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TIPE2基因启动子的鉴定及其表达调控区域的研究

陈洁;宋永红;王淑;韩振龙;姜学兵;李国盛;郭春;张利宁;石永玉

关键词:基因, TIPE2, 启动区(遗传学), 萤光素酶, 基因表达调控
摘要:目的 克隆人TIPE2基因启动子区及一系列5′截短片段,并鉴定其DNA表达调控区域.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基因组DNA中克隆扩增TIPE2基因5′上游1252 bp启动子序列并对该片段5′端的截短,分别瞬时转染人卵巢癌来源细胞系SKOV3,通过双萤光素酶活性的检测鉴定其启动子活性及表达调控区域.结果 克隆扩增的8个TIPE2基因启动子截短片段经测序证明无误;TIPE2-pGL4-P1重组质粒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约为pGL4-Basic的7.9倍;5′系列截短片段重组质粒的启动子活性检测显示,与1252bp片段相比,TIPE2上游-965~-593bp、-501~-390bp缺失,启动子活性分别升高6.38、7.82倍;-593~-501bp的缺失,使-501~+79 bp片段相对于-593~+79 bp片段的启动子活性降低2.04倍.结论 人TIPE2基因上游1252 bp区域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该片段内存在2个潜在的负性调控区和1个潜在的正性调控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74例,分为rhTPO+达那唑组(观察组)37例,达那唑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300U/kg),1次/d,共14 d,停用rhTPO后再观察14 d.对照组口服达那唑14 d后,如血小板≤20×109/L可皮下注射rhTPO(1.0μg/kg),1次/d,14 d,停用rhTPO后观察14 d.两组在整个试验阶段口服达那唑200mg/次,3次/d.比较两组前14 d血小板计数的高值和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值的曲线下面积及有效率,比较对照组应用rhTPO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差值.结果 观察组前14 d血小板计数和升高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 d内血小板计数值的曲线下面积中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rhTPO治疗14d内显效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100×109/L)(16例、43.24%)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8.10%)(P<0.01).观察组良效者(血小板计数升高≥30×109/L)(9例、24.32%)与对照组(10例、2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近期有效observation率(显效+良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4 d血小板升高未达有效的患者给予rhTPO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与使用rhTPO前相比明显升高,有效率达到62.5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张春青;王琳;秦平;陈峰;陈春燕;侯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膀胱尿道软镜联合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与闭锁

    目的 探讨膀胱尿道软镜联合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与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绿激光对经膀胱尿道软镜检查明确诊断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患者19例,行经尿道狭窄段或闭锁段绿激光汽化术.其中前列腺摘除术后后尿道狭窄1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后9例.术后留置尿管1周~1个月.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手术时间25~90min,平均67min,随访6~18个月,16例患者一次治愈或术后仅需2~3次尿道扩张后治愈,其余3例患者经多次定期尿道扩张后4~8个月内治愈.无尿失禁患者出现.结论 膀胱尿道软镜联合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与闭锁安全有效.

    作者:张栋;金讯波;孙鹏;李鹏;尉春晓;袁航;张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人sBAFF-DT388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目的 制备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白喉毒素融合蛋白(hsBAFF-DT388),探讨其靶向B细胞活性.方法 根据优化合成的hsBAFF-DT38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 基因并插入克隆载体pMDl9-T,采用菌落PCR、酶谱分析及DNA测序鉴定阳性克隆,重组克隆载体经双酶切后插入表达载体pColdⅡ,并鉴定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菌株经ITPG诱导,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经Ni2+-NTA层析柱纯化,检测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获得hsBAFF-DT388高效表达菌株,目的 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0%左右.重组蛋白与BAFF受体阳性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对人B细胞系Hmy2.CIR具有靶向细胞毒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hsBAFF-DT388表达载体,获得具有靶向B细胞活性的重组蛋白,为其在B细胞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朱月婷;焦玉莲;崔彬;张捷;游力;赵跃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人TIPE2基因启动子的鉴定及其表达调控区域的研究

    目的 克隆人TIPE2基因启动子区及一系列5′截短片段,并鉴定其DNA表达调控区域.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基因组DNA中克隆扩增TIPE2基因5′上游1252 bp启动子序列并对该片段5′端的截短,分别瞬时转染人卵巢癌来源细胞系SKOV3,通过双萤光素酶活性的检测鉴定其启动子活性及表达调控区域.结果 克隆扩增的8个TIPE2基因启动子截短片段经测序证明无误;TIPE2-pGL4-P1重组质粒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约为pGL4-Basic的7.9倍;5′系列截短片段重组质粒的启动子活性检测显示,与1252bp片段相比,TIPE2上游-965~-593bp、-501~-390bp缺失,启动子活性分别升高6.38、7.82倍;-593~-501bp的缺失,使-501~+79 bp片段相对于-593~+79 bp片段的启动子活性降低2.04倍.结论 人TIPE2基因上游1252 bp区域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该片段内存在2个潜在的负性调控区和1个潜在的正性调控区.

    作者:陈洁;宋永红;王淑;韩振龙;姜学兵;李国盛;郭春;张利宁;石永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抵抗素基因420C/G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抵抗素基因5'末端启动子区-420C/G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68例,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156例,无脂肪肝组112例,正常对照组11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抵抗素420 C/G多态性基因型.结果 抵抗素-420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GG基因型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高,是CC基因型的2.40倍(P<0.05),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CC+CG)的2.08倍(P<0.05),GG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OR=3.05,95%CI 1.19-7.86,P<0.05).结论 抵抗素基因420位点GG纯合子增加了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

    作者:张凌云;赵家军;金勇君;李建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食管癌原发灶病理形态学及Ki-67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食管肿瘤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40例食管鳞癌初治患者,治疗前经食管镜活检病理确诊,行新辅助放化疗加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进行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治疗前活检标本和手术标本Ki-67表达的标记指数.结果 放化疗后重度反应者12例(30.0%),中度反应20例(50.0%),轻度反应8例(20.0%).显著有效率30.0%,总有效率80.0%.放化疗前、后食管鳞癌组织中Ki-67表达的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中度放化疗反应组放化疗前、后Ki-67标记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反应组放化疗前Ki-67标记指数与放化疗后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食管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仍有肿瘤病灶存在,约20%的患者肿瘤组织退缩不明显.放化疗前后食管鳞癌组织中Ki-67表达的标记指数明显下降,提示放化疗后肿瘤的增殖能力较放化疗前下降.

    作者:贾慧;于金明;宋平平;张为迪;穆殿斌;韩大力;张锡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乳腺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 分析并探讨乳腺癌与自身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采用全人类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筛查3对乳腺癌及其自身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real-time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全基因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及其自身正常乳腺组织间有4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31个,下调基因196个.在这一组基因中,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有27个(12个表达上调,15个表达下调),与细胞黏附有关的基因有15个(4个表达上调,11个表达下调),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有13个(6个表达上调,7个表达下调).结论 乳腺癌组织与自身正常乳腺组织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存在于不同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等)中.

    作者:郭明明;余之刚;马忠兵;高德宗;李亮;李玉阳;张强;王峰;王斐;傅勤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临床转归良好的重症急性播散性脑炎1例

    急性播散性脑炎是一种以累及大脑白质为主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通常发生于感染、出疹及疫苗接种后1~4周.急性起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患者有幸存活下来,也多遗留神经系统症状.日前我院确诊1例急性播散性脑炎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出现广泛病灶,病情严重,经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22 d痊愈.

    作者:周盛年;刘丽霞;刘艺鸣;谭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靶向AMLl/ETO的siRNA增强Kasumi-1细胞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敏感性

    目的 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沉默后kasumi-1细胞株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丙戊酸钠(VPA)的敏感性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pGCsiRNA-AML1/ETO转染kasumi-1,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Kasumi-1细胞AML1/ETO和Bcl-2 muRNA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周期;Hoche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靶向AML1/ETO基因的siRNA质粒可有效降低Kasumi-1细胞AML1/ETO基因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AML1/ETO基因mRNA表达量下降了53.7%(P<0.05),同时Bcl-2 mRNA的表达量下降了54.5%(P<0.05),而阴性对照组及脂质体组两基因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VPA对Kasumi-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不同VPA浓度作用下,转染组细胞24、48 h的抑制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阴性对照组及脂质体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空白对照组及转染组细胞G0/G1期比例分别为(42.07±5.23)%和(62.6±5.87)%(P<0.01),经含2mmol/LVPA的培养基培养48 h后,两组细胞GO/G1期比例分别上升至(69.2±7.02)%和(78.92±6.23)%(P<0.01);转染后细胞出现核固缩、核边集、凋亡小体等改变.结论 特异性AML1/ETO siRNA可显著抑制Kasumi-1细胞AML1/ETO基因的表达,并明显增强Kasumi-1细胞对VPA的敏感性.

    作者:张晶晶;马道新;孔海丽;王慧君;孙元欣;刘传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5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的乐群性、敏感性和忧虑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恃强性和怀疑性得分低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的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和敏感性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5).稳定性、有恒性和敢为性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P<0.05);忧虑性、紧张性与父母惩罚严厉、过度保护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否、过度保护与否等因子可以对学生人格特质进行预测.结论 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作者:苑光宗;唐柳;傅文青;孔明;郭玲玲;徐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对实验性兔耳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盐酸氨基乙酰丙酸(ALA)搽剂对新西兰家兔耳实验性痤疮的治疗作用.方法 32只新西兰家兔,于每只兔右耳内侧面耳管处2 cm×2 cm范围备皮,备皮处涂抹丙酸杆菌/油酸,建立痤疮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病变部位涂抹溶剂后模拟光动力(PDT)治疗,1次/周,连用3周;克林霉素甲硝唑组:患部涂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3次/d,连用2周;维A酸霜组:患部涂维A酸霜,3次/d,连用2周;ALA-PDT单次治疗组:第l周,1次;ALA-PDF多次治疗组:1次/周,连用3周;正常对照组.ALA给药组及模型对照组每次给药后避光3 h,避光结束后使用ALA-PDT治疗,15 min/次.治疗结束后,取治疗处组织进行活检、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及组织学判定.结果 统计结果和组织切片显示,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和油酸共同引起的家兔耳廓实验性痤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P<0.01或P<0.05),克林霉素甲硝唑及维A酸霜治疗作用也比较明显(P<0.05),并且ALA-PDT多次治疗作用要强于ALA-PDT单次治疗及克林霉素甲硝唑和维A酸霜的治疗.结论 ALA-PDT多次治疗对痤疮丙酸杆菌/油酸共同引起的家兔耳痤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成梅;武传涛;尹志圣;李春令;于学慧;王立;刘兆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在农村自尊量表评价以及自尊与自杀死亡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检验Rosenberg自尊量表的信度、效度,探讨自尊与农村自杀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上选取2008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3个县(市)25个乡镇的自杀死亡病例作为自杀死亡组,正常对照组按照性别、年龄(相差3岁以内)、当地居住者1∶1配比选取,共获得200对自杀死亡病例和正常对照的资料.结果 自杀死亡组中自尊量表的Cronbach's d系数为0.880,正常对照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5,两组中每一条目去除后的α系数波动幅度较小.两组自尊量表评分与特质焦虑量表总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509、-0.564(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两组数据各提取2个公因子,分别解释总变异的61.700%和63.802%.两组在自尊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17.525,P<0.01),自尊与自杀的OR值为0.880(95%CI=0.818~0.947).结论 自尊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应于农村自杀死亡研究;自尊是农村自杀死亡的保护因素.

    作者:王欣欣;贾存显;庄茂强;高琦;刘丽媛;刘慧;韩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多聚肌苷酸在兔动物模型中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对血管组织LOX-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聚肌苷酸在兔动物模型中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以及对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1(LOX-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对照组n=6)、球囊拉伤后高脂饲料喂养组(高脂组n=6)、球囊拉伤后高脂饲料+氟伐他汀喂养组(他汀组n=6)、球囊拉伤后高脂饲料喂养+多聚肌苷酸(polyⅠ)肌注组(polyⅠ组n=6)和球囊拉伤后高脂饲料+氟伐他汀喂养+polyⅠ肌注组(联合组n=6).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均在3%质量浓度的戊巴比妥钠全麻下经股动脉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损伤动脉内膜,术后开始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AS模型.各组动物均喂养12周,喂养同时每天分别给予polyⅠ[1%的质量浓度1 mL/(kg·d)]肌肉注射和氟伐他汀[10mg/(kg·d)]喂养干预.12周后处死动物取其腹主动脉观察病理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LOX-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测定LOX-1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组兔腹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①对照组动脉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完整,无明显脂质沉淀;②高脂组动脉血管内膜内皮细胞脱落,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纤维帽下含大量无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其内含大量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③他汀组AS程度较高脂组明显减轻,内皮细胞部分脱落,内膜下散在不规则隆起的斑块,可见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④PolyⅠ组较高脂组AS程度亦减轻,血管内膜内皮细胞部分脱落,血管可见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并存,斑块表面有纤维组织覆盖,内膜纤维帽下含大量泡沫细胞,并伴炎细胞浸润;⑤联合组病变较高脂组减轻明显,内膜稍增厚,可见少量泡沫细胞,内弹力板完整,中膜平滑肌排列整齐.对照组兔腹主动脉血管组织中有少量的LOX-1蛋白及mRNA的表达;高脂组较其他组表达为明显,他汀组以及联合组LOX-1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高脂组均明显减少(P均<0.01),PolyⅠ组LOX-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高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lyⅠ可能具有一定的抗AS发生发展的作用,但PolyI抑制LOX-1蛋白和mRNA表达的作用不显著.氟伐他汀抗AS的同时可明显地抑制血管AS斑块中LOX-1蛋白及mRNA的表达.

    作者:孙荣国;徐龙进;胡鸿雁;才晓君;王梦;吕以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溶血磷脂酸促卵巢癌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SKOV3,选用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LPA和PD98059对SKOV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LPA单独或合用PD98059对SKOV3细胞表达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LPA(浓度>10 μmol/L)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SKOV3细胞增殖,PD98059抑制LPA促增殖作用(P<0.05).RT-PCR结果显示,LPA能促进COX-2的表达(P<0.05),而合用PD98059后COX-2的表达降低(P<0.05).FCM结果显示,LPA能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增加S期比率,而合用PD98059后LPA促增殖作用消失,且G0/G1期比率升高,S期比率降低.结论 LPA通过MAP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且与COX-2表达有关.

    作者:丁萍萍;李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止血机制异常合并颅脑外伤后脑疝患者的外科治疗(附3例报告)

    目的 报告3例手术治疗止血机制异常合并颅脑外伤后脑疝的病例,以提高该特殊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2例患者为血友病A型,1例患者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均为颅脑外伤伴小脑幕切迹疝,颅脑CT示脑内血肿,迅速给予脱水、止血等治疗,并在3 h内输注血小板或冷沉淀暂时纠正凝血异常及贫血,急症行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结果 术后脑内血肿清除理想,无二次血肿形成,2例血友病患者好转出院,ITP患者转血液科继续治疗.结论 在纠正止血机制暂时达到基本正常水平的基础上,做到细心、规范系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地进行,并达到预期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齐兵;张源;王广辉;苏雨行;张泽立;李新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TGF-β1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外源性TGF-β1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对照组)、糖尿病烫伤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烫伤TGF-β1干预组(用药组),每组各6只.糖尿病组和用药组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再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用药组大鼠建模成功后给予创面下局部皮内注射TGF-β1.烫伤后1、3、5、7、14、21 d记录创面未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TGF-β1表达.结果 从烫伤后5 d起,对照组和用药组创面愈合率较糖尿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局部TGF-β1含量较糖尿病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较正常大鼠烫伤创面愈合速度慢,与创面局部TGF-β1含量减少有关.创面局部应用TGF-β1有利于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愈合.

    作者:王文婷;单菲;王晓川;刘振中;张基勋;姜笃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p38MAPK、NF-KB、ICAM-1在SAH后CVS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脑血管痉挛(CVS)发病机制中相互间内在联系.方法 新西兰纯种健康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组、NF-κB拮抗剂治疗组、p38MAPK抑制组,每组10只.枕大池二次注血制作兔SAH后CVS模型.分离兔基底动脉(BA),应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观测兔BA管径、血管壁上p38MAPK、NF-κB及ICAM-1表达变化及其相互间关系.结果 对照组血管造影出现管腔狭窄,而各治疗组未见明显血管狭窄.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p38MAPK、NF-κB、ICAM-1在内膜、中膜有强烈的表达;p38MAPK抑制组p38MAPK、NF-κB、ICAM-1的表达主要局限在内膜、内膜下,表达微弱;NF-kB拮抗剂治疗组p38MAPK、NF-κB、ICAM-1在内膜和内膜下也有微弱表达,而p38MAPK在中膜也出现表达;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组p38MAPK、NF-κB在内膜、中膜均有表达,ICAM-1仅在内膜和内膜下有微弱表达.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类似.结论 在兔BA血管壁上存在着由p38MAPK、NF-κB调控、ICAM-1介导的痉挛血管壁炎症反应,这一级联反应在CV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冀勇;王志刚;王成伟;张庆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黄芪注射液对同种移植小鼠糖皮质激素受体及移植物生存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AMI)是否通过调节糖皮质激素代谢影响同种移植物生存.方法 体内应用AMI后,逐日观察同种移植小鼠移植物生存状况;应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测定脾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位点: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 同种移植早期小鼠脾细胞GR结合位点数和血清皮质醇明显升高,此后逐渐下降,在排斥高峰期(第14天)达到低值.单用AMI(60g/kg)或环磷酰胺(CTX,100mg/kg)及二者联合应用均可显著延长同种移植物的生存时间.AMI单独或与CTX联合应用可以明显上调排斥高峰期受体小鼠脾细胞GR位点数和血清皮质醇水平,AMI可以逆转CTX引起的GR结合位点数的下降(P<0.05).结论 AMI可明显抑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与CTX联用可明显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GR结合位点数和血清皮质醇水平,促进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发挥作用有关.

    作者:苏玉玲;曲莉莉;侯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丙戊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戊酸(VPA)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的现象,初步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VPA作用前列腺癌PC3细胞后,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生存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细胞免疫荧光测定仪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及自噬水平,Westem-blotting检测PC3细胞内自噬特异性蛋白-Ⅱ(LC3-Ⅱ)及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VPA处理后,前列腺癌PC3细胞活性短期内(≤4d)未受到明显抑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前列腺癌PC3细胞质内有大量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其自噬水平随VPA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前列腺癌PC3细胞LC3-Ⅱ表达水平随VPA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而p-Akt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结论 VPA可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发生自噬,其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发生自噬的机制可能与阻断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黄忠献;金讯波;王慕文;张沂南;郑懿;夏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化血清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技术探讨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化血清蛋白(GA)的相关性.方法 对53例CHD合并DM患者及49例不合并DM的CHD患者冠状动脉进行IVUS-VH检查,分析两组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临床GA、HbAl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HD合并DM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合并DM的CHD患者(36.7%:14.5%,P<0.05),斑块组成以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成分为主,而不合并DM的CHD患者斑块纤维成分和钙化成分较高.GA水平与纤维脂肪组织呈正相关(r=0.018,P<0.05),明显优于HbAlc.结论 CHD合并DM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DM的CHD患者,且斑块成分不同.G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

    作者:祝庆;康维强;葛志明;宋达琳;王海滨;任国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