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忠;冯咪咪;李红梅
我科自1997年开始应用烤瓷贴面修复技术为36例患者的74颗患牙进行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36例中男性8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在21~43岁,共有患牙74颗。这74颗患牙均为上前牙,四环素牙18颗,氟斑牙24颗、前牙切1/3缺损15颗,前牙切角缺损10颗,前牙间小间隙7颗。患者的咬合关系基本正常,上前牙均无明显前突,前牙为非对刃牙合或反牙合。 2.材料:烤瓷贴面用日本SHOFO烤瓷贴面专用瓷粉系列。粘接用日本SHOFO烤瓷贴面专用粘接剂系统。
作者:王少萍;赵玉珍;孙璞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基牙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的规律。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天然牙—种植体受力和运动的特点。结果集中斜向力种植体大应力值是集中垂直向力的2倍,是集中斜向力下天然牙大应力值的3倍。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中天然牙比种植体的位移大,种植体承担外力较大。结论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是不同于传统的固定桥的修复体,颊舌向力是修复体破坏的主要因素。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选用有一定强度的种植体,减轻牙合力,减小颊舌向力。
作者:周延民;张理生;孟维艳;周振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病例矫治前后牙弓的形态变化。方法选择安氏Ⅱ1类均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病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测量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腭盖高度,Spee曲线变化。测得数值经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 05)。②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后前段变化不明显,中段及后段的牙弓长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③上颌腭盖深度矫治后较矫治前稍有增加。④Spee曲线治疗后明显变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方丝弓桥治技术中对支抗牙进行控制,移动牙齿时应用适当的矫治力及深覆牙合患者减小其Spee曲线是矫治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徐建芳;崔建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设计简单合理、价廉高效的镇吐方案来防治大剂量顺铂化疗导致的呕吐。方法对15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采用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采用灭吐灵、恩丹西酮及联合用药三种方案,观察其镇吐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用灭吐灵不能有效地防治大剂量顺铂所致的呕吐现象,有效率47.78%,且不良反应严重;单用恩丹西酮及联合用药均能有效地防治大剂量顺铂所致的呕吐,有效率分别为88.46%、89.83%,不良反应轻。结论联合用药均能有效地防治大剂量顺铂所致的呕吐,方法简便,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镇吐方案。
作者:庞芳河;巫家晓;周诺;蒙宁;邝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测定正常青年人不同时间的静态和动态唾液总流率,了解唾液分泌规律。方法测试34例正常青年人,每个受试者均测定其一天内6a.m.,9a.m.,12a.m.,3p.m.,6p.m.,9p.m.6个时点的静态及动态混合唾液流率(简称静态唾总、动态唾总),并分析其生理分泌规律。结果①6个时点的静态唾总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动态唾总无显著性差异。②静、动态唾总有高度相关性,P<0.01。③男性静态唾总明显高于女性,而动态唾总男女之间无差异。④静态唾总变异系数为0.56,动态唾总为0.34。结论①静态唾总有明显生理节律,动态唾总则无。②静、动态唾总有显著相关性。③静态唾总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动态唾总则无性别差异。④静态唾总变异系数大,稳定性差,动态唾总变异系数小,稳定性好。
作者:赵竹陶;王松灵;孙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测定国产补钙剂L-苏糖酸钙、葡糖酸钙、柠檬酸钙和碳酸钙相同给药剂量一次口服后大鼠24小时内下颌骨钙的沉积量。方法放射性45Ca标记的钙制剂示踪,通过测定下颌骨放射性强度(Bq),计算出单位重量颌骨钙的沉积量。结果成年大鼠颌骨钙沉积量与钙制剂的给入量成正比,不同钙制剂在颌骨中的沉积量不同。结论适量地服用钙制剂对颌骨钙沉积有益。
作者:仝健;陈阵;牛惠生;李怀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病例1,女,37岁。主诉右耳屏前无痛性缓慢增大肿物一年余。在当地医院行抗菌素反复治疗无效。行CT摄片检查示:髁突、关节凹区域骨质正常,在髁突外侧有一1cm×1cm圆形软组织团块影像,与髁突紧密相连。临床检查:右耳屏前有一明显隆起肿物,约1cm×1.5cm大小,质地中等,境界清楚,与表面皮肤无粘连,皮肤外观色泽正常,肿物活动度欠佳,但可随髁突运动而活动,轻微压痛,张口度、张口型正常,口内无异常。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在局麻下行“右髁突区肿物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为附着于关节囊内、表面似有一包膜的囊性肿物,破溃后有白色胶冻样物质流出,颞颌关节骨质未见异常。术后病理报告:送检“包膜”镜下显示为纤维囊壁,符合滑膜囊肿。
作者:欧阳奇明;陈泽辉;曲延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成人牙周炎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和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6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共72个位点、15例健康对照15个位点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结果成人牙周炎位点肽酶活性、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与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和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相关,反映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可用于牙周炎的监测。
作者:张贤华;吴织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良性淋巴上皮病属自身免疫病损,现将我科1985年至1998年收治的13例淋巴上皮病患者的临床情况作一分析。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10例,男女比例3:10。年龄18~59岁,其中8例为40~60岁的女性。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长者10年,短2个月,其中半年以内者6例。发病部位单侧腮腺6例,双侧腮腺3例,双侧颌下腺3例,单侧颌下腺1例。有眼干或口干症状者7例,明确无眼干和口干症状者2例,无记录者4例。其中术前诊断淋巴上皮病者6例,混合瘤4例,淋巴结核、腮裂囊肿、慢性颌下腺炎各1例。
作者:万阔;杜德顺;刘翠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从1997年至今用链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现将随访1年,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36例患者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标准:①所有病例都曾服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1年以上,长者达20年,用药后镇痛效果差,副反应重。②患者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典型的三叉神经痛表现;③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136例患者中有46例曾行甘油注射,12例无水乙醇注射,8例射频治疗,拔牙40例,半月神经节微血管剥离术3例。136例患者中,男58例,女78例,年龄:35岁1例,40~49岁16例,50~59岁46例,60~69岁64例,70~79岁4例,80岁以上1例,平均年龄57.5岁。分支与部位:左侧72例,右侧64例,Ⅰ支2例,Ⅱ支68例,Ⅲ支46例,Ⅱ、Ⅲ支8例,Ⅰ、Ⅱ、Ⅲ支2例。 2.治疗方法:采用华北制药厂生产硫酸链霉素1.0g/支,术前皮试(-),将1.0g链霉素与2%的利多卡因配制成2ml溶液。依据患支的多少,每个注射点为2ml溶液,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2周,每次注射均作板机点与神经孔部位同时用药,神经孔部位为下颌孔、颏孔、眶下孔。对复发者再次局部注射。所有患者在应用链霉素后,均作电测听及踏步运动,未发现听力受损及运动失调,也未发现超过极量问题。
作者:周昌龙;郑瑛;杨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波长1320nm的半导体激光照射根管内壁,观察其扫描电镜图像改变。方法取6颗新鲜离体上颌中切牙,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常规根管预备加单模光纤连续波半导体激光照射5分钟;B组常规根管预备加连续波激光照射两次,每次5分钟,间隔30分钟;C组为常规根管预备对照组。三组牙齿标本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A组部分管间牙本质熔融,呈均质状结构,玷污层大部分消失,管壁散在附着少量白色结晶样物质,牙本质小管大部分封闭。B组牙本质小管全部封闭,管壁平坦,管间牙本质熔融,呈均质状结构,玷污层消失,管壁干净无碎屑。C组根管内壁覆盖了大块不规则玷污层,可见少许牙本质小管。而且,所有标本根管壁未见裂隙和碎裂现象。结论激光照射根管内壁,可使管壁表面玷污层消除,产生熔融层,有利于根管治疗。
作者:李万红;杨冬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颌面部血管畸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病变,我科自1997年2 月起共治疗各类血管畸形患者64例 ,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6个月~36岁。依据临床病史及体位试验检查,病变较大者则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鉴别诊断,血管畸形分别为低流量者48例及高流量者16例, 见附表。
作者:陈光;王永海;耿文彦;李凤和;周曙航;赵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牙科畏惧症是指患者对牙科治疗怀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心理甚至因此而逃避治疗的现象。我们选择同龄的医学生和理工科学生进行此项调查并与大学生常模对比分析,旨在分析牙科知识是否对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及程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王钺;王琴;王东;于丹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下颌骨形态功能复杂,在颌面骨组织缺损中为多见,外伤、肿瘤手术或炎症等均可造成大范围的骨质缺损,功能修复比较困难,目前主要采用骨移植或代用品重建。我们近年来采用钛板作支架,联合自体松质骨片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14例,结果满意。
作者:颜德权;屈道利;梁利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的分布、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BM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性兔正畸牙齿移动牙周组织中BMP的表达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张力区牙周膜BMP表达高峰出现早于牙槽骨表面;与张力区比较,压力区BMP表达高峰出现较迟。结论 BMP参与正畸牙齿移动时的骨吸收和骨增生的骨改建过程,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远萍;孙新华;吴学礼;孙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变形链球菌在婴幼儿牙面上的定植时间。方法本研究调查了变形链球菌在婴幼儿牙面上定植的时间,选取8~30个月的婴幼儿116名,并对其中11名婴儿进行了跟踪检查。结果变形链球菌可在10个月婴儿的牙面定植,12个月以内的婴儿定植率为16.67%,16~18个月幼儿为56.5%,19~24个月的为63.6%,30个月时达70.0%。在牙面有MS定植的儿童中,50.8%儿童MS的检出时间是在13~24个月。对11名婴儿跟踪调查,发现在12个月后有7名儿童牙面MS检查由阴性转成阳性,占63.6%,感染时间平均为18.71±3.58个月。结论在本研究中婴幼儿感染MS的时间较早,预防龋病的发生和MS的定植应从婴儿牙齿萌出时开始。
作者:邱文彦;李哲;宋印章;欧阳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25%甲硝唑牙科用凝胶剂(依俐周)辅助龈下刮治与单纯龈下刮治,治疗深牙周袋的疗效。方法 18例中、重度成人牙周炎患者,选择其左右侧对应牙,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7mm但≤10mm,且探诊出血的位点,进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0天时试验牙接受龈下刮治及依俐周局部用药,对照牙只接受龈下刮治。于基线、治疗后21天、91天时,进行PD和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及龈下菌斑涂片检查。结果依俐周局部用药部位,其PD在治疗后91天,改善了2.91mm,明显大于对照组改善值1.83mm。治疗后21天,试验组BOP由基线时的100.0%降至86.4%,而对照组BOP无明显改善。治疗后21天试验组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的百分率由基线之24.1%降至6.2%,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局部应用25%甲硝唑牙科用凝胶辅助龈下刮治治疗深牙周袋,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爽英;徐莉;段清宇;陈智滨;曹采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31.1在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及其Lucifer Yellow划痕荧光传输技术,研究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作用对Tca8113细胞Cx31.1蛋白表达,以及细胞生长状态和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 Tca8113细胞经HMBA处理后,流式细胞仪分析,Cx31.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计数率由1.7%上升至30.3%,Tca8113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推测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 HMBA可上调Cx31.1蛋白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可能使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得到恢复,并实现对舌癌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
作者:周峻;杨连甲;金岩;董绍忠;何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髁突经咽侧位X线片可以清楚显示髁突骨质的微细结构。以往本片位的摄影方法X线源与患者皮肤的距离过近,皮肤辐射计量较大。本文研究出长焦距髁突经咽侧位的摄影方法,在X线源距皮肤20cm以上前提下,所拍摄影像可满足诊断要求,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方法在对100例成年患者定位头颅正侧位片测量分析基础上计算出适合大多数患者的佳入射角,向头侧倾斜5角和向枕侧倾斜5角。依此制作长焦距定位摄影架。并进行20例(40侧)临床病例的照片图像显示效果评定和重复性检验。将这组病例的结果与20例(40侧)短焦距摄影方法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长焦距髁突经咽侧位片摄影效果与短焦距摄影片效果比较,甲级片率从65%提高到72.5%。重复性比较结果与短焦距摄影方法基本相同。结论将传统髁突经咽侧位改为长焦距摄影,可降低X射线对患者的照射剂量,使其达到国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由于使用了定位摄影架,本方法可使摄影技术难度下降,易于被初学者掌握。
作者:任文革;张刚;马绪臣;孙广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现代高性能战斗机强大的加速性能产生的持续性高正加速度(+Gz )常常造成飞行员脑缺血缺氧,严重时产生意识丧失(G-LOC)和暂时性视觉丧失。有调查表明空勤人员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发生率较地勤人员高[1],现从几个方面分析持续性高正加速度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
作者:孙振宇;胡敏;尹音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