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黄散不同调配方法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比较

陈文莉;周娴芳;杨柳;吴驰;李爽;张连东;袁颖;禄颖

关键词:金黄散, 调制方法, 抗炎, 镇痛, 小鼠
摘要:目的:研究金黄散不同调配方法的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如意金黄散分别用水、醋、凡士林按6:4比例调制,分为1,2,3组,观察抗炎、镇痛作用的差异,并与硫酸镁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比较.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结果:金黄散各组都能明显抑制小鼠的扭体次数,其中2组(醋调)和3组(凡士林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与1组(水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黄散各组都能减轻小鼠耳肿胀程度,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调配方法的金黄散都有抗炎镇痛作用,其中醋调金黄散和凡士林调金黄散的镇痛作用较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电针治疗相结合的设想

    重点探索了将计算机技术中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电针相结合应用于临床的初步思路与设想,以期建立以Visual Basic程序控制电针治疗中各种可控因素为基础的人机界面,从而使电针治疗更加规范实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①电针治疗的现状及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相结合的媒介;②Visual Basic程序对电针电流信号的分层控制;③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电针治疗相结合的优势与展望.

    作者:赵望森;贾红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眠胶囊治疗肝郁伤神型失眠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舒眠胶囊治疗肝郁伤神型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肝郁伤神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舒眠胶囊和艾司唑仑片,14d后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舒眠胶囊与艾司唑仑临床疗效相仿(P>0.05),舒眠胶囊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艾司唑仑(P<0.05),且安全性更佳(P<0.05).结论:舒眠胶囊用于治疗肝郁伤神型失眠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王洋;唐志立;杨思芸;李胜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文冠果果壳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文冠果果壳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选用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采用比色法对文冠果果壳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总皂苷含量为4.23%,含有较高的皂苷类成分,平均回收率为99.30%.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

    作者:丁晓彦;王美丹;赵渤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建立高血压辨证标准操作规程的探索性研究

    借鉴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筛选受试者工作流程,制订服务于临床研究的高血压辨证标准操作规程.首先定性辨证以确立低诊断标准,注意对证候定义理解和量化分级判断的统一认识,依次进行证候夹杂者的识别、无证可辨者的发现和证候诊断的复核等严格筛选诊断,终实现证候的确定或剔除.此外,提出了基于肾虚证和非肾虚证的对照证候概念.

    作者:杨传华;陆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研究概况

    从辨证论治和治疗方法两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针刺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S)临床研究情况.参考文献33篇.

    作者:陈栋;鲍超;李彦彩;王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灸甲乙经》刺络疗法施术部位的选择

    《针灸甲乙经》全书共12卷,128篇,由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是我国早的针灸学专著.刺络疗法在书中多有描述,如《针灸甲乙经·卷之六·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以下均简称《卷之*·****第*》)说:“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去其血.”

    作者:郭瑞;朱成慧;朴盛爱;孟向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对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CA125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腹透液(加入黄芪注射液的腹透液)干预后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糖类抗原125(CA125)浓度的变化,探讨黄芪对腹膜间皮细胞(PMCs)的保护作用.方法:腹透随访患者59例,发生腹膜炎患者20例,未发生腹膜炎患者39例.使用黄芪腹透液患者25例(腹膜炎9例,非腹膜炎16例),观察透出液CA125浓度与透析龄、腹膜炎的关系,以及黄芪注射液干预后透出液CA125浓度的变化.结果:①透析龄≥3年患者的透出液CA125浓度低于透析龄≤1年的患者(P<0.01);②腹膜炎患者发生腹膜炎时透出液CA125浓度升高(P<0.01),腹膜炎控制后CA125浓度下降(P<0.01),但仍高于未发生腹膜炎时的状态(P<0.05);③非腹膜炎患者使用黄芪腹透液前后透出液CA125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腹膜炎患者腹膜炎控制后使用黄芪腹透液,透出液CA125浓度较用药前有下降趋势(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腹膜炎患者腹膜炎控制后透出液CA125浓度均有下降(P<0.01),使用黄芪腹透液的患者下降的幅度更大,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透患者随透析龄增长而透出液CA125浓度下降,发生腹膜炎时CA125浓度升高,腹膜炎控制后使用黄芪腹透液有助于CA125浓度的恢复,提示黄芪注射液可能有助于腹膜炎后PMCs的修复.

    作者:袁晓玲;盛梅笑;蔡汝超;江燕;许陵冬;殷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37篇.

    作者:陈海涛;李权;刘忠达;张尊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灵枢·杂病第二十六》杂病辨治原则初探

    对《灵枢·杂病第二十六》关于19种病症的辨证治疗进行研读,归纳出其对杂病的治疗原则是:“辨证取经,随症而异;循经取穴,随症而变;综合取法,随症而用”.

    作者:邹旭峰;石晓理;郁保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进展

    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参考文献26篇.

    作者:陈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肾宁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PDGF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健脾补肾解毒活血通络为治法组方的糖肾宁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三联造模法(单侧肾摘除+高糖高脂+小剂量STZ注射)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药物干预12周后,观察糖肾宁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中PDGF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结果:糖肾宁可显著降低STZ大鼠的PDGF表达水平,并成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通过健脾补肾解毒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明显,糖肾宁有很好的调节PDGF表达水平的作用,提示糖肾宁可能通过抑制PDGF在肾脏中的异常表达起到保护肾小球、延缓糖尿病肾病病变进程的作用.

    作者:蔡欣蕊;钱卫斌;钱秋海;姜群群;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卵巢低反应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30例卵巢低反应患者相关资料,均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统计分析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以及肾虚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FSH、LH、E2、RI、PI、S/D以及肾虚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从整体上调整卵巢低反应患者内分泌,改善卵巢动脉血流状况,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米慧;巩爱玲;孙伟;冯雪花;李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参血灵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细胞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参血灵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血细胞变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参血灵胶囊联合赛斯平治疗CAA 28例,同期用雄激素联合赛斯平治疗CAA 32例,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①参血灵胶囊联合赛斯平治疗CAA总有效率为75.0%,雄激素联合赛斯平治疗CAA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证候积分减少均≥30%,参血灵胶囊联合赛斯平组在第2,3个疗程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优于雄激素联合赛斯平组(P<0.05).结论:参血灵胶囊联合赛斯平能有效促进CAA患者血象及骨髓象恢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作为CAA治疗的补充.

    作者:庄海峰;魏丽萍;项静静;陈美玲;杨飞;胡通林;吴迪炯;沈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网络生物学是中医证候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有效表征模式

    中医证候是机体异常功能状态的表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方剂是辨证论治的工具,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而建立中医证候的辨证标准,阐明中药方剂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药效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网络生物学的研究思路擅于分析复杂体系的复杂性及全面性特征,可为中医药复杂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从网络生物学的渊源及内涵、网络生物学适用于中医证候研究、网络生物学适用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和网络生物学技术发展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解君;蒋海强;李运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左传·成公十年》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比较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记载扁鹊和仓公医事活动的专篇,对其研究已有很多.而对《左传·成公十年》中“膏肓”的研究却属鲜见.从《左传》所记载的医学史料中,可以发现春秋时期中医学基本理论形成的迹象.本文对这两篇文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作者:张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桂枝解郁方中巴戟天、甘草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桂枝解郁方中巴戟天、甘草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醇提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耐斯糖、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及固体得率为指标,对乙醇浓度、乙醇体积、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优选桂枝解郁方的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30%,加12倍量的体积,提取3次,每次回流1.5 h.结论:该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方法简便、稳定.

    作者:陈天玲;蔡盛康;沈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从瘀热论治子宫腺肌病对血清IL-6及TNF-α的影响

    目的:根据子宫腺肌病的瘀热病机特点,用清热消癥方合化瘀止痛方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观察对患者血清IL-6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收集的6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口服清热消癥方与化瘀止痛方)和对照组32例(口服丹莪妇康煎膏与散结镇痛胶囊),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血清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6和TNF-α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清热消癥方合化瘀止痛方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和TNF-α含量,从而减轻因增生和炎症带来的疼痛和月经异常变化,促进慢性炎症和免疫复合物的吸收及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关.

    作者:侯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灸法温泻温通温补作用浅议

    论述了灸法之温通、温泻和温补三种作用,指出灸法的适应病证主要是寒证、表证、热证、痛证、虚证和治未病.并对灸法进行了分类,即分为静态性灸法、动态性灸法、按摩灸.

    作者:贺成功;蔡圣朝;龙红慧;徐天馥;袁卫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风气虚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

    目的:明确益气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气虚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益气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以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中风急性期气虚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气虚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作者:马丽虹;李可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精穴疏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精穴疏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痊愈率80.7%;对照组总有效率96.7%,痊愈率66.7%,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穴疏针法与常规针刺法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在痊愈患者的治疗天数上少于常规针刺法.

    作者:杨丽娉;李增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