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保强;姜蓉;范良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芎汤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给SD大鼠灌服芎劳汤超临界萃取部位(SFE)和大孔树脂分离得到的20%、40%乙醇洗脱部位(EE20、EE40部位),获得各部位含药血清,设置含药血清组、提取物组、顺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于人肝癌细胞BEL-7402,用MTT法测定各组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活力的影响.结果:芎劳汤EE20含药血清在低浓度时抑制作用明显,并随着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减弱;EE40部位含药血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对癌细胞增殖作用也越来越强,SFE部位含药血清对细胞无显著性作用;提取物对细胞的作用趋势与含药血清基本一致,但含药血清作用强于提取物.结论:芎劳汤EE20有效部位在低浓度时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其抗肿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郭小藤;赵睁睁;容蓉;杨勇;胡金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重症肌无力(MG)常见中医证候特征,分析MG中医基本病机.方法:纳入MG住院和门诊患者866例,使用频数、聚类、链接图等数理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分析MG患者常见中医证候特征.结果:研究病例中出现症状共计78个,症状出现频次总计10 070次,而常见症状体征(出现频次45以上)为48个,累计出现频次为9 509次,将总库所有出现症状进行链接图分析,找出MG患者核心症状,对MG患者的症状体征资料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分析认为MG基本病机以脾胃虚损为主,脾胃虚损可进一步累及他脏,他脏病变也可加重脾胃虚损.结论:MG基本病机为脾胃虚损,且五脏相关.
作者:曹敏;刘凌云;陈新林;刘凤斌;佘世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提高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的辨治疗效,完善疗效评价系统.方法:选择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ARCO分期,将Ⅰ、Ⅱ期各60例定为早期,共120例.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口服活血健骨片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筋脉瘀滞证、热毒蕴结证、肝肾亏虚证)口服汤剂治疗.Ⅱ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两组均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术,术后1周开始服药,对照组口服活血健骨片,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筋脉瘀滞证、热毒蕴结证、肝肾亏虚证)口服汤剂.所有患者每三个月复查X线片,分别于治疗后0.5年、1年、1.5年、2年随诊复查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每年行MR检查1次.治疗后1年随访.结果:临床症状、体征、X线表现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与分期的关系,治疗越早,临床疗效越明显,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MRI治疗前后比较发现,在减少股骨头坏死范围(股骨头坏死指数及股骨头坏死面程度)方面,Ⅰ期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减轻骨内压、改善骨内循环、促进股骨头修复方面(线样征、骨髓水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积液分级评价,治疗组分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ANFH不同分期疗效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本病治疗越早,疗效越好;早期(Ⅰ、Ⅱ期)SANFH采用活血通脉汤加减辨证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采用单一的药物治疗;MR在早期SANFH的疗效评价中优势明显.
作者:毕荣修;陈煜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明确养阴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阴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养阴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效,且其Meta-分析统计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阴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阴虚血瘀生风作为其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作者:马丽虹;李可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理基础为糖尿病合并血管及神经病变,造成局部微循环障碍,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机械性损伤并发感染、溃疡,甚至坏疽.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足以内科基础治疗及局部清创为主,中药足浴作为一种辅助外治法,临床疗效确切,发挥了中医的临床特色与优势.但是,临床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检索分析了2003~2013年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相关临床文献,对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思考.
作者:于杰;孙忠人;杨云松;李洪玲;郭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索瓜蒌薤白半夏汤调节血脂及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构建冠心病痰浊壅塞证大鼠模型,经瓜蒌薤白半夏汤干预后,检测大鼠心电图、血脂、心肌酶五项及心肌梗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呈现典型心肌严重缺血样表现,中药高、低剂量组对心肌缺血具有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HDL、LDL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对TC、TG、LDL水平均有降低作用(P<0.01),同时升高HDL(P<0.01).中药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心肌酶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梗死率显著升高(P<0.001),而瓜萎薤白半夏汤具有改善心肌瘀血、保护心肌的作用,中药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心肌梗死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通过行气祛痰的作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抑制血管收缩、改善心功能、增强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肌供血、保护缺血心肌、降血脂、降低血清心肌酶水平、降低心肌梗死率,显示出了较好的调节血脂及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荀丽英;李航;高兆慧;赵启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老老恒言》中的许多养生方法、养生理论均受到儒家、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如戒得养性、中庸养生的儒家养生思想;守静摄生、道法自然的道家养生思想.曹氏将儒、道两家养生思想融会贯通,应用于自己的养生实践中,从而身心安泰,克享遐年.
作者:刘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L.)C.Shih、多裂翅果菊P.laciniata (Houtt.) Shih和高大翅果菊P.elata (Hemsl.)C.Shih等该属主要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状况进行概述,为翅果菊属及近缘属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参考文献27篇.
作者:王冉冉;张琪;徐凌川;杨琪;张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所有入选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及其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收入符合纳入标准患者95例,其中血瘀证加痰浊证共计64例,占67.37%;冠脉单支病变的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冠脉多支病变病例以痰阻心脉证与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组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0.05);冠心病患者8个证型间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92).结论:冠心病的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为常见,冠脉单支病变多见于血瘀证,冠脉多支病变多见于痰浊证和血瘀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伴随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出冠心病中医证型标实证由滞到瘀,继而蕴久化浊,本虚证由阴虚、气虚逐渐耗伤阳气而向阳虚发展的规律.
作者:袁宏伟;朱明丹;张少强;魏聪聪;杜武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从辨证论治角度,对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概述,参考文献36篇.
作者:韩颖;何颂华;周世高;张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黏膜杯状细胞增生及化生致黏液高分泌,而血管渗漏导致黏液清除机制受损,表现为患者黏液分泌量成倍增加及黏液栓形成,引起气道梗阻和窒息,使哮喘病死率升高.中医认为哮喘病机“专主于痰”,从痰治喘是治疗哮喘发作的关键环节.深入探讨哮喘发作期气道黏液增多与痰饮之间的关系,可为中医治疗哮喘理论及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和途径.
作者:张玉苹;王青青;郑子安;邓秀兰;张晓晶;钟相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人格大学生健康状况的特点,为研究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拟躯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作为测评工具,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308例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现场调查,使用“973计划”肝藏血主疏泄课题组的项目化平台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不同人格状况下被试者的健康状况.结果:①308例被试者中低神经质66人(男21人,女45人);高神经质61人(男26人,女35人);②低神经质被试者艾森克P表总分(47.21±8.61)分,艾森克E表总分(56.97±8.62)分,艾森克N表总分(34.17±1.13)分,艾森克L表总分(54.13±9.64)分;躯体健康问卷得分(7.75±6.58)分,出现频次较高的条目是怕冷、咽部异物感和口干;BAI总分(22.74±2.28)分,出现频次较高的条目是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适、紧张和头晕;BDI总分(0.68±1.11)分,出现频次较高的条目是疲劳感、内疚感和忧郁感;低神经质人群具有外向-稳定的人格特质.③高神经质被试者艾森克P表总分(49.48±9.22)分,艾森克E表总分(44.80±10.47)分,艾森克N表总分(58.58±6.53)分,艾森克L表总分(47.64±7.74)分;躯体健康状况问卷总分(13.48±9.21)分,出现频次较高的条目是怕冷、口干、疲乏无力和眼睛干涩;BAI总分(27.28±5.46)分,出现频次较高的条目是害怕发生不好的事情、紧张、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适、不能放松;BDI总分(3.70±3.65)分,出现频次较高的条目是忧郁感、内疚感和疲劳感.结论:不同人格特质的被试者健康状况存在差异,低神经质人群躯体不适较少出现且程度轻,属外向-稳定型人格,焦虑、抑郁水平低;高神经质人群具有更多种类且程度更重的躯体不适,更多拥有内向型性格,焦虑、抑郁水平较低神经质人群高.
作者:吴昊;赵燕;唐利龙;赵勇;邓华亮;韦昱;杨毅玲;李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金匮要略》痰饮病脉象及形成的机制,以及据脉辨证的临床意义.认为痰饮病的脉象有主脉、变脉之不同;“偏弦”作为痰饮病的主脉,不仅昭示饮邪致病的病理特点,更有助于临证时对饮停部位的定位,进而为确定痰饮病的证候类型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
作者:赵红;朱婷婷;张甦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天钩降压胶囊复方配伍及不同剂量对大鼠体内黄芩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天钩降压胶囊(相当于黄芩苷19,38,76 mg· kg-1)及黄芩提取物(相当于黄芩苷38mg·kg-1),给药后于不同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血浆样品经甲醇-乙腈(1∶3)沉淀蛋白,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天钩降压胶囊和黄芩提取物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中黄芩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呈双峰现象,AUC0-720min与剂量不成正比,天钩降压胶囊中剂量组C2max、AUC0-720min显著高于黄芩提取物组.结论:黄芩苷体内转运属于容量限制过程,复方配伍可显著提高黄芩苷生物利用度.
作者:李凌军;李顺;闫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太素脉秘诀》“论四营脉”言:“浊者缓而粗.以手按之其脉浊,脉浊气亦浊也.重者,中浊而沉如紧.索隐重浊,亦在究其本原”.根据文献记载,浊脉的脉形是散脉和涩脉的兼脉,其形成与气血密切相关.浊脉是特异脉象,说明人体禀赋昏浊,气血运行失调,流动缓慢,血管硬化,易患冠心病与脑卒中[1].浊脉的感觉是粗糙不畅、欠缺润滑.1 历代医家对浊脉的论述.
作者:刘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黄芪为“补益脾气之要药”,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发挥健脾功效,其作用机制具有多方面、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就黄芪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治疗脾虚证药理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参考文献27篇.
作者:崔宁;韩冰冰;王世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法对多梗死性痴呆(痰浊蒙窍型)认知功能改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多梗死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口服化痰活血通络汤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变化.结果:治疗后MMSE、ADL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法对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疗效确切.
作者:张德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乳腺疼痛、乳腺肿块及乳头溢液是乳腺门诊三大病症之一,其中又以乳腺疼痛为常见.引起乳腺疼痛的原因很多,如青春期乳痛症、乳腺增生病、哺乳期乳腺疼痛、人流后乳腺疼痛、癌性乳腺疼痛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增大,乳腺疼痛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我们选取以非癌性乳腺疼痛为主诉的患者30例,使用耳穴贴压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张董晓;李桃花;黄巧;钟馨;王志坚;赵立娜;祝东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云南省清代医学堂所用教材《医学正旨择要》的点校整理,探究并总结清代云南医学堂中医教育特点.体现的基本特点是:①传道授业、济世活人的中医教育目的观;②心思灵变、志坚才敏的中医人才观;③立志有恒、以德统医的中医德育观.并归纳分析了云南医学堂中医教育理念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启示.
作者:聂坚;李梦华;梁玲;张明;杨胜林;张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祛瘀化湿法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65例,辨证为气阴两虚、络瘀湿阻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口服泼尼松龙片和雷公藤多甙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滋阴祛瘀化湿汤,观察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清蛋白,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评分,评定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浆清蛋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对神疲乏力、腰脊酸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浮肿、食少纳呆、舌象单项症状改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滋阴祛瘀化湿汤与激素合用可提高疗效,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汤归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