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用变异唇舌弓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姜世同;刘福军;王作君

关键词:变异, 矫治, 后牙, 舌向倾斜, 锁牙合, 牙位置, 移动, 下颌, 上颌
摘要:对于因一侧下颌后牙严重舌向倾斜,而同侧上颌后牙位置正常所致的单侧完全正锁牙合.笔者采用变异固定唇、舌弓,借助对侧后牙所提供的支抗,分次颊向移动舌向倾斜的后牙,来矫治这类正锁牙合,获得成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骨管松解术治疗三叉神经Ⅱ、Ⅲ支痛的临床探讨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神经疾患之一,作者对76例三叉神经Ⅱ、Ⅲ支痛患者进行了骨管松解术,取得满意效果.一、临床资料按照White标准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6例,确诊单纯Ⅱ支痛者41例,单纯Ⅲ支痛者35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40例,年龄39~76岁.发病周期1~20年,所有病例皆有不同方法治疗史,其中6例为骨腔病灶刮治术后复发.

    作者:李安泽;周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尿激酶系统在头颈部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肿瘤细胞必须穿越一系列天然屏障,如基底膜、细胞外基质等,这些组织中重要的成分包括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糖蛋白等.浸润转移时肿瘤细胞至少需要三次穿越这些屏障,包括从原位突破其底膜,进出血管通过血管基底膜.

    作者:金晓明;李金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颅颌面部生长的预测

    颅颌面的生长预测是正畸临床治疗学的重要内容,而掌握颅颌面生长的规律则是进行颅颌面生长预测的基础.严格的生长预测应包括高度、深度和宽度三维方向的内容,但由于颅颌面组织的差异性生长,其宽度生长完成较早.因此,矫治期间的颅颌面生长改变主要是在侧面的二维方向上.从正畸临床的角度看,颅面生长的预测主要是对侧面二维方向上的变化进行预测.

    作者:周继祥;林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综合性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5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GQOLE-74)及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性心理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心理状态、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唐柳云;马梁红;刘念邦;骆桂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磨牙根管口部形态的增龄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下颌乳磨牙根管口部形态的增龄变化.方法选取3~8岁患儿86颗诊断为牙髓炎症的下颌乳磨牙,拍摄X线牙片,失活、揭髓顶、拔髓、清洗根管后,取根管口部形态印像,制作树脂模型.在牙轴与髓室底高点相交处下方0.5mm~1.0mm处制作两枚切片,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测量,按年龄分成3组进行研究.结果下颌第一乳磨牙近中根管口部宽度明显大于远中根管,第二乳磨牙则相反.X线牙片测量值大于树脂切片测量值.根管口部长度测量显示第一乳磨牙近中根管口小于远中根管口,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根管长度近似.下颌第一、二乳磨牙近中根管口面积都小于远中根管.第一、二乳磨牙髓室底厚度都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对乳牙牙髓和根管治疗,特别对活髓切断术器械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葛立宏;郑树国;张铁军;久保田一见;张野;后藤讓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反牙合伴上前牙不齐

    作者设计了双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反牙合伴上前牙排列不齐,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自1994年6月至1998年8月用双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反牙合伴上前牙排列不齐患者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8~10岁,平均8.9岁.

    作者:徐中苏;赵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用米诺环素处理病变牙骨质的体外效果

    目的用盐酸米诺环素处理牙周炎患牙的牙骨质,观察其表面结构和牙周膜细胞在其上附着的影响.方法选暴露于牙周袋的根面,制备成牙骨质片,实验组用2.5%盐酸米诺环素液涂擦,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后,根面牙骨质的超微结构及牙周膜细胞在不同处理根面上附着生长的情况.结果盐酸米诺环素处理后的根面,无玷污层,有胶原纤维暴露;牙周膜细胞在其上的伸展和生长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米诺环素处理可使病变牙骨质胶原纤维暴露,促进牙周膜细胞在根面上的伸展和生长.

    作者:贾惠梅;欧阳翔英;曹采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髁状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

    目的对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对109例髁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与保守治疗,并进行追踪随访6个月.通过X线片检查、主观与客观的临床检查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在大开口度、下颌运动、咬合关系、开口时下颌偏斜及颞颌关节区肌肉疼痛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外科手术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手术组;手术组髁突复位准确度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由于手术有许多不利因素,开放手术治疗只适用于严重脱位、移位的髁部骨折患者.

    作者:胡晓文;张茹慧;欧阳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牙膏氟含量对学龄前儿童氟摄入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使用3种不同氟含量含氟牙膏后24小时尿氟排泄的变化,观察含氟牙膏氟含量及年龄对3个年龄组学龄前儿童氟化物摄入水平的影响,推测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较为安全的氟含量.方法采用离子选择性氟电极测定使用不同氟含量含氟牙膏后24小时尿氟排泄量,以使用含氟牙膏前尿氟排泄量作为自身对照.结果含氟牙膏氟含量及年龄对学龄前儿童24小时尿氟排泄有显著影响.结论学龄前儿童刷牙时因误咽部分含氟牙膏引起机体氟化物摄入水平的变化,含氟牙膏氟含量等于或超过1000μg/g时,可致每日总摄氟量超过产生氟牙症的域值,因此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要选用低氟含量牙膏,使用500μg/g含氟牙膏较为安全.

    作者:周静;冯希平;束陈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鼠牙龈组织表达护骨因子和护骨因子配体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牙龈组织是否表达护骨因子(Osteoprotegerin,OPG)和护骨因子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为进一步探讨二者在牙龈组织中表达的生理及病理意义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成年大鼠牙龈组织总RNA,应用特异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将其插入pGEM-T载体,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表明扩增出的二个目的片段DNA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即为护骨因子和护骨因子配体.护骨因子在大鼠牙龈组织表达水平较高,而护骨因子配体表达水平较低.结论大鼠牙龈组织表达护骨因子和护骨因子配体,二者表达的相对水平对维持牙槽骨局部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子杰;金军华;张铁梅;栾文民;于世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第二鳃裂囊肿和鳃裂瘘35例报告

    第二鳃裂囊肿和鳃裂瘘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它由胚胎期第二鳃裂残余组织发育异常所致,作者将收治的35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胡玉柱;李瑞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前牙压入力分布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对差动技术中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所产生的力学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时,各个牙齿在弓丝作用下的垂直向受力大小.方法采用国内外先进的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起国人普通型牙弓的上下颌标准弓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真实地模拟临床,即在每个牙齿的确切位置上加载弓丝入槽后槽沟对弓丝的确切约束,求得各个牙齿在弓丝作用下的垂直向的瞬时受力情况.结果上下颌的研究都发现差动技术打开咬合时(双尖牙不入槽),首先在尖牙上产生较大的压力(约117g),大于其它简化的实验模拟和数学模型计算研究所得出的前牙压入力,从而更充分地解释了差动技术打开咬合的有效性,从而也说明差动技术在打开咬合时体现的另一差动性:先压低尖牙,再压低切牙.另外,研究还通过对于三种不同临床情况下弓丝产生的力系统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利用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时,双尖牙是否入槽对于矫治力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双尖牙不入槽显著地加大了弓丝对前牙的压入力的同时也显著地减少了弓丝对磨牙的伸长力.结论矫治装置上小小的变化都会给整个矫治力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

    作者:张晓芸;杨维国;许天民;林久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应用

    目的采用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对涎腺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瘤进行研究以示踪肿瘤中蛋白多糖的形成和分布.方法新鲜标本分切后固定于2.5%戊二醛中24小时,其中含0.2%的钌红;0.1M二甲胂酸钠缓冲液冲洗过夜;1%OsO4后固定1小时;丙酮逐级脱水;Epon812包埋.在半薄切片上定位,超薄切片用Opton109型电镜观察.结果在多形性腺瘤和肌上皮瘤中,粘液样区域内充满了蛋白多糖,这种蛋白多糖是由NMCs分泌产生的.腺样囊性癌的NMCs也分泌产生蛋白多糖,该瘤中筛状结构形成是由于NMCs分泌蛋白多糖所致,这种分泌功能的出现是肌上皮细胞向肿瘤性细胞转变的一个标志.结论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方法可检涎腺肿瘤中蛋白多糖形成和分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王晶;王洁;孙开华;于世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利用变异唇舌弓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对于因一侧下颌后牙严重舌向倾斜,而同侧上颌后牙位置正常所致的单侧完全正锁牙合.笔者采用变异固定唇、舌弓,借助对侧后牙所提供的支抗,分次颊向移动舌向倾斜的后牙,来矫治这类正锁牙合,获得成功.

    作者:姜世同;刘福军;王作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SCL-90评定结果初步分析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ympto check list 90,SCL-90)对1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冼淡;温友红;王光护;刘东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幼儿白塞综合征1例

    白塞综合征是以口腔、眼和生殖器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非特异性的皮肤过敏损害.笔者曾诊治1例2岁女性幼儿,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敏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治疗高原口腔单纯疱疹

    由于高原地区特定的干燥、缺氧及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等因素,口腔单纯性疱疹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两年来我科采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加利卡多因治疗口腔单纯性疱疹64例,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文才;韩英军;兰元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牙源性病损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B和OKC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75例AB(原发31例,复发37例,恶变7例),35例OKC及9例口腔正常粘膜.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AB(12例原发,8例复发),12例OKC中的bcl-2mRNA.结果 88%(66/75)AB,74.2%(26/35)OKC,44.4%(4/9)正常口腔粘膜有bcl-2蛋白表达,三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同样在原发组AB77.4%(24/31),复发组AB94.5%(35/37),恶性组AB100%(7/7).bcl-2阳性率及阳性强度随着组织学分级变化而增加,组间统计(P<0.05).在20例AB及12例OKC中bcl-2 mRNA表达趋势与bcl-2蛋白的表达是相一致的(P<0.01).bcl-2阳性表达与AB不同组织学分型,病损发生部位,肿瘤生长方式(单房与多房)无关(P>0.05).bcl-2在病变中表达的特征为AB的外周层细胞为强表达,星网状层有阳性表达,随着细胞增殖分化呈实性片状时bcl-2表达增强,角化退变样细胞,颗粒性变细胞表达缺失.OKC中多在基底层细胞中表达.结论①bcl-2在AB及OKC的发生、发展及细胞分化与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②bcl-2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与肿瘤病理分型、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单囊或多囊)无关.③bcl-2在不同组织及良、恶性AB中所表达的方式及强度有差异.

    作者:钟鸣;王洁;王兆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牙(牙合)模型视频立体测量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建立计算机辅助的牙颌模型立体分析测量系统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将视频测量技术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系统由坐标控制场、两台CCD彩色摄像机、真彩色图象卡、高清晰度彩色监视器及计算机等设备组成,通过特定的测量软件完成模型测量分析.结果系统经检测精度合乎临床要求,并应用本系统分别对正常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及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模型进行了研究.结论模型视频立体测量系统是一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的计算机诊断系统.

    作者:周立新;厉松;王邦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度吸烟与非吸烟者牙周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重度吸烟与非吸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1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37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均为男性,吸烟组22人,非吸烟组15人,基线时两组的牙周炎病情相似.从牙列的四个象限选取探诊深度在5mm~9mm范围的位点1~2个,吸烟组共122位点,非吸烟组90位点,观察这些位点在非手术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临床指标如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探诊深度(Probe Depth, 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和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基线),两组PD和AL相似;但吸烟组PLI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01);吸烟组BI显著低于非吸烟组(P<0.001).牙周非手术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吸烟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吸烟组(P<0.001).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重度吸烟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差于非吸烟者.

    作者:徐莉;孟焕新;陈智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