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任立红;仰曙芬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发生于新生儿期的一种罕见疾病,而新生儿甲亢伴血小板减少目前少有报道,现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新生儿甲亢伴血小板减少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强;王军;徐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是一组与内皮细胞多种蛋白相结合的异质性自身免疫性抗体,于1971年由Lindquist和Osterland首次报道。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广泛出现在由免疫、炎症介导的血管壁损伤相关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尤其在系统性血管炎中,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并且对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对AECA及其与系统性血管炎密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柏谕(综述);任少敏(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营养风险,探索合理可行的营养干预方案。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收集桂林地区3所医院中手足口病患儿;采用询问调查、体格测量并结合临床诊断,采用儿童营养不良筛查工具(STAMP评分)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与管理,以STAMP评分≥4分为存在高度营养风险。对存在高营养风险患儿实施营养干预和管理后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共有192例手足口病患儿入选,存在高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68.75%(132/192)。有高营养风险的手足口病患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对有高营养风险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或营养健康教育,高营养风险发生率从入院时的68.75%下降至出院时的3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营养干预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结局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发病和预后与患儿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应及早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干预和管理。
作者:谢琪;谢立新;林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尿酸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从三所小学,7~14岁小学生中筛查出肥胖儿童;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体质指数(BMI)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尿酸(URIC)、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共调查3000名儿童,筛查出肥胖儿童68例,检出率为2.2%(68/3000),其中男孩57名,女孩11名。与136例正常对照儿童比较,肥胖组儿童的血压、URIC、CHOL、TG、LDL-C、腰围均增高,而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35.3%,高于正常对照儿童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IC与腰围、BMI、血压、TG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结论
作者:刘倩;刘维英;朱庆龄;叶新华;原新慧;陈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综合评价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及学位论文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关早产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对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文献9篇,meta分析显示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其95%CI分别为:胎龄≤32周(OR=3.29,95%CI=2.76~3.91)、出生体质量≤1500 g(OR=2.68,95%CI=2.24~3.20)、孕母有合并症(OR=1.59,95%CI=1.23~2.06)、有宫内窘迫或出生后窒息(OR=2.42,95%CI=2.06~2.84)、机械通气(OR=3.23,95%CI=2.55~4.09)、代谢性酸中毒(OR=2.88,95%CI=2.04~4.05)、使用高浓度氧(OR=2.98,95%CI=1.63~5.44)、产前使用地塞米松(OR=0.69,95%CI=0.55~0.8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1.57,95%CI=1.04~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OR=0.99,95%CI=0.84~1.17)、多胎(OR=1.05,95%CI=0.79~1.40)、性别(OR=1.25,95%CI=0.97~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 g、孕母有合并症、有宫内窘迫或出生后窒息、机械通气、代谢性酸中毒、使用高浓度氧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作者:马江林;卢红艳;王秋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体内甲基丙二酸蓄积的总称,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多脏器功能损伤等,呈进行性加重,重型患者病死率极高。近年来,本院以串联质谱技术确诊2例早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磊;吴秋珍;赵明刚;吴恒;王怀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ic relfux,VUR)是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导致排尿时尿液自膀胱反流入输尿管、肾盂所致的一种疾病,反复发作性泌尿道感染为其常见临床表现,本例患儿以反复发热为主要表现,缺乏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希望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引起儿科医师对儿童VUR的重视,提高对不明原因发热患儿进行尿液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的意识。
作者:张丹;韩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肺炎链球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鼻咽部,某种诱因可导致细菌移位,从而引发相应部位的感染。近些年,国内报道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necrotizing pneumonia, SPNP)逐渐增多,SPNP呈现出治疗难度大、病程长、坏死性肺炎等特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患儿21例,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初忠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晚发型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07年1月-2011年12月出院诊断晚发型GBS败血症的15例新生儿以及同期出院诊断为晚发型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3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晚发型GBS败血症与晚发型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新生儿在气促、抽搐和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发型GBS败血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0×106/L、超敏C反应蛋白>100 mg/L及脑脊液葡萄糖<3.11 mmol/L的比例高于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组(P<0.05)。GBS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对红霉素及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87.5%。晚发型GBS败血症与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患儿在并发脑膜炎及脑积水、脑室管炎等后遗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发型GBS败血症起病较隐匿,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且易有后遗症;对可疑GBS败血症新生儿应早期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作者:罗俊;马丽亚;徐芬;卢光进;封志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脂多糖连接蛋白(LBP)在诊断新生儿严重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共171例新生儿纳入研究,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发病时间分为感染组(包括早发感染和晚发感染)及非感染组;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sTREM-1、LBP、CRP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项指标对新生儿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新生儿sTREM-1、LBP水平明显升高,与非感染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诊断新生儿早发严重感染中,sTREM-1的AUC(0.888)高,LBP(0.839)次之,CRP(0.706)低;而在诊断新生儿晚发严重感染中,LBP的AUC(0.865)高,sTREM-1(0.860)次之,CRP(0.705)低。结论 sTREM-1、LBP在新生儿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林燕;熊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性肾炎(LN)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ds-DNA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7例SLE患儿(其中52例为LN患儿),以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抗ds-DNA抗体水平。结果 SLE和LN患儿的血清TNF-α、抗ds-DNA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LE和LN患儿中活动期患儿的血清TNF-α、抗ds-DNA抗体水平均高于静止期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7例SLE患儿TNF-α与SLE疾病活动指数、抗ds-DNA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SLE及LN患儿血清TNF-α、抗ds-DNA抗体水平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作者:胡丹;刘洋;刘燕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方法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携带DsRed荧光蛋白的Ang-1慢病毒载体,经PCR及基因测序鉴定后,与辅助质粒pLV/helper-SL3、pLV/helper-SL4及pLV/helper-SL5混合采用脂质体法制备DNA-Lipofectamine 2000复合物,并共同转染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产生相应慢病毒颗粒,通过荧光表达情况来测定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结果通过PCR、基因测序证实,Ang-1慢病毒表达载体PLV.Ex3d.P/puro-CMV>Ang-1>IRES/DsRed-Express2构建成功。经转染293FT细胞包装出具高效感染力的慢病毒,经测定病毒滴度为5×1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Ang-1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包装出具高效感染力的慢病毒颗粒,为进一步研究Ang-1基因功能及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李秋平;马新娜;张小英;许靖;章晟;王春枝;封志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96只4日龄小鼠,随机分为氧气组和空气组。氧气组置于氧浓度为65%的氧箱中,空气组暴露于空气中。分别于实验的第7、14、21、28天时每组随机选取12只小鼠,留取血标本和肺脏;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液MIF及PLTP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氧气组小鼠肺组织病理表现为肺实质增厚、肺纤维化明显,放射性肺泡计数明显低于空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气组小鼠PLTP水平在第7、14、21天逐渐升高,第28天开始降低;而氧气组小鼠在第7、14天升高,第21、28天降低。空气组小鼠MIF水平无明显改变;氧气组小鼠在第7、14、21天逐渐升高,第28天下降。结论 MIF及PLTP可能是BPD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李桂芳;史宝海;姚国;刘俊丽;亓春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会性情绪发展和气质特点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评估简表》(BITSEA)和《幼儿气质问卷》(TTQ)对657名1~3岁婴幼儿进行社会性情绪和气质特点评估。结果婴幼儿气质的各维度与各行为因子、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难养型气质类型的婴幼儿中,可能发生行为问题和能力缺乏/延迟的婴幼儿多于易养型的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49、10.48,P<0.01)。结论气质倾向消极的婴幼儿容易发生行为问题且社会情绪能力较弱,在预防和干预情绪问题时需考虑气质因素。
作者:蔡臻;张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Wiskott-Aldrich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是一种罕见血液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见于儿童。典型病例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免疫缺陷三联征。现将我科2013年4月确诊的1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素云;罗勤;程均;刘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白介素-33(IL-33)、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IgA)、抗心磷脂抗体IgA(ACA-Ig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月住院的HSP急性期患儿37例,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33水平,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AECA-IgA、ACA-Ig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33、AECA-IgA、ACA-IgA的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混合型HSP患儿[除累及关节外,合并胃肠症状和(或)肾脏受损]血清IL-33、AECA-IgA、ACA-IgA水平与关节型、腹型和肾型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期HSP患儿血清IL-33与AECA-IgA、ACA-IgA水平呈正相关(r=0.752、0.788,P均<0.001)。结论 IL-33、AECA-IgA、ACA-IgA相互作用所致血管免疫病理损伤,可能是HSP发病的重要因素,可为HS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作者:李超;任立红;仰曙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将2006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产前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37例,按手术时年龄分为A组(0~3个月,20例)和B组(>3个月,1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等。结果 A组5例患儿出生后有黄疸,B组2例黄疸;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手术前、后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胆漏,B组无术后并发症。肝脏活检提示胆汁性肝硬化改变11例,其中A组4例(36.36%),B组7例(63.64%),但两组肝硬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对产前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应密切观察,发现黄疸、白便、ALT和AST升高明显、超声提示囊肿短期增大明显者应尽快手术治疗,以减轻肝功能损害,减少肝硬化发生。[临床儿科杂志,2013,31(9):858-861]
作者:胡吉梦;刘青;吴晔明;周莹;王俊;潘伟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AR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是否使用PS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经气管插管注入PS 70~100 mg/kg,其余治疗两组相同。结果共入组64例ARDS新生儿,18例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在治疗后6、12、24、48 h的PaO2/FiO2、呼吸机有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PS治疗新生儿ARDS可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常明;卢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在校小学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流行现况及其与相关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2011年9-10月调查上海市2所小学共1532名在校学生,测量体格指标、血压,筛查假性黑棘皮症,及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 NAFLD、肥胖、中心型肥胖、假性黑棘皮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检出率分别为6.5%(99/1532)、26.7%(409/1532)、16.3%(249/1532)、5.1%(78/1532)、1.7%(26/1532)、1.9%(29/1532)。中心城区小学中心型肥胖、NALFD检出率显著高于近郊城区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肥胖、中心型肥胖、假性黑棘皮病、高舒张压是影响儿童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儿童NAFLD与慢性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NAFLD儿童已出现慢性代谢性疾病异常特征,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干预和随访。
作者:张晓敏;万燕萍;张时君;周一泉;韩效艳;刘虹;陈之琦;陆丽萍;汪佳璐;蒋莹;谈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婴儿良性肌阵挛癫(benign myoclonic epilepsy in infancy,BMEI)由 Dravet和Bureau于1981年首次报道[1],为婴儿期起病的短暂肌阵挛发作,少伴其他发作类型,是极为罕见的癫综合征。迄今为止,文献所报道的病例不超过300例。1989年国际抗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ILAE)将其归类为“全面性特发性癫”[2]。2006年ILAE发表了根据癫首发年龄划分的癫综合征[3,4],将BMEI列入婴幼儿期癫综合征范畴。2010年ILAE再次进行了癫综合征相关的概念修订[5]。本文报告1例婴儿良性肌阵挛癫发作病例。
作者:邱晓迪;黄艾华;张雄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