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妙解毒汤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研究

刘明;秦红松;孟红;金星;赵绚德

关键词:四妙解毒汤, 人巨细胞病毒, 体外抗病毒作用
摘要: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升降散之君药为大黄论

    作者:刘培民;张晓斌;孔德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补骨脂素可有效治疗乳腺癌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经多年研究认为,补骨脂素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该科研究证明,补骨脂素在一定剂量浓度下,在体内外对乳腺癌EMT6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药物浓度加大,抑制率增高;它能使细胞线粒体变性,胞核肿胀、溶解,细胞空泡化。补骨脂素的作用机制是在破坏线粒体的同时,减少细胞的能量供应,抑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降低有关酶的活性。由此,研究人员认为,补骨脂素在肿瘤治疗中具有不良反应少,以及多途径、多方式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特点。加之它还有光敏作用、放射增敏作用及提高细胞免疫的功能,故可以成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摘自《健康报》2000年5月4日第3版)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儿宝颗粒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胃窦和血浆β-内啡肽的调节作用

    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放免测定该模型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含量,探讨运脾复方儿宝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结果表明:模型动物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的浓度明显降低,运脾复方能显著增加胃窦部和血浆中β-内啡肽的浓度。提示β-内啡肽在小儿厌食症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运脾复方可通过促进外周β-内啡肽的分泌,达到改善食欲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月萍;杜永平;隆红艳;汪受传;史健;吴少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脏象本质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思考

    回顾和反思了20多年来肝脏象本质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实践。认为肝脏象学说的理论和实践,涉及研究领域广泛。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从文献研究、辨证规范化研究、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和医药结合研究方面作了阐述。认为当前研究需要探索新思路、建立新方法,促进理论创新和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研究的重点内容应包括:①肝病证候诊断标准的扩大验证和推广应用;②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阐明证本质;③肝病情志理论研究并编制肝证情志量表;④新药研制。

    作者:金益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山东蓼属一新变种

    作者:李建秀;李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4例卵巢肿瘤中就有1例为恶性

    浙江大学附属医院石一复教授等人用了3年多时间,对全国25个省市56家医院近10年间41 297名卵巢肿瘤患者进行肿瘤组织学类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卵巢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10 906人,占卵巢肿瘤患者总数24.4%,在恶性卵巢肿瘤中,以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黏液性囊腺癌为主的上皮性卵巢肿瘤居多,占一半以上;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如内胚窦瘤、未成熟畸胎瘤及无性细胞瘤等)次之,占18.2%;以颗粒细胞瘤、颗粒-卵泡膜细胞瘤多见的性索间质肿瘤占8.5%;由体内其他部位癌肿转移到卵巢的肿瘤占9.7%。 (摘自《健康报》2000年6月13日第1版)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四妙解毒汤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研究

    作者:刘明;秦红松;孟红;金星;赵绚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论宗气的生理功能

    认为宗气是上焦心肺活力之气,是心肺功能交互为用、心肺阴阳交感运动的结果与产物;是建立在心肺一体水平之上的具有相对独立结构与特定功能的人身整体之气的一部分。宗气主宰着机体心肺枢机的功能活动,人体心搏与呼吸的协调运动是宗气活力的基本外在表现。此外,从一身之气的流向来看,宗气又是由“众气”构成,它抟聚于上焦气海,是一身诸气上朝于心肺后依赖心肺的整体气化方式产生的特殊物质结构。人体气血津液的产生、布散与更新,离不开宗气的激发、推动与维持作用;机体脏腑各安其位、神机功能正常以及官骸、声音、嗅觉、颜色、体温等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亦离不开宗气的活力与物质支持。

    作者:温武兵;张珍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心速宁胶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60例观察

    以清热化痰、宁心定悸复脉为组方原则,选择有效药物组成心速宁胶囊,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与西药普罗帕酮或氨酰心安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心速宁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91.7%,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85%,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近。说明心速宁胶囊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能纠正患者痰热扰心的病理状态。

    作者:苑嗣文;周次清;YUAN Si-wen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肿瘤基因治疗研究曙光初现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杨安钢等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地建立了一类新型的抗原特异性杀伤细胞,这类杀伤细胞能够分泌免疫毒素,特异性杀灭肿瘤细胞或HIV感染细胞。该成果引起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并获美国专利。英国《自然》和其姊妹杂志《自然·生物技术》等世界著名期刊近期均刊出了这项成果的研究论文。1998年12月从美国留学回国的杨安钢在陈思仪教授指导下,经多年努力,和同事们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人T淋巴细胞能够产生和分泌免疫毒素,同时细胞自身生长和功能正常。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识另癌基因产物HER-2的抗体和HIV被膜抗原gp120的抗体分别与自然界毒性强的毒素分子(PE40)的基因联接在一起,构建了两种免疫毒素基因,然后分别导人在体外培养的人T淋巴细胞,使其能够不断产生和分泌免疫毒素,而自身生长不受影响,形成了兼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的新型杀伤细胞。实验中,抗肿瘤的特异性杀伤细胞注射到载瘤小鼠体内后,它们分泌的免疫毒素能够识别和进入到肿瘤细胞内,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使肿瘤生长明显得到抑制。 (摘自《健康报》2000年5月16日第1版)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胃炎应重视调肝

    通过文献回顾及基础、临床研究结果分析,探讨肝胆与脾胃、肝失疏泄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治疗慢性胃炎应重视调肝并合理施用调肝诸法。

    作者:黄晋红;张仲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试论元气亏虚是消渴病发病的根本病机

    作者:赵泉霖;史秀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益气养阴方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术(FCM)观察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中药益气养阴方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抑制癌基因bcl-2的表达。

    作者:李军山;张丹;董军;李哲;孙兆贵;仇祯绪;李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简要总结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和成就。特别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分别从临床诊断研究、临床辨证论治研究、溶栓疗法研究、外治疗法研究、方药治疗作用机制研究和手术治疗研究六个方面作了概述。

    作者:尚德俊;侯玉芬;陈柏楠;秦红松;张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非手术疗法可修复AS及RA骨破坏

    天津市第三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AS)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55例,不仅使骨破坏获得修复,而且关节功能也明显改善。 该院采用口服自行研制的消痹灵胶囊Ⅰ、Ⅱ号和中药煎剂,静脉滴注抗生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关节腔注射消痹液等非手术疗法,并辅以食用富含钙、锌、硒、锶之饮食,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取得明显效果。患者住院治疗平均2.5~3个月。出院后继服中药,其时间根据关节功能与自觉症状恢复情况酌定。该院采用该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32例,其中修复60%以上者40例,占71.4%;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达94.6%。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了2个月~4年3个月的随访,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股骨头坏死大部分在继续修复中,无一例恶化。采用该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破坏23例,骨关节亦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其优良率为63/92;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为73/92。该疗法为有效治疗各类骨破坏开创了新途径。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5月22日第1版)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试论中药性能的多样性

    以现代中药化学和药理学为依据,从分子或亚分子水平揭示中药的多成分性、多靶点性和多效应性,进而探索中药性能多样性的科学基础。

    作者:赵兴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胸痹标本缓急刍议

    作者:赵海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元气不同于原气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伤寒论疑难解读》评析

    作者:王兴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

    观察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不同比例、剂量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乌、芍配伍前后对角叉菜胶和甲醛性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肉芽肿增生及小鼠二甲苯耳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使大鼠炎性组织释放的PGE,明显降低(P<0.05,P<0.01)。而且多数结果表明二药配伍的抗炎作用优于单味药川乌、白芍,其中尤其对慢性关节炎模型,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P<0.05,P<0.01)。

    作者:张惠云;秦林;薛玲;张少华;彭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