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茜;陈昌辉;吴青;杨元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游离氨基酸配方奶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 1年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08例,根据先后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小剂量红霉素组(红霉素组)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组(氨基酸配方组),比较三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退时间、体质量增长情况及静脉营养天数.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红霉素组及氨基酸配方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退时间、理想体质量增长时间、静脉营养天数及达到全肠内喂养时间显著缩短,氨基酸配方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游离氨基酸配方奶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作者:陈赫赫;蔡成;吕勤;徐莉敏;朱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收集我卫生院2005年7月到2010年10月,门诊或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33例,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喘型肺炎和异物吸人等喘息性疾病.其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3±3.16)岁(11个月~14岁).另选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7+3.15)岁(10个月~l3岁).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根据国际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问卷调查方案[1],结合我区农牧区的实际情况,在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间进行比较,包括:性别,年龄(≥5岁),发病时有气候变化,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其他过敏性疾病或表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4%),反复呼吸道感染,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孕母吸烟,被动吸烟,衣物、枕头和被褥材料,居室内有无地毯,饲养宠物(狗或猫);居室附近通过载重60吨以上的柴油卡车,室内装修,食盐过多,极少进食蔬菜和水果,父或母患哮喘,父或母患过敏性鼻炎,父或母患其他变应性疾病或表现,其他二级亲属有哮喘,其他亲戚患变应性疾病或表现,共计25项因素.
作者:李福;罗文娟;赵晓瑞;李筱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及微小病变性肾病(MCD)患儿mi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尿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经肾活检及临床确诊为FSGS (30例)、MCD (30例)的患儿,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正常对照儿童,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92、miR-205水平,同时收集FSGS、MCD患儿的24 h尿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 FSGS患儿血清miR-192、miR20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D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且与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MCD患儿miR-205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GS患儿血清miR-192、miR-205表达显著上调,有望作为FSGS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蔡晓懿;夏正坤;张春妮;罗阳;高远赋;樊忠民;刘梦原;张莹;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冬虫夏草对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干预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柯萨奇病毒B3 (CV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病毒性心肌炎(VMC)慢性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冬虫夏草小剂量[2.5 g/(kg·d)]组和大剂量[7.5 g/(kg·d)]组,并设正常对照组.60 d后,以超声心动图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缩短率(FS).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各组小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心脏切片行MASSON染色并计算胶原容积积分(CVF),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胶原-Ⅰ和胶原-Ⅲ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的LVEDd及LVEDs显著升高,而FS下降,冬虫夏草大、小剂量组则有所改善,其中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模型组小鼠的CVF、血清AngⅡ水平、心肌胶原-Ⅰ和胶原-Ⅲ表达均显著上升,冬虫夏草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则均有明显改善,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改善更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冬虫夏草可以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小鼠的心肌纤维化,具有量效依赖性,其抗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AngⅡ及减少胶原产生而实现的.
作者:吴岚;宋丽君;张春艳;孙景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的分布.方法 用PCR方法对分离自肺炎患儿的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9种超抗原基因、2种剥脱毒素基因和3种黏附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为sek (50%,30/60),其次为seq (48%,29/60)、sea (38%,23/60)、seb (37%,22/60).未检测到sed、etd、sep.3种黏附基因bbp、sdrE、cna分别存在于87%、65%、40%的菌株中.结论 分离自肺炎患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ek超抗原基因有较高的流行性,3种黏附基因的携带率不同于其他地区,致病基因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岳丽琴;王俊怡;徐小静;李向梅;耿文静;吴德静;沈叙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金丝桃素(Hyp)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慢性期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模型;另外10只注射Eagle's MEM液作为对照,两个月后存活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Hyp大、小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分别以Hyp及卡托普利每日灌胃给药一次,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30 d后,观察各组小鼠死亡率及心肌病理改变;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血清肌酸肌酶(CK),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死亡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肿胀、扭曲,纤维化程度明显,ICAM-1表达,IL-2、slL-2R水平及CK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yp或卡托普利组小鼠的死亡率均比模型组低,心肌病理损害减轻,ICAM-1表达及血清IL-2、sIL-2R水平及CK活性降低.结论 Hyp对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的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CAM-1的表达、降低血清IL-2、sIL-2R水平有关.
作者:李乐;张益玲;陶厚权;丁宝兴;王本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体液中特定成分的生物传感检测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针对体液中特定成分,特别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生物传感检测具有很多传统临床检测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如检测精度高、试剂消耗少、成本低、污染小、仪器设备便携性高等.本研究利用一种高精度光学传感装置——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检测感染性患儿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并与现有临床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免疫比浊法方法进行比较来验证传感方法的有效性,探讨其在感染病情判断上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宏;曾祥华;刘琳琳;杨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临床儿科杂志》所刊论著的研究设计类型、研究质量和研究领域.方法 手工检索并评阅和分析2005年至2012年《临床儿科杂志》所刊论著的研究对象、设计、方案实施,以及2010年至2012年所刊论著的研究领域.结果 2005至2012年共发表论著1 409篇,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占77.5%;研究设计类型以病例分析为主,占36.45%;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占24.91%.近年来,平行对照和自身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从8.42%增加到11.08%.8年来所刊论著的研究设计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0.39,P<0.001).在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Jadad评分在3分以上的仅占10.9%.2010至2012年所刊论著以探讨病因和治疗为多见.结论 近年来《临床儿科杂志》所刊论著的研究设计类型有所变化,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所占比例仍有待提高.
作者:许小幸;蔡虹蔚;陈光榆;邹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基层和农村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儿童CA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疗效.结果 儿童CAP病例以春、夏季高于秋、冬季,学龄期尤为显著.肺炎支原体(MP)肺炎约占28%,各年龄段间无明显差异.大多数非重症CAP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但MP肺炎的CRP增高比例明显高于非MP肺炎.约97%的CAP肺部片状阴影均为单侧病变.97例和159例分别接受乳糖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总有效率94.1%; MP肺炎与非MP肺炎在总有效率,以及乳糖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作为基层或农村地区儿童CAP的首选经验性抗生素疗法.
作者:沈亚娟;王金龙;陈桂锋;吴春红;陆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胃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少见的单核巨噬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多脏器受累,但其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相对少见.国内外对其诊断及治疗标准仍不统一.该文回顾及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受累LCH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神经病理学变化、临床表现、危险因素以及一些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医师对LCH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的认识.
作者:张莉;郑胡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家系临床特征及STK11致病基因特征.方法 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并采集该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针对STK11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进行PCR扩增测序.50位正常个体作为对照.结果 先证者具有典型的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特征,测序分析证实在STK11基因外显子存在一致病性移码突变(c.698-699insG),其表型正常的双亲均未检测出此突变.患儿于STK11基因第2内含子处存在杂合374+24G>T基因多态位点,患儿父亲、母亲分别于该位点存在杂合,纯合基因多态位点;患儿于第7内含子处存在杂合920+7G>C基因多态位点,患儿父亲有相同杂合基因多态位点,母亲无该基因多态位点.在1例健康个体中发现新的杂合597+14_597+22inslG基因多态位点.结论 该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自发STK11致病性突变,患儿伴随374+24G>T,920+7G>C两个基因多态位点.
作者:刘维亮;李芳;何志旭;蒋红雨;艾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高眼压或白内障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26例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高眼压或白内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同期共收治52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26例发生糖皮质激素性眼部并发症,发生率4.9%.26例患儿中,18例高眼压,6例白内障,2例高眼压合并白内障;男性15例,女性11例;起病平均年龄(5.0±3.2)岁,平均激素使用时间(22.10±3 7.24)个月.ROC曲线分析白内障发生与激素累积服用剂量显示曲线下面积0.850 (P<0.05),当激素累积服用剂量为4 171 mg/m2,发生白内障灵敏度100%,而特异度为74.3%.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旦发生了高眼压或白内障,应逐渐减量或停用糖皮质激素,并根据眼压水平局部给予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
作者:苗静;徐虹;沈茜;饶佳;彭晓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为临床更有效的治疗HIE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新生7d的SD大鼠建立重度HIE模型后,分为对照组、G-CSF组、NSCs组和G-CSF+NSCs组.G-CSF组在建模后1h皮下注射G-CSF 50 μg/(kg·d),共5 d;NSCs组在建模后第2天经脑室移植NSCs; G-CSF+NSCs组则在每天注射G-CSF的基础上进行NSCs移植;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建模1、2和4周后通过脑重和mNSS评分分析治疗效果,并在建模4周后对大鼠脑组织行冰冻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建模l、2和4周后,对照组大鼠的脑重明显低于其他三组,且4周后NSCs组、G-CSF+NSCs组大鼠脑重高于G-C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模1、2和4周后,对照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建模2、4周后,G-CSF+NSCs组大鼠mNSS评分低于G-C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显示,G-CSF+NSCs组神经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结论 单独G-CSF或NSCs移植均可减轻HIE的神经损伤症状,联合治疗可取得佳疗效.
作者:杨印祥;栾佐;许晓霞;崔盈;汪兆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为研究川崎病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20只日本大耳幼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两组分别通过耳缘静脉,在第1和第12天各注射一次牛血清白蛋白和生理盐水.在首次注射后的第6周,行冠脉造影,并在1h内分离冠状动脉,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和超微结构电镜观察.结果 冠脉造影显示,模型组中3只兔的左侧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或狭窄;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的冠状动脉均出现内皮增厚、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不完整的冠脉内皮;而对照组兔冠状动脉内皮完1整、光滑、均匀;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的冠状动脉内皮不连续,出现脱落的内皮细胞、肿胀的线粒体、扩张的内质网和中层平滑肌细胞肿胀变性,同时发现部分内弹力膜断裂.结论 牛血清白蛋白可诱导兔产生免疫性冠状动脉炎性病变,该病变与人川崎病冠状动脉的病理学改变具有相似性.
作者:豆吉娟;李红霞;孙凌;张建敏;黄洁;丁粤粤;陈烨;吕海涛;严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的病因、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2例慢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并计算24 h大便α1-抗胰蛋白酶(α1-AT)清除率.结果 炎症性肠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胃肠病是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发热及浮肿;消化道内镜及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行24 h大便α1-AT清除率检测可证实肠源性蛋白的丢失.治疗效果与病因密切相关,规范治疗后所有患儿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儿童慢性腹泻病因繁多,临床特点各异,内镜及病理检查有助于提高儿童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24 h大便α1-AT清除率检查可证实蛋白质的肠道丢失,检出率高,及时规范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王洪丽;龚四堂;耿岚岚;杨敏;陈佩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脂联素、生长激素及血脂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检测90例母亲静脉血和脐静脉血中脂联素、生长激素及血脂水平,测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盘质量、身长、头围、胸围和腹围,分析脂联素、生长激素及血脂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 母血脂联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低于脐血,母血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则显著高于脐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盘质量、身长、头围、胸围、腹围与母血三酰甘油和脐血脂联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盘质量与母血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母血和脐血中的脂联素、生长激素来源不同.脐血脂联素、母血三酰甘油和母血胆固醇与胎儿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可能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婵;夏凤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合并顽固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5例HSP合并顽固性下消化道出血患儿,将其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腹痛、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大便隐血转阴较对照组快,激素用量较对照组减少,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儿童HSP合并顽固性下消化道出血疗效明确,可减少激素使用量及住院时间.
作者:王倩涵;封其华;宋晓翔;程江;王丽峰;李晓忠;闵月;徐琴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营养在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慢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人类疾病起源——DOHaD(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新概念的提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到成人期疾病与早期发育过程的密切联系,尤其是营养在生命早期(孕期)对子代肥胖的影响.而表观遗传学机制是营养失衡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得到学者的共识.通过分析孕期营养影响子代肥胖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可为肥胖的早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建议.
作者:史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联合地塞米松(DEX)治疗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脑生发区域-室管膜下区(SVZ)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关系.方法 40只3周龄大鼠建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模型,分为抗生素组、抗生素联合DEX组、感染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bFGF的表达.结果 抗生素组大鼠SVZ中的bFGF表达与感染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抗生素联合DEX组大鼠bFGF表达高于抗生素治疗组及感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病程中,联合DEX治疗可以上调bFGF在SVZ中的表达,可能有利于其促进神经生发,有利于抵御细菌性脑膜炎脑损伤.
作者:赵秀英;李玲;廖锋;向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人体微生物种群结构、人与微生物交互作用、人体微生物功能差异、微生物和疾病的关系.肠道微生物组在维持人体营养、代谢、生长、免疫、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组紊乱可导致癌症、肥胖、糖尿病、过敏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而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组的成分功能和影响因素,将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靶标.
作者:余章斌;郭锡熔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