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风金;申彬;周建兴;胡万华;王仁;范少地;陈戎波
目的 对传统的胸大肌代肱二头肌的手术方法加以改进,进行组合肌移位,寻找重建屈肘功能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切断胸大肌在肱骨的止点,在肱骨结节间沟顶端切断肱二头肌长头腱,然后向远端分离,显露至长头腱桡骨结节止点处,将前臂屈肌起点从肱骨内髁下方分离;将肱二头肌长头腱从前臂屈肌下方深面穿过,反折后穿过胸大肌止点,调整好张力再返回远端编结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28.6个月.36例术前肘关节屈曲角度平均为7.2°,术后改善至106.6°,优良率达94.4%.结论 组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使整个屈肘肌力臂得到延长,杠杆力量加大.屈肘力量得到加强是重建屈肘功能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永武;夏剑;万爱国;高勇;丁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腕部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治疗.方法 2001年3月-2005年10月,对9例11侧(31指)类风湿腕部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患者,采用掌长肌腱移植、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进行修复;对3侧合并尺骨小头半脱位者采用Darrach和Sauve-Kapandji手术,尺骨截骨近端用部分尺侧腕伸肌腱作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8.5个月.11侧31指伸肌腱修复术后,6指肌腱有轻度粘连,经功能锻炼后粘连缓解.术后2~5指掌指关节主、被动屈曲平均为63°,主动伸展平均为-23°,被动伸展平均为-10°;拇指指间关节主、被动伸指为0°,主、被动屈曲平均为60°.3侧采用Darrach和Sauve-Kapandji手术者,术后未出现尺骨近端与桡骨撞击及旋转时向背侧突出的症状.结论 建议临床对Larsen分类Ⅳ级以上的类风湿患者,应注意肌腱自发性断裂征兆的检查;对发生肌腱断裂者,可采用肌腱移植、移位方法予以修复,或选用Darrach和Sauve-Kapandji手术方法.
作者:于家傲;路来金;刘志刚;刘彬;宣昭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血管球瘤的发病情况,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71例血管球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50例,男21例.肿瘤发生部位:手指指端61例,其中甲下57例.病程为9个月~30年不等.主要症状以肿瘤部位局限性压痛为主,遇冷加重.结果 7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无1例复发,疼痛消失.结论 血管球瘤多见于女性(占70.4%).发病年龄平均为45.1岁.肿瘤好发部位为手指指端(占85.9%),且以甲下多见(占80.2%).手术切除肿瘤尤其是显微外科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宗康;赵新;劳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高位尺神经损伤后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8月,对18例高位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与尺神经腕部深支进行吻合.结果 术后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1.7年.手内肌肌力恢复M22例,M32例,M46例,M55例,优良率为73%.结论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可达到肌支-肌支修复,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和时间,有利于手内在肌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斌;李康华;邵新中;高顺红;马铁鹏;李春江;杨义;尹佳丽;张文龙;焦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用18种动力腱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评价不同种动力腱的手术效果,为临床选择动力腱和手术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利用18块动力腱,分别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术后测量第一掌骨的外展、旋前及屈曲角度,拇指近节的外展、旋前、屈曲及桡偏角度,以及拇指远节旋前角度.结果 比较18块不同动力腱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以小指展肌为动力腱者,拇指旋前、屈曲角度大;以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为滑车动力腱者,拇指外展、桡偏角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手外在肌为动力腱的拇对掌重建手术中,主要采用了以尺侧腕屈肌腱、屈肌支持带为滑车以及绕经尺骨三种方式,以此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这三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绕经尺骨组,拇指旋前、屈曲角度大;屈肌支持带为滑车组,拇指外展、桡偏角度大.结论 动力腱作用力方向的不同,可影响拇指的对掌角度,若动力腱方向与拇短展肌方向一致,外展及桡偏角度大;若动力腱与第一掌骨所成角度越大,旋前及屈曲角度就越大.
作者:童德迪;田伟;李庆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精神因素特别是焦虑与拇手指再造发生血管危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26例拇手指再造的病例进行焦虑状态评分,对评分进行分组,分别记录各组发生血管危象的频率、原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集中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术前评分高于5分组;术前HAMA评分大于13分的病例发生顽固性血管痉挛的几率要大于5分以内者;术后治疗期间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发生顽固性血管痉挛的比例也在增加.结论 焦虑程度的高低影响拇手指再造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频率,术前明显焦虑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血管危象以及顽固性血管痉挛.HAMA评分大于13分的患者群体应该适当予以预防性的治疗.
作者:滕国栋;胡晓莺;袁光海;汤海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的发病机制与解剖学基础.方法 结合临床7例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的术中所见之形态学改变,对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进行显微解剖,比较其自旋角度的差异.对左右各20具成人肱骨标本桡神经沟旁纵嵴两侧面之夹角进行测量.结果 术中见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患者之桡神经臂段的自旋角度明显增大,断裂位置在桡神经沟起始处.解剖学发现正常成人桡神经臂段存在自旋性,全程约为114°~122°,成人肱骨桡神经沟旁纵嵴两侧面之夹角在75°~125°之间,平均为98.5..结论 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系因为桡神经臂段自旋角度增大而在特定的力点扭转而断裂.
作者:肖强;郭云财;张基仁;张彩顺;齐勇;周宏斌;杨立民;吴月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腱鞘巨细胞瘤是手部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发病原因不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手术切除是唯一方法,但术后易复发是该肿瘤的特点.1986-2001年,我院对18例腱鞘巨细胞瘤复发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疗效满意,无病例再次复发.
作者:姬亚飞;白晨平;李大为;王锦绣;王智茹;李红卫;侯颖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手掌部严重挤压伤常导致掌动脉弓及指总动脉起始段的毁损,甚至缺失.理想的修复方式是采用与掌浅弓有相似解剖结构的血管进行移植,以解决损伤段血管远、近端的数目不等和血管口径不对称的问题.2002年6月-2005年12月,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腕部H型静脉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8例,术后疗效满意.
作者:于胜军;侯忠军;孙喜莲;付胜强;孙明;王志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些年来,随着肺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骨结核及肌腱结核亦有出现,但腱鞘结核则比较少见,由于临床缺少典型的症状,容易被误诊和误治.2000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共收治5例腱鞘结核的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诊治经验和教训.
作者:王锦绣;姬亚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 男,3岁.因发现双手指活动受限二年余,而来我院手外科就诊.专科检查:患儿手指短粗,指甲上翘,双手掌指关节屈曲受限(图1),双足扁平(图2).查体:患儿明显多动,查体不合作,智力发育正常,体形正常,头颅大,下颌小,眼距稍宽,双眼球突出,鼻梁低,鼻尖扁平,鼻孔显露,颈短,心肺(-),肝肋下1 cm,脾未触及.双膝稍外翻,膝关节大(图3).患儿第一胎,足月顺产.2岁开始说话,言语不清,2岁后才能独立行走.否认外伤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叔叔智力低下.
作者:郝丽文;王增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手是人类进化的工具,亦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手的外形纤细轻巧,功能灵活多样,组织结构丰富复杂.手部的肿瘤可发生于手部的各类组织中,如皮肤、脂肪、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和骨组织等,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部肿瘤的多发和手的组织发育、功能、外伤及各种理化刺激等因素相关,既可能是全身肿瘤的一部分,亦可为手部单发或多发.根据作者的经验及本期刊登的4篇临床报告,可以归纳出手部肿瘤在流行病学上有如下特点:
作者:路来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1年1月-2006年2月,我科对12例肢体双段离断的患者进行再植手术,其中2例由于术后感染被迫截肢,其余10例再植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曲连军;李忠;张成进;王成琪;范启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1年6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血管神经、肌腱移位及局部皮瓣转位方式,对19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进行不短缩拇指再植术,成活17例,失败2例,获得了较满意的外形和功能.
作者:陈雪荣;孙文东;曾青东;车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介导的蛋白酶体亚基RC2(Rat component 2)下调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疗效.方法 将48只SD大鼠,建立右下肢趾长伸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在电穿孔技术介导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含RC2基因和非同源对照序列的siRNA重组质粒溶液(0.8 μg/μl)各50 μl.转染后3 d,采用Western blot测定两组趾长伸肌中RC2蛋白含量;转染后14、21、28 d,测定肌湿重维持率、肌肉蛋白含量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并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转染后3 d,实验组RC2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抑制率为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14 d和21 d实验组肌湿重维持率、肌肉蛋白含量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8 d时,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NA干扰介导的蛋白酶体亚基RC2下调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疗效可以维持3周.
作者:冯勇;张高孟;马学晓;李继峰;顾玉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单纯桡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单纯桡骨茎突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两枚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22例均获得8~16周的随访,平均12周.临床骨性愈合时间为4~7周,平均5.2周.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占72.7%;良5例,占22.7%;一般1例,占4.5%.优良率为95%.结论 经皮闭合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茎突骨折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王韬;袁霆;陆男吉;王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1985-2006年,对101例手部恶性肿瘤的患者,采用超关节截肢(指)69例,超关节截肢(指)同时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11例,局部扩大切除同时行皮瓣转移术21例.结果 术后6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6年,32例失访.手部恶性肿瘤以黑色素瘤多见,其次为鳞癌和滑膜肉瘤,骨性恶性肿瘤少见.5年存活率超关节截肢(指)组为58.7%,超关节截肢(指)同时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组为66.7%,局部扩大切除同时行皮瓣转移术组为58.8%.结论 手部恶性肿瘤是以软组织肿瘤为主,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彬;路来金;刘志刚;张志新;于家傲;宣昭鹏;孙希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3年起,我科应用第一掌骨背桡侧、尺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指腹缺损35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疗效满意.
作者:陈建生;方建根;王星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3年10月-2006年3月间,我科应用闭合穿针加石膏夹板固定在门诊治疗锤状指29例,术后手指畸形全部矫正,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周风金;申彬;周建兴;胡万华;王仁;范少地;陈戎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总结1985年以来,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诊断的2 397例手部肿瘤的患者,就其发病特点、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部软组织肿瘤多于骨组织肿瘤,恶性肿瘤极为少见.软组织肿瘤中以血管瘤为多见,其次为滑膜瘤和血管球瘤;骨肿瘤以软骨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黑色素瘤多见,多发于甲下;类肿瘤在手部肿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结论 手部肿瘤易于早期诊断,从功能学及美容学的角度,应提倡尽早手术.
作者:路来金;刘彬;宣昭鹏;刘志刚;张志新;于家傲;孙希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