床回顾性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初选条目,综合运用离散趋势法、区分度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进行条目筛选,由保留条目组建诊断量表。结果:经条目筛选后,形成了包含3个维度、18个条目的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第2版)。结论:编制的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宏观诊断量表具有代表性、区分性及独立性等特点,是对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的有益探索。
作者:赵浩;李运伦;孔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