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浸泡消毒对海藻酸盐印模三维尺寸稳定性影响的评价

邓宏燕;张振庭;邓小虹;孙正;王为农

关键词:印模, 消毒, 浸泡, 尺寸稳定性
摘要:目的评价海藻酸盐印模分别接受2%酸性戊二醛、2%碱性戊二醛、2%强化中性戊二醛、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0.3%)的30分钟浸泡消毒处理后的三维尺寸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同一个标准模型制取印模.实验分为四个消毒处理组,不处理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坐标扫描机分析消毒处理后的印模灌制出模型的尺寸改变,精确度可达0.001mm.结果除了2%强化酸性戊二醛处理组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以外(P>0.05),其余三个消毒处理组均在水平向、垂直向和角度等方面与对照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酸性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对海藻酸盐印模的三维尺寸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影响.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树脂充填深窝洞前后猫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改变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树脂直接充填深窝洞前后猫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树脂充填引起牙髓神经疼痛反应的变化规律.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分别检测观察备洞氧化锌丁香油安抚一周后树脂充填组和备洞后即刻树脂充填组(每组6只)不同时段猫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备洞一周后树脂充填组:备洞后1、3、7天;充填后1、3、5、7天脑脊液中P物质的浓度与备洞前相比均不同程度增高,树脂充填后第7天组与备洞前对照组和树脂充填后第1天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备洞后即刻树脂充填组:备洞充填后1、3、5、7天脑脊液中P物质的浓度与备洞前相比均不同程度增高,树脂充填后第2天组和第3天组与备洞前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树脂直接充填深窝洞能在术后一段时期内引起牙髓神经的疼痛反应,所引起的疼痛反应短期增高,而后逐渐减弱.因此,对深窝洞可以进行树脂直接充填,术后应在一段时期内尽量避免对患牙的刺激.

    作者:陈溯;谢建云;焦晓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蒙古族正常(牙合)成年人颅颌面软硬组织三维X线头影测量研究

    目的研究蒙古族正常(牙合)成年人的颅颌面软硬组织三维立体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建立蒙古族自己的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选择符合正常(牙合)标准的蒙古族成年人男54名、女51名,对颅颌面软硬组织进行三维立体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蒙古族正常(牙合)成年人颅颌面左右侧的硬组织存在着不对称现象.②与不同民族相比,蒙古族颅颌面软硬组织形态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种族特点.③本民族相比,颅颌面软硬组织形态也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获取了蒙古族正常(牙合)成年人颅颌面软硬组织三维X线测量数据,建立了蒙古族自己的正常值数据库.

    作者:孟秀英;申铁兵;杨秀峰;印淑贤;徐妍妍;李云华;崔彩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上颌骨、颧骨边缘性骨髓炎1例

    患者,男,60岁,以右面部反复肿胀、溢脓一月余之主诉入院.患者自诉一月前,被一幼童用头部撞击右颧部,当时局部无破损及红肿,约一周后,伤处始出现肿胀,疼痛不重,自涂红花油后,肿胀迅速扩散至右侧颌下区,口服扑尔敏并静点抗生素后,肿胀局限于右颧部及眶下区,并于右目外眦处自主破溃,流出黄白色、略粘稠的脓液,有恶臭,始来我院就诊,于右颧部切开引流,静点先锋5及甲硝唑一周后,肿胀局限于右颧部且明显减轻.

    作者:何慧媛;赵昱;王军;高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伴有牙周炎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血糖、血脂及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牙周炎的II型糖尿病患者45例,按糖尿病的控制水平分为控制良好、一般、差3组,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的牙周状况和一般组及差组的牙周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牙周状况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牙周治疗后患者的HbA1c、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与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与糖尿病控制的好坏有关.牙周非手术治疗后2型糖尿病的血糖、血脂及TNF-α的值有明显的改变.血糖、血脂的改善主要是由于牙周治疗后患者牙周炎症的消除、血清TNF-α水平的降低减少了胰岛素抵抗作用.

    作者:郝梅;柳洁;原韶钟;雷建华;谢敦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三焦点牵引成骨下颌骨缺损重建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内置式三焦点牵引器在犬下颌骨骨段缺损功能重建中牵引成骨的特点、规律.方法使用内置式三焦点牵引器对4只成年犬下颌骨骨段缺损进行牵引成骨重建.制作3cm下颌骨缺损区,同期植入内置式三焦点牵引器.牵引间歇期8天,牵引速度0.5mm×2次/天,稳定期3个月.结果下颌骨牵引成骨约30mm,牵引成骨过程中无感染、成骨不良等并发症.牵引完成后第3个月X线片、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均可见新生骨的形成,新生骨的形态、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下颌骨.结论三焦点牵引成骨技术重建的颌骨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接近正常颌骨,牵引成骨区和压力成骨区局部应用rh-BMP2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及钙化.

    作者:孙健;王兴;李宁毅;李亚莉;金晓明;卜令学;高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对手感法探测根管工作长度的影响

    笔者使用新一代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预备根管,应用手感法探测根管工作长度,并对其进行观察用该器械对手感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影响.

    作者:王阿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骨及粘膜缺损下种植牙成功1例

    患者,男,21岁,1年前因外伤致1|12缺失,牙龈及上唇撕脱,当时行清创缝合术.现患者要求种植牙.检查:1|12缺失,牙槽嵴唇腭径薄,似刀削状,唇侧骨面凹陷.唇侧牙龈薄,术后瘢痕.虽然条件不好,但患者强烈要求种植.

    作者:王志洁;周秀青;赵丽霞;刘冉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GTR)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否能够促进犬Ⅱ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的再生.方法将六只杂种犬的下颌双侧第二、三、四前磨牙制备慢性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三只动物.每组中一只动物一侧进行GTR治疗,另一侧只进行翻瓣术治疗;另一只双侧都进行GTR+b-FGF治疗;剩下的一只一侧进行GTR治疗,另一侧进行GTR+b-FGF治疗.分别于术后第6、8周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翻瓣术组对比,GTR组和GTR+b-FGF组都有明显的牙周组织再生;而GTR组和GTR+b-FGF组之间牙周组织再生的量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GTR能够促进犬Ⅱ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的再生,但单纯应用喷洒法使用b-FGF于牙周组织再生术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作者:傅升;郑瑜谦;闫福华;陈贵敏;姚丽艳;陈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封闭下关穴及率谷穴治疗105例疼痛性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临床观察

    笔者从2000年3月~2003年8月,根据中医针灸经络学观点,采用封闭下关穴(翼外肌封闭处)及率谷穴二个穴位,治疗105例疼痛性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获得了较好的解痉止痛疗效.

    作者:邢思明;邢鹏;于秀彬;张海玲;张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下颌第二、三磨牙炎症性结合牙1例

    患者,男,28岁.因右下后牙反复肿痛5月余就诊.口腔检查8(⊥)萌出不全,远中倾斜,牙冠大部被红肿的龈组织覆盖,龈袋内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作者:李力;陈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面神经在腮腺内膜状变异3例分析

    面神经主干直径1.4~3.2mm,出茎乳孔至腮腺间的一段距离约为15~24mm[1],面神经主干走形异常多见[2].面神经各干融合成膜状型十分少见,现将作者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胶原膜与聚四氟乙烯膜治疗Ⅱ~Ⅲ度根分叉骨病变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聚四氟乙烯膜和胶原膜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患牙21颗,聚四氟乙烯膜治疗10颗,胶原膜治疗11颗,术后3个月通过观察牙龈指数、附着水平、牙周袋垂直与水平探诊深度的变化;实验室检测龈沟液量(GCF)及龈沟液碱性磷酸酶(GCF-ALP)活性水平的变化;计算机测量分析根尖片,对两种屏障膜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①自身前后比较,两组的牙龈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牙周袋垂直与水平探诊深度与临床附着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四乙烯膜组和胶原膜组相比较,牙周袋垂直探诊深度与附着水平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牙周袋水平探诊深度减小幅度较大,与胶原膜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实验室观察,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各组GCF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CF-ALP浓度均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四乙烯膜组GCF-ALP浓度减小幅度较胶原膜组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根尖片的测量,聚四氟乙烯组与胶原膜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原膜与聚四氟乙烯膜临床治疗效果相类似,但这两种膜的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还需进行长期临床观察

    作者:朱国强;吴织芬;李袁飞;王勤涛;周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电子探针研究乳牙牙本质磷元素及其与患龋的关系

    1961年Boyde等首先将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法用于牙的研究[1].以该方法来研究分析乳牙矿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龋患状况的关系国内报导甚少.本实验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分析正常乳牙牙本质中磷的含量,探讨其含量变化、分布与患龋状况的关系,为乳牙及其龋病基础研究增添参考资料.

    作者:陈析华;石四箴;梁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齿龈阿米巴致牙周及扁桃体严重感染1例

    患者,男,于7天前,因在学校外就餐吃凉拌黄瓜后淋雨,于当天晚上出现发热、咽痛、头痛、头晕等症,于第二天早晨前往学院医院内科就诊,当时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收住观察治疗.当时查体情况:体温39.2℃,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

    作者:解志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西南宁3~5岁儿童龋病患病情况调查

    龋齿作为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现将笔者于2002~2003年对南宁3~5岁儿童龋病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吴卫;曾晓娟;黄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碧兰麻在冠心病患者牙髓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牙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是造成患者就诊紧张,甚至引起牙科焦虑恐惧症的心理病因.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可因疼痛、精神紧张、恐惧等原因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等严重并发症.笔者对冠心病患者行牙髓治疗中应用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常丽云;李冬冬;姜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义齿打磨粉尘对制作人员肺功能的影响

    在我国,义齿制作人员是一个数量可观的职业人群,为了解义齿打磨粉尘的有害影响,笔者对杭州市区的五家主要义齿制作所的义齿制作人员作了肺功能检查.

    作者:张织英;宋志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呼吸方式下咀嚼肌的肌电研究

    目的研究在不同呼吸方式下健康成人在姿势位及各种下颌功能运动中,咀嚼肌的肌电活动规律,探讨呼吸方式的改变是否会引起其肌电变化.方法采用美国Bio Research公司生产的BioEMG Ⅱ八道新表面肌电仪和Kistler双极表面电极,同步记录30名Angle Ⅰ类健康成人在鼻呼吸和口呼吸两种呼吸方式下双侧颞肌前束(TA)、颞肌后束(TP)、嚼肌(MM)以及二腹肌前腹(DA)的肌电变化.结果①姿势位:口呼吸状态TA肌电活动低于鼻呼吸,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②正中(牙合)位大紧咬:口呼吸状态MM、DA肌电活动高于鼻呼吸,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③前伸运动: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④后退运动:口呼吸状态DA肌电活动高于鼻呼吸,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MM高于鼻呼吸,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左右侧方运动:口呼吸状态同侧MM及左右侧DA肌电活动均高于鼻呼吸,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口呼吸是引起咀嚼肌肌电变化的因素之一,呼吸方式的改变可导致咀嚼肌出现异常肌电活动,影响咀嚼肌功能的正常发挥.

    作者:华咏梅;孟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神经肽、5-HT、MMPs与颞颌关节疼痛研究的进展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以颞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疼痛、关节弹响、下颌运动异常及杂音为特征的关节疾病.疼痛是TMD的重要症状,疼痛可来源于关节也可来源于肌肉,关节疼痛源自于关节内疼痛敏感区域,对此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20世纪8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TMD的发生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从分子水平解释TMD的发病和病理机制,利用这些物质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的病理变化,人们将这一新技术用于检测、定量TMJ关节液中与疾病相关的微量物质.近年来的研究先后发现了P物质(SP),血清素(5-HT),神经肽Y(NP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多种细胞因子(CK),并就它们的出现与TMD的发生发展进行了解释,证明了神经免疫因素在TMD及疼痛因病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一系列能表明TMJ状况的客观生化诊断指标.

    作者:沈卫;焦国良;王永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β-榄香烯及顺铂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选择药物有效地控制其复发和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β-榄香烯是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的抗癌药物之一,是从中药温莪术中提取出来的具有抗癌活性的物质,在白血病等临床常见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1].本研究旨在探讨β-榄香烯对体外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以及与化疗药物顺铂联合应用的效果.

    作者:向彬;张福胤;吴佩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