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陈薇;刘怀军

关键词:椎管内, 硬膜外脂肪, 性甾体, 类激素, 脂肪增多症, 硬膜外间隙, 糖皮质激素, 肾移植术后, 肾上腺肿瘤, 内分泌疾病, 脂肪组织, 外源, 泼尼松龙, 激素治疗, 单纯肥胖, 小剂量, 大剂量, 病理性, 增生, 文献
摘要: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pinal epidural lipomatosis, SEL)是指椎管硬膜外间隙内正常脂肪组织的病理性增生.临床上少见,多与外源性甾体类激素的长期摄入[1]和原发Cushing综合征[2]有关,也可发生于单纯肥胖病人,好发于男性[3].1975年,Lee等[4]首次报道了因肾移植术后服用大剂量泼尼松龙而引起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异常增多的病例,接下来的文献报道也多提示外源性甾体类激素是SLE的主要病因,而小剂量激素治疗、肾上腺肿瘤和内分泌疾病同样与SEL有关.若发生于无糖皮质激素服用史且无Cushing综合征者,即称为特发性SEL.目前国内外报道该病总例数不过百余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导航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型肺吸虫病灶的治疗体会(附11例分析)

    目的:探讨在手术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型肺吸虫病灶的治疗经验.方法:应用BRAIN-LAB手术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11例脑型肺吸虫病灶.结果:该导航系统能指导手术者准确定位,减少脑型肺吸虫病的术后并发症,11例病人恢复良好,术后复查未见复发.结论:应用手术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型肺吸虫病灶,提高手术准确性,减少了复发的可能.

    作者:徐峰;戢翰升;汪林涛;陈欣;刘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莱姆病研究进展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以动物为维持宿主, 由硬蜱为媒介的传播包柔螺旋体疾病(Borreliosis)[1,2].

    作者:李新;王纪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帕金森病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中脑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发生退变伴细胞内包含体(LB)形成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LB中聚集了许多蛋白质包括脂质,神经丝和相关蛋白质α-synuclein、泛素和泛素途径相关酶.现在普遍认为神经细胞的死亡是α-synuclein等蛋白构象改变,形成淀粉样丝状物,异常聚集所致[1].而目前许多研究着重于毒性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却很少有研究其降解和代谢途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细胞内重要的溶酶体外降解系统,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主要的降解系统.蛋白质通常在细胞内能正确装配和折叠,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错.泛素-蛋白酶体就可以发现和破坏这些错误蛋白,使它们及时降解.在散发性PD病人尸检脑部黑质中发现有蛋白酶体的功能及结构缺陷[2],而与家族性PD有关的三个突变基因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Parkin(E3连接酶)和UCH-L1(去泛素化酶)也与UPS的功能有关[3].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的异常引起细胞毒性蛋白的聚集可能在家族和散发性PD的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就PD与UPS功能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文献综述.

    作者:赵静;刘振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症肌无力80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30例,女50例,男:女:1:1.67.年龄为1.5~88岁,平均29,5岁,>60岁12例.

    作者:董艳玲;王铁建;李瑶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附36例疗效分析)

    急性脊髓炎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往使用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治疗,用药时间长,见效慢,效果不佳,副作用大,近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PPT)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此治疗方法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1].我们近7年来采用大剂量、短疗程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3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明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并发症分析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脑干出血的诊断及预后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其发病率及治愈率较传统报道有所不同.现将我科近5年来急诊及住院治疗经CT、MRI确诊的自发性脑干出血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干出血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

    作者:王晓鹏;张彤;耿连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低颅压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全组病例共21例,男9例,女11例.年龄31岁~55岁,平均年龄40岁,发病诱因有情绪不稳12例,腹泻4例,腰穿2例,原因不明3例.

    作者:王爱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脑囊虫病的分型分期研究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50例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齐全的脑囊虫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综合分析,并参考文献报道以及历次全国囊虫病学术研讨会议上,专家学者对脑囊虫病分型、分期的讨论意见,按囊虫寄生部位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4型;依据囊虫寄生数量进-步将脑实质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感染等3个亚型;在分型基础上,根据脑囊虫病的病理特点将其分为亚临床期、活动期、蜕变死亡期、钙化期、混合期5期.

    作者:廉辰;刘晨;郑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pinal epidural lipomatosis, SEL)是指椎管硬膜外间隙内正常脂肪组织的病理性增生.临床上少见,多与外源性甾体类激素的长期摄入[1]和原发Cushing综合征[2]有关,也可发生于单纯肥胖病人,好发于男性[3].1975年,Lee等[4]首次报道了因肾移植术后服用大剂量泼尼松龙而引起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异常增多的病例,接下来的文献报道也多提示外源性甾体类激素是SLE的主要病因,而小剂量激素治疗、肾上腺肿瘤和内分泌疾病同样与SEL有关.若发生于无糖皮质激素服用史且无Cushing综合征者,即称为特发性SEL.目前国内外报道该病总例数不过百余例.

    作者:陈薇;刘怀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SAH超早期DSA检查的病因诊断和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急性SAH超早期(48小时内)行DSA检查,探讨其病因诊断价值及降低病死率的措施.方法: 选择急性SAH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为DSA和腰穿两组,各50例病人,均行脑CT和腰穿检查明确诊断.DSA组48小时内行DSA检查,依据不同DSA结果,采取外科手术或内科治疗两种方法.腰穿组仅作腰穿、脑CT检查以及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结果:DSA组病因诊断为脑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治疗10例;脑动脉瘤16例,手术治疗10例;烟雾病6例,手术治疗2例;动脉炎3例;原因不明13例;共死亡6例,病死率8.3%.腰穿组共死亡10例,病死率35.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急性SAH患者超早期行DSA检查,可及时明确病因诊断,从而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措施,显著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该方法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和推广前景.

    作者:耿家贵;孟庆民;谢安木;秦丽晨;陆寅;孟庆莲;苗素云;梁迎春;王玉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糖尿病伴发外展神经麻痹(附3例报告)

    例1尚某某,女性,62岁.患糖尿病两年,以控制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无症状.1周前出现复视来医院就诊.查体:眼底动脉硬化,右眼球外展受限,其余神经系统正常.

    作者:贺振银;张国华;母成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妥泰治疗前后癫痫患儿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妥泰治疗后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比浊法、癌细胞花环试验检测了妥泰治疗前后30例癫痫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及淋巴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癫痫患儿CD4、IgA、IgG、红细胞及淋巴细胞癌细胞花环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癫痫患儿CD8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应用妥泰6个月后,IgG、红细胞及淋巴细胞癌细胞花环率明显高于未服药前(P<0.05),而IgA、CD4无显著性变化(P>0.05),CD8则较用药前显著上升(P<0.05).结论:癫痫患儿服药前即存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天然免疫功能紊乱,妥泰有改善癫痫患儿体液免疫及天然免疫功能的作用,检测癫痫患儿体液免疫及天然免疫功能可作为观察癫痫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海波;郭虎;陈丽琼;胡晓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痴呆(附68例分析)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68例脑痴呆患者,男11例,女57例,年龄大84岁,小40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40~49岁18例,50~59岁32例,60岁以上共18例:城市居民9例(也曾有过5年以上用煤火炉做饭、取暖的历史),余59例全部是农村或郊区人,所有病人均有使用煤火炉或土暖气取暖或做饭的经历,大部分的炉灶都在卧室内,并且,抽烟不良或根本就没有烟筒及抽烟设施,90%的病人是在冬季发病或因症状加重而就诊,根据病人的接触史和病史等资料,基本上能够除外其他原因致的脑痴呆.

    作者:李淑勤;姚立周;马祥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植物神经障碍为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肠梗阻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病例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

    作者:任翠剑;高素芹;贾战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36例分析

    急性脑膨出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手术中较常见到,其预后差,死亡率很高,术中处理较为棘手.我科1998~2002年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共有36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现就此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诚;卓志平;刘松;罗代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P选择素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随着溶栓技术的发展,缺血组织血流恢复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粘附分子(abhesion molecule)特别是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中有重要作用,选择素家族(selectin family)也参与了该炎症反应的早期阶段,尤其是P选择(P-selection)在介导白细胞的附壁滚动中有重要作用,是这一系列反应的始动因素,所以P选择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一定作用.现就P选择素的基础结构及其在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贾丽景;李彬;哈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临床症状复杂的低颅压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女,35岁.于40天前晨间坐起后出现头痛,为持续性跳痛, 以双颞侧为著.伴有头晕、耳鸣、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走路不稳,肢体活动自如, 晚间平卧后症状消失. 尚可坚持工作, 曾经当地中医治疗,7天后缓解.十天前再次出现头痛、头晕,且较前加重,均是立位出现,卧位消失.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近两天症状加重,持续不缓解.遂来我院门诊查头CT未见异常,TCD示左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轻度加快, 以头晕待查收住院.

    作者:王红;王世平;胡富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认识

    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积累的资料和观察到现象,人们对TIA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和见解.本文就TIA的概念、与脑梗塞的关系等方面的新认识作一综述.

    作者:沈沸;苗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