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内经》诠释--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为例

臧守虎

关键词:道家, 文化, 内经, 诠释
摘要:在道家文化背景下,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一段为例,通过对其中“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道无鬼神,独来独往”“愿闻其道……不知其谁”等用词、组句与道家文献的对比考释,以证《内经》受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内经》援引道家的概念、思想以发挥医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性腰痛患者MRI影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性腰痛中医证型与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对70例腰椎间盘性腰痛患者进行分型并进行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各证型的MRI表现特点。结果:腰椎间盘性腰痛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旁中央型突出,风寒湿滞型为中央型突出,湿热痰滞型常为外侧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常为椎间盘膨出。结论:腰椎间盘性腰痛的中医证型和MRI表现具有相关性。

    作者:甘伟;艾阳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紫背水竹叶根生药学初步研究

    目的:对紫背水竹叶根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扩大和寻找新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对紫背水竹叶根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紫背水竹叶根中除有梯纹导管外,还有类字母形导管;其乙醇提取液试验、水提取液试验、石油醚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皂苷、酚类、有机酸、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结论:紫背水竹叶有效成分丰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田易玲;赵健;闫滨;徐凌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傅青主女科》不载脉诊的原因探析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傅青主女科》不载脉诊内容,对此,从傅山所处时代的伦理风俗、傅山精于从复杂的症状中敏锐地抓住具有诊断意义的关键症状进行辨证、避免脉学难传的障碍从而便于世人学习和对照捡用等方面,尝试进行了解析。

    作者:马传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51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体质研究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选择151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研究其体质类型分布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体质主要为气虚质(39.7%)和痰湿质(24.5%);男性患者以气虚质(37.4%)和痰湿质(28.3%)为常见,而女性患者以气虚质(44.2%)为主;小于60岁的患者以痰湿质为主,60~70岁患者以阴虚质和气虚质为主,70岁以上患者以气虚质为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体质主要为气虚质和痰湿质,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体质特点不同。

    作者:寻伟娜;刘新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疼痛反应、子宫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和子宫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的量效关系。方法:将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粗针进针深,针刺时间长)、刺激量B组(细针进针浅,针刺时间短)。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模型制备后,针刺治疗20 min,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并测定大鼠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扭体次数及扭体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扭体次数及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1);刺激量B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GF2α含量、PGF2α/PGE2比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PGF2α含量、PGF2α/PGE2比值明显降低(P<0.01);刺激量 B 组 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 PGF2α/PGE2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刺激量与镇痛效应具有相关性。针刺可明显减轻大鼠的类痛经反应,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子宫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紊乱水平而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

    作者:申松希;赵雅芳;张玲;张露芬;任晓暄;朱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编制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的编制。方法:在系统的古今文献整理、大样本的临床回顾性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初选条目,综合运用离散趋势法、区分度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进行条目筛选,由保留条目组建诊断量表。结果:经条目筛选后,形成了包含3个维度、18个条目的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第2版)。结论:编制的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宏观诊断量表具有代表性、区分性及独立性等特点,是对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的有益探索。

    作者:赵浩;李运伦;孔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处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3年期刊公开发表的治疗跟痛症的中药熏洗方,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收集方剂57首,共用药88味,累计用药频次为602次。其中用药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为透骨草、威灵仙、牛膝;祛风湿药使用频次为230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180次。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中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占重要地位。

    作者:尹萌辰;莫文;马俊明;叶洁;童正一;许金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发布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编写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日前在山东省济南市发布。新版《指南》首次强调,帕金森病应早诊断早治疗,不要等到生活质量下降的时候才开始治疗,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长期管理,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心衰后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AngⅡ+缬沙坦组、AngⅡ+含药血清组;分别用塞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和细胞活力;酶联免疫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细胞活力、LDH、SDH活性及MMP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AngⅡ+含药血清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细胞活力、LDH、SDH活性及MMP显著降低(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能通过抑制肥大心肌细胞LDH、SDH活性及MMP的病理性升高起到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作者:徐厚谦;孙艳;孙樱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有毒中药应用沿革

    从药物数量、毒性的认识、防毒控毒方法等方面对不同历史时期有毒中药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发现有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秦汉两晋时期首次进行毒性分级,记载中毒解救方法、有毒中药应用原则,确立减毒防毒方法;唐宋金元时期“十八反”、“十九畏”广为流传;明清民国时期,有毒药物数量增加,涌现善用毒药医家;现代重视减毒控毒并进行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重视有毒中药管理,公布中药毒性药物品种。

    作者:张艳;滕佳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湿疹病名、证治源流考

    从病名分类、病因病机、证治三大方面对湿疹进行考证,总结历代医家对其病名以及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剖析了湿疹的辨证施治方法。

    作者:姜德友;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心房颤动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探索治疗心房颤动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临床研究文献中治疗心房颤动的中药复方,应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算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中药复方119首,核心药物34味,药对配伍规则20条,药组配伍规则24条,其中炙甘草、麦冬、丹参、五味子、黄芪、当归等为常用核心药物,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炒酸枣仁-柏子仁、川芎-红花、麦冬-五味子-丹参-炙甘草等为常用配伍组合,苦参、延胡索、甘松为常用抗心律失常中药。结论:益气养阴、安神定志、活血化瘀和专病专药为治疗心房颤动的基本用药规律。

    作者:鞠建庆;李运伦;杨雯晴;张世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50岁以后戒烟不晚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何耀近日完成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可明显增加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死亡风险,即使50岁以后开始戒烟,也可以降低吸烟者38%的烟草相关疾病死亡风险。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学取象比类思维浅议

    从中医哲学基础、藏象理论、证候治法、中药理论等方面对“取象比类”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作者:贾海龙;孙莹莹;薛一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妇科学

    1学科概况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建于1955年。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科总体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和设备条件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中居领先地位。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山东省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山东省中医药优势专科,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科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拓展病种科室。现任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山东名中医药专家王东梅教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类抗病毒感染的“RNAi自限假说”及其初步论证

    提出人类抗病毒感染的“RNAi自限假说”:在反转录酶和整合酶介导下,部分侵染病毒的mRNA被人类或其他动物宿主随机反转录成cDNA分子,并整合进宿主基因组中,形成能够抑制同种病毒增殖的免疫RNA(imRNA)分子。 imRNA激活宿主的小RNA依赖性的防御机制,抑制病毒在宿主体内的繁殖扩增,使被感染宿主与侵染病毒之间达成一种“病毒持续低水平存在而宿主无明显病征”的潜伏感染状态。本研究进一步从“人类基因组中反转录酶基因和整合酶基因类似功能序列的存在性”、“人类基因组中病毒基因组片段的存在性”,以及“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三方面,初步论证假说的科学性,并简述假说在“病毒病流行趋势预测”方面的应用。上述假说与中医理论精神交融,应用中药干预病毒与宿主的互作程序,促使二者建立和谐共处的潜伏感染状态,而非直接抑杀病毒,应是研发抗病毒中药新药的新思路。

    作者:王厚伟;田景振;杨振宁;张成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内经》诠释--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为例

    在道家文化背景下,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一段为例,通过对其中“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道无鬼神,独来独往”“愿闻其道……不知其谁”等用词、组句与道家文献的对比考释,以证《内经》受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内经》援引道家的概念、思想以发挥医理。

    作者:臧守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消渴研究进展

    通过概括消渴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参考文献20篇。

    作者:高珊;李瑞;田环环;曹昺焱;裴恩实;武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

    目的:明确益气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益气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通心络胶囊及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气虚血瘀证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证候类型,气虚血瘀生风作为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作者:马丽虹;李可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补肾方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性激素受体表达强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方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性激素受体表达强度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60例,男女各半,给予补肾方药治疗4周,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β)和雄激素受体(AR)的荧光强度。结果:经补肾方干预后肾气亏虚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ER-β和AR的表达强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回升(男性P<0.01,女性P<0.05)。结论:补肾方可以显著提高性激素受体表达强度,从而有效介导性激素生理效应的正常发挥,以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

    作者:于杰;张磊;郭伟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