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莹;王晓容;刘春丽;张伟;于立明;徐勇忠
目的临床矫治上下颌骨宽度不调-下颌弓狭窄的病例时,既往采用的方法是正畸治疗调整下颌牙列内牙轴的方向.实际上这不是真正意义的下颌增宽,矫治后的效果已令人怀疑.运用颌骨牵引延长技术,使真正的下颌骨增宽成为可能.本文拟就运用颌骨牵引延长技术治疗下颌弓狭窄的手术程序、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注意事项等作一探讨.方法 3例病人均为发育性下颌弓狭窄,同时伴有下颌后缩或上颌前凸畸形.手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下颌骨前部加宽术,全麻下经口内入路行下颌正中截骨术,安置牵引器,按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常规行牵引加力,并按常规拆除牵引器.第二阶段行正颌外科手术矫正主要的颌骨畸形.两阶段之间应用正畸技术调整牙轴方向、排齐牙列并去代偿.结果第一阶段手术以后,下颌骨前部被延长7mm~10mm,新形成骨骨质良好,经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后病人面型及咬合关系良好,经复查效果稳定.结论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可用于下颌骨弓狭窄的病人的矫治,该技术效果肯定,手术并不复杂,术后反应不大,宜于推广使用.
作者:伊彪;王兴;李自力;梁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种植体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外形设计与修复体强度的关系.方法分别制作外形高点在(牙合)1/4、1/2、2/3的标准种植体金属烤瓷冠样本.通过加载比较其抗压强度并进行相应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其微观结构变化.结果外形高点位置在(牙合)1/4处样本抗压强度差,外形高点在(牙合)2/3处样本的抗压强度大.结论种植体金属烤瓷冠外形高点的位置与修复体抗压强度有关.
作者:李雅娟;孟令强;于利洁;陈树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IPS Empress热压铸造陶瓷材料用于瓷贴面修复受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树脂充填材料不断改进,开始提出将瓷贴面修复用于经过完善树脂充填的牙体缺损患牙[1].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分析瓷贴面修复邻面树脂充填患牙的受力情况,为临床选择不同贴面邻面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刘亦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应用窝沟封闭剂封闭后金属托槽周围微渗漏的改变,为临床上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托槽周围釉质脱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健康双尖牙72颗,随机分成3组,每组24颗,A组:37%磷酸酸蚀,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金属托槽.B组:37%磷酸酸蚀,3M Transbond光固化粘结剂粘结.C组:自酸蚀系统+3M光固化粘结剂.再将每组的24颗牙随机分成实验组(A2、B2、C2)和对照组(A1、B1、C1),每组12颗,其中A2、B2、C2 组用窝沟封闭剂涂布托槽周围,A1、B1、C1 组不涂布窝沟封闭剂.所有样本进行冷热循环共500次,然后置于1%亚甲蓝溶液中浸泡染色24小时.将样本沿牙体长轴纵行切开,25倍立体显微镜下测量染料渗入深点到托槽边缘的距离作为微渗漏的测量值,并对测量值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应用窝沟封闭剂与不用窝沟封闭剂组微渗漏的比较结果:A1组:A2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B1组:B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1组:C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窝沟封闭剂能够明显减少磷酸酸蚀组的微渗漏而对自酸蚀组的作用不明显.
作者:李正明;陈思韩;刘新强;陈杰;李宁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简称SC)又称为滑膜骨软骨瘤病,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及滑膜软骨骨化等.根据WHO(2002)分类定义,滑膜软骨瘤病为关节、滑膜囊或腱鞘的滑膜内发生的良性、结节性软骨化生.1558年由Ambroise Paré首先报告大关节滑膜软骨瘤,1846年Brodie把SC归类于肿瘤性病变,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是滑膜的化生改变[1,2].1958年Jaffé首次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描述,奠定了滑膜软骨瘤病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基础[3].1933年Georg Axhausen首次对发生于颞下颌关节的滑膜软骨瘤病进行准确的描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CT、MRI和关节镜技术用于SC诊断[3,4],对SC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本文拟对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病因学、临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概述.
作者:韩方凯;马绪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关节滑液的成份之一,由滑膜B型细胞分泌,关节液的许多特性和生理作用与之有关.近年来HA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常攀辉;王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牙种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行种植义齿修复的病例515例,共植入1335颗种植体,其中Ⅱ型糖尿病病例26例,共植入76颗种植体.结果基台接入前,共54颗种植体失败,其中Ⅱ型糖尿病病例失败6颗,生存率92.1%;非糖尿病病例失败48颗,生存率96.0%.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37个月,Ⅱ型糖尿病患者共有2颗种植体失败,累积生存率为89.4%.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种植生存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低,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种植生存率临床上可以接受.
作者:黄建生;周磊;张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时细胞角蛋白13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上皮化生方面的意义.方法取54例含牙囊肿和6例鼻腭管囊肿,分别采用细胞角蛋白13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和RT-PCR方法研究细胞角蛋白13基因的表达.结果 54例含牙囊肿中,46例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衬里,CK13均呈阳性表达;8例混合性上皮衬里,其中的鳞状上皮细胞部分CK13也呈阳性表达;纤毛柱状上皮部分和6例鼻腭管囊肿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均呈阴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13基因在复层鳞状上皮中表达强,在混合性上皮中表达减弱,在纤毛柱状上皮中表达极弱.结论细胞角蛋白13基因(CK13-mRNA)在纤毛柱状上皮、混和性上皮和复层鳞状上皮三种不同上皮衬里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呈由弱到强的变化.在鳞状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3呈强阳性表达;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3呈阴性;可是,当纤毛柱状上皮中出现鳞状上皮细胞时,可见细胞角蛋白13呈阳性表达,因而,细胞角蛋白13是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向鳞状上皮细胞化生过程中的标志性产物,但是有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鲁大鹏;邢汝东;汤晓飞;张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微波加热治疗被肿瘤侵及的下颌骨,探讨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10例口腔恶性肿瘤侵及或与下颌骨粘连,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扩大切除软组织病变,切除癌瘤侵及或粘连的下颌骨部分,但保留下颌骨的连续性.标记需要处理的骨段,用铜网将其他组织保护,应用微波辐射器探头有效区域加热目标骨段,用电子测温仪检测加热区及保护区温度,使得温度维持在55℃,保持20分钟.术后常规关闭伤口,放置负压引流,预防性抗感染治疗.1、3和6个月行影像学检测.结果患者术后局部肿胀不明显,引流量不多,未出现明显疼痛.7例伤口愈合良好,2周正常出院;3例患者在术后2周时出现口内伤口裂开,下颌骨组织暴露.约1~2月时经热疗处理过的骨组织发生病理性骨折.所有患者经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微波加热处理被肿瘤侵及的下颌骨骨段近期疗效尚可,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无明显副作用,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杰;张建国;俞光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疱疹性口炎是因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口腔粘膜、咽喉、口腔周围与颜面部皮肤的疱疹.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起病急、易传染.近年来,笔者采用干扰素雾化给药法治疗200例疱疹性口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裴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下颌骨骨折对两侧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探讨损伤后颞下颌关节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术后48h和1、3、5、8周5个时相组及一个对照组,每组5只,用多功能打击装置造成各组动物左侧下颌骨骨折,夹板坚固内固定骨折断,按时项处死动物取左侧颞下颌关节,观察伤侧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状突软骨内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结果各时项标本均可见到颞下颌髁状突及关节盘不同程度的损伤,髁状突肥大细胞检测到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结论下颌骨骨折可致颞下颌关节损伤,VEGF和其受体Flt1可能参与颞下颌关节损伤的修复.
作者:吴国民;张茹慧;高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咪唑安定是一种新型水溶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具有麻醉效能强,治疗指数和安全性高,较强的顺行性遗忘作用等特点.我院麻醉科自2002年将咪唑安定作为麻醉诱导的常规用药以来,通过三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出咪唑安定在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具有以下优点:①能有效地降低静脉全麻药(丙泊酚)、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的用量;②能够有效地减少病人对拔管过程的痛苦回忆;③明显缩短手术拔管时间.
作者:邵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一种获取牙颌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ed design,CAD)可利用数据的方法.方法利用低能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industrial compued tomography,ICT)机扫描标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通过三维重建获得该模型的CT图像,经过图形图像处理后得到边缘轮廓数据,将数据输入逆向工程软件系统,建立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CAD模型.结果实现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几何模型重建.结论该扫描方法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精确度高,可以得到密集、完整的点云数据,几何模型可编辑性强,有利于后期可摘局部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和快速成型加工.
作者:吴琳;吕培军;杨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根据口腔癌周毛细淋巴管的解剖生理特点,制备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靶向性的抗癌纳米微粒.方法以聚乳酸(PAL)为载体,以对口腔鳞癌细胞有强大杀伤作用的葫芦素BE(CuBE)为模型药物,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CuBE-PLA-NP);在体内外对CuBE-PLA-NP相关性质检测的基础上,建立昆明小鼠颊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以CuBE-PLA-NP为实验组,CuBE为对照组,分别行癌周粘膜下注射,注射后在15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心、肝、脾、肺、肾和颈淋巴结内在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以考察药物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并观察各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疗效.结果①CuBE-PLA-NP粒径分布范围为47nm~120nm,平均粒径为85nm,载药量为(23.03±0.47%),包封率为(93.00±0.10%),体外释药规律表明与Higuchi方程拟合,合成的CuBE-PLA-NP没有降低CuBE成份的抗癌活性并适合于行局部注射.②实验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相对百分比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中药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可见有明显坏死,随着时间延长,颈转移灶内坏死区域增大,而对照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在各个时间点均未出现坏死.结论平均粒径为85nm的CuBE-PLA-NP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确切的治疗疗效,同时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
作者:杨凯;温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常引起颌骨缺损,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颜面外形,而且也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其常规义齿修复效果十分不理想,尤其是当患者颌弓几乎为无牙牙合时,采取常规修复常常不能修复[1].本文在一例脑血栓患者因恶性肿瘤切除部分下颌骨后行种植修复,现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储顺礼;周延民;孟维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PTEN基因是由Steck等在1997年克隆到的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0q23.3,该基因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可通过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的动态变化调节正常细胞的生长.PTEN基因的突变与缺失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肿瘤在人体内的发生与发展,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可能会获得越来越多的遗传学改变.
作者:陈中;张雨温;张素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本院近年来接诊了数百例脉管病变患者,按新分类对血管瘤患者采取了系统的治疗,本文对随访到的72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的检查、治疗和愈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方法口服强的松、局注平阳霉素.并用动物实验观察平阳霉素对面神经和腮腺的影响.结果治疗时间短1例是三个月,治疗半年的17例,治疗一年25例,一年半19例,二年6例,两年以上4例,长治疗时间3年4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8.7个月.小痊愈年龄在半岁,大3.8岁.平均病变消失年龄在1.4岁.动物实验:28天,腺体腺小叶形态恢复,神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激素加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可以有效的控制瘤体生长,缩短患儿的痊愈年龄.
作者:吴美娟;赵福运;刘宇;孙开华;李建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数量在不断增加,本文总结了50例70岁以上高龄病人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麻醉处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了解本地区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分类以及治疗情况,填补我市错(牙合)畸形流行病学调查的空白,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治疗方案,笔者对3210名青少年错(牙合)畸形进行了调查.
作者:修殿芳;汉斌;何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种植体数目在载荷条件下对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力学影响.方法在下颌第一磨牙单、双种植体支持式义齿上部结构不同载荷点分别施加载荷,以电阻应变法对种植体颊、舌两侧组织进行了应变测量和力学分析.结果种植体周围组织应变与载荷的大小呈正相关;侧向力引起的种植体周围组织应变大于轴向力;载荷条件相同情况下,双种植体周围组织应变小于单种植体.结论双种植体支持式义齿可以有效分散(牙合)力、对抗侧向力,有利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长期稳定,因此,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在颌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取双种植体设计.
作者:武常亮;周延民;龚学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