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欢;刘亚娟;张成飞;王晓灵;吴婧(日韦)
患者,男,26岁.因左下后牙反复肿胀十二年,来我院就诊,否认有外伤史.检查:34,35,44,45均有畸形中央尖,已磨损.可见圆形或椭圆形黑环,中间有褐色牙本质轴.35颊侧龈黏膜窦道,有脓溢出,叩(±),无明显的牙齿松动和牙周组织异常.
作者:吴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的模型评价使用不同种类根管封闭剂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封闭根管的能力.方法选取72颗直根管的上前牙,随机分为三个试验组(每组各20例)和二个对照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6例),试验组用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根管封闭剂分别为AH Plus、Sealapex和Pulp Canal Sealer EWT.于第1、2、4、7、10、15、20、30天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漏出的葡萄糖的量,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用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时,3种根管封闭剂的微渗漏值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AH Plus 组的微渗漏数值较小.结论根管封闭剂AH Plus、Sealapex和Pulp Canal Sealer EWT均可用于垂直加压充填技术,推荐使用AH Plus.
作者:徐琼;樊明文;范兵;凌均棨;陈罕;韦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氢氧化钙不同剂型和放置位置对根管壁牙本质pH值的影响.方法取新鲜拔除的人单根管牙25颗,常规根管预备,在牙根颊面冠、中、尖1/3处制备3个直径2mm、深0.5mm的窝洞,随机分5组,每组5颗.第1组: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糊剂;第2组:髓室封入氢氧化钙糊剂;第3组:根管内封入Hycal;第4组:髓室封入Hycal;第5组: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牙胶尖.分别在1h、2h、3h、1天、3天、7天、14天和21天测定小洞内牙本质pH值. 结果在1h、2h、3h,第2、4组根管壁牙本质pH值升高较慢,其余三组升高明显,其中第5组在3h pH值升高快,较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01);在1d、3d、7d各组pH值均升高,其中7d第1组pH值明显升高,达高值(9.13),较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14d、21d第5组pH值下降明显,较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四组仍能维持较高pH值,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氢氧化钙剂型和放置位置牙根冠1/3、中1/3、尖1/3牙本质pH值近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氢氧化钙糊剂无论封入根管还是髓室都能使根管壁牙本质pH值升高,都能在3周内维持较高pH值;②氢氧化钙牙胶尖封入根管后,根管壁牙本质pH值升高快,但作用时间仅能维持1周.
作者:陈子欢;刘亚娟;张成飞;王晓灵;吴婧(日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的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人口的增加使老年人的口腔医疗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是一所担负全军师以上干部疗养的疗养院,了解军队老年离退休干部的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疾病发病情况,有助于为军队制定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煜;朱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世界范围内,口腔癌是一种常见的粘膜上皮性肿瘤,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和巴西等地,口腔癌的发病率可以达到全身肿瘤发病率的25%左右.近年来,口腔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日本、德国和苏格兰都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年轻的男性中,口腔癌的发生有明显的上升[1].
作者:李曙霞;于世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畸形中央尖的发生率约为2%,多见于下颌双尖牙,常对称出现.磨牙畸形中央尖较为罕见.笔者遇一例双侧上颌第二磨牙畸形中央尖的病例,报道如下:患者,女,30岁.
作者:周明宏;龚清华;李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性,20岁.因左下后牙疼痛伴牙龈及左颊肿胀2月而入院.体检:左右面部不对称,左面部膨隆,开口度2.5cm.双合诊发现左颊下颌骨升支有一中等硬度不活动、边界清楚的肿块,大小5cm×3cm×3cm,口内触诊有压痛,下颌升支骨板已消失,|7松动Ⅲ°.冠周可见白色肉芽组织.双侧腮腺、颌下腺导管口无红肿、无异常分泌物,双颌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X线片见左下颌升支颌骨有不规则边界不清的透射区,其中并见阻射区.临床诊断:左下颌骨肉瘤.患者行左侧下颌骨及肿瘤切除术.
作者:李文雁;侯健香;李其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20岁,因正畸需要拔除双侧上下第一双尖牙,在拔除右下第一双尖牙后,发现此牙牙根为三根融合形态:近中根面颈缘至根尖可见两条沟状凹陷,将其分为三个融合的根,中间的根凸于唇舌侧的两根;而远中自颈缘至根尖仅见一条凹陷.术后拍牙片两张,颊舌向牙片示:根尖1/3处根管形态不清.近远中向牙片示:根尖1/3与根中1/3交界处以上颊舌径宽大,且在根尖1/3显示三根管.将此牙开髓,行根管预备及根充,再拍颊舌向、近远中向牙片各一张.
作者:孙凤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根管治疗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性的预测一直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一次完成或者多次完成根管治疗哪一种更好仍无定论,多数医生采用两次完成的步骤,以确保清创术后、根管充填前有一个症状缓解期[1].也有研究表明,一次完成根管治疗和两次完成根管治疗术后疼痛通常是相同的,而且不管术前牙髓的诊断和牙齿的位置如何[2].本研究比较一次完成根管治疗和两次完成根管治疗术后疼痛,以及与术前牙髓状态、根管预备方法和术后疼痛的关系.
作者:何秉贞;张成飞;林琼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和常规羟基磷灰石(cHA)对破骨细胞功能代谢影响方面的差异.方法将Wistar乳鼠体外分离培养的破骨细胞接种于所制备的nHA和cHA的表面,分别在3、5、7d时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吸收陷窝量和TRAP活性.结果第3、5和7d nHA表面吸收陷窝数量分别多于同时期相应的cHA.第5d和7d,nHA表面附着的成骨细胞TRAP活性高于相应的cHA.结论与相应的cHA比较,nHA更能增强破骨细胞的功能及代谢活动.
作者:温波;陈治清;蒋引珊;杨正文;徐勇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腺性唇炎(CG)是一种少见的唇部疾病.以往认为本病是以唇腺增生肥大为主要特征的,多累及下唇,或上下唇同时受累[1].但近年来文献报道CG的组织病理特征是以小涎腺硬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文结合2例单纯型腺性唇炎患者,重点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浩;华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前列腺素E2(PGE2)是由37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化合物,分子量为42,960Da.PGE2在骨组织形成与改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既参与骨的生成过程,又参与骨组织的吸收过程.在骨组织里,PGE2主要是由成骨细胞合成的,它通过特异性受体的介导完成对骨组织代谢的调节.
作者:骆泉丰;王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吸收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石蜡切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表达(以10例正常口腔粘膜作对照).囊肿体积采用骨腔注水法测定.结果牙源性颌骨囊肿上皮细胞iNOS阳性表达的病例28例,占50.91%,10例正常口腔粘膜iNOS表达均为阴性.在iNOS表达(-)~(#)各组中囊肿体积(ml)分别为:2.08±1.92、4.71±5.55、3.16±2.98、1.18±1.36,(-)与(+)、(++)及(+)~(#)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尖囊肿、始基囊肿、角化囊肿iNOS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骨吸收机理中iNOS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与颌骨囊肿骨吸收具有正相关.
作者:葛巍立;谢志坚;李松英;谷志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牙髓干细胞具有成体干细胞所界定的两大特征: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牙髓干细胞因具有临床取材容易并可特异性地分化为牙体矿化结构等特性,目前正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郭红延;王常勇;吴补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和骨质疏松均为老年病,两者在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上占有首要的位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硬化和骨质疏松有密切的联系.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与骨质疏松在病因学上密切相关.本文就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刘波;于世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PRP)对骨髓基质细胞DNA合成和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狗的骨髓基质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PRP对骨髓基质细胞DNA合成和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PRP对培养48小时的骨髓基质细胞S期的DNA含量明显增高,并促使细胞内线粒体更丰富,粗面内质网增多.结论 PRP可通过刺激骨髓基质细胞的DNA合成,促进其分裂、增殖及细胞的合成分泌.
作者:刘宏伟;张秀白;刘兴文;李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超短波加离子导入疗法(A组)与电刺激加离子导入疗法(B组)治疗创伤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对39例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通过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神经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功能的主观评价比较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创伤性面瘫以青年男性多见,损伤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对于神经损伤轻、中度患者,A组与B组均能促进神经恢复,B组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早于A组.对于神经损伤重度患者,A组与B组神经恢复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不能减少并发症出现率.结论超短波加离子导入疗法与电刺激加离子导入疗法均能促进面神经损伤的恢复,但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帮助.
作者:施晓健;俞光岩;陈永;杨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