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瘀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4.6 mm×250 m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测得人参皂苷Rg1在0.9888~4.9440μg(r=1.0000,n=6)、人参皂苷Rb1在1.0280~5.1400μg(r=1.0000,n=6)、三七皂苷R1在0.2504~1.2520μg (r=1.0000,n=6)线性关系良好;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8%、97.04%、97.59%,RSD分别为0.91%、1.64%、1.42%。结论:本法准确,专属性强。
作者:宋杰;李俊;李伟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明确益气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益气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通心络胶囊及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气虚血瘀证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证候类型,气虚血瘀生风作为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作者:马丽虹;李可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处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3年期刊公开发表的治疗跟痛症的中药熏洗方,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收集方剂57首,共用药88味,累计用药频次为602次。其中用药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为透骨草、威灵仙、牛膝;祛风湿药使用频次为230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180次。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中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占重要地位。
作者:尹萌辰;莫文;马俊明;叶洁;童正一;许金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傅青主女科》不载脉诊内容,对此,从傅山所处时代的伦理风俗、傅山精于从复杂的症状中敏锐地抓住具有诊断意义的关键症状进行辨证、避免脉学难传的障碍从而便于世人学习和对照捡用等方面,尝试进行了解析。
作者:马传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医在德国的传播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针灸术和中药的传播为主,第二阶段主要以翻译介绍我国法医学、炼丹术以及本草学的著述为主,第三阶段主要以编译中医经典著作和教材为主。针灸术在德国传播历史久远且认可度较高,而中医基础理论的对外传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传播群体主要以德国学者、传教士为主,本国力量较为单薄。
作者:范延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斑块破裂、促进血管新生、修复受损内皮的角度,概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冠心病发病多个环节中的作用,并总结了在以上病理过程中中医药对MMP-9的调节作用。参考文献35篇。
作者:战丽丽;董占领;戴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病名分类、病因病机、证治三大方面对湿疹进行考证,总结历代医家对其病名以及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剖析了湿疹的辨证施治方法。
作者:姜德友;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药物数量、毒性的认识、防毒控毒方法等方面对不同历史时期有毒中药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发现有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秦汉两晋时期首次进行毒性分级,记载中毒解救方法、有毒中药应用原则,确立减毒防毒方法;唐宋金元时期“十八反”、“十九畏”广为流传;明清民国时期,有毒药物数量增加,涌现善用毒药医家;现代重视减毒控毒并进行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重视有毒中药管理,公布中药毒性药物品种。
作者:张艳;滕佳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山东产金银花主流品种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了系统文献回顾总结,对报道的全部化学成分进行了文献追溯标注。建国以来至2012年12月期间,共发现481种化学成分,包括381种挥发油类成分、19种有机酸类成分、14种黄酮类成分、6种三萜皂苷类成分、15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3种糖类成分、24种无机元素、19种氨基酸,381种挥发油类成分中,干花特有成分291种、鲜花特有成分50种、干花和鲜花共有成分40种。参考文献26篇。
作者:崔利锐;王鹏;李学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制定花蕊石和煅花蕊石中重金属及砷盐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限度,有效控制该药的质量。方法:采用比色法和古蔡氏法分别测定花蕊石和煅花蕊石中重金属、砷盐含量。结果:测得不同产地的10批样品花蕊石和煅花蕊石含重金属少于2μg·g-1,含砷量少于0.5μg·g-1。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控制花蕊石和煅花蕊石的质量。
作者:李慧芬;张学兰;马艳妮;崔伟亮;曹云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认为慢性肾脏疾病蛋白尿是虚实夹杂的病证,治疗需要虚实结合。重用莲须固涩精气,辅以金银花、黄芩、赤芍、牡丹皮、小蓟、栀子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药,补泻并施,标本兼顾。
作者:高林;王恒;孙响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分析了高血压体质的年龄构成,即肝郁体质为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的主导特征;虚性体质为老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的主导特征。详细剖析了年龄构成因素对高血压证候辨证的影响,认为气郁阳亢之标实是中青年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而脏腑亏损之本虚是老年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并认为基于年龄构成的高血压防治干预策略符合中医辨证思维观。
作者:张沁园;郭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和子宫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的量效关系。方法:将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粗针进针深,针刺时间长)、刺激量B组(细针进针浅,针刺时间短)。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模型制备后,针刺治疗20 min,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并测定大鼠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扭体次数及扭体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扭体次数及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1);刺激量B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GF2α含量、PGF2α/PGE2比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PGF2α含量、PGF2α/PGE2比值明显降低(P<0.01);刺激量 B 组 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 PGF2α/PGE2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刺激量与镇痛效应具有相关性。针刺可明显减轻大鼠的类痛经反应,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子宫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紊乱水平而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
作者:申松希;赵雅芳;张玲;张露芬;任晓暄;朱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提出人类抗病毒感染的“RNAi自限假说”:在反转录酶和整合酶介导下,部分侵染病毒的mRNA被人类或其他动物宿主随机反转录成cDNA分子,并整合进宿主基因组中,形成能够抑制同种病毒增殖的免疫RNA(imRNA)分子。 imRNA激活宿主的小RNA依赖性的防御机制,抑制病毒在宿主体内的繁殖扩增,使被感染宿主与侵染病毒之间达成一种“病毒持续低水平存在而宿主无明显病征”的潜伏感染状态。本研究进一步从“人类基因组中反转录酶基因和整合酶基因类似功能序列的存在性”、“人类基因组中病毒基因组片段的存在性”,以及“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三方面,初步论证假说的科学性,并简述假说在“病毒病流行趋势预测”方面的应用。上述假说与中医理论精神交融,应用中药干预病毒与宿主的互作程序,促使二者建立和谐共处的潜伏感染状态,而非直接抑杀病毒,应是研发抗病毒中药新药的新思路。
作者:王厚伟;田景振;杨振宁;张成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活血舒心方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5例符合诊断标准按密封信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33例给予阿司匹林、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并给予基础疾病的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舒心方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定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结果:活血舒心方能降低血清高酶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SAS及SDS得分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活血舒心方是临床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有效方案。
作者:吴文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道家文化背景下,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一段为例,通过对其中“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道无鬼神,独来独往”“愿闻其道……不知其谁”等用词、组句与道家文献的对比考释,以证《内经》受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内经》援引道家的概念、思想以发挥医理。
作者:臧守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研究补气生血方药不同提取液含药血清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并对给药剂量、取血时间对指纹图谱峰形峰位的影响进行研究,在相同的梯度洗脱条件下,获得酶解提取(EE)、半仿生提取(SBE)、水提取(WE)、醇提(AE)含药血清的指纹图谱,比较其特征峰峰位、峰面积、相似度、重叠率。结果:EE液含药血清指纹图谱的12个特征峰中,有6个峰在2 h大,4个峰在1.0 h大。给药剂量增加,对应峰面积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提取液含药血清指纹图谱中,EE液特征峰多,总峰面积大。结论:补气生血方药含药血清指纹图谱证实EE液所含成分多,吸收好。
作者:朱继军;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何耀近日完成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可明显增加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死亡风险,即使50岁以后开始戒烟,也可以降低吸烟者38%的烟草相关疾病死亡风险。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系统相关因子、介质、受体等方面对补肾活血法调控急慢性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概述。参考文献20篇。
作者:陈思;王佩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紫背水竹叶根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扩大和寻找新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对紫背水竹叶根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紫背水竹叶根中除有梯纹导管外,还有类字母形导管;其乙醇提取液试验、水提取液试验、石油醚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皂苷、酚类、有机酸、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结论:紫背水竹叶有效成分丰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田易玲;赵健;闫滨;徐凌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