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敏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人牙周炎患者牙周各临床指标和袋内不同形态细菌的作用,为HBO治疗牙周炎的机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20例牙周炎患者,用HBO治疗,常规方法测定患牙各临床指标的变化,用刚果红负性染色法观察袋底不同形态细菌的变化.结果HBO治疗后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和龈沟液(GCF)量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茵斑指数(PLI)轻度降低;HBO可明显减少牙周袋底的直杆菌、弯杆菌、梭状菌和螺旋体的百分比,使袋底的致病菌明显减少,非致病性的球菌比例增加,且时螺旋体的比率改变程度大.结论HBO对人牙周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原因为HBO到达牙周袋袋底抑制了杆菌、梭状茵及螺旋体等的生长和繁殖,HBO可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陈铁楼;刘景昌;许兵;蔺世龙;刘娅丽;王刚;宋培智;吕玉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猛性龋儿童变链茵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茵(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猛性龋儿童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3株)临床株在含蔗糖培养液中对玻壁的粘附情况.结果各组变链茵分离株之间及各组远缘链球菌分离株之间对玻壁的粘附比无显著差异;各组远缘链球菌菌株对玻壁的粘附能力显著大于各组变链菌菌株(P<0.05).结论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与非猛性龋及无龋儿童分离菌株无差别;远缘链球菌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强于变链茵.
作者:刘艳玲;刘正;冯希平;周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I型胶原与rhBMP-2复合物在大鼠皮下骨诱导活性.方法将150mg牛皮来源的Ⅰ型胶原与l mg的rhl3MP-2相复合,冻干压成圆盘状,同时制备单纯胶原作为对照.将rhBMP-2/胶原、胶原及lmg的rhBMP-2植于大鼠背部皮下,于术后l、2及4周处死动物,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rhBMP-2/胶原复合物在大鼠皮下术后l周可诱导骨形成:术后4周,已完全由骨所代替,较单纯BMP植入组成骨时间早且致密.结论Ⅰ型胶原可作为rhBMP-2的良好载体,可增强rhBMP-2的诱导活性.
作者:陈钢;赵士杰;俞光岩;王会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牙合)垫诱导丝矫治治疗13例前牙反(牙合),它制作简单,戴用舒适,患儿易配合,矫治效果良好.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3例前牙反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在9~12岁,替牙期1l例,恒牙早期2例,其中有遗传倾向3例.
作者:杨春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的应用价值,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橡皮条引流)(78例)与负压引流组(125例),记录术后涎瘘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不同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及腮腺主导管处理与术后涎瘘的关系.结果负压引流组的涎瘘发生率(10.40%)低于传统方法组(16.67%),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及腮腺主导管处理与腮腺术后涎瘘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负压引流结合短暂的加压包扎能取代传统方法,预防腮腺术后涎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彭歆;俞光岩;黄敏娴;马大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是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嗜神经性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所有神经毒素中毒性强的一种.它是人类肉毒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虽然人类从十八世纪已经认识到肉毒中毒,但是直到十九世纪才发现Bt,它可以使中毒的肌肉麻痹(如呼吸肌麻痹),若不能早期确诊,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Bt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逐渐将Bt引入临床,以治疗由于局部肌肉痉挛所导致的疾病.现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范海东;王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介绍OT球帽状附着体固位型活动义齿的设计、制作方法,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OT球帽状附着体为15例患者设计制作18件义齿.结果长者经2年零6个月观察,临床效果良好.结论患者戴用该义齿后,咀嚼功能良好,摘戴方便、美观舒适,基牙无病变.
作者:盛列平;马庆芳;赵其荣;吴利群;方刚;贾敏华;张惠平;郑建斌;戴少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咬合干扰及干扰的量对家兔颞下颌关节早期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0.15m、0.18mm、0.20mm厚的金属冠板粘接于A、B、C三组家兔左下第一至第三磨牙面形成咬合干扰,第三天处死家兔,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滑膜组织变化.结果0.15nm组家兔颞下颌关节的滑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0.18mm组滑膜变化以轻度渗出为主;0.20mm组左侧滑膜变化除渗出外可见增生,右侧滑膜变化主要表现为渗出.结论高于0.18mm厚的咬合干扰对家兔颞下颌关节能产生早期损伤,表现为滑膜渗出和增生性炎症反应,安装咬合干扰装置侧比对侧产生的反应重,病变部位主要在关节囊-关节盘移行部滑膜.
作者:杨建军;赵文科;王守彪;佟昊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涎腺癌mdrl mRNA的表达及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法对35例涎腺癌进行mdrlmRNA检测.结果涎腺癌中mdrl mRNA表达率为31.4%,IOD值为0.295.结论mdrl mRNA在涎腺癌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耐药性有关.
作者:刘浩;张建国;俞光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我国患病率较高的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牙是否存在牙骨质发育不良.方法快速进展性牙周炎(RPP)患牙31颗、慢性成人牙周炎(AP)患牙10颗和健康牙27颗,用体视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在普通光镜下观察牙骨质的组织学特点并测量牙骨质厚度.结果RPP患牙的牙根表面未见广泛的凹陷,与AP患牙相似.RPP组牙骨质厚度为0.035m±0 015nml(n=26),与健康牙0.034mm±0.015mm(n=2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牙可能不存在牙骨质发育不良.
作者:卫书盛;曹采方;孟焕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inunortalized mah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IMCC)的细胞周期及核型特征.方法收集不同代数的IMCC和第4代的髁突软骨细胞(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MCC)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特征,并用染色体显带法观察其核型特征.结果 Gl期的MCC和IMCC所占百分比分别是79.7%和60.0%,G2期的细胞分别为6.1%和21.2%,S期的细胞分别为14.3%和18.8%.第4代MCC和第60代、第84代IMCC中有44条染色体的细胞分别占90%、53%和3l%.结论IMCC细胞周期发生改变,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多数IMCC染色体维持在44条,但随着培养次数的增加,IMCC的核型不稳定性增加.
作者:段小红;吴军正;刘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猫抓病是通过猫的抓咬或与猫密切接触所引起的以局部皮损和无痛性区域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生于颌面部的猫抓病,表现为颌下、颈部及腮腺区淋巴结肿大,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淋巴结核及涎腺肿瘤.本文对1995~1999年我科收治的5例颌面部猫抓病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刘建良;陶江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食物嵌塞是口腔科常见疾病,本文应用弹性义齿材料设计、制作弹性防嵌器治疗食物嵌塞,取得了良好疗效.一、材料与方法 采用长沙奥伦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弹性义齿成形机及弹性义齿材料.常规设计为颊、舌侧固位臂和防嵌梁两部分.但如所涉及的基牙临床冠短,为增加固位也可在近中或远中设计一组卡环,见图1.临床操作要点:制作方法与一般弹性义齿相同,但应注意防嵌梁薄处不宜小于0.8mm,故所对位置常须适当牙体预备;存在水平嵌塞者固位臂可宽些,覆盖2mm以上牙龈组织;外形应高度磨光.
作者:田晓文;国佳;彭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15岁,上前牙缺失,要求修复.检查:12缺失,牙龈表面色泽稍红,牙槽突低平,余未见异常.建议患者拍摄根尖片,以确定修复方案.根尖片可见:12缺失,缺失区牙槽骨密度降低,牙槽呈弧形吸收,吸收程度与对侧比较已达根尖以下,同时,12-缺失处明显可见两根密度较高的似牙胶尖样的针状物质.追问患者病史,其家长述该患者三年前曾受外伤,牙冠折断,在当地县医院做根充治疗后,桩冠修复.一年前,所修复的桩冠逐渐松动,后脱落.根据病史,可推断该患者为牙外伤根充治疗后牙根全部吸收.该患者遗留的针状物于局麻下手术取出,经证实,确为牙胶尖.
作者:于美清;雍平;任贵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遇见了3例异位脑膜瘤病例,经X-线片,CT检查,全身检查证实无颅内病变,且均经手术后病理诊断,现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9,26,50岁,病史5月~5年不等.2例初症状鼻塞、不通气,3例有眼球凸出、移位及不间断流泪症状,病变累及眶内l例,鼻腔副鼻窦3例.
作者:陶峰;郭玉峰;金天寿;裴瑞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化诱导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后,CyclinDi和E2F表达的变化.方法2mmol/HMBA对培养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进行体外诱导72h后,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等方法对处理与未处理细胞的CyclinDi和E2F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MBA处理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CyclinDi和E2F表达,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1).结论HMBA通过影响CyclinDi、E2F的表达而发挥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静;王丽京;吴军正;司徒镇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采用微波综合治疗仪局部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40例58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作者:汪湛;何一川;沈绍莹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