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p53 在糖尿病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方法选取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m正常小鼠颌下腺,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统计EGFR、p53在颌下腺组织内表达的细胞阳性率.结果随着糖尿病的发展,颌下腺组织出现腺叶萎缩及实质细胞排列不整齐,堆集呈簇,纤维及血管增多;EGFR、p53 在对照组及糖尿病组颌下腺中均有表达,其细胞阳性率随月龄增大均呈增高趋势,且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①db/db糖尿病可导致颌下腺组织萎缩及实质细胞形态学改变.②EGFR、p53表达增多,说明糖尿病时EGFR作为多效应受体,可能被激活从而诱导了颌下腺的细胞凋亡;p53表达的上升,提示随着糖尿病发展,颌下腺实质细胞有凋亡趋势.
作者:宋晓晨;刘红艳;高福禄;董福生;王春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在Twin block上增加下唇挡,刺激下颌前端骨生长.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后缩的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替牙(牙合)期或恒牙(牙合)早期,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例, 一组设为对照组,采用Twin block治疗,另一组设为治疗组,采用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治疗,经过8~10个月的矫治,双侧后牙基本正常建(牙合),然后对每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片进行测量、对比.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下颌骨均有明显的向前生长,但治疗组下颌前端B点生长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不仅发挥了Twin block原有的功效,同时还具有刺激下颌骨前端B点生长的作用.
作者:张雷英;蔡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为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伴多种全身并发症的系统性疾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DM)在中国正处于高发期,患者达四千万,而且每天至少以三千人的速度增长,同时还有一部分未被诊断的2DM患者[1].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重度牙周病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认为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2].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损严重且进展迅速,同时,牙周病也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控制,完善的牙周治疗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控制,糖尿病和牙周病呈现一种双向关系[3、4],两者可能存在协同的病生机制,研究表明如致炎细胞因子IL-1、IL-6、TNF-α等,在糖尿病、牙周病发展中均起着一定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近年来国外关于IL-6与糖尿病和牙周病的关系研究较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谷宇新;张金廷;李庆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常引起颌骨缺损,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颜面外形,而且也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其常规义齿修复效果十分不理想,尤其是当患者颌弓几乎为无牙牙合时,采取常规修复常常不能修复[1].本文在一例脑血栓患者因恶性肿瘤切除部分下颌骨后行种植修复,现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储顺礼;周延民;孟维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一种获取牙颌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ed design,CAD)可利用数据的方法.方法利用低能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industrial compued tomography,ICT)机扫描标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通过三维重建获得该模型的CT图像,经过图形图像处理后得到边缘轮廓数据,将数据输入逆向工程软件系统,建立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CAD模型.结果实现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几何模型重建.结论该扫描方法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精确度高,可以得到密集、完整的点云数据,几何模型可编辑性强,有利于后期可摘局部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和快速成型加工.
作者:吴琳;吕培军;杨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观察不同矫治方法对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咬合关系的作用.方法选择非拔牙的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儿童30例,随机分为2组,E组用方丝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16个月,T组用Twin-block功能矫治,治疗及观察16个月,以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评价疗效.结果两种方法均可改善Ⅱ类(牙合)关系,功能矫治组主要表现为骨性作用,牙性作用占少部分,而固定矫治组为牙性作用.结论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儿童进行早期功能矫治更有利于咬合关系的改善.
作者:谢丽丽;左艳萍;董福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髁突是下颌骨骨结构的薄弱区域,遇外伤易引发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52%,儿童可高达40%~67%[1,2].其治疗方法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能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并恢复部分的张口及咀嚼功能,这一治疗效果是通过错位愈合及关节重建来获得的,此法重在恢复功能而忽视了关节结构的解剖复位;终疗效不令人十分满意.近年来,小型接骨板内固定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髁突骨折的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义;阎俊新;杨志峰;姜圣洋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上常见恒牙萌出后因畸形中央尖折断而导致急性或慢性根尖炎,而恒牙尚未萌出即发生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急性根尖炎者少见,现报道典型病例2例.
作者:曲卫国;孟卫东;刘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根管桩的修复效果.方法临床选择69例牙体缺损患者,患牙128颗,年龄18~65岁,采用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根管桩作桩核,金瓷冠修复,6~24个月后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价,分为满意、可接受、不满意.结果经6~24个月临床观察,本组修复体的美观性、固位、边缘密合性,牙周状况均为满意.结论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根管桩可以达到满意修复效果.
作者:马兰;李惠兰;刘志东;高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了解本地区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分类以及治疗情况,填补我市错(牙合)畸形流行病学调查的空白,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治疗方案,笔者对3210名青少年错(牙合)畸形进行了调查.
作者:修殿芳;汉斌;何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长期以来,口腔科用牙钻治疗牙体疾病时,由于牙钻转速较快,当患者突然感觉疼痛时,本能地产生身体和舌体的运动,牙钻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止转动而容易损伤口腔粘膜或舌体.尤其是儿童合作欠佳时,损伤的机会更多.
作者:李翠平;李丽平;刘占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对双牙弓前突病例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5例双牙弓前突的病例,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描图测量,对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UI-NA角减小13.25°,UI-NA距减小6.26mm,LI-NB角减小9.41°,LI-NB距减小4.92mm.UI-LI增加20.62°.鼻唇角平均增加4.09°.以上几项结果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患者侧面容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双牙弓前突的患者应用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君;孙新国;张文娟;马士良;步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同成年人相比较,儿童颌面损伤急诊治疗,由于患儿正处身体生长发育高峰期,因而,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均有可能给患儿留下短暂或持久性的容貌改变,功能失调以及心理生理的负面影响,本组资料收集了我院近年来收治630例儿童颌面外伤急诊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分析研究.
作者:陆东辉;徐明跃;徐晓明;王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咪唑安定是一种新型水溶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具有麻醉效能强,治疗指数和安全性高,较强的顺行性遗忘作用等特点.我院麻醉科自2002年将咪唑安定作为麻醉诱导的常规用药以来,通过三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出咪唑安定在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具有以下优点:①能有效地降低静脉全麻药(丙泊酚)、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的用量;②能够有效地减少病人对拔管过程的痛苦回忆;③明显缩短手术拔管时间.
作者:邵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记录单侧后牙反(牙合)者与正常(牙合)者下颌侧向运动时髁突在三维方向上的运动轨迹,探讨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侧向运动轨迹的特征,揭示其与正常(牙合)之间的差异.方法正常(牙合)15例,单侧后牙反(牙合)7例,应用计算机化的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Aided Axiography,CADIAX)Ⅰ型以及分析软件(Gamma Dental Software for Windows 2.3.2.22,GDSW)记录下颌做左右侧向运动时髁突在水平面及矢状面上的运动轨迹.结果实验组侧向运动中非工作侧矢状向大位移量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工作侧髁突向后运动的幅度大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侧向运动轨迹形态与正常(牙合)有明显差异,其两侧关节囊、韧带松驰.
作者:任利玲;马东洋;康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时细胞角蛋白13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上皮化生方面的意义.方法取54例含牙囊肿和6例鼻腭管囊肿,分别采用细胞角蛋白13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和RT-PCR方法研究细胞角蛋白13基因的表达.结果 54例含牙囊肿中,46例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衬里,CK13均呈阳性表达;8例混合性上皮衬里,其中的鳞状上皮细胞部分CK13也呈阳性表达;纤毛柱状上皮部分和6例鼻腭管囊肿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均呈阴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13基因在复层鳞状上皮中表达强,在混合性上皮中表达减弱,在纤毛柱状上皮中表达极弱.结论细胞角蛋白13基因(CK13-mRNA)在纤毛柱状上皮、混和性上皮和复层鳞状上皮三种不同上皮衬里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呈由弱到强的变化.在鳞状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3呈强阳性表达;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3呈阴性;可是,当纤毛柱状上皮中出现鳞状上皮细胞时,可见细胞角蛋白13呈阳性表达,因而,细胞角蛋白13是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向鳞状上皮细胞化生过程中的标志性产物,但是有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鲁大鹏;邢汝东;汤晓飞;张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IPS Empress热压铸造陶瓷材料用于瓷贴面修复受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树脂充填材料不断改进,开始提出将瓷贴面修复用于经过完善树脂充填的牙体缺损患牙[1].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分析瓷贴面修复邻面树脂充填患牙的受力情况,为临床选择不同贴面邻面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刘亦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疱疹性口炎是因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口腔粘膜、咽喉、口腔周围与颜面部皮肤的疱疹.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起病急、易传染.近年来,笔者采用干扰素雾化给药法治疗200例疱疹性口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裴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折裂牙的保留治疗逐渐受到口腔科医师的重视.牙冠折裂波及髓室底者,传统采取钢丝环扎、牙髓治疗加金属铸造(烤瓷)全冠修复的综合方法治疗.近年,随着牙本质粘结剂的更新换代,粘结强度不断提高,采用各种粘结剂粘结折裂牙,用以保存患牙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治疗38颗患牙,采用Super-bond(超级粘结剂)加全冠保留折裂牙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江川;乔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牙种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行种植义齿修复的病例515例,共植入1335颗种植体,其中Ⅱ型糖尿病病例26例,共植入76颗种植体.结果基台接入前,共54颗种植体失败,其中Ⅱ型糖尿病病例失败6颗,生存率92.1%;非糖尿病病例失败48颗,生存率96.0%.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37个月,Ⅱ型糖尿病患者共有2颗种植体失败,累积生存率为89.4%.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种植生存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低,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种植生存率临床上可以接受.
作者:黄建生;周磊;张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